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

2021-02-23 靜雅文閣

這是毛澤東為中共中央宣傳部起草的關於形勢與任務的宣傳鼓動提綱。這個提綱為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在陝北洛川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所通過。

(甲)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大舉進攻中國本部的開始。盧溝橋中國軍隊的抗戰,是中國全國性抗戰的開始。

由於日寇無底止的進攻,全國人民的堅決鬥爭,民族資產階級的傾向抗日,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努力提倡、堅決實行和取得全國的贊助,使得「九一八」以來中國統治當局的對日不抵抗政策,在盧溝橋事變後開始轉變到實行抗戰的政策,使得一二九運動以來中國革命發展的形勢,由停止內戰準備抗戰的階段,過渡到了實行抗戰的階段。

以西安事變和國民黨三中全會為起點的國民黨政策上的開始轉變,以及蔣介石先生七月十七日在廬山關於抗日的談話,和他在國防上的許多措施,是值得讚許的。所有前線的軍隊,不論陸軍、空軍和地方部隊,都進行了英勇的抗戰,表示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中國共產黨謹以無上的熱忱,向所有全國的愛國軍隊愛國同胞致民族革命的敬禮。

  

(乙)但在另一方面,在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以後,國民黨當局又依然繼續其「九一八」以來所實行的錯誤政策,進行了妥協和讓步,壓制了愛國軍隊的積極性,壓制了愛國人民的救國運動。

日本帝國主義在奪取平津之後,依靠其野蠻的武力,藉助德意帝國主義的聲援,利用英帝國主義的動搖,利用中國國民黨對於廣大勞動民眾的隔離,毫無疑義將繼續堅持其大規模進攻的方針,實行第二步、第三步的預定的作戰計劃,向著整個華北及其它各地作猛烈的進攻。

察哈爾、上海等地的烽火已經燃燒起來了。為了挽救祖國的危亡,抵禦強寇的進攻,保衛華北和沿海,收復平津和東北,全國人民和國民黨當局必須深切地認識東北平津喪失的教訓,認識阿比西尼亞亡國的覆轍,認識蘇聯過去戰勝外敵的歷史,認識西班牙現在勝利地保衛馬德裡的經驗,堅固地團結起來,為保衛祖國而作戰到底。

今後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這裡的關鍵是國民黨政策的全部的和徹底的轉變。國民黨在抗戰問題上的進步是值得讚揚的,這是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所多年企望的,我們歡迎這種進步。

然而國民黨政策在發動民眾和改革政治等問題上依然沒有什麼轉變,對人民抗日運動基本上依然不肯開放,對政府機構依然不願作原則的改變,對人民生活依然沒有改良的方針,對共產黨關係也沒有進到真誠合作的程度。在如此的亡國滅種的緊急關頭,國民黨如果還因循上述的政策不願迅速改變,將使抗日戰爭蒙受絕大的不利。

有些國民黨人說:待抗戰勝利後再實行政治改革吧。他們以為單純的政府抗戰便可以戰勝日寇,這是錯誤的。單純的政府抗戰只能取得某些個別的勝利,要徹底地戰勝日寇是不可能的。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戰才能徹底地戰勝日寇。

然而要實現全面的民族抗戰,必須國民黨政策有全部的和徹底的轉變,必須全國上下共同實行一個徹底抗日的綱領,這就是根據第一次國共合作時孫中山先生所手訂的革命的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的精神而提出的救國綱領。

  

(丙)中國共產黨以滿腔的熱忱向中國國民黨、全國人民、全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提出徹底戰勝日寇的十大救國綱領。中國共產黨堅決相信,只有完全地、誠意地和堅決地執行這個綱領,才能達到保衛祖國戰勝日寇之目的。否則,因循坐誤,責有攸歸;全國喪亡,嗟悔無及。十大救國綱領如下:

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對日絕交,驅逐日本官吏,逮捕日本偵探,沒收日本在華財產,否認對日債務,廢除與日本籤訂的條約,收回一切日本租界。

  

為保衛華北和沿海各地而血戰到底。

  

為收復平津和東北而血戰到底。

  

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

  

反對任何的動搖妥協。

二、全國軍事的總動員:

動員全國陸海空軍,實行全國抗戰。

  

反對單純防禦的消極的作戰方針,採取獨立自主的積極的作戰方針。

  

設立經常的國防會議,討論和決定國防計劃和作戰方針。

  

武裝人民,發展抗日的遊擊戰爭,配合主力軍作戰。

  

改革軍隊的政治工作,使指揮員和戰鬥員團結一致。

  

軍隊和人民團結一致,發揚軍隊的積極性。

  

援助東北抗日聯軍,破壞敵人的後方。

  

實現一切抗戰軍隊的平等待遇。

  

建立全國各地軍區,動員全民族參戰,以便逐步從僱傭兵役制轉變為義務兵役制。

三、全國人民的總動員:

全國人民除漢奸外,都有抗日救國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和武裝抗敵的自由。

  

