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懸殊卻退無可退!尼泊爾高調「收復失地」震驚印度

2021-02-16 防務指南

 尼印有大約1800公裡的開放邊界,600萬尼泊爾人在印度工作。2015年印度對尼實施禁運,尼泊爾人反印情緒高漲,美國和西方國家介入尼泊爾,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尼泊爾脫離對印度的依賴。(新華社/圖)

面對印度在爭議地區的頻頻行動,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小國尼泊爾正向龐大的鄰居發起反擊。

2020年6月18日,尼泊爾聯邦議會上議院表決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將與印度存在爭議的335平方公裡土地納入新版政治地圖。此前,尼泊爾官方表示將增加爭議地區的哨所數量,尼軍方高官還前往爭議地區附近一處哨所視察。

對此,印度方面拒絕認可,並表示「該地圖並非基於歷史事實和根據」。

2020年5月8日,印度國防部長辛格為一條連接印度內地到裡普列克山口的道路進行在線剪彩,並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道路通車」喜訊。這條長約80公裡的道路,正好穿過尼印爭議地區之一的卡拉帕尼,縮短了印度到中國西藏「神山聖湖」的旅行時間和距離。

2019年11月至今,尼泊爾官方及民眾多次抗議印方修路,他們將其視為「入侵」,並表達以外交談判方式解決領土爭端的訴求。

但「印度從未表現出任何興趣」。

這片爭議的土地,最早可追溯至百年前的英國和尼泊爾戰爭,未列出國境線細節的《蘇高利條約》,給尼印兩國造成了歷史遺留問題。

「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在,尼泊爾對印度的依賴,都使其處於極度不利的地位。印度在諸多問題上都不能平等對待尼泊爾。」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李濤教授對南方周末說,「尼印雙方的領土爭端短時間內恐怕難以解決。」

