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期,「天下無敵」的皇軍已經聽不得壞消息了 | 循跡曉講

2022-02-06 循跡曉講


◎ 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 主講:三喵先生

◎ 策劃:瑞鶴

◎ 責編:馬戲團長

◎ 全文約4500字 閱讀需要15分鐘

◎ 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公眾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行為,請在後臺聯繫我們刪除

二戰當中的日軍是一支很矛盾的軍隊,其單兵戰鬥力的強悍和整體戰略戰術的呆板形成鮮明對比。同樣的對比也反映在情報工作上

 

在許多抗戰神劇中,日本間諜總是被賦予各種神秘的色彩。有些資料甚至說,日本間諜畫的任何一個中國小村子的地圖比國軍的都好,這也反映了一些事實。日本的間諜的確相當厲害,他們獲得情報的方式五花八門,分析情報的能力也非常了得。

別的不說,就說戰後被判處絞刑的甲級戰犯土肥原賢二,他在二戰前的綽號是「東方勞倫斯」,他本人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經常化妝成商人或者販夫走卒,到處刺探情報,而且,他幹的事情又絕不止刺探情報這麼簡單。

土肥原賢二跟很多中國軍閥和上層人物都有相當不錯的私交,他憑藉自己的這層私人關係,在相當大程度上促進了日本侵華的進程,這已經不單純是間諜,簡直是間諜之王,比起007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 被譽為「東方勞倫斯」的土肥原賢二

 

二戰時期,日本不僅有土肥原這樣的間諜之王,還有滿鐵調查部這樣「堪比克格勃和中央情報局」的情報部門。

但是,縱觀整個二戰,尤其是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軍隊在情報上處處吃虧,從中途島到戰敗,他們的密碼被破譯多少次,而愣是沒有改密碼。戰爭後期,日本軍隊也是屢次誤判美軍的兵力和進攻方向,從結果看,這算是情報工作不及格。

 

一群那麼優秀的情報人員,怎麼就弄出這麼個結果?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值得聊一聊的。

▲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報名參加頭牌老師的十三陵,桓大司馬老師的觀復博物館活動

▲ 上面為循跡的微信視頻號,點開即可觀看視頻。 1.點開視頻後暫停;2.點擊右下角的「小窗播放」並返回,即可邊聽音頻內容,邊瀏覽文章;3.別忘了關注視頻號-循跡講堂,星標、轉發、點讚、評論四連

◎ 日本情報人員的絕活

日本的情報搜集和密碼破譯工作其實進行的相當早,之前循跡曉講的《滿鐵調查部》(插入連結)講的就是這其中的一個側面。

滿鐵的情報搜集,是藉助民間外殼的掩護來進行,所以能深入到相當基層的地方,繪製出任何一個村莊的詳細地貌。與此同時,日本軍隊也相當重視任何渠道得來的情報。

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再到後來抗戰前期中期,日本軍隊在戰役層面上可以處處領先,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情報工作的得力。這些情報,除了靠間諜刺探之外,也離不開對國軍密碼的破譯

 

但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本的主要敵人成了英美,他們的情報工作就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英美和日本遠隔重洋,想要派間諜到敵國基本不可能,而且黃種人在英美特別顯眼,日裔美國人都被羅斯福抓進集中營了,日本間諜想要用傳統的潛伏手藝融入當地社會搞情報,那想都別想。

 

傳統藝能無法施展,日本情報人員就劍走偏鋒,他們通過英美公開的很多新聞進行深入分析,獲得了非常多有價值的情報

比如說,美國的《生活》雜誌刊登過一組美國駐英國大使在英國喬治五世級戰艦上的照片,日本情報人員根據照片上的蛛絲馬跡,判斷出英國軍艦裝備了火箭彈防空裝置,並以此為根據指導了日本國內相關裝備的開發(二十八連裝噴進式防空炮)。

 

◎ 日本海軍的「二十八聯裝噴進炮」,這種武器的最初信息,就是日本情報人員從英國戰艦那裡得來的

 

另外,英美軍隊在開赴戰場之前,總會大規模地採購戰場所需的物資,這會直觀地反映在股市行情上,於是,日本情報人員靠著每天公開播出的股市信息,也能判斷出盟軍會在什麼時候發動攻擊。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情報人員的這些絕技,成了日本軍方獲得信息為數不多的途徑,而那些情報人員的努力,也的確為日本人搞到了非常多有價值的情報。

