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兩岸關係是否會趨向緩和?這是當前大家普遍關注的兩個問題。從目前情況來看,儘管拜登本人還沒有對中美關係的定性定位和臺灣問題明確表態,但已基本可以看出端倪。
一、對華將基本奉行「一中」政策
早在拜登就職前,其核心幕僚、外交政策顧問艾利森就放風,拜登「明白一個中國政策,一個中國首都在北京,不會承認臺灣是一個獨立國家」。緊接著,美「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表示,希望海峽兩岸能進行和平對話。
在拜登就職第三天,美國務院正式發表聲明,表示美「將維持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與臺灣關係法」和對臺「六項保證」中提出的長期承諾,「繼續協助臺灣維持足夠的防衛能力」,稱美國「對臺灣的承諾堅如磐石」。
從以上訊息可以看出,拜登上臺後在中美關係上,將基本回歸民主黨以前歷屆總統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為下一步調整中美關係預留了空間,也適當安撫了臺灣蔡英文當局。
從長遠看,拜登上臺後對華推行強硬遏制戰略這一立場不會改變。因為,把中國視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乃至敵手,已經是美國的「基本國策」,不僅在美國智庫學者中已基本形成共識,在美國國會議員中民主、共和兩黨的立場也完全一致。
拜登和川普在這次競選過程中都競相反華,他們在遏制打壓中國這一點上並無分歧。所以期待拜登上臺後全面緩解中美兩國之間的矛盾衝突是不現實的,希望中美關係重新回到過去也只是幻想。
未來拜登在臺灣問題上,也會打「臺灣牌」,也會利用臺灣問題對我進行牽制,但一般情況下會大體維持一個中國底線,打臺灣牌的頻率會減弱,可能會把重點放在協助臺灣提升防衛能力、幫助臺灣拓展國際空間等問題上。
拜登曾經多次訪問過中國,先後在美國國會、柯林頓、歐巴馬政府中擔任要職,對中國情況非常熟悉。他深知中美關係的重要性,因此在一般情況下,會慎重處理中美關係。拜登從川普手中接過的是一個爛攤子,他要優先處理國內的棘手問題,當務之急是疫情防控,其次是經濟民生問題,第三是修補與歐洲盟國的關係。在短期內拜登還顧不上處理中國問題,尚不會對中美關係的定性、定位作出明確宣示,形成正式的新的對華政策尚需時日,所以預計中美關係會有一個過渡時期。與此相連接,美臺之間的關係短期內也會相對平穩,一般不會像去年這樣跌宕起伏,狀況不斷,不可捉摸。當然美國不會完全停止利用臺灣問題給我製造各種麻煩。其次,拜登和川普個性不同。川普喜歡獨斷專行,我行我素,毫無章法,不計後果。拜登則老成持重,老謀深算,做事有板有眼,深謀遠慮。拜登則會比較靈活和理性,會堅持競爭中有合作,例如在疫情防控,特別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川普喜歡單打獨鬥,什麼事都赤裸裸堅持美國利益優先,不僅導致中美關係破裂,與美國盟友關係也搞得非常緊張。拜登上臺後將修補與世界盟國關係,聯合世界盟友一起反華。應該看到,美國宣稱的「一個中國政策」,和我們講的「一個中國原則」有很大區別。我們主張的一中原則,集中體現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明確要求美國不得與臺灣當局有官方性質往來,不得售臺先進武器裝備,不得和臺灣軍方建立合作關係(即所謂的「協防臺灣」),不得支持臺灣加入國際官方組織。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把1979年國會通過的「與臺灣關係法」、裡根任總統期間提出的「六項承諾」和中美三個公報捆綁在一起,還強調國內法大於國際法。川普上臺後把「與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合併成為一個法案,另外又通過了《臺灣交往法》、《臺灣保證法》,加上每年籤署的《國防授權法》, 實際上完全把一個中國政策掏空了。《中美建交公報》核心是三點,一是斷絕美臺官方關係,二是廢除美臺「協防條約」,三是撤走臺灣全部美軍。美國國會通過的「與臺灣關係法」宣稱將「繼續承擔協防臺灣的義務」。817《公報》規定美國必須逐年減少售臺武器,裡根「六項承諾」強調美國有權售臺武器。「臺灣交往法」更是規定美臺之間「包括總統在內高官都可以互訪」。所以多年來美國雖然表示「一個中國政策不變」,實際上從來不遵守三個公報原則。川普上臺後公然挑戰一個中國底線,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頻繁售臺先進武器,派衛生部長、副國務卿訪臺等等,把「臺灣牌」打到極致,值得我們高度警惕。對未來中美關係,我們不宜過於樂觀,但也不必過於悲觀,需要冷靜觀察,努力爭取一個好的前景,同時做好最壞的準備。期待拜登上臺後改變遏制中國的對華戰略,停止打臺灣牌,是不現實的。著眼中美關係長遠發展和戰略全局,堅持底線思維,以鬥爭求合作,才能把握戰略主動。最近,中國外交、軍事部門採取一系列重要動作,一是宣布對美國28名反華政客實行制裁措施,二是點名美國應向世衛組織開放德特裡克堡基地新冠病毒源頭調查,三是解放軍空軍連續出動大批戰機抵臺灣海峽巡邏。我認為應對得非常高明,把握了主動,效果明顯,說明中方對未來中美關係及美臺關係發展前景看得非常清楚。2020年美國川普政府對中國全面施壓,從貿易戰、金融戰、科技戰,到軍事挑釁,大打「臺灣牌」,結果是中國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經濟也止跌回升,解放軍戰機進入臺灣海峽中線堅定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拜登上臺後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美臺關係,關鍵要看拜登未來的對華政策。中、美、臺之間客觀上是一個聯動關係。中美關係直接影響美臺關係,間接影響兩岸關係。中美關係緩和時,美臺關係也會比較穩定,兩岸關係也會平穩;中美關係緊張時,美臺關係反而會密切,兩岸關係會趨向緊張。去年以來,臺灣民進黨當局利用川普瘋狂反華和疫情大爆發機會,限制兩岸民間交流,不斷推進去中國化的「漸進式臺獨」,導致臺海局勢出現高度緊張,兩岸關係呈現70年來最為嚴峻複雜的時刻。面對大陸的政治、軍事壓力,蔡英文又表示「面對兩岸關係不會冒進」,「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如果蔡英文當局真想緩和兩岸關係,現在應該是個窗口期,在疫情防控、臺胞返鄉、民間交流等問題上不要再人為設置障礙。蔡英文當局必須明白,臺灣的安全關鍵取決於奉行什麼樣的大陸政策,企圖依靠美國是靠不住的,靠美國保護解決不了臺灣的防衛安全問題,遠水救不了近火。而且美國只是把臺灣當作一張牌使,不會真正關心臺灣的利益。去年4月後臺灣每周向美國贈送10萬片口罩,討好美國,最近臺灣言情反彈,要求美國資助5萬劑疫苗供臺灣醫護人員急用,結果美國拒絕。可以想像,臺灣真的到了兵臨城下時,美國會保護臺灣嗎?註:作者系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來源:崑崙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