印度北阿坎德邦的達爾丘拉小鎮,位於尼印兩國邊境線上。這裡背靠群山,面朝薩爾達河。以河水為界,河西歸印度,河東一側歸尼泊爾。印度Timesnow新聞網2020年6月21日報導,達爾丘拉小鎮居民接收到了尼泊爾電臺的反印宣傳。「一些尼泊爾電臺在歌曲間隙會播放帶有反印情緒的演講。一些電臺播放卡拉帕尼、裡普列克、林皮亞杜拉三個地區的天氣預報,將這些地區視為尼泊爾的領土。」多名受訪者稱。在地圖上,尼泊爾西北部的卡拉帕尼、裡普列克、林皮亞杜拉三個爭議地區,連成一條細長的「楔子」,嵌入中國和印度的中段邊境,面積總計335平方公裡。其中,卡拉帕尼地區的戰略意義尤為重要。這裡海拔在3600-5200米,是印度境內卡利河(Kali River)的上遊水源地。河谷盡頭是裡普列克山口(Lipulekh Pass),距離中國西藏普蘭縣城僅有30公裡。百年來,通過這條古老路線,大批印度教徒得以前往普蘭縣境內的神山聖湖——岡仁波齊和瑪旁雍錯「朝聖」。同時,印度北阿坎德邦和廷卡河谷的布提亞人,也由此到中國西藏進行貿易。2020年5月20日,尼泊爾官方發布一份新版政治地圖,將上述三個爭議地區直接劃入尼泊爾領土版圖。尼泊爾官員表示,新地圖將會用於大學課本和正式文件中。尼泊爾政府向下議院提交法案後,總理夏爾馬·奧利於6月10日發表演講抨擊稱,自1962年開始,印度就派軍隊在卡拉帕尼地區駐紮,侵佔了尼泊爾領土,印度還「人為」地以卡利河來劃定邊界。在領土爭議問題上,尼泊爾長期對立的多個黨派也難得地捐棄前嫌,一致對外。「據了解,此次修改憲法有關版圖的條款得到了反對黨的一致支持,甚至包括尼南部地區的馬德西政黨,而這些馬德西政黨被認為是印度一手扶植起來的,對印度亦步亦趨。」李濤說。據尼泊爾媒體報導,在6月13日舉行的下議院投票中,275名議員裡有258名議員投出贊成票,其餘為棄權票,反對票0票;在6月18日舉行的上議院投票中,59位議員裡有57位議員投出贊成票,反對票同樣為0票。「就尼泊爾國內而言,高調劃線是執政黨和在野黨一致同意的,這使得尼泊爾在與印度交涉領土問題時,擁有了堅實的民意基礎。」李濤教授告訴南方周末,近年來,尼泊爾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和反印情緒一直較高。包括尼泊爾總理奧利的上臺,也是受益於其民族主義者形象。就在尼泊爾聯邦議會上議院對憲法修正案表決前夕,當地時間2020年6月17日,尼泊爾陸軍參謀長塔帕和武警部隊監察長卡納爾視察了兩國領土爭議焦點——卡拉帕尼附近的一處邊防哨所。據媒體報導,兩人聽取了部署在當地的武警部隊小組的簡報,並檢查了由尼泊爾軍方修建的公路。在尼泊爾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後,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種人為擴大聲索範圍的做法,不是以歷史事實或證據為依據,是站不住腳的。這也違反了我們當前以談判方式解決懸而未決的邊界問題的相互諒解。」2020年6月15日,印度方面再次發出了一個「帶有和解意味」的信號,印度國防部長辛格稱,將通過會談來解決雙方間的「誤解」。「從以往尼印關係的軌跡看,尼泊爾此次的斷然舉措,應是超出預料,很難說是一時情緒使然,不排除摻雜其他因素的考慮,但危機進一步升級對雙方都不利。」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張力教授認為,尼泊爾高調劃線改圖,可表明其維護主權的決心,匯聚國內民意支持並爭取外部輿論的理解,增大了印度的壓力。2020年5月20日,尼泊爾土地管理部長帕德瑪·庫馬裡·阿里亞爾(Padma Kumari Aryal)宣布,裡普列克、卡拉帕尼和林皮亞杜拉是尼泊爾領土的一部分,這些地區被直接劃入尼泊爾新版政治地圖。(馮慶超/圖)尼印兩國的領土爭議,最早可追溯至1814年的英尼戰爭。彼時,尼泊爾正處於廓爾喀王國時期,英屬東印度公司發動了侵略廓爾喀的戰爭。戰爭中,廓爾喀士兵的勇敢和忠誠給英軍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也直接促使了戰後英國開始從廓爾喀招募僱傭兵。