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統?軍統?你還會傻傻分不清楚嗎?民國時期的中統和軍統是怎麼回事?

2021-03-05 歷史人物故事集

1937年,黨務調查處併入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一處,由C.C系分子徐恩曾任處長。

軍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國民黨統治集團為維護其統治而設立的特務組織。

1938年8月成立。前身是「軍事委員會密查組」(1927年建)、復興社特務處(1932年4月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1937年建)。主要負責人為戴笠。軍統局內勤組織共有八處、六室、一所;外勤組織在各大城市設「站」,在各省設「區」,在一些重要城市設「特別班」。其基本組織為「組」及直屬情報人員。特工人員最多時近五萬名,分布到國民黨的軍隊、警察、行政機關、交通運輸機構,乃至駐外使領館,專門以監視、綁架、逮捕和暗殺。

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統的勢力非常大,因為實際上國民黨的各級基層黨組織,都是中統的特務網延伸。許多基層黨部的負責人,本身就是中統的基層負責人。

抗戰以後,由於國民黨的情報工作對象有所改變,從以對付中國共產黨向對付日本侵略轉變,因此中統的地位開始下降,而軍統的地位不斷提升。

同時,由於大片國土淪陷,中統的組織系統嚴重破壞,而其又不能及時的聯絡這些基層組織,逐漸為軍統所取代。

加之軍統負責人戴笠對蔣有知遇之恩和師生之情,對蔣言聽計從。而中統主要為國民黨CC系的大老陳立夫、陳果夫哥倆所掌握,在人事上蔣不能直接控制,也逐漸失去了蔣的扶持。

到了國民黨退臺後,中統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全部組織系統。而軍統的組織系統倒是得以保存和發展。由於中統與軍統在爭奪秘密工作的主導權上,進行了長期的明爭暗鬥,雙方的合作非常有限。

中統的職能

中統局的全稱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是抗日戰爭時期發展起來的國民黨特務機關。它和「軍統」都是蔣介石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的重要工具。

中統局在國民黨各省、市、縣黨部都有有分支機構,以黨政機關、文化團體和大中學校為活動重點,特務活動遍及全國。他們網絡黨羽、特務的手段和對中國共產黨的破壞活動無所不用其極。他們捕風捉影,亂抓亂捕,製造了許多冤獄。

