中國與俄羅斯聯合研製新一代常規潛艇,這是真的嗎?

2021-02-20 兵工科技

據俄羅斯媒體2020年8月25日報導,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發言人在「軍隊-2020」論壇期間表示,俄羅斯和中國正在聯合設計新一代常規動力潛艇。該發言人稱,「我們正在與中國方面就聯合設計新一代常規潛艇開展合作,但現在談論完成時間為時尚早。」俄羅斯是與美國旗鼓相當的世界頂級潛艇強國,而中國則是近年來潛艇研製能力飛速躍進的新興潛艇大國,兩個國家聯手研製新一代常規潛艇,這件事兒到底靠譜嗎?

俄羅斯海軍第四代常規潛艇「拉達」級

俄中兩國的確都需要新一代常規潛艇

俄羅斯自蘇聯解體之後海軍力量戰略收縮,以近海防禦為主要目標,實行「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一方面打造以小型化艦艇為骨幹的「褐水艦隊」,另一方面則倚仗本國世界領先的水下艦隊——潛艇作戰力量,並將常規潛艇作為近海防禦和充實整個潛艇艦隊數量規模,彌補核潛艇部隊數量不足的重要組成部分。

雖然常規潛艇在俄海軍中定位不低,但研製優先級卻一直不高,未受到足夠重視。蘇聯時期研製的「基洛」級常規潛艇及其改進型號,長期以來有著「大洋黑洞」的美譽,俄羅斯海軍多年來依靠其為常規潛艇部隊骨幹,恰恰是因為「基洛」級足夠先進,反倒影響了其更新換代的步伐。

然而隨著21世紀最近10年潛艇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法國「鮋魚」級、德國212A級/214級/218級、日本「蒼龍」級及其改進型號的不斷服役,「基洛」級與之相比在船電系統、水聲系統等領域已經顯得老邁、落伍,特別是法國「鮋魚」級潛艇,在印度新一代常規潛艇招標項目中一舉中標,搶走了印度這個俄羅斯最忠實的鐵桿客戶,足以對俄羅斯潛艇工業造成震動和衝擊。「基洛」級在國際軍貿市場的落寞,從另一側面證明其綜合技戰術能力已經喪失優勢。俄羅斯確實需要新一代潛艇了。

其實俄羅斯潛艇工業部門,早就推出過「基洛」級的替代艇型,這就是677型「拉達」級常規潛艇(外貿型號稱作「阿穆爾」級)。然而「拉達」級常規潛艇自80年代末啟動設計研製計劃以來,一直命途多舛。原本計劃採購8艘,但由於技術問題,被砍為3艘,首艦建成後,第二艘和第三艘被長期擱置。21世紀第二個10年初,該項目似乎已經下馬了。直到2017年,俄羅斯方面突然恢復了「拉達」級第二、第三艘的建造工作,「喀朗施塔得」號和「塞瓦斯託波爾」號這兩艘分別於2005、2006年開建的潛艇,有望在折騰了十幾年後,於2020和2021年分別交付俄羅斯海軍。

俄羅斯海軍改進型「基洛」級常規潛艇

雖然號稱俄羅斯「第四代常規潛艇」,但「拉達」級問題多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俄羅斯在AIP動力系統技術研製上遭遇技術瓶頸,閉式循環柴油機和燃料電池兩種技術路線的AIP系統都因種種問題和技術障礙而停擺,導致原本打算安裝AIP動力裝置的「喀朗施塔得」號和「塞瓦斯託波爾」號只能在未安裝AIP動力系統的情況下列裝。考慮到目前AIP系統已經成為世界先進常規潛艇的標配,沒有AIP動力系統的「拉達」級,很難與世界強手競爭。

