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食人

2021-03-02 十力左男



雖然多數人不會將人吃人與蘇聯聯繫起來,但是,蒂莫西·斯奈德(Timothy Snyder)卻在《血之地》一書中講述了在1933年史達林造成的烏克蘭大饑荒中,由於情況相當嚴峻,引發了大規模人吃人的慘劇。於是當權者不得不成立反食人小隊,數百人因吃了自己的鄰居,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吃過自己的家人而受到指控(羅恩·羅森鮑姆在Slate雜誌上發表的書評中分享了很多可怕的細節,www.slate.com/articles/life/the_spectator/2011/02/stalins_cannibals.html)。

這段恐怖的歷史讓鮮為人知的早期蘇聯時代躍然紙上。很多人可能對此聞所未聞,這也體現了同類相食的另一特點——沒有人會願意在這個問題上費神。因為同類相食總是讓人感到噁心,或是聯想起充斥著偷窺欲的小報和蹩腳的笑話,以及所有會讓人迴避掉這個詞的事物。

然而,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早已探索同類相食現象的歷史及這門學科數年之久:同類相食產生的原因、出現的時間以及產生的影響。這項研究考察了文化相對論、人類健康和宗教儀式的終極邊界在哪裡。列舉一些你之前可能想像不到、不尋常的同類相食案例。

其實,關於同類相食及其是如何一再發生的傳說數不勝數。以下是科學家們了解到的一些令人驚奇的故事。

人類對同類相食的反感與生俱來,但也有例外

從生物學的角度,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食人幾乎在所有文化下都是禁忌:吃人肉會導致人生病

具體來說,吃人的腦袋會得庫魯病(kuru),這是一種類似於狂牛症的腦部疾病。之所以會得庫魯病,這是因為人的腦部含有朊病毒蛋白(prion,嚴格來說它不是病毒,而是一類不含核酸而僅由蛋白質構成的可自我複製並具感染性的因子),它是庫魯病的病原體。患者初期會出現身體顫抖的症狀,最終不治身亡。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被感染……

讓人驚訝的是,也存在一些例外。據人類學家所知,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弗雷(Fore)部落的族人就以食人而聞名。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期,弗雷人都會通過吃親人的肉來淨化自己的靈魂。他們當中曾有數以千計的人因感染了庫魯病而死(「kuru」一詞實際就來源於弗雷語,意為顫抖)。但是,並非所有人都因此而喪生:在過去的200多年中,某些弗雷人就出現了基因突變,沒有感染庫魯病。

弗雷人漸漸適應了食人肉,因為物競天擇,後來他們對這種病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免疫。科學家們原本很希望在這個領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但是在近幾十年中,由於社會習俗和法律的變更,弗雷人同類相食的現象也逐漸減少。他們如果能夠繼續堅持不吃人肉的話,庫魯病可能也會不復存在。


動物與生俱來反對同類相食,同樣也有例外

動物王國裡鮮有同類相食的現象——但也有特例。若干年前,《紐約時報》的記者納塔莉·安吉爾記述了蔗蟾、蚓螈、赤背蜘蛛和其他一些吃食同類的動物的故事。其中的蔗蟾,相比其他食物,它最喜歡吃自己同類的卵。

為什麼會這樣?安吉爾寫道:「研究人員提供了三種動機:第一,食用同類有助它們成長發展;第二,可以減少未來競爭對手;第三,可以有更豐富的食物來源,因為對於其他動物來說有毒的東西,自己卻可以免疫。」

從進化論的角度論述的原因可以推及更多生物體,甚至也包括像印度長毛熊這種偶爾會吃掉同類的動物。正如瑪麗·貝茨在《連線》雜誌上所寫的,長毛熊吃掉同類這種事也不是沒發生過(它們很有可能是迫不得已)。

所有這些人與動物同類相食的案例,並非只為一時獵奇,它們其實說明了,進化的過程有可能會和我們的文化價值觀相悖。生物的進化是通過自然選擇實現的,但其結果並不總是與我們所視的社會價值一脈相承,所有同類相食的案例都很清晰地體現了這一點。