廢除一切束縛人民愛國運動的舊法令,頒布革命的新法令。

  

釋放一切愛國的革命的政治犯,開放黨禁。

  

全中國人民動員起來,武裝起來,參加抗戰,實行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有知識出知識。

  

動員蒙民、回民及其它少數民族,在民族自決和自治的原則下,共同抗日。

四、改革政治機構:

召集真正人民代表的國民大會,通過真正的民主憲法,決定抗日救國方針,選舉國防政府。

  

國防政府必須吸收各黨各派和人民團體中的革命分子,驅逐親日分子。

  

國防政府採取民主集中制,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

  

國防政府執行抗日救國的革命政策。

  

實行地方自治,剷除貪官汙吏,建立廉潔政府。

五、抗日的外交政策:

在不喪失領土主權的範圍內,和一切反對日本侵略主義的國家訂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軍事互助協定。

 

擁護國際和平陣線,反對德日意侵略陣線。

  

聯合朝鮮和日本國內的工農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

六、戰時的財政經濟政策:

財政政策以有錢出錢和沒收漢奸財產作抗日經費為原則。經濟政策是:整頓和擴大國防生產,發展農村經濟,保證戰時生產品的自給。提倡國貨,改良土產。禁絕日貨,取締奸商,反對投機操縱。

七、改良人民生活:

改良工人、職員、教員和抗日軍人的待遇。

  

優待抗日軍人的家屬。

  

廢除苛捐雜稅。

  

減租減息。

  

救濟失業。

  

調節糧食。

  

賑濟災荒。

八、抗日的教育政策:

改變教育的舊制度、舊課程,實行以抗日救國為目標的新制度、新課程。

九、肅清漢奸賣國賊親日派,鞏固後方。

十、抗日的民族團結:

在國共兩黨合作的基礎上,建立全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抗日戰爭,精誠團結,共赴國難。

  

(丁)必須拋棄單純政府抗戰的方針,實現全面的民族抗戰的方針。政府必須和人民團結起來,恢復孫中山先生的全部革命精神,實行上述的十大綱領,爭取抗日戰爭的徹底勝利。

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民眾和武裝力量,決本上述綱領,站在抗日的最前線,為保衛祖國流最後一滴血。中國共產黨在自己一貫的方針下願意和中國國民黨及全國其它黨派,站在一條戰線上,手攜手地團結起來,組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戰勝萬惡的日寇,為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而鬥爭。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應該堅決反對那種投降妥協的漢奸理論,同時也應該堅決反對那種以為無法戰勝日寇的民族失敗主義。

中國共產黨堅決相信,在實現上述十大綱領的條件下,戰勝日寇的目的是一定能達到的。只要四億五千萬同胞一齊努力,最後的勝利是屬於中華民族的!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民族革命戰爭萬歲!

  

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萬歲!