此外,雖然在建造過程中通過採用先進技術對「拉達」級進行了「深度」改進,然而「拉達」級的底子就是上世紀80年代末定型的,這就限制了其大規模採用新技術,平臺的潛力很有限。這恐怕才是俄羅斯方面顧慮重重,不願意大規模建造「拉達」級潛艇,而僅僅是完成了已下水兩艇建造工作的主因。現在為了替代逐漸老邁的「基洛」級,俄羅斯在聖彼得堡金鐘造船廠等船廠低速小批量生產「拉達」級潛艇,但目前為止總訂單也只有6艘。

俄羅斯希望的,顯然是拋開「拉達」,重起爐灶,採用目前最新的技術成果,重新研製一款全新的常規潛艇。而中國在前些年大規模生產和不斷改進推出039型、039G/A/B等改進型號常規潛艇,掀起「潛艇熱潮」之後,最近幾年相對沉寂。未見常規潛艇大批量建造的消息。從種種跡象來看,這段「沉寂期」裡,中國的潛艇工程師們顯然正在臥薪嘗膽,磨礪打造繼「元」級之後中國新一代的常規潛艇。所以在新一代常規潛艇研製上,俄中兩國確實有共同需求。

俄中兩國潛艇技術互補,各有所長,確具合作基礎

俄羅斯作為老牌潛艇強國,在控制潛艇低噪音水平技術、潛艇結構設計和材料技術、潛艇武器系統等技術領域依舊擁有極其雄厚的技術儲備,而這些恰恰都是中國常規潛艇比較欠缺的;而中國潛艇工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也有自己的技術特色:中國在AIP動力系統技術、潛艇船電和信息化技術、水聲系統技術領域有特長,中國和俄羅斯如果能夠實現合作,那麼的確可以做到技術互補,具備合作的基礎條件。

兩國合作研製主戰裝備前所未有,可能是一大突破

近年來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斷深化發展,兩國在大型技術裝備聯合研製方向有很多項目,比如中俄聯合研製大飛機CR929項目,中俄聯合研製民用重型直升機項目等,而這一合作勢頭已經延續擴展到軍用領域,前不久俄羅斯方面就公開透露正在幫助中國研製建造戰略反導雷達探測預警系統,這表明中俄兩國在軍事領域的合作和聯合技術研發已經發展到一個相當深入的水平。連戰略反導系統這樣的「戰略級」武器裝備系統都能共同研製開發,那麼合作研製常規潛艇,的確沒有什麼不可能。而如果中俄聯合研製常規潛艇項目成真,則可能實現兩國聯合研製大型主戰武器裝備的「零的突破」,是深化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合作範例」。

中國海軍元級常規動力AIP潛艇

合作形式留懸念

然而這是不是說兩國聯合研製常規潛艇項目就已經板上釘釘了呢?這可未必。

首先,俄羅斯方面發言人只是表示「中俄雙方就聯合設計新一代常規潛艇開展合作」,並承認「現在談論完成時間為時尚早「,由此看來,目前中俄兩國聯合研製新一代常規潛艇,尚處於「商量和交流」的早期階段,雙方表達了合作意向,但要不要繼續推進下去,以及如何具體推進和合作,還都是未知數。這個合作項目最終能不能敲定,中俄兩國能不能攜起手來一起研製一款世界領先的常規潛艇,也完全是「未知數」。

同時,即便中俄兩國決定聯合研製新一代常規潛艇,合作形式也存在很大懸念。其實早在2012年,俄羅斯方面就傳出消息稱中俄兩國打算就「拉達」級常規潛艇項目展開合作,當時就有軍事專家猜測俄方希望能夠利用中國在大功率閉式柴油機AIP動力裝置技術領域的優勢技術重啟「拉達」級潛艇項目。