◎ 堀榮三料事如神,被譽為「麥克阿瑟的參謀」

比如有個叫堀榮三的陸軍情報參謀,他根據美國廣播中的股價變動推導出美軍的瘧疾藥品、罐頭食品準備情況,再推出美軍在瘧疾病區可能投入的兵力和時間。日軍當時根據電波監聽破譯,已經掌握了美軍的兵力情況和輪換模式,根據美軍的後勤支援條例,以及船艙量和船速,能夠推算出美軍下一次發動進攻的時間和地點

經過他的推演,美軍會在1944年12月或者1945年1月登陸菲律賓,並於1945年4月登陸衝繩,這跟美國的戰爭計劃分毫不差,以至於美國人戰後審訊他的時候,一度懷疑自己的指揮部出了內鬼。

後來堀榮三把自己的推演過程讓美國人看了,讓美國人心服口服。

 

◎ 「皇軍無敵」是政治正確

但是,情報搜集是一回事兒,上級主管採納不採納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在二戰中的日本軍隊裡,情報人員恰恰就很悲慘地慢慢地淪為了打醬油的角色,說的話也沒人聽。這首先就是「政治正確」的原因。

大日本皇軍天下無敵,這現在聽著是笑話,但在當時的日本,這可一點都不開玩笑,整個日本的崛起不就是靠皇軍戰勝了一個又一個敵人麼,「皇軍無敵」是日本崛起的基石,誰要敢懷疑這個,那就是「非國民」或是日奸,被扣上這個帽子,在軍隊裡也就別想混了。

 

但是,情報工作的特性跟「皇軍無敵」是牴觸的,不要說情報人員經常搞來「英美的厲害裝備」這樣的情報了,皇軍真那麼無敵,怎麼就從中途島之後敗仗連連呢?一定是哪個地方出了漏子,或者英美鬼畜有什麼厲害之處。

這些玩意兒,情報部門就算上報了也沒用,還得自己挨批評,你這什麼意思,說皇軍不行,滅自己志氣,長英美威風是吧。

 

◎ 山本五十六戰死這樣的事兒,都不能讓日本人相信自己密碼被破譯

這方面一個很典型的案例就是牽涉到密碼的問題。

中途島海戰日本海軍被美國人打了埋伏。1943年,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在前線視察時被美國人伏擊身亡,這幾次事情連起來看,日本的情報分析人員提出,是不是自己的密碼被美國人破譯了?

但是軍令部作戰部召集來的海軍密碼專家們經過討論以後得出了一個「絕不可能」的結論,理由是:

首先,日本海軍密碼的強度就非常高,這是大日本皇軍辛勤勞動的成果,不容懷疑。

其次,發送山本五十六出行時間表所用密碼等級是日本海軍密碼五等級中僅次於最高級的次高級,一切都是按流程辦事,這個流程是絕不會出問題的。

第三,當時使用的密碼剛剛更換過,等於是雙保險。站在皇軍無敵的角度看,密碼被破譯是不可能的。

 

這麼一通會議開下來,密碼絕對安全就成了政治正確的結論。情報人員們再說啥都沒人聽了。所以,日本海軍就還是在用那個已經被美國人破譯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密碼,直到徹底戰敗。

 

◎ 臺灣衝航空戰的鬧劇

 

日本軍隊裡的政治正確讓情報人員被邊緣化的現象,在他們的制度上也有體現。

在當時,日本陸海軍中真正說話算話的一把手都是從作戰部隊提拔上來的,理由也很簡單,在舊日本軍隊看來,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才算是戰功,至於情報後勤啥的,那都是添頭。

眾所周知,任何兩個部門之間都會有矛盾,尤其是部隊的作戰和情報部門,矛盾就很大。比如一次出擊到底有沒有取得戰果,作戰部隊可能沒時間去客觀評估,就憑感覺說了,誇大戰果很正常,而情報部門往往是根據客觀的分析,對戰果的評估就很保守,這麼一來,雙方的矛盾不可避免,往嚴重點說,情報部門這是要斷了作戰部隊兄弟們加官進爵的前途

 

這種矛盾在各國軍隊裡都有,但在日本軍隊裡,做決定的主官往往都是作戰部隊出身,遇事肯定會向著作戰部隊的弟兄們(順便說一句,出身情報部門的軍官也不是沒有,但後來往往就要被邊緣化,之前說的土肥原賢二就是這樣),而且,這些一把手們還得負責制定作戰計劃,既然不聽情報部門的客觀分析,而是偏向作戰部隊的感情用事,到最後弄出來的作戰計劃十三不靠,洋相百出,慘敗收場,那就一點也不意外了。

