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國防大學成立 南京政治學院、西安政治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等7所軍校併入

2022-01-29 雙一流高校

國防大學校門

前言

       2017年7月19日,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成立大會暨軍隊院校、科研機構、訓練機構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北京八一大樓舉行。

國防大學,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DU, PLA)是中國最高軍事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的一所高級合同指揮院校,直屬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 。擔負著培養陸、海、空軍指揮幹部,地方省級領導幹部及中央國家機關部以上負責幹部,並從事有關戰略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問題的研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和各總部的決策起諮詢作用的任務。

新的國防大學包括此前合併的七所院校:

1、以西安政治學院為基礎成立

國防大學政法學院,部署在西安;

2、以南京政治學院、武警政治學院為基礎成立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部署在上海;

3、以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為基礎成立

國防大學參謀學院,部署在石家莊;

4、以解放軍藝術學院為基礎成立

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部署在北京;

5、以後勤指揮學院、裝備學院指揮專業、採辦專業為基礎成立

國防大學後裝保障學院,部署在北京。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是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的我國最高軍事學府,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年11月毛澤東在井岡山龍江書院創辦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軍官教導隊。

  在長達90年的革命徵程中,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直接領導下,這所學校始終肩負著我軍最高軍事院校的歷史使命,為黨、國家和人民軍隊培養了大量高級指揮、高級參謀、高級理論研究、高級軍事教育人才和高級國防建設人才。同時,它也擔負著培訓外軍中高級軍官的重任。

  國防大學在國家和軍隊的人才培養、理論創新、決策諮詢、國防教育以及中外軍事交流等方面始終發揮著其他指揮和軍兵種院校無法替代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前

  中國共產黨對軍事人才的重視由來已久。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我黨就曾經依託合作創辦的黃埔軍校培養早期的軍事幹部。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在創建人民軍隊的同時,更加注意到培養軍事指揮人員的重要性。領導秋收起義的部隊剛剛到達井岡山不久,毛澤東同志就在江西省寧岡縣礱市的龍江書院創辦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軍官教導隊,學制3個月,並親自為學員授課。

  儘管這個教導隊存在時間很短,培訓官兵也只有150多人,但它卻成為人民軍隊最初的「高級指揮學校」,也是今天國防大學的「根」。

  隨後,軍官教導隊歷經多次改編,1931年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學校」,1933年10月17日,中革軍委決定以原「中國工農紅軍學校」高級軍事班為基礎,組建紅軍大學校。紅校的分編標誌著當時人民軍隊的幹部院校教育已經初步形成了初、中、高級培訓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紅軍大學校(簡稱「紅大」)不僅成為當時中國紅軍最高軍事學府,也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最早的一所大學,主要培養營以上幹部。


  長徵前夕的1934年10月1日,紅大恢復了原工農紅軍學校建制,長徵開始後又改稱幹部團,隨中革軍委機關行動。在長徵路上,該團既是培訓和儲備幹部的機構,又是中央縱隊重要戰鬥單元。到達陝北瓦窯堡後,更名為「西北抗日紅軍大學」,開始為抗日民族革命戰爭培養和造就軍事、政治幹部。

      193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以「西北抗日紅軍大學」為基礎籌建抗日紅軍大學,為大規模培養抗日軍政幹部做準備。1936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第一期共1065名學員,參加了在陝北瓦窯堡舉行的開學典禮  1937年1月19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正式更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作為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最高軍事學府,抗大先後培養了軍政幹部10萬多名。

  解放戰爭期間,華東、華北戰略區的華東軍政大學(1949年,該校與其他單位合併組建「華東軍區軍事政治大學」)、華北軍政大學繼承和發揚了抗大的教育方針和校風校訓,先後為部隊培養輸送了6萬餘名軍政人才,也為人民軍隊院校特別是軍隊指揮院校的建設發展進行了有意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

正規化建設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我軍職能任務的轉變,軍隊院校建設也步入全面發展時期。作為國防大學前身的軍事學院和政治學院相繼成立。

  首先建立的是位於南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1950年3月,總參謀部向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呈送《關於軍委機關及軍事院校建設問題》的報告,建議全軍籌建一所「陸軍大學」,以便在全國部隊整編時儲備和深造高級軍事幹部,同時也作為未來國防軍建設的訓練和研究中心。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的劉伯承主動請纓,成為「陸軍大學」的首任校長。

  1951年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正式成立。毛澤東親自為學校題詞:「努力學習,保衛國防。」為了培養更多的高級指揮幹部,1954年9月1日,軍事學院戰役系成立,首批招收的52名學員中年齡最大者50歲,最小者40歲。在1955年實行軍銜制時,這些學員全部被授予將軍軍銜,其中上將5名、中將22名、少將25名。為了幫助這些高級將領在短時間內克服在文化課等方面的「短板」,劉伯承校長不僅用「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來勉勵大家刻苦學習,而且還下令將大家上課用的皮沙發椅全部換成木凳。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