俄羅斯和中國未來在新一代常規潛艇上的合作,是將「拉達」級平臺拿來繼續「發揮餘熱」,還是真的與中國重起爐灶,聯合研製新一代常規潛艇?可以說仍「充滿懸念」。

相關焦點

  • 中俄聯合研製新一代AIP潛艇,或採用燃料電池和鋰電池技術
    近日俄羅斯方面透露中俄正在聯合研製新一代非核動力潛艇,這是俄方首次證實中俄正在聯合研製新一代潛艇。
  • 中國「麒麟級」常規潛艇的戰力如何?
    圖註:阿布達比防務展上的中國「麒麟」級常規潛艇模型 「麒麟」
  • 039B型潛艇:中國已公布的最先進常規潛艇,具備對抗核潛艇的能力
    039B型潛艇是中國海軍隸下的常規動力攻擊型潛艇,是在中國海軍039A型潛艇的基礎上研製建造的。
  • 巨浪3,中國真正實現超越的戰略武器研製進度如何了?
    我們以我國巨浪2和俄羅斯布拉瓦圓錘飛彈的試射為大家解讀一下潛射戰略飛彈的試射過程。說到巨浪2,就不得不提我國200實驗潛艇,這是一種排水量巨大的常規潛艇,專門為了潛射彈道飛彈研製的潛艇。我們發現,其實潛射彈道飛彈的研製工作難度極大,時間也特別長。那麼中國的巨浪3從開始研製經歷了多久了呢?這點上也是有蛛絲馬跡的,因為我國在巨浪2裝備部隊之後,就退役了200型實驗潛艇。而巨浪3試射還是需要大型常規實驗潛艇的。所以追蹤實驗潛艇的信息就基本上可以確定研製的開始時間。
  • 中國新一代核潛艇潛深要超過2000米?
    之後,就是擁有2200兆帕屈服強度的和16%均勻延伸率的「中國超級鋼」研製成功!常識告訴我們,海平面的大氣壓大約為每平方釐米1公斤,相當於0.1兆帕。而在水下,每下降10米,相當於增加一個大氣壓,一千米深度的海水中,壓力大約為10.1兆帕,也就是1平方釐米的面積,要承受101公斤的壓力。
  • 韓國宣稱要研製核潛艇,這事靠譜嗎?
    圖註:韓國海軍製造常規動力潛艇的最早產品——「張保皋」級潛艇,技術來自於德國209型潛艇
  • 應該承認這一點:日本常規潛艇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日本戰後常規潛艇的發展脈絡非常清晰,走過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簡單到複雜以及從低級到高級的循序漸進的發展歷程,逐步發展成為目前可媲美歐美的常規潛艇製造大國。應當承認,日本的常規潛艇非常不錯,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本文剖析日本建造的5代潛艇,以窺內因。
  • 2020年中國潛艇數量世界第一 快來盤點人民海軍的各型潛艇
    中國終於成為繼美俄英法之後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直到現在世界上能造核潛艇的還是這聯合國五常。印度有核潛艇,是租借俄羅斯的「阿庫拉」─Ⅱ級「環斑海豹」號,自己在俄羅斯幫助下製造的殲敵者號20年了才建成,一下水就因為艇員忘記關艙門被海水泡了,開了個國際玩笑,要徹底大修,什麼時候能服役不好說。
  • 日本「大鯨」號潛艇的鋰離子電池能改變未來潛艇戰嗎?
    按照日本每年開工一艘新潛艇的做法,「大鯨」級的二號艇已經在2019年開工,預計2021年下水;三號艇也已經在今年開工,2022年下水。日本「大鯨」號潛艇下水儀式「大鯨」號作為該級的首艇,將首先被作為試驗艇進行測試,這種做法也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首次,此前在建造新一代潛艇前,都會抽出一艘老艇進行新設備的試驗,或者專門建造一艘試驗艇。而「大鯨」號則直接是新一代潛艇的首艇兼試驗艇。
  • 新一代戰機要來了!中國航空研究所傳來好消息,明年首飛