1816年,在英軍的壓倒性優勢下,廓爾喀遺憾戰敗,並籤訂了《蘇高利條約》(Sugaul Treaty),大約三分之一的尼泊爾土地併入當時的英屬印度。條約中規定,卡利河是兩國的分界線。不過,關於卡利河的源頭,條約中並未交代,這為兩國不同的解釋理解埋下了隱患。在隨後的雙邊爭端中,尼泊爾方面認為,卡利河源頭應在林皮亞杜拉,而印度方面則認為,卡利河源頭應該在裡普列克山口,邊界爭議由此而來。1947年印度獨立後,繼承了大英帝國與尼泊爾王國的條約,邊界也繼續維持開放。值得一提的是,1857年爆發的印度大起義中,尼泊爾曾派兵幫助英軍鎮壓印度土兵。起義平息後,為了表示對尼泊爾的感謝,英國殖民者歸還了部分尼泊爾領土,而這也構成了當今尼泊爾的主要國土範圍。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中,印度軍隊進入卡拉帕尼地區開展軍事行動,實際控制了該地區,並設有安全哨卡。尼泊爾對此的異議一直沒有斷絕,但由於國力懸殊,印度一直未理會尼泊爾的主權申索。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張力教授介紹,雙方均承認存在領土爭議,雖建有對話機制,卻因印方的冷漠難以實際開展。2019年11月,印度修改憲法370條款後公布的新地圖中,除了克什米爾和拉達克等地被列入印方版圖外,印尼爭議地區卡拉帕尼也被劃入印度北阿坎德邦所屬。尼泊爾公開表示拒絕,並要求對話。2020年5月11日,尼泊爾加德滿都的學生們走上街頭,他們舉著「印度,請尊重尼泊爾的主權!」「停止侵佔!」等標語,聚集在印度駐尼泊爾大使館前示威。在尼泊爾國內社交平臺上,也迅速出現了「抵制印度」的熱議話題。「從2019年11月印度將爭議地區劃入地圖,再到2020年5月道路竣工,印度對這塊爭議地區的實控力在一步步增強。」深圳大學環孟加拉灣地區研究所戴永紅教授告訴南方周末。「二戰以來,印度對南亞周邊小國如錫金、不丹的強勢政策,讓尼泊爾從政治精英到歷屆政府都很忌憚,對印度的領土蠶食和滲透非常警惕。」戴永紅說,「尼泊爾與印度實力懸殊,不僅現在如此,歷史上也如此。但即便處於不利地位,尼泊爾也要奮起抗爭。從這個角度來說,尼泊爾退無可退。」因此,尼泊爾的修憲行動不像「主動亮劍」,更像是「逼上梁山」。6月12日,尼泊爾外長賈瓦利對「今日印度」電視臺直言,此次修改地圖是印度挑釁在先。印度The Wire網站評論稱,印度輕視了尼泊爾方面的情緒。李濤教授認為,由於憲法已經修改,尼泊爾已經幾乎沒有讓步的空間,但該地區目前在印度的有效控制之下,尼泊爾也不可能通過強力手段奪回,這使其在未來的對話解決中,幾乎沒有任何讓步的餘地。歷史上,印度和尼泊爾保持著非同一般的關係,被學者們稱為「最親密的鄰居」。在兩國的教科書中,尼印關係常常被描述為「獨特的」「久經考驗的」「被共同的遺產、文化、文明、歷爭議335平方公裡,尼泊爾向印度高調反擊史和地理所鞏固的」關係。從宗教方面來看,尼印兩國確實擁有深遠的歷史淵源和文化聯結。據公開數據顯示,尼泊爾境內有超過86%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受印度文化圈影響深遠。佛教創始人佛陀出生在尼泊爾境內,卻成道於印度並主要在印度恆河兩岸傳教,兩國都有較濃厚的佛教氛圍。文化上的聯繫,一度掩蓋了領土領域的糾紛——即使是尼泊爾議會批准了新的地圖後,寶萊塢演員索桑·辛格·拉傑普特(Sushant Singh Rajput)的去世,也引發了尼泊爾人在社交平臺上的哀悼。「我們與尼泊爾不僅有地理、歷史和社會上的聯繫,而且在精神上也有聯繫。」《印度斯坦時報》引述印度國防部長辛格的話稱。目前,尼印有大約1800公裡的開放邊界,600萬尼泊爾人在印度工作。尼泊爾貨幣盧比與印度掛鈎,前者依靠印度港口進行貿易。2016年底,印度廢鈔風波曾嚴重衝擊了尼泊爾的經濟復甦,導致尼泊爾的貿易、匯款和旅遊人數全部下滑。而尼泊爾在印的龐大務工人員也因印度企業減產而不幸失業。更讓尼泊爾感到「不安」的,是印度對尼泊爾的政治幹預和經濟封鎖。尼泊爾原是君主制國家。上世紀90年代至今,尼泊爾國內政局一直受到內戰、黨派鬥爭的困擾,直到2008年才正式廢除了近240年的君主制度。2015年9月16日,尼泊爾才正式頒布君主制結束後的第一部新憲法。然而,這部來之不易的新憲法,卻受到了印度的「指摘」。