 

這方面最典型的故事發生在1944年10月9日至16日,當時的日軍已經準備在臺灣,菲律賓和本土與美軍進行最後的決戰,與此同時,為掩護即將展開的萊特島登陸,美國海軍上將哈爾西率領航母編隊空襲臺灣、衝繩等地的日軍機場,聯合艦隊司令豐田副武下令全力迎擊,爆發史稱「臺灣近海空戰」的大空戰。

 

◎ 所謂的「臺灣衝航空戰」之後,朝日新聞刊登的「赫赫戰果」

戰後,日本大本營把飛行員的戰果報告打了對摺,宣布擊沉美國航母十一艘,戰列艦兩艘,巡洋艦三艘,巡洋艦或驅逐艦一艘,擊傷航母八艘,戰列艦兩艘,巡洋艦四艘,巡洋艦或者驅逐艦1艘,艦種不明軍艦十三艘,確認至少12條火柱,擊落美軍飛機112架。己方損失飛機312架。

這無論如何都是大勝利了,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那麼美國太平洋艦隊就不復存在了,天皇陛下特批全國放假三天,以慶祝這個「臺灣衝航空戰」的大捷——當然,天皇陛下雖然研究魚類,但也看出問題了,他問海軍,這個美國的「薩拉託加號」航母,你們都說它沉了三次吧,這咋回事呢?

 

◎ 薩拉託加沉了三次,天皇都知道

 

但不管咋樣,取得大捷,這無可置疑。假期照樣放了。在菲律賓備戰的日本陸軍和海軍聯合艦隊,還是按照「美軍航母幾乎全滅」這樣的指導思想來備戰的。

 

然而還是那個崛榮三看出了問題,他做了個簡單的算術題,已知美國太平洋艦隊能用的正規航空母艦是十六艘,臺灣衝航空戰擊沉擊傷十九艘,美軍還得多出三艘航母才夠日本海軍的這次「大捷」,這怎麼可能呢?

 

日本的情報人員也沒閒著,他們通過監聽美軍的艦隊通訊,確定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美軍的航空母艦「大概是一艘沒沉」

這時崛榮三正好去菲律賓出差,途徑九州,他直奔設在鹿屋的臺灣近海空戰指揮部,看到一片混亂的指揮部是如何統計戰果的:幾個人報告就算擊中了幾艘。他和兩名飛行員交談,發現沒有一個能說清楚攻擊時的飛行速度、高度、投彈角度、雲量、能見度、美軍的炮火。

因此,崛榮三得出結論:「這些飛行員能夠掙扎著活著回來,就已經耗盡了全部能力,他們沒有時間瞄準,也沒有時間觀察戰果,他們的話不能相信」。

 

◎ 所謂的「臺灣衝航空戰」時,一架天山艦攻在投擲魚雷後急劇拉升

 

◎ 日本在臺灣衝航空戰中也動用了精銳部隊,比如762空,他們駕駛的銀河陸攻趁夜出擊,重創了幾艘美軍巡洋艦,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隨後,崛榮三給參謀本部情報部長有末精三少將發了一個電報:臺灣海戰大捷純屬扯淡。

但是,這份電報因為不合作戰參謀瀨島龍三少佐的口味,被瀨島擅自銷毀,根本就沒送到有末手裡。當然,理由還是「不夠政治正確」,參謀本部的宮崎周一中將對堀榮三少佐說:「凡事作悲觀的判斷不好,陸大裡教過你們戰史的」。

 

既然如此,整個菲律賓作戰就在這樣荒唐的氛圍裡繼續進行下去。海軍上層也不都是廢物,有人也猜到了「臺灣衝航空戰大捷」就是扯淡,但在菲律賓備戰的聯合艦隊士氣高漲,怎麼能滅了他們的志氣呢?

而且,整個海軍的「捷一號作戰」能夠進行的前提時美軍航空兵力被極大消耗,現在弄這麼一出,這不是存心搗亂嗎?既然如此,那就派一支誘餌艦隊把美軍航母支開不就行了?

