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黨務調查處併入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一處,由C.C系分子徐恩曾任處長。
軍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國民黨統治集團為維護其統治而設立的特務組織。
1938年8月成立。前身是「軍事委員會密查組」(1927年建)、復興社特務處(1932年4月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1937年建)。主要負責人為戴笠。軍統局內勤組織共有八處、六室、一所;外勤組織在各大城市設「站」,在各省設「區」,在一些重要城市設「特別班」。其基本組織為「組」及直屬情報人員。特工人員最多時近五萬名,分布到國民黨的軍隊、警察、行政機關、交通運輸機構,乃至駐外使領館,專門以監視、綁架、逮捕和暗殺。
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統的勢力非常大,因為實際上國民黨的各級基層黨組織,都是中統的特務網延伸。許多基層黨部的負責人,本身就是中統的基層負責人。
抗戰以後,由於國民黨的情報工作對象有所改變,從以對付中國共產黨向對付日本侵略轉變,因此中統的地位開始下降,而軍統的地位不斷提升。
同時,由於大片國土淪陷,中統的組織系統嚴重破壞,而其又不能及時的聯絡這些基層組織,逐漸為軍統所取代。
加之軍統負責人戴笠對蔣有知遇之恩和師生之情,對蔣言聽計從。而中統主要為國民黨CC系的大老陳立夫、陳果夫哥倆所掌握,在人事上蔣不能直接控制,也逐漸失去了蔣的扶持。
到了國民黨退臺後,中統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全部組織系統。而軍統的組織系統倒是得以保存和發展。由於中統與軍統在爭奪秘密工作的主導權上,進行了長期的明爭暗鬥,雙方的合作非常有限。
中統的職能
中統局的全稱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是抗日戰爭時期發展起來的國民黨特務機關。它和「軍統」都是蔣介石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的重要工具。
中統局在國民黨各省、市、縣黨部都有有分支機構,以黨政機關、文化團體和大中學校為活動重點,特務活動遍及全國。他們網絡黨羽、特務的手段和對中國共產黨的破壞活動無所不用其極。他們捕風捉影,亂抓亂捕,製造了許多冤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