尼泊爾南部的馬德西族群認為,新憲法具有歧視性,其族群利益受到侵犯。有報導認為,馬德西族群其實就是移居到尼泊爾生活的印度人後裔。隨後,印度以尼泊爾南部地區的安全形勢不佳為由,陸續關閉口岸,對尼泊爾實施「非正式禁運」。這次禁運造成尼泊爾汽油短缺,嚴重影響了經濟運行。據當時公開報導,「不少家庭開始燒柴做飯,因為校車沒有燃油不得不關閉學校,尼泊爾航空公司的客機甚至到印度城市加爾各答加油。」「2015年印度對尼實施禁運,尼泊爾人反印情緒高漲,美國和西方國家介入尼泊爾,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尼泊爾脫離對印度的依賴。」李濤說。戴永紅認為,印度三面環海,一面靠山,在南亞的戰略位置極佳。而印度也希望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在這種日漸膨脹的戰略心理影響下,印度開始對周邊小國進行控制,繼而引發領土爭端、貿易爭端等。與不丹、曾經的錫金王國一樣,尼泊爾和印度也曾籤訂和平友好協定,並在一段時間內在內政、外交、國防等方面接受印度的「指導」。近年來,尼泊爾政界人士認為,尼印雙方籤訂的部分協定,實質上「將尼置於印保護傘之下」,有必要重新審視協定,以使兩國關係平等。尼泊爾總理夏爾馬·奧利曾表示,「任何國家的大小或人口都可以大或小……但國籍不能變小或變大。所有國家都應獲得行使主權的平等機會。」6月21日,在尼泊爾加德滿都,一家人在自家陽臺練習瑜伽。尼泊爾境內有超過86%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受印度文化圈影響深遠。但是,印度的多次經濟封鎖和政治幹預讓不少尼泊爾人產生反印情緒。(新華社/圖)2015年的「封鎖」事件給尼印關係帶來深深裂痕,此後雙邊關係也多次出現磕磕絆絆,一度出現撤回大使等「外交危機」。另一方面,居安思危的尼泊爾也開始放眼國際,積極尋找更多的合作夥伴,實施貿易多樣化、外交多元化。2016年3月20日至27日,尼泊爾總理夏爾馬·奧利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據報導,訪問期間,中尼兩國籤訂10項合作協議,其中包括青藏鐵路將延伸成為中尼鐵路。同時,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阿利莫夫和尼泊爾外事國務部長拜拉吉在北京籤署備忘錄,尼泊爾獲得上合組織對話夥伴國地位。2017年11月,尼泊爾外交部一則「重啟外交官語言培訓」的消息引發關注。據稱,尼泊爾外交部重啟暫停近30年的外交官語言培訓。「尼泊爾將開始恢復對漢語、阿拉伯語和法語的語言培訓。選擇這三種語言,是因為它們在當今世界上佔優勢地位。」尼泊爾外交部行政部門負責人阿迪卡裡表示。「尼泊爾位於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兩個新型大國之間。在這樣一個地緣政治的背景下,更適合進行多元化外交,不要只向南看,還要向北、向東、向西看。」戴永紅對南方周末說,「鑑於尼泊爾山地國家及農業為主的國情,有人把尼泊爾比喻稱中印之間的『一塊巖石』,而我覺得,尼泊爾可以成為一個『金條』或者『鑽石』。轉變的關鍵就是尼泊爾的對外政策。」近年來,尼印之間不太對等的國家關係有所改善,其中表現最突出的莫過於此次在領土爭端上向印度勇敢「亮劍」。李濤認為,「尼泊爾政局穩定是主要原因,尼共在聯邦議會和各省的執政基礎堅實,印度通過插手尼泊爾國內政治、影響政局走向的難度較大,使尼泊爾的執政者有了更大的底氣。就外部而言,尼泊爾與中國的關係不斷加深,一定程度上使印度感到其在尼的地位受到『威脅』,需要改變過去的做法。」不過,「爭議地區目前為印度實際控制,尼泊爾也傾向於和平對話解決糾紛,通過武力奪回領土既不是其選項,也不太可能實現。」李濤對南方周末說,「印度可能採取一些反制政策,包括減少對尼援助、停止或縮小優惠政策的範圍等,這些措施對尼泊爾的長期影響會逐漸顯現。」「印度會繼續恩威並重,在利益補償等方面對尼進行安撫的可能性較大。」張力認為,「儘快談判對尼泊爾更有利,可爭取兌現利益籌碼,但是如果談判努力受阻,可能消減修改地圖產生的政治效應。」