相關焦點

  • 中統和軍統的區別 細談國民黨中統軍統的區別
    說道軍統大家都知是國民黨的特務部門和一些暗殺活動的組織,在很多的電視劇中我們都能看見軍統的出場,關鍵軍統中的戴笠也是比較出名,讓軍統更多人知道,但是實際中統也是一個特務機構,那麼軍統和中統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中統是幹什麼的呢?今天就讓AK軍事網小編給您揭秘中統和軍統的之間區別。
  • 軍統和中統到底有區別
    軍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簡稱。抗戰爆發後,黨務調查科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復興社特務處改組為軍委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中統負責黨務,軍統負責軍事情報。
  • 軍統和中統是蔣介石的左右手,戴笠逞強好勝,一山不容二虎
    戴笠隨著雙方勢力的相對消長,戴笠不但希望中統能繼續衰落下去,而且希望中統從此消失由此,在抗戰時期,戴笠進一步調整部署,頻頻對中統發動攻勢。不單在反共方面要與中統爭功,一較高低,但凡中統盤踞掌握的領域,戴笠如同螃蟹,橫豎都要插上一腳,毫不留情地對中統進行打擊抑制。
  • 李茂堂:潛伏「中統」十五年
    宋美齡、宋子文等人主和,何應欽等人主戰,內戰一觸即發。中統特務系統也提出眾多營救蔣介石的方案,其中以李茂堂提出的「空降營救」方案最為搶眼,這一石破天驚的舉動,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甚得中統特務頭子徐恩曾的賞識。李茂堂的長孫李煒京後來接受採訪時說:「當時就是要救蔣介石。到底怎麼救?誰去救?老是定不下來。出主意的人很多。一個比一個足智多謀。就是沒有一個幹實事的。我爺爺就主動請纓,鋌而走險。
  • 蔣介石用來鉗制和監視戴笠的秘密武器,「軍統智多星」唐縱
    特務處最早的組織架構是:處長戴笠(黃埔六期),副處長鄭介民(黃埔二期),主任秘書唐縱(黃埔六期),這就是後來並稱「軍統三駕馬車」的元老級人物,分別也是軍統內部浙江幫、廣東幫和湖南幫的首領。蔣介石與戴笠在我們的普遍印象中,軍統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長戴笠深得蔣介石的信任,得以逐步把軍統打造成為令人談虎色變的巨大地下組織,高峰時期內外勤人員超過5萬,直接和間接掌握的特務武裝更是數字驚人。而實際上,蔣介石從特務處成立之初,就已經籌劃安排了對戴笠的鉗制和監視,以防其脫離自己的掌控,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湖南唐縱。
  • 軍統戴笠只是副局長,那麼局長都是誰呢?細數軍統局四名正牌局長
    黃埔六期肄業的戴笠雖然爬的很快,但是畢竟在黃埔系中資歷淺薄,1937年4月,國民黨兩大特務組織「黨務調查處」和「復興社特務處」合併組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局長職務由CC系大佬和中統的創始人陳立夫擔任,戴笠只能任職第二處處長。所謂強扭的瓜不甜,戴笠跟一處處長徐恩曾爭權奪利互不相讓,一度把早期的軍統局鬧個烏煙瘴氣。
  • 暗殺、破壞、策反:軍統特工在淪陷區的鋤奸戰
    在「諜戰劇」的影響下,民國特務機構「軍統局」幾乎家喻戶曉,然而在大多數諜戰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對「軍統」這個帶著些神秘和恐怖色彩的機構展現得非常失真,漏洞百出。歷史文獻中的「軍統」有狹義和廣義兩層說法,狹義的軍統特指成立於1938年,改組於1946年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軍統」一詞就是這個機構的簡稱;而廣義的軍統時間範疇則要長得多,它包含了20世紀30年代的「復興社時期」,抗戰中的「軍統局時期」以及1946年改組後的「保密局時期」,文藝作品中最容易將三者混為一談。
  • 軍統特務潛藏志願軍29師,險帶來滅頂之災,敗露後不知所終
    隨後,中國政府對留在大陸的軍統人員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清洗,到了50年代中期,軍統在大陸的勢力基本被肅清,在臺灣的中統軍統也被合併為軍情局,軍統變成了一個歷史名詞。老實說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挖出了不少軍統老特務,但大多數都屬於沒牙的死老虎,只有極少數軍統特務還敢於積極活動。那麼,誰是解放後還折騰得最歡,最猛的軍統特務?是北京飛賊段雲鵬?還是上海殺手朱山猿?
  • 軍統上海站站長王方南,真正身份是什麼,為何能夠帶領特工起義
    可是在解放戰爭期間,軍統上海站,竟然在毛人鳳坐鎮的情況之下,還是完美地舉行起義。其中關鍵人物是誰?他,就是王方南。王方南晚年照1949年,解放軍順利地渡過長江,兵分幾路,圍攻上海。隨後毛人鳳冷冷地問道:這些人都上海界的名流,為什麼不去臺灣,如果想留在上海,那就是為共產黨效力?毛森在其旁,搭訕到:不走就將他們全抓起來。王方南,1906生於湖南,家中比較殷實,一直在求學。一直到1930年,加入了國民革命軍,後來被中央陸軍學校錄取,在學校期間參加了復興社,畢業之後認識了軍統的一位大將——周偉龍,讓他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 揭秘:軍統「三劍客」的最後歸宿
    沈醉、徐遠舉和周養浩三人是國民黨軍統局內赫赫有名的幹將,他們職務相近年齡相仿,又都深受戴笠的器重,被稱為軍統「三劍客」,但他們卻走過了各自不同的風雨人生路。1960年11月28日被人民政府特赦,後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專員。沈醉等人被特赦後,周恩來曾設宴相請。席間周恩來對沈醉說:「共產黨從不計較個人恩仇,特赦你們是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希望你們以後一定要做些對人民有益的事情。」可以說,沈醉的後半生沒有辜負周恩來的期望,他格外珍惜新的生活,發奮讀書創作,以冷峻、犀利的筆鋒剖析自己,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後人。
  • 毛人鳳和戴笠是怎麼死的?
    戴笠從無到有地創立了軍統這個龐大的情報帝國,但是後來卻因為資歷不夠不足以擔任軍統局長,只能以副局長之銜實際掌控和領導軍統,因此人稱「戴老闆」。戴笠與軍統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是「戴笠即軍統,軍統即戴笠」,戴笠在則軍統在,戴笠亡則軍統亡,這並非虛言,戴笠一死,軍統便被迅速分割、裁減了。
  • 國軍軍統女少將姜毅英:40歲再嫁商人,活了98歲,孫女是臺灣名模
    姜毅英(1908年—2006年),女,浙江江山人,國民黨軍統局情報人員,長期從事密碼破譯等情報工作,因偵破日軍偷襲珍珠港的重大情報,由上校升為少將,是民國軍統中唯一一個女將軍。在她的向上也有著很多曲折的故事與磨難的經歷。入了軍統找對象是個問題,快40歲才結婚日軍的偷襲證實了軍統情報的可靠性,美方開始對軍統刮目相看。
  • 軍統特務究竟有沒有?
    軍統特務究竟有沒有阻擾起義?這個軍統特務究竟是不是徐連長?徐連長究竟是啥人?他又如何破壞了起義……這些疑問,曹藝的回憶203師的系列文章都沒有提及。2012年1月17日,筆者聯繫上了1926年出生,現居住新疆喀什的抗戰老兵一一金良志。金老先生和徐連長在一起幾個月,按他的說法,徐連長不太可能是軍統特務,只是一個不願起義的人。
  • 這才是軍統特務接頭時說的暗號!別被傳言騙了,十分簡單易懂
    關於民國時期一個叫做「軍統」的地方,想必大家對這個名字都不陌生。他的全民叫做「軍事委員調查統計局」,隸屬於國民軍事委員會,於是簡稱為「軍統」。
  • 抗戰時期,軍技室是啥機構?戴笠死活要搶它,山本五十六因它而死
    到1945年抗戰勝利時的軍統發展巔峰期,軍統局第四處在魏大銘主持下,由重慶總臺和江西贛州、西安、重慶三處工作隊以及軍統兼管的空軍監察總隊,總共偵收日本陸海空軍電訊共計七十三萬七千〇二十七份,破譯敵軍密碼共八百三十九種,另培訓了無線電人員兩千七百八十八人,製造2-1千瓦特的電機兩千〇一十五架,有無線電臺六百八十五座,遍及大後方、淪陷區和海外南洋等地。」
  • 偽軍和皇協軍是一回事?別再傻傻分不清楚,兩者區別大著呢
    近代史說來說去都是繞不開這一段屈辱史的,日漸孱弱的國力給了日本入侵的機會,中國幾乎傾注了日本絕大部分的力量,意圖在三個月內佔領全中國,自此,艱難的十四年抗戰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