南京政治學院

  鑑於集中培養高級將領和各兵種專門人才的需要,1954年12月28日劉伯承向中央軍委建議,以軍事學院戰役係為基礎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原軍事學院轉而訓練和培養諸兵種合成軍隊校級軍官指揮員和參謀人員。

  1957年8月22日,作為我軍最高軍事學府的高等軍事學院在北京成立。學院隸屬中央軍委,主要擔負著培養我軍陸、海、空正師職以上軍事、政治、後勤幹部和高級參謀、軍事理論人員的任務。從1961年12月開始,學院接收亞非拉地區軍事留學生。從1957年建院到1969年2月被撤銷建制,在12年裡,該校共為人民解放軍培訓中高級幹部1300多人,成為人民解放軍正規院校建設的典範。

  就在軍事學院成立的同時,作為培養全軍高級幹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也於1951年12月27日在北京成立籌備委員會。學院隸屬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行使野戰軍級(一級軍區)權限。由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兼任院長。截至1969年2月政治學院結束使命,學院共培訓學員9800多名,為人民軍隊中高級政工幹部的培養作出了巨大貢獻。

  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處於動蕩時期,軍隊院校教育也受到嚴重的影響。1969年2月19日,中央軍委批准《軍隊院校調整方案》,決定撤銷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軍事學院、政治學院,以三大學院部分人員為基礎,在位於北京的高等軍事學院原址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以毛澤東為抗大規定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作為軍政大學的校風。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

西安政治學院

  1977年11月7日,中央軍委在批轉軍委教育訓練委員會《關於調整和增建軍隊院校的報告》中重新確定了院校體制,決定按照「分校建院」的原則以軍政大學軍事系、政治系和後勤係為基礎,恢復組建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和後勤學院。

  1978年1月5日,軍事學院在總參三部禮堂召開成立大會,蕭克出任軍事學院院長兼第一政治委員。同一天,以軍政大學政治係為基礎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在北京玉泉路掛牌成立。8年裡,它們為培養大量適應現代戰爭要求的中高級軍事幹部、政工幹部,為新時期軍隊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組建國防大學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內外環境的變化,我軍的建設指導思想也逐步轉變到和平建設的軌道上來。1985年3月,中央軍委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在軍事、政治、後勤學院(部分人員)合併的基礎上組建國防大學。根據12月11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達的《批轉國防大學籌建領導小組〈關於籌建國防大學的方案〉的通知》([1985]139號),新組建的學校被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鄧小平同志親筆書寫校名。學校直屬中央軍委領導,行使正大軍區權限。

  在百萬裁軍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下決心成立這所我軍最高軍事學府,從根本上講是為了「培養陸、海、空軍軍以上軍事、政治、後勤指揮幹部,大軍區以上高級參謀人員,軍隊高級力量研究人員和省以上政府有關部門的領導幹部,並從事有關戰略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問題的研究,為軍委、總部決策起諮詢作用」。

  1985年11月30日,軍委主席鄧小平籤署《國防大學領導班子配備》的命令,正式任命張震為國防大學校長,李德生為政治委員。根據12月24日籤署的《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命令及軍委批覆,新組建的國防大學機關設「四部(訓練部、政治部、科研部、校務部)一辦(校辦公室)」,教學機構由戰略、戰役、軍隊指揮、軍兵種、外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黨建政治工作、世界經濟政治、後勤、外訓、科技、外語教研室和電化教學中心共13個單位組成。國防研究系、基本一系、基本二系、進修系、外訓系和研究生院構成了學員的管理機構。

彭麗媛擔任院長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

已於2017年4月15日正式更名為

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

  2003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裁減員額20萬人。受此影響,國防大學在保留了機關原有的「四部制」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科研的實際需要,將原先設立的13個教研部門(中心)整合為戰略、戰役、馬克思主義、信息作戰與指揮訓練、軍隊建設與軍隊政治工作、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共6個教研部。

  2012年,國防大學再次實施編制體制調整,主要是對現有的5所學院管理機構全面實施院校體制。由於外訓系已於2004年5月的編制調整中撤系建院,成立了國防大學防務學院。而國防大學研究生院自1988年4月30日成立之日起就是院校體制,因此在此次編制調整過程中所涉及的主要是國防研究系、基本系和進修系3家單位。其中原國防研究系更名為國防大學國防安全學院,由副軍級升格為正軍級,主要培養部隊軍職以上和地方省部級領導幹部。