相關焦點

  • 爭議335平方公裡,尼泊爾向印度高調反擊
    「就尼泊爾國內而言,高調劃線是執政黨和在野黨一致同意的,這使得尼泊爾在與印度交涉領土問題時,擁有了堅實的民意基礎。」李濤教授告訴南方周末,近年來,尼泊爾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和反印情緒一直較高。包括尼泊爾總理奧利的上臺,也是受益於其民族主義者形象。
  • 中印實力對比58年之變的警示
    他之所以得出如此結論,並非全然妄自尊大,而是基於印度當時領先於亞洲的經濟實力優勢。「就尼泊爾國內而言,高調劃線是執政黨和在野黨一致同意的,這使得尼泊爾在與印度交涉領土問題時,擁有了堅實的民意基礎。」李濤教授告訴南方周末,近年來,尼泊爾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和反印情緒一直較高。包括尼泊爾總理奧利的上臺,也是受益於其民族主義者形象。
  • 勇者,尼泊爾(完整版)
    疫情爆發之後,印度為轉移內部矛盾,分別在尼泊爾、中國、巴基斯坦三個方向進行挑釁。此情此景之下,面積最小(不足15萬平方公裡)、人口最少(不足3000萬)、經濟最弱(GDP不足300億美元)的尼泊爾給了印度最猛烈的反擊。01 對印度說不6月13日,尼泊爾聯邦議會以100%的贊成票通過法案,把尼泊爾和印度之間幾個有爭議的地區(約335平方公裡)納入新版地圖之內。
  • 屯兵中印邊境8萬,突襲鄰國,卻尼泊爾都打不過,居然還想侵佔中國領土!
    面對印度的霸權,尼泊爾突然派兵驅逐印度軍隊收復失地。雙方當即就開火,共造成1人死亡,2人受傷。最終,尼泊爾收復了被印度一直實際佔領的領土共335平方公裡。印度,慘敗!印度怎麼能吃小國而且是一直想吞下去的尼泊爾的這個虧啊,所以印度就又幹了大事:從空中和陸地,同時突襲尼泊爾。
  • 印度:四方不安,邊境糾紛不斷,在他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印度作為新崛起的大國,一心想到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並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力。中印衝突、巴印衝突、尼印衝突,印度同時招惹了三個鄰國還不夠,近日又多了一個-緬甸,到底是因為什麼,印度邊境糾紛一直不斷,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
  • 印度闖下大禍,擅自開槍射殺4名士兵,2萬僱傭兵或將展開瘋狂報復
    印度軍隊向外界展示了繳獲的三支FN FAL步槍,還有一支自動步槍。近段時間以來,印度在多次行動中屢屢受挫,這次可能是印軍首勝,因此印軍的士氣大振。前不久,尼泊爾軍隊趁著印度後方空虛之際,直接出兵討伐,收復了300多平方公裡的失地。之後尼泊爾軍隊迅速將重型裝備部署到邊境地區構建起一道防線,而且對新版地圖做出了修改。
  • 印度同時惹怒中國、巴基斯坦和尼泊爾,是誰給它的勇氣?
    ,印度與巴基斯坦、尼泊爾的領土爭端也在升溫。印度和尼泊爾之間領土爭端最近也爆發了,就在6月15日中印發生衝突的當天,印度和尼泊爾的軍隊突然交火,印方有人進入爭議區,尼泊爾軍隊警告無用直接開槍,印軍方隨後反擊,雙方均有死傷。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尼泊爾人眼中的中印對峙
    巴鐵昨天也在一天之內四次向印度開火,表明巴鐵對於雙面列印無限嚮往,熱情高漲。當然,中國還在全力以赴地挖印度的牆角,這個就是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尼泊爾。印度外交部長剛剛離開尼泊爾,中國外交部12日就宣布了汪洋副總理本周將會對尼泊爾進行國事訪問,目的不言而喻。而在尼泊爾也引發了關於中印對峙的激烈辯論,他們所透露出來的信息或許值得我們思量。
  • 尼泊爾果斷將與印度爭議領土納入版圖 | 後沙
    尼泊爾對印度態度變得強硬已是非常明顯的趨勢,之前,奧利還指責印度是尼泊爾疫情的罪魁禍首,稱印度病毒比義大利更致命。尼泊爾是個內陸國家,東、西、南三面被印度環繞,北面與中國相連,如果不是印度疫情防控不力,尼泊爾應當相對安全。印度對尼泊爾的指責也無法反駁,印度疫情簡直是個黑洞。
  • 留給印度的時間不多了!印媒說出大實話:實力懸殊,根本沒法打
    近日,印度軍方內部人士公開承認印軍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但與此同時的印軍參謀長卻還在公然威脅中國,這外強中乾的樣子自然引起了許多專家的評論和批判。據環球網援引印度《經濟時報》1月15日報導,近日,有印度軍方人士向記者透露,由於中印邊境對峙導致印度邊境軍事力量規模升級,印度的國防經費已經"所剩無幾"。