    但是我國航天科研人員,卻並沒有停下新一代戰鬥機的研發,而就在近日,我國新一代戰鬥機好消息傳來了!  6月30日,中國航空研究所發布了一則消息,雖然受到了病毒的影響,但是我國新一代戰鬥機的研發團隊卻在進行病毒防控的同時,科學地開展了復工復產,並不會影響到我國新一代戰鬥機在2021年進行首飛的計劃!我國新一代戰鬥機要來了?  中國航空研究所傳來的這一好消息,當真是令人興奮。
  • 美媒揭秘,中國039C潛艇已換裝鋰電池
    視頻上面提到「中國039C型AIP潛艇可能採用了鋰電池」,水下作戰能力得到有效增強。這是外界首次透露中國039C型AIP潛艇安裝有鋰電池,它表明國產常規潛艇可能已經用國產鋰電池替代鉛酸電池,潛航速度得到有效提高,水下持續活動時間明顯增加。
  • 日本研發鋰電池動力潛艇,是在作死嗎?
    這是日本第4艘採用國產鋰離子電池動力系統的潛艇。在此之前,韓國海軍也宣布,在最新的KSS-Ⅲ型潛艇第二批建造中將採用國產鋰離子電池。放棄近年來風頭正勁的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AIP)而採用鋰離子電池為潛艇提供動力,正成為當前一些國家發展常規潛艇的新選擇。
  • 重啟常規潛艇生產線 039C型潛艇傳來量產消息
    在完成2條039B改進型潛艇後,位於華中的某船廠常規潛艇生產線近年來一直未有新潛艇下水。
  • 中國這兩艘潛艇讓印度大為光火 印度洋霸主夢被中國無情擊碎
    035型潛艇是中國在上世紀60年代研發的一款常規魚雷攻擊潛艇,屬於中國第一代重型常規潛艇,該潛艇可以說是蘇聯R級潛艇的仿製型號。
  • 俄羅斯以後再也不敢賣中國武器了, 此國「山寨」能力實在太強
    據美國《戰略之頁》雜誌網站報導,中國以俄羅斯「基洛」級潛艦為藍本設計的最新039B與041型(元級)潛艦,在性能上已完全不輸俄羅斯
  • 中國要買俄羅斯新型潛艇?消息傳了近20年,為何就是沒能成真
    蘇聯曾是潛艇大國,繼承了蘇聯大半衣缽的俄羅斯在核潛艇領域的技術積累也相當豐富。而常規潛艇方面,「基洛」級也曾是軍火市場上多年的暢銷貨。
  • 裝備:中國AIP潛艇為何這麼強?發動機功率比國外增117%
    近年來,中國多型AIP(不依賴空氣動力系統)動力潛艇陸續服役,其性能據稱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軍事觀察1405】新型常規潛艇防空「殺手鐧」——交互式攻防近程飛彈系統
    對付水面與水下的威脅目標,潛艇可利用攜帶的重型魚雷與反艦飛彈進行攻擊。而對於來自岸基及空基平臺的威脅卻一籌莫展,只能採取被動規避的方法來應付。要麼速潛海底,要麼逃離原地,要麼靜默不動。然而,常規潛艇終究難逃反潛直升機的圍追壓制。20世紀80年代,日本川崎重工研製出P-3C反潛直升機,並逐步裝備於日本反潛航空中隊。這類反潛機的問世給潛艇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脅。
  • 全球頂尖常規潛艇戰鬥力排行:214級、鮋魚級、蒼龍級、基洛級!
    200艘,其中,個人認為技術水平、戰鬥力最強的四種潛艇戰鬥力排名為:1、德國214級;2、法國」鮋魚級」;3、日本「蒼龍級」;4、俄羅斯「基洛級」;1、德國214級:作為「海浪戰術」的創始國家,潛艇技術及戰法研究是德國的強項。
  • 日本服役10艘「蒼龍」潛艇 水下航行全靠「漂」
    至此,日本海自的潛艇陣容擴充到19艘,而日本海自的潛艇部隊目前僅有兩個型號:蒼龍級和親潮級,蒼龍級是親潮級的大改型,也是日本第一款裝備AIP系統的常規潛艇。由於四面環海,島國日本天然對於海運和海軍的裝備感興趣。而且在二戰時代,日本的潛艇製造技術就相當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