 

在這樣的異想天開下,後來的雷伊泰灣海戰結局也註定了。日軍主力艦隊損兵折將,誘餌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卻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戰果,更別提改變戰局了。

 

◎ 日本陸軍大將 「馬來之虎」山下奉文(1885年11月8日一1946年2月23日),高知縣人。1944年9月任第14方面軍司令,率部在菲律賓呂宋島頑抗,直到日本敗降。

倒是菲律賓的陸軍司令山下奉文很認真地聽取了崛榮三的意見,做了悲觀的判斷,進行持久的作戰,一直堅持到日本投降。

 

但像山下奉文這種指揮官在日本軍隊中算是異類,整個二戰期間,越到後來,日本情報人員提供的信息就越不被重視,那些出身作戰部隊的指揮官們意氣用事也就越嚴重,勝了那是武運長久,敗了那就靖國神社再見。弄到這樣子,情報人員就算人人都有007那本事,那也是啥用沒有,反正他們說啥都沒人聽。

於是,日本就在這樣的荒誕中走向了徹底的戰敗。

 

戰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指揮官淵田美津雄在《中途島海戰》中總結日本的國民性:「我們投機取巧,缺乏大膽和獨立精神,習慣於依賴別人和奉承上司」。

許多時候,這樣的國民性大約是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的,但到了戰場決勝的關鍵時刻,這樣的國民性發揮的巨大作用(很多是副作用),比什麼武藏大和,零戰震電要大得多,而日本情報搜集工作的矛盾,也不過是「國民性」這個大話題的一個小小註腳罷了。