「Cannibalism」(食人)這個詞很可能是源自從未吃過同類的人

對於歷史學家們來說,有一些關於食人最基本的問題卻很難回答:多少部落曾有過食人的習俗?食人從何時開始?有多常見?這些問題都很難回答,因為「cannibalism」這個詞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指代過很多不同的事物。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近代人類學家和科學家在說「食人」時,都會使用「anthropophagy」而不是「cannibalism」這個詞。

在某些文化中,同類相食被視為一種儀式,但是也曾在某些歷史時期,同類相食是因為人們飢不擇食。所以就曾出現過,「cannibalism」指各種野蠻行徑和野蠻人群。「cannibalism」有時是陳述現象的敘述詞,有時是描述環境的形容詞,有時含有隱晦的種族歧視意味。

例證:「cannibalism」這個單詞是源自西班牙人給加勒比人取的西語名字(Caníbales)。相傳西班牙人曾指責加勒比部落的族人舉行儀式吃自己敵人的肉,但是現代的學者們卻質疑這種說法的真實性。因為加勒比人與歐洲列強進行的是反殖民鬥爭,目前,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那樣的流言只是西班牙人蓄意使用的宣傳策略,旨在激起恐怖情緒。

另一方面,我們發現了一些證據,證明加勒比人曾把人體器官當做戰利品,所以同類相食很有可能是一種威懾他人的手段或戰爭行為。然而關於這些說法的第一手證詞大多都來自哥倫布。不管是站在個人還是政治立場上,他都有很多理由把加勒比人描繪得極盡野蠻。

令人震驚的是,食人的儀式可能非常複雜

歐洲歷史上關於食人族的描述中,至今最早且最具影響力的當屬蒙田發表於16世紀末的隨筆《論食人部落》。圖皮人(Tupi)當年的棲息地已經成了今天的巴西,這篇隨筆不僅是一份關於圖皮人的寶貴人類學記錄,它還揭開了食人族習俗的神秘面紗。有時,圖皮人會先和自己的俘虜一起生活幾個月再吃掉他們,期間他們還會唱歌給彼此聽。

據蒙田記錄,圖皮人會以這樣的方式戲弄自己的俘虜:「用死期將至作為威脅來消遣他們。」而俘虜也會以類似唱歌或吟誦的形式回應。蒙田寫道:


「我這裡有一首由俘虜創作的展現那種場景的歌曲:讓他們壯著膽子統統都來吧,聚在一起將他吃掉吧;他們吃的還有自己的父輩與祖宗,因為他們早已充作他身體的糧食。」最後,歌中唱道:「你們這些可憐的瘋子,這些肉和筋都歸你們。」

加裡·湯姆林森是一位音樂學家,他在自己的著作《新世界的歌聲》(The Singing of the New World)中,將圖皮人的這種習俗稱為在好戰部落中代代流傳的「血肉經濟」。

湯姆林森稱:「這些好戰的野蠻部落之間流傳著一句話,『總有一天,我們會找到你,吃掉你。』這種交易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殖民時期的美國發生的同類相食

很多人可能以為同類相食只發生在遠古時代和未開化的國家。但事實上,美國近代史上也發生過這種事。

2013年,人類學家聲稱他們找到了在殖民時期的詹姆斯敦(Jamestown)有同類相食的證據。這說明了殖民時期的生活有多麼艱難。

更確切地說,他們在一名14歲女孩頭骨上發現的痕跡,充分表明她是在1609年那個艱難的寒冬被當地居民吃掉的。

這為歷史學家們多年來所讀到的故事並提供了更確鑿的證據。霍華德·津恩在其著作《美國人民的歷史》中引用的政府工作報告就生動地描繪了1609年冬天的慘狀:

「難以忍受的饑荒催生了一種天怒人怨的行徑——人們被逼無奈,只能食用人的血肉和糞便,不管是美國同胞還是印第安人的。」

唐納大隊(the Donner Party)引人注意的不僅僅是同類相食

一說到美國的食人族,多數人最先想到的應該都是唐納大隊:1846年,這群家喻戶曉的行者在西行的旅途中被困在了白雪皚皚的內華達山脈上,饑寒交迫中,他們選擇了同類相食。

令人震驚的是,當時關於這次旅行的報導大多都著重描寫了大隊的旅途有多艱難,對駭人聽聞的同類相食卻著墨不多。研究唐納大隊的歷史學家克裡斯汀·約翰森指出:「1847年,有300多家報紙刊登了關於此次旅行的新聞,絕大多數標題都以『從加州出發的行者……』開頭,只有七家報社的標題中出現了『同類相食』的字眼。」這些報導都趨向於強調隊員們是在煮食了獸骨、獸皮,甚至是他們的愛狗優諾(Uno)之後,走投無路,別無選擇只能同類相食。

除了唐納大隊的食人行為,同樣引發了大眾廣泛關注的還有他們在山上埋了寶藏的傳說。19世紀90年代,一家薩克拉門託(加州首府)報紙報導了關於唐納大隊寶藏的傳說,這則報導讓加州特拉基的民眾「欣喜若狂」,其中還有「能讓錢幣收藏家心花怒放」的發現。

這些寶藏很可能只是個傳說,但是這卻反映出,今人面對唐納大隊時展現出的只有純粹的震驚,而當年人們對此的看法卻複雜得多。


同類相食有時也是一種醫療手段


食人通常被視為一種淨化祭祀活動或者軍隊出徵儀式的一部分,印度的一些部落也曾有過食人的習俗。

歐洲史上不乏令人毛骨悚然的食人案例。但其中最奇怪的是,食人有時可以治病救人。例如在17世紀至19世紀,德國的儈子手為了賺點外快通常還有一個奇異的副業:把屍體器官當做藥材倒賣。

凱西·斯圖爾特的著作《骯髒的交易和社會邊緣人》(Defiled Trades and Social Outcasts)中介紹,人體脂肪曾用於治療骨折、扭傷和關節炎,使用方法通常不是內服,而是像藥膏一樣擦於患處。但當年的藥師卻會定期儲存人的脂肪、血肉和骨頭。甚至還有將人的頭骨磨成細粉加水混合成液體來治療癲癇的記載。

這種治療方法聽起來或許有點奇怪,但別忘了,如今食用胎盤早已成為養生時尚。多數情況下,人們對於同類相食的看法是明確的——不吃!但偶爾,區分某種行為到底是否屬於同類相食卻非常困難。