  • 繼尼泊爾給印度斷水後,又一國也出招了,印媒開始「懷疑人生」了
    印度近年來屬實有點膨脹,其總體的經濟實力已經排到了世界第五的位置,國內的軍事裝備也均是全球最先進的,所以該國的野心也逐漸暴露了,甚至在近期與周邊多個鄰國發生了爭端。但是印度卻忽略了在經濟和軍事發展背後的問題,首先該國總體經濟發展確實不錯,但是國內貧富差距依舊十分明顯,貧困人口太多,人均GDP更是慘不忍睹。而軍事呢?
  • 尼泊爾總理高論:羅摩不是印度人,而是尼泊爾人
    ,而是尼泊爾人。尼泊爾託利到印度現在的阿約提亞大概有290公裡路程。而這個距離也是奧利當天作如上表述的重要依據。他指出,我們都知道,羅摩的妻子悉多出生於尼泊爾南部著名城市賈納克布爾。假如阿約提亞是在現在的印度,那麼這兩人是如何實現婚配的?那個年代也沒有現代通訊和交通系統。奧利進一步說:「如果阿約提亞是在現在的印度,羅摩及其父親怎麼可能知道賈納克布爾有一位待字閨中的公主?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話,他們互相之間咋能知道這些呢?」所以,阿約提亞肯定離賈納克布爾不遠,這也間接證明了阿約提亞在尼泊爾。
  • 尼泊爾、巴基斯坦同時宣布徵討印度!印度底氣何來?
    印度亞洲國際新聞通訊社(ANI)報導稱,死亡的印度軍官為桑託實·巴布上校系印度比哈爾第16團指揮官。該團隸屬於1941年成立的比哈爾集群,曾先後參加二戰中反攻緬甸、收復新加坡戰役和歷次印巴戰爭、衝突。  由於該集群兵源尤其軍官團主要來自比哈爾邦和賈坎德邦高種姓階層,其中許多家族世代為印度各王朝提供禁衛軍官兵,有「尚武」之稱。
  • 硬剛印度?尼泊爾將爭議領土劃入本國地圖,印在教科書和硬幣上
    由此也催生了印度極度膨脹的自信心,具體的外在表現之一就是印度的侵略性非常強,長期以來,印度都在邊境上與巴基斯坦等鄰國掐架。  最近,與印度領土接壤的尼泊爾更是直接硬剛印度,將爭議領土劃入本國地圖。  據印度媒體報導,當地時間9月18日,尼泊爾新的高中教材將尼泊爾與印度有爭議的領土劃入了本國版圖,同時,尼泊爾中央銀行獲準用新地圖鑄造新的1盧比和2盧比面額的硬幣。
  • 印度小葉紫檀的艱辛進口歷程:"印度-尼泊爾-中國"
    但尼泊爾動蕩的社會治安,則會帶來更大的木材安全甚至人身安全的風險。不管印度木材商人選擇哪一條通道,沿途各個關卡都需要層層打點。據知情人士介紹,從印度到尼泊爾沿途總共要過十幾個關卡。在這兩條通道中,從印度運到尼泊爾還算是關卡比較少的線路,所付出的代價則是:必須翻越喜馬拉雅山。
  • 印度自詡工業實力強大,為何連步槍都需要大批進口?
    不久前,印度總理莫迪高調宣布要大力促進本國工業發展,印度防長辛格也跟著發布了「印度軍方禁止進口武器裝備清單」,一副「印度軍工蓄勢待發,隨時取代昂貴進口貨」的模樣。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印度政府很快就打自己的臉——印度軍方跟美國西格公司訂購了72,400支SIG716自動步槍。
  • 和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同時起衝突,印度究竟想要幹什麼 | 京釀館
    印度亞洲國際新聞通訊社(ANI)報導稱,死亡的印度軍官為桑託實·巴布上校系印度比哈爾第16團指揮官。該團隸屬於1941年成立的比哈爾集群,曾先後參加二戰中反攻緬甸、收復新加坡戰役和歷次印巴戰爭、衝突。 由於該集群兵源尤其軍官團主要來自比哈爾邦和賈坎德邦高種姓階層,其中許多家族世代為印度各王朝提供禁衛軍官兵,有「尚武」之稱。
  • 尼泊爾果斷將與印度爭議領土納入版圖
    尼泊爾對印度態度變得強硬已是非常明顯的趨勢,之前,奧利還指責印度是尼泊爾疫情的罪魁禍首,稱印度病毒比義大利更致命。尼泊爾是個內陸國家,東、西、南三面被印度環繞,北面與中國相連,如果不是印度疫情防控不力,尼泊爾應當相對安全。印度對尼泊爾的指責也無法反駁,印度疫情簡直是個黑洞。
  • 印度北京使館前副館長出任尼泊爾大使
    尼泊爾當地媒體報導,印度資深外交官維納·克瓦特拉(Vinay Kwatra)1日上午抵達加德滿都,擔任印度駐尼泊爾大使。
  • 印度網民討論:為什麼印度盟友紛紛投靠中國,連尼泊爾也跑了?
    對印度來說,自2008年以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與傳統親密國家的關係,在發展而不是惡化。拉吉夫-甘地時代的印度和尼泊爾之間的關係並不順利。尼泊爾一直與它的大鄰居有著雙管齊下的關係。在一個層面上,尼泊爾別無選擇,只能重視它與印度共同的文化、哲學和歷史關係。然而在另一個層面上失敗了,尼泊爾的政黨和運動歸罪於印度導致尼泊爾缺乏發展和各種事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