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18事變」後不久,東北很快淪陷。到了1932年4月初,吉林重鎮通化縣城駐守的軍事力量非常複雜: 除了侵犯之筆日軍以外、還有抗日武裝孫秀巖、原東北軍二團一個團、另有數百名偽警察,縣城警察局長孟瑞堂是原鎮守使現任日偽奉天警備司令于芷山的兒女親家,兒子又到了大小漢奸于芷山手下當差,日本惡毒用心就要利用中國人相互制約,各股勢力一時呈現相望僵持狀態。
唐聚伍桓仁舉兵,通化團長打翻五味瓶1932年4月21日,唐聚伍在近鄰桓仁縣城舉兵誓師反滿抗日,並自任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當通化的原東北軍第二團團長廖弼宸聽說此消息後,氣得夠嗆,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怕、恨、酸、苦與之俱來。
廖弼宸苦惱的是:他既怕大小漢奸于芷山怪他愚蠢沒有早日察覺異常,又怕責令他去打頭陣,還怕不服號令唐聚伍拿他開刀;恨唐聚伍不跟他說實話,耍了他;唐聚伍一下當個司令在遼寧民眾中地位顯赫令,他心裡酸溜溜的,像是打翻了醋罈子。
正在廖弼宸苦於應付劇變之局,為此傷透腦筋之時。唐聚伍號召遼東十四縣一體反正的抗日通電送到廖弼宸手上時,他看也不看一眼就撕得粉碎,大罵:「我當團長的時,唐聚伍連個團副都沒當上,還想來對我發號施令!」
廖弼宸前傲後躬,前後來了180度態度大轉變,那個警察局長孟瑞堂未戰先逃,這又是回事呢?
唐聚伍文攻武備計謀通化縣城唐聚伍畢竟是位飽讀兵書、智謀過人的人,審時度勢:遼寧民眾抗日自衛軍雖然號稱十萬,基本隊伍卻只有五千人,能號召調動的也就五六萬人。通化是桓仁的近鄰,如果這裡不安定,勢如後院著火,如要硬打,步兵第二團的廖弼宸也不能老實臣服,必須要有一個十全的法子,收復通化。
日本人建立「滿洲國」惡毒用心,就是利用那些沒有氣節的、膽小怕事隨大流的中國人,以「滿洲國」國民的身份,做滿洲的軍警官官吏,掛羊頭賣狗肉,為日本人服務。這比日本人直接號令驅使名正言順得多了,也好用多了。所以,一些投靠日本的軍人,變成了「滿洲國」大大小小的官兒。
鑑於此種情況,必須先聲奪人,給通化造成強大的政治、軍事壓力。
唐司令先指示十六路軍孫秀巖部率數倍於通化的兵力兵臨通化城下,廖弼宸的東北軍二團雖然編制為一個團,但此時也只有一個營的兵力。
緊接著又發動了政治攻勢,先禮後兵,唐司令以救國會名義發出通電和給縣公署電報一封:
「本會志在救國,誓不承認偽國國體存在,貴縣各機關如再遲疑觀望,即不啻為虎作倀,與敵為友,義師待發,有逆必討;軍行在即,可西可東,順逆之從,請即電復。」
孫秀巖的自衛軍第十六路軍又派出精幹人員潛入通化縣城,向偽警察部隊散發告民眾書和告武裝同志書,策動城內警察譁變。
自衛軍武裝迫近通化縣城,作伴攻調動,對城內廖弼宸部,實施武力威懾。
一封信抵上萬兵,驚走警察局長縣警察局長孟瑞堂看到唐聚伍的通電,開始不以為然,後來警察隊的親信小隊長孟虎來報告:警察每人手中都收到了唐聚伍的策反傳單,並把自衛軍散發的告民眾書和寄各處武裝同志書遞給孟瑞堂。
孟瑞堂搶在手中,仔細看了一遍,兩眼不由得痴呆呆地發愣。告武裝同志書上那方方正正的仿宋體字跡,猶如鋒芒刺目,令孟瑞堂惶恐不安:
「親愛的同胞們:千萬不要瞻前顧後地坐誤良機,給外人作劊子手,同胞殺同胞,實為天下最殘忍的事,不但為萬國所恥笑,也讓同胞所切齒,就是倭奴,也未嘗不白眼相看。親愛的同胞們,要知道現在是中國存亡的關頭,我們個人的生死界限,要認清了。誰無家人?誰無心肝?哪能甘心作亡國的奴隸?倒戈反正,幡然歸來,這是你們顧念大義、死裡逃生的好機會,尤其是我們武裝同胞所歡迎的事。同胞們、我親愛的武裝同胞們啊,響應響應、歸來歸來!」
孟瑞堂頓時額頭冒汗,坐在太師椅上,聲音顏抖著問:「警員看到這策反的傳單,有何反映?」
小隊長孟虎說:「警員開始竊竊私語,後來竟三五成群地議論,要響應唐聚伍,他們不願給日本人辦事,已存二心。局長若不當機立斷,怕是要出大亂子。是不是先殺幾個動搖分子?」
孟瑞堂說:「唐聚伍的傳單,旨在讓軍警倒戈反日,並按貢獻大小論功賞典,警員的心都給搞散了,你誰呀?這時候殺雞給猴看,也無濟於事了。即便鎮住了二三百人的警察大隊,也擋不住幾千人的自衛軍。現在自衛軍孫秀巖部,已經逼進城郊,當機立斷,只能是不戰而逃了!」
孟虎怯生生地問:「局長,我聽說縣長和維持會長、商會會長在一起開會,要響應桓仁的唐聚伍,局長是否順水推舟,保住權勢?」
孟瑞堂說:「平心而論,我佩服鄧鐵梅、唐聚伍這些人有骨氣。現在高舉抗日義旗,響應者不乏有識之士。但別人可以響應,唯獨我孟瑞堂響應不得呀!」
孟虎瞪著一雙迷惑不解的眼問:「局長,那是為啥呀?」
孟瑞堂說:「我是於司令的兒女親家,我只有一個獨苗兒子,現在于芷山的司令部當差,早已被日本軍事顧問所控制,我不怕丟了官、丟了財,但我不能丟了兒子呀。如果投靠了唐聚伍,誰能信任我這個於司令的親家,即使能保住警察局長,而兒子的性命,怕是難保呀。現在人心浮動,沒有人來盯著我,咱收拾一下,三十六計走為上。」
孟虎一聽,忙跑出去喊他的親兵,七八個警察跑到孟瑞堂家,收拾好金銀細軟和槍枝彈藥,放上馬背,正要出門,只見縣維持會兩個當差的跑來送信,說是縣長和維持會長讓孟局長火速到維持會開緊急會議。
孟虎一聽,大驚失色,急忙拿眼看孟瑞堂時,孟瑞堂卻不慌不忙地對兩個當差的說:「請二位先回去吧,我換身衣服馬上就到!」
兩個差人回去和縣長、維持會長、商會會長一說,幾個人放下心來等孟瑞堂。等了兩個鐘頭也沒來,再派人去請孟局長時,孟宅已人去室空,這位警察局長早已騎馬跑出城外二十裡路了。
自衛軍兵不血刃收復通化城通化縣當局的頭面人物聽說警察局長跑了,警察大隊瓦解了,只好找團長廖弼宸。這位夜郎自大的團長,這時才發覺自己的一個營兵力對抗幾千名自衛軍,無疑是以卵擊石。況且他的部下接到唐聚伍部散發的傳單,早已人心思變: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要是自衛軍打進通化城,怕是得逼他投渾江了。廖團長心虛語怯,再也不敢言戰守之計。
在義正詞嚴的電文催促和自衛軍第十六路軍大兵壓境的情況下,通化縣當局不得不召集地方維持會會議,決定立即改懸中華民國旗。
廖弼宸也只得做出支持抗日的姿態,聽命於唐總司令,並且厚著臉皮和唐部自衛軍軍官吹噓了一番他和唐司令的老交情。
於是,4月28日,孫秀巖率領自衛軍在通化各界民眾的歡迎下,進入了通化縣城,沒費一槍一彈。唐聚伍聞訊和王育文等商定將總司令部移駐通化。這時,到各縣的使者都已回信,各路司令,無不從命。
唐聚伍誓師舉兵,一個星期的時間,不費一槍一彈,收復通化縣城,軍心大振,軍民無不歡欣鼓舞,士氣高漲。
參考資料《鄧鐵梅風雲路》,歡迎關注支持,分享遼東義勇軍的抗日故事,後續將分享鄧鐵梅收復三義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