  原基本系成為國防大學聯合指揮與參謀學院,主要承擔指揮員班、參謀班、師團職領導幹部班、中青年領導幹部班和高級領率機關工作培訓班、全軍聯合參謀超前培養班的培訓任務。

  原進修系更名為國防大學進修學院,仍為副軍級編制。主要擔負著我軍和武警部隊中高級軍官在職繼續進修培訓任務,以及中央國家機關司局級以上領導幹部和地方省市區幹部等關於國家安全和軍隊建設方面的教育培訓任務。

  2017年部隊院校改革調整,新的國防大學合併了原來的西安政治學院、南京政治學院、武警政治學院、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後勤指揮學院、裝備學院指揮等7所軍校。

  當前,國防大學共設有哲學、法學、經濟學、軍事學、教育學5個學科門類。教授、研究員、副教授、副研究員280餘名,其中博士生、碩士生導師150餘名。在這些專家學者當中,湧現出許多像許志功、金一南、張召忠、徐焰等享譽軍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

部分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黃埔一號】國防大學政治學院組建後首次舉辦軍事運動會
    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作者:郭加明、李瑞釗、張博一攝影:孫琦瑋、張博臣、鄧智棟、韓正、陳祖梁、孫璟銳、
  • 2021中國所有軍校簡介及排名年中國所有軍校簡介及排名
    18,陸軍航空兵學院,主要任務是培養陸軍航空兵中級政治指揮人才,陸、空軍直升機飛行員和陸軍航空工程機務幹部。位於北京市通州區。19,解放軍鎮江船艇學院,是全軍唯一培養陸軍船艇軍官的專業院校,前身是上海公安學校的海上巡邏系。位於江蘇省鎮江市。20,海軍工程大學,是一所技術與指揮、工程與管理相結合,多學科、多層次、綜合型、高水平的軍事工程技術學院。
  • 【軍校】位於安徽的6所軍事院校
    2017年,我國對現有的軍事院校進行了調整改革,調整改革後我多的軍隊院校共計43所,其中軍委直屬院校2所,軍兵種院校35所,武警部隊院校6所。在軍改後的43所軍事院校中,有6所軍校坐落於安徽。2017年,國防科技大學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防信息學院、西安通信學院、電子工程學院,以及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海洋學院為基礎重建,校本部設在長沙,內設學院位於長沙、南京、武漢、合肥等地。
  • 軍隊文職│空軍航空大學、空軍西安飛行學院、空軍指揮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是空軍直屬的副軍級兵種類高等教育院校,前身可追溯1946年3月我黨創辦的東北老航校,「團結奮鬥、艱苦創業、勇於獻身、開拓新路」的老航校精神庚續傳承,一代代航大人始終堅守為強國強軍夢想培育飛行英才的初心使命,確立了「建一流大學、育飛行英才」的辦學目標,凝練了「礪志空天、追求卓越」的校訓,形成了「雄鷹」文化特色品牌。
  • 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招文職啦!
    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是全軍軍事文化領域人才培養的專業學院,主要承擔軍事文化領域專業人才培養、軍事文化理論研究等任務。
  • 【軍校】第三篇:陸軍步兵學院
    學校簡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步兵學院,是培養新型陸軍步兵初級指揮軍官的高等教育院校。
  • 降魔神兵的搖籃:防化學院
    高三黨速戳:防化學院的《小幸運》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院位於北京市昌平區,佔地近3000畝,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學院擔負著為全軍培養中、初級防化指揮軍官和中、高級防化工程技術軍官的任務,是全軍唯一的培養防化指揮與工程技術人才的綜合型高等院校,被譽為「防化兵搖籃」。前身為軍委化學兵學校,1950年由毛主席、周總理批准成立。
  • 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舉辦首屆軍事文化節
    9月22日下午,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首屆軍事文化節在京開幕。來自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軍委和大學機關、軍兵種政治工作部宣傳文化部門的同志,以及軍內外文化領域的60餘名專家和20餘個文化藝術單位代表出席開幕式。活動由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新時代建設成果專題片《潮起正是揚帆時》拉開序幕。
  • 【軍校巡禮】陸軍軍官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官學院招生簡章學院簡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官學院是一所主要承擔陸軍指揮生長軍官「學歷教育合訓」任務的院校,學院前身是1978年由鄧小平同志親自選址合肥組建的炮兵技術學院,1986年更名為合肥炮兵學院,1999年與南京炮兵學院合併組建為炮兵學院,被列為全軍12所綜合院校之一。2011年6月,改建為陸軍軍官學院。學院坐落於「科教名城」安徽省合肥市區,分東、西兩個校區。
  • 紅色煉獄-西安陸軍學院
    自1991年7月考上軍校,1995年7月軍校畢業,我在西安陸軍學院呆了整整四年,經歷過無數的故事,流淌過無盡的汗水,跨越了一道道坎坷,實現了一次次蛻變。按理說,這緊張、艱苦、漫長、難熬的四年,應該在我的人生歷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或經常的回憶,但為什麼現實卻是相反?
  • 