相關焦點

  • Ogre 食人魔大百科
    被打敗的食人魔——石槌食人魔食人魔是來自德拉諾的大型、野蠻的類人生物。他們是德拉諾巨人最後的種族之一。許多人被強大的敵人所奴役。在第一次戰爭之前,幾個自由的食人魔部落通過了黑暗之門。這些食人魔對獸人的仇恨僅次於對人類的仇恨。他們喜歡獸人不常去的地方,在其他種族的營地附近也很少見到。其他的食人魔氏族曾經是部落的盟友,有些被部落而不是格魯爾奴役。
  • 破碎嶺食人魔的意志之冠和軍歌
    破碎嶺食人魔部落(Crushridge)長期定居在奧特蘭克廢墟中。破碎嶺食人魔狡猾、龐大、強壯。這些食人魔是第二次大戰的殘餘,他們以自己原始的方式擺脫了獸人的統治。他們住在奧特蘭克城,盡其所能殺光所有的人。他們很謹慎,而且出奇地精明。在瑪格索爾(Mug』Thol)的領導下,破碎嶺食人魔部落已經成為奧特蘭克山脈一支殘暴而可怕的力量。部落的聯合力量是強大的,它依靠蠻力來實現它的目標。部落裡的戰士們主張在猛烈的衝鋒下踐踏他們的敵人。這個部落很容易發動全面戰爭。守護部落要塞,保護領土和尋找食物是破碎嶺食人魔部落最主要的關注點。
  • 食人魔夫婦,收藏19張人皮,做人肉罐頭給學生吃!
    來源:網絡俄羅斯警方最近揭發一對「食人魔夫婦」出沒,在過去18年內,兩人聯手殺害並吃掉至少30人,警方在他們的家中起出了7袋冷凍屍塊
  • 食人狂魔專吃小孩心臟,處死後被製成乾屍供人參觀60年
    這是黃利輝第一次吃人,但有些事,只分幹過或沒幹過,不會只有一次。並不知道戰爭即將結束的他,同樣並不知道吃人這個舉動會改變他一生的命運。心中的食人惡魔已經覺醒,自此,只有人的血和肉才能讓「它」平靜下來。在戰場上嘗過人肉的味道,細偉心中的食人惡魔再次出現,他顧不上道德的約束,將食人的毒手伸向了兒童。
  • 二戰期間日軍食人往事
    文中提及的「父島事件」(小笠原群島的主島)應該算是二戰期間較為著名的食人事件之一了,從1945年2月23日至3月25日期間
  • 元氣騎士:食人花還要為弱雞紅武買單?強勢武器究竟要被埋沒多久
    但是紅武中也並非只有一拳這種完美口碑的神器,還有很多不受玩家待見的存在,譬如:火龍步槍、躁動的樹幹、食人花等。食人花是第1關boss曼陀羅魔花的專屬紅武,其獲得難度較低,十分容易在工作檯中打造。食人花口碑不佳的最大原因源自:基礎屬性較低,無滿配價值。
  • 蘇聯吃人都市傳說:持續冬季戰爭不為人知的事實
    除了戰役本身外,其中比較受到後人關注的是,由於東歐部分國家的人民常有嗜吃人肉的習慣,在此次戰爭中的部份蘇聯軍人,也因為夾雜了許多食人份子,因此他們在抓到芬蘭士兵或一般人民作為俘虜時,會將他們給分解吃掉。在當時吃人肉是一個不名譽的野蠻行為,雖然蘇聯軍方一直隱瞞當時部份軍人吃人的行為,但是仍有一張從蘇聯軍方內部傳出的照片,證明在冬季持續戰爭中,的確有芬蘭人被殘酷地處決及被吃掉。
  • 食人花怎麼吃人?傳說中的殺人植物是真的嗎? | 史軍
    廣州日報微博新聞炮彈果是炸彈嗎?炮彈樹的花朵不過,炮彈樹的果實不僅不能變身炸彈,就算是做水果也不夠格,因為它們的果肉味道實在是太怪異了,讓人難於下嘴。有沒有會吃人的植物關於食人樹的傳說,要比炮彈樹的命名晚近很多。最早的關於「食人樹」的介紹來源於1881年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紀事報》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文中杜撰的吃人大樹是食人樹的原型。這是最早的關於食人樹的說法。
  • 大亂鬥開啟預購免費食人花不要錯過喲+《出發吧皮卡丘伊布》新情報
    值得一提的是,Adham 還在採訪中強調了《暗黑破壞神》是暴雪的「支柱」系列,所有人都很喜歡它,今後也不例外,而他希望粉絲們明白他「這番話」的意思。這或許暗示了所有粉絲們期待的《暗黑破壞神4》其實已經在開發中了?不管怎麼樣,希望暴雪目前尚未公布的《暗黑破壞神》項目中,能夠有讓所有粉絲和玩家們感到激動和滿意的作品吧。
  • 正史記載的食人魔——讀《資治通鑑》
    這兩場戰役都發生了突破人類社會底線的人道主義災難——吃人,而且是集體行為,有計劃,大規模地吃。張巡殺人做軍糧,是從殺他的愛妾,分而食之開始的。城池要繼續死守,餓著肚子不行,於是磨刀霍霍向同類,極端條件下的極端抉擇——死幾萬人?還是死幾百上千萬人,張巡選擇了前者,死守睢陽,堵住了殺人如麻的安祿山胡人叛軍突破江淮門戶的去路,致使南方地區的一千多萬漢人免遭塗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