(END)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二戰後期,「天下無敵」的皇軍已經聽不得壞消息了
    ◎ 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主講:三喵先生◎ 策劃:瑞鶴◎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4500字 閱讀需要15分鐘◎ 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公眾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行為,請在後臺聯繫我們刪除二戰當中的日軍是一支很矛盾的軍隊,其單兵戰鬥力的強悍和整體戰略戰術的呆板形成鮮明對比。
  • | 循跡曉講
    |循跡曉講·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作者:賽艇隊長|配圖/排版/校對:循跡小編|全文約3000字 閱讀需要10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大家好,我是賽艇隊長,今天是年三十,先在這裡祝大家春節愉快,闔家歡樂,萬事如意。
  • | 循跡曉講
    全文約5000字,大約需要15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零式戰鬥機」在歷史愛好者眼裡可謂是如雷貫耳。▲保時捷博士的虎式坦克最終成了一個失敗的設計,因為其大大背離了「形式服從功能」的原則 圖源於網絡 而零式戰鬥機之所以一開始「打遍天下無敵手」,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在開發的時候非常認真地執行了
  • | 循跡曉講
    |循跡曉講·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作者:方生|配圖/排版/校對:循跡小編|全文約3400字 閱讀需要10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今天聊點好玩的東西,咱們看現代戰爭,比如說二戰,每次軍事行動之前都要起一個代號,像德國入侵蘇聯叫「巴巴多薩」,敦刻爾克撤退叫「發電機」,其實這些代號也有說法,他們裡面都有什麼門道
  • | 循跡曉講
    |循跡曉講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作者:戈德溫男爵|配圖/排版/校對:循跡小編|全文約3000字 閱讀需要8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1945年3月,二次大戰歐洲戰場的戰局已經進入了尾聲。
  • | 循跡曉講
    |循跡曉講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作者:晉北劍聖|配圖/排版/校對:循跡小編|全文約7000字 閱讀需要20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在上兩篇《正本清源:古典時代的歐洲軍隊真的不追求機動性和計謀嗎?
  • | 循跡曉講
    全文約7200字,大約需要18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日本海軍可說是最奮勇善戰的對手,士兵聰明勇敢,很重視尊嚴,但他們卻造出了回天魚雷這樣的怪物。▲日本海軍於二戰後期的特攻作戰中使用的自殺式武器。別稱有人間魚雷、的(てき)、〇六(マルロク)。「回天」的名字來自當時逆轉戰局的願望。
  • 哥薩克的衰亡:被俄羅斯榨乾的「戰鬥民族」 | 循跡曉講
    全文約2800字,大約需要8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前一陣不少人讓我講俄羅斯哥薩克騎兵的故事,說過好幾回了,今天我就填個坑,跟大夥聊聊哥薩克。這時候波蘭的另兩個敵人——俄國和瑞典——一看波蘭忙於內亂,趕緊趁火打劫,波蘭這時候已經沒有像樣的軍官了,最後自家土地被一路平推,首都華沙都被付之一炬。這就是波蘭歷史上最悲慘的「大洪水時期」,「大洪水時期」從1649年持續到1667年,有三分之二的波蘭人死於非命,從此波蘭王國一蹶不振。
  • | 循跡曉講
    |循跡曉講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作者:戈德溫男爵|配圖/排版/校對:循跡小編|全文約7200字 閱讀需要20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在眾多後世歷史學家對二戰歷史的「情景虛擬」討論中,「如果納粹德國搶先於美國造出了核武器」是一個熱議的話題。
  • | 循跡曉講
    |循跡曉講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作者:晉北劍聖|配圖/排版/校對:循跡小編|全文約4400字 閱讀需要15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二戰時期,德國憑藉最新技術的支持,以閃電戰的奇襲快速,在短短六周的時間內就擊敗了被稱為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
  • | 循跡曉講
    小石城事件但在阿肯色州的首府小石城,當時有9個黑人學生已經考進小石城中央中學了,但州長就是不給這9個人發錄取通知,還派出國民警衛隊封鎖了中央中學,把抗議群眾攔在外面。這次事件裡,阿肯色州的國民警衛隊先是執行了州政府的命令,後來總統發話以後就聽總統的命令,所以是嚴格按照法律行事。03.國民警衛隊的戰鬥力如何?可能有人說,警衛隊就算想反抗也反抗不了啊,101空降師都來了,他們哪打得過?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
  • | 循跡曉講
    全文約3000字,大約需要6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去年至今,中印邊境一直不太平。據《今日印度》報導,「印度和中國的坦克已經部署到了距離很近的地方,進入了彼此的射程內,但同時雙方仍在進行對話」。
  • | 循跡曉講
    全文約3500字,大約需要8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今天是9月2號,75年前的今天,日本在美國的密蘇裡號戰列艦上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勝利結束。經常聽人說一個觀點,二戰時候的日本是貪心不足蛇吞象,先打中國,號稱要三個月滅亡中國,結果沒打下來,後來又打美國,就玩完了。
  • | 循跡曉講
    全文約6300字,大約需要15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今人看到「飽和攻擊」一詞,大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前蘇聯海軍與他們的俄羅斯聯邦後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獲得方生老師主講的《一戰那些事兒》音頻專輯,更多知識專輯可以微信搜索小程序「循跡講堂」,或者到各大應用商店搜索「循跡講堂」APP例如原計劃執行破解任務的巡洋艦隊,就在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水域被殲滅
  • | 循跡曉講
    |循跡曉講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作者:晉北劍聖|配圖/排版/校對:循跡小編|全文約8000字 閱讀需要20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在上一篇文章(正本清源:古典時代的歐洲軍隊真的不追求機動性和計謀嗎?
  • | 循跡曉講
    |循跡曉講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作者:天息災|配圖/排版/校對:循跡小編|全文約7000字 閱讀需要20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1703年彼得大帝從瑞典手中奪得科特林島,隨後就在該島建立了一座拱衛首都聖彼得堡的海軍要塞——喀琅施塔得海軍基地。
  • | 循跡曉講
    |循跡曉講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作者:治理曆法南懷仁|配圖/排版/校對:循跡小編|全文約3900字 閱讀需要10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大清沿海多個重地均遭到了英軍艦隊的強勢打擊,而英軍發射榴彈的火炮則給大清的親歷者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 | 循跡曉講
    |循跡曉講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作者:瑞鶴|配圖/排版/校對:循跡小編|全文約7400字 閱讀需要20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到了大戰後期,德國人才意識到,如果不搞軍事優先,自己就要完蛋了。  作者瑞鶴供圖接下來,施佩爾要做的是優化武器生產,也就是說,他要確保哪些武器是值得保留的,哪些武器生產是要被廢棄的。德國的武器招標,設計,生產是有一套嚴格的流程,可問題是,希特勒本人作為門外漢非常喜歡在這當中添亂子。
  • | 循跡曉講
    |循跡曉講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作者:瑞鶴|配圖/排版/校對:循跡小編|全文約7400字 閱讀需要20分鐘|本文首發於循跡曉講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到了大戰後期,德國人才意識到,如果不搞軍事優先,自己就要完蛋了。  作者瑞鶴供圖接下來,施佩爾要做的是優化武器生產,也就是說,他要確保哪些武器是值得保留的,哪些武器生產是要被廢棄的。德國的武器招標,設計,生產是有一套嚴格的流程,可問題是,希特勒本人作為門外漢非常喜歡在這當中添亂子。
  • | 循跡曉講
    作者:瑞鶴圖片/排版/校對:循跡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