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通化,有幾個事與它有關:它是抗戰空中英雄高志航的故鄉;是解放軍空軍誕生地;還是總政文工團誕生地。抗美援朝勝利凱旋迴國後,38軍就一直駐紮在通化地區,直至1967年移防華北。
而少為人知的是,這裡曾經爆發過二戰後一次戰俘暴動,即通化暴動,也稱通化事件。
吉林地圖,下方藍色塊是通化。
平叛日軍通化暴動往事(一)
說起來,通化才是共產黨軍隊歷史轉折點,中共軍隊與國軍全面抗衡是從南滿起步的。
日本投降後,最先進入東北的是八路軍,他們從膠東半島渡海到東北,從蘇軍手裡接收了南滿,背靠朝鮮經營後方基地。至1945年底,已經建立起東北軍政大學、航空學校、炮兵學校。1946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成立。
通化也是滿洲國時期重要基地,這裡有28家日本商社,駐紮過三個日軍師團,市內日本人居民八千人。8.15日本投降前,滿洲國曾計劃遷往通化。
日本投降後,上層人物大多逃亡,仍留居通化的日本人還有三千多人,大部分軍人為下級軍官士兵,將校級數量不多。
但在通化周邊,有數萬名日本人,其中有六千名已繳械的日本關東軍。
此時,國民黨軍隊還沒進入到東北。
策劃暴動的是國民黨遼寧省黨部和通化市黨部,日本方面是125師團參謀長藤田實彥大佐。
藤田實彥是日本戰車專家,參加過中日淞滬會戰和攻克南京戰役。他的戰車部隊第一個突進南京。
2號傍晚,巡邏人員無意中抓獲一名國民黨人員,審問得知暴動消息 ,當晚即端掉通化市黨部暴動指揮部,並提前做好應對措施,致使中方暴動人員群龍無首。(三)
1946年2月3日是正月初二,凌晨,時鐘敲過四下,全市燈光兩滅兩亮,隨後全城陷入一片黑暗,市區中心玉皇山上三堆大火沖天而起,喊聲四起,槍聲大作,暴動開始了。
臨時組織起來的日本人拿著各種長短武器和武士刀,撲向行政專署、通化支隊司令部、市縣政府、公安局、電話局、機場、炮校、航校和電臺報社。
關押一百多關東軍高級軍官的建築受到一百多日本人圍攻,守衛只有一個班,班長當機立斷,用機槍向被關押人員掃射,一個沒留。
最危急的是通化行政專署。上千人洶洶而來,守衛只有一個連,內部還有行署警衛做內應,專員蔣亞泉擊斃警衛,和戰士一起拼死抵抗。
暴動部隊佔領二樓,雙方發生白刃戰,危急時刻,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和朝鮮義勇軍趕到,內外夾擊,暴動部隊被擊潰。
最慘烈一幕發生在醫院。一百多名整建制被留用的關東軍衛生部隊醫護參與暴動,用手術刀、手術剪挑死一百五十多民主聯軍傷員。
增援部隊趕到後,把這些醫護全部槍斃。
2015年,日本拍攝的《紅紙信,女人的入伍通知單》,一支前關東軍衛生部隊,以四野身份參加了東北到海南的全部戰役。溥傑夫人嵯峨浩和溥儀皇后婉容也在通化被關押,暴動人員衝進關押地點,搶走她們,隨後被趕來的中國軍隊擊潰,婉容重新被抓,嵯峨浩趁亂出逃,輾轉到了上海,被日本特工接應回到日本。1961年,溥傑釋放後,申請回到中國。(四)
由於日本人不過春節,所以門口不貼春聯,中朝軍隊見到不貼春聯的房子就進,見到男人就抓。
通化的日本男人,無論是商社從業人員還是鐵道公司職員,統統被關入大牢。
零下三十度的嚴寒中,成群的日本人穿著白襯衣被一批批押上通化城牆,跪下後被刺刀捅死,屍體踹下城頭,下面有老百姓的爬犁拉著運到市中心的渾江邊,從被鑿開的冰窟窿裡塞下去。有當事人回憶,後來冰窟窿裡都塞不進去了。第二年,江裡的魚又肥又大。
大抓捕
搜捕部隊殺紅了眼,只要口令答不上,上去就是一槍。只要發現地洞藏人,直接塞進去一顆手榴彈。嵯峨浩回憶說:當時她在江邊的一棟房子裡,聽江邊槍斃日本人的槍聲持續了兩天。執行搜捕屠殺的主力是朝鮮義勇軍。這隻部隊後來參加了遼瀋戰役,之後整建制歸屬朝鮮勞動黨,成為朝鮮政治體系中的延安派。通化暴動也是中日關係中的一個結。日方稱為「通化大虐殺」,對屠殺關押中的關東軍軍官和平暴後的搜捕屠殺,頗有微詞。至於暴動中和之後搜捕中殺死多少日本人,中日雙方記載數字有出入,最保守的說是死於暴動的有1800人,之後搜捕殺掉的更多。日方有說3000餘人,也有說10000多人的。當時通化周邊共有日本投降軍人和平民五萬人。值得一提的是,籌備中的民主聯軍航校也抓捕了一個原日軍航空中隊長,原準備要槍斃,被上級阻止,留下來擔任航校教官,他培養了王海等後來的中共高級空軍人才。他叫林彌一郎。暴動的日軍最高指揮官藤田實彥七天後被抓捕,沒有槍斃,留下來,在暴動展覽上做活道具展示,十天後病死。通化行政專署委員蔣亞泉,49年後成為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總務長,1977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