相關焦點

  • 嚮導志|「兵民是勝利之本」的思想論斷是毛澤東的獨創
    「武裝鬥爭」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形式和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而「兵民是勝利之本」則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武裝鬥爭」實踐中總結提出的一個獨創性思想。這個重要思想是黨的宗旨在革命戰爭中的具體應用和鮮明體現。
  • 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的強大動力
    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抗日戰爭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力量,成為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的強大動力。愛國情懷匯聚抗日洪流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中國,遭遇了西方列強的屢次侵犯,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土上屢戰屢敗,從未贏得過一場完全勝利的戰爭。
  • 金一南:抗戰勝利的能量密碼
    那麼,75年前,中國抗戰勝利的能量密碼又是什麼呢?2020年6月,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將軍的《為什麼是中國》正式出版。其中第四章的內容就是《重生——抗戰勝利的能量密碼》。今天我們跟隨金一南將軍重溫那段歷史,勿忘國恥,砥礪前行。
  • 抗戰勝利日丨犧牲與戰鬥,讓這場偉大勝利如此沉甸甸
    在國民黨當局看來,有必要留一小支精銳部隊守在上海市區,「作秀」給世界各國看,以便在即將召開的九國公約會議上為中國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山河破碎,無力回天,便只能流盡最後一滴血。「丈夫許國,實為幸事。」淞滬會戰前線,親身經歷過戰鬥之慘烈、戰局之艱難,謝晉元做好了與妻兒訣別的準備,淡然寫下:「泰山鴻毛之訓,早已瞭然於胸。
  • 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抗戰時期國共兩黨持久戰略思想之比較研究
    動員社會最大力量,持久消耗,韌強不屈地堅定抗戰,最終拖垮日本侵略者,是為持久消耗戰略的最高目標。抗戰初期,蔣介石貫徹這一目標較為堅決。作為國民政府最高領導人,蔣介石具有較強的民族主義思想和堅強的個性,面對日本的大規模入侵,他別無選擇,唯一出路,即在奮起抗戰。因此,當日軍進逼平津時,他致電平津地區實際負責人宋哲元表示:「中早已決心,運用全力抗戰,寧為玉碎,毋為瓦全,以保持為我國家與個人之人格。」
  • 「疫」起學習||偉大抗戰精神: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抗戰勝利不僅是河山光復,更是精神重塑中華文明生生不息5000多年,中國人民以非凡的創造力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紀念抗戰】抗戰勝利的先聲——湘西會戰
    抗戰勝利的先聲——湘西會戰作者 明月江客       抗日戰爭進入1945年,勝利的曙光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太平洋戰場上,在美軍的強大攻勢下,日軍節節敗退。       湘西會戰是抗戰末期,正面戰場取得的一次輝煌的大捷,正面戰場在此次戰役後,開始轉入戰略反攻,湘西會戰實為抗戰勝利的先聲!
  • 八年抗戰勝利日 雪恥國讎歡慶時
    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抗戰勝利的消息傳到南寧,舉城上下一片歡騰,飽經8年抗戰和兩次淪陷之苦的南寧軍民欣喜若狂,歡呼雀躍,邕城內外,街道鄉村,到處鑼鼓喧天,爆竹陣陣,大街小巷、商店鋪面貼滿慶祝勝利的標語橫幅,官兵、市民三五成群興奮地談論著抗戰與抗戰勝利,喜悅全然寫在所有人的臉上。
  • 線上展覽 | 全民抗戰 偉大勝利——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全國各族人民包括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共同進行的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樹立了歷史轉折點。
  • 張效廉:銘記歷史 加快發展 開創未來是對抗戰勝利的最好紀念
    這也是對抗戰勝利和抗戰先烈的最好紀念。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制定正確戰略策略,開闢廣大敵後戰場,成為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  中國共產黨率先吹響抗日號角,最早公開對日宣戰,最早提出抗日救國主張,最早派出武裝力量趕赴抗日前線,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和模範行動,支撐起中華民族的鋼鐵脊梁和救亡圖存的希望之光,成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的民族先鋒。
  • 《論持久戰》指導中國人民奪取抗日戰爭勝利
    毛澤東根據中日雙方的特點、力量對比以及戰爭發展的基本趨勢,預測持久的抗日戰爭將經歷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其中,他著重分析了相持階段到來的條件,指明了在犬牙交錯的戰爭態勢下敵我優劣形勢轉換的各種因素,論述了相持階段是持久抗戰轉到最後勝利的「樞紐」。這是毛澤東持久戰理論的要點。  《論持久戰》闡發了依靠政治動員實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戰的思想。
  • 反響 |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凝聚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9月3號下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在喀什地區各行業以及廣大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鬥爭精神,必須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 隱蔽戰線英雄先烈不容忘卻:中共情報戰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關於成立社會部的決定》指出:目前日寇漢奸及頑固分子,用一切方法派遣奸細企圖混入我們內部,進行陰謀破壞。為了保障黨的組織的鞏固,中央決定在黨的高級組織內,成立社會部。各中央局、省委、區黨委應下最大的決心,選擇政治上最堅定、能力上最適宜的幹部建立社會部。社會部的具體任務是:1、有系統地與漢奸敵探作鬥爭,防止他們混入黨的內部,保證黨的政治軍事任務的執行和組織的鞏固。
  • 王睿:抗戰勝利70年,連戰為什麼又來了
    一方面,美國是中國的二戰盟國,臺北宣揚抗戰史並不會牴觸美國的立場;但臺北也不表述二戰是帝國主義掠奪資源發生衝突,以及美國利用二戰奪取英國殖民地盤的本質。另一方面,戰後日本是反共同盟國,於是臺北宣揚抗戰卻不能高於反共基調,甚至還將抗戰炒作轉化為反共宣傳,例如共黨不抗日或利用抗日統戰以奪權等說法。
  • 賈殿閣傳(八年抗戰部分)(二)
    政治部建立後前幾個月,雖還沒深入到邵北武的部隊工作,但在全縣建立了以戰委會為中心的縣、區組織。政治部動員了一批人到政治部來學習訓練,培養儲存了一些新幹部,為下半年在邵部連隊開展工作,進行了淮備。
  • 寮國革命武裝力量和二十年革命鬥爭的成果
    為反對由美國幹涉者支持的法國殖民者的第一次抗戰(一九四六一九 五四年)的經驗,以及為反對美帝國主義的第二次抗戰的經驗都充分證明了:要反抗反革命暴力,寮國人民只有使用革命暴力,別的道路是沒有的。   為執行萬像協議,駐紮在查爾平原的寮國戰鬥部隊兩個營舉行併入王國軍隊建制的儀式。
  •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百團大戰 抗戰史上的偉大壯舉
    1940年,日本加緊誘迫國民黨政府投降,抗戰出現了空前的投降危險。針對敵後抗日根據地,日軍利用重要交通線對根據地進行分割和「掃蕩」,不斷增加據點,加緊推行「囚籠政策」。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籠政策」,爭取華北戰局更有利的發展,並影響全國的抗戰局勢,克服國民黨妥協投降的危險,八路軍總部決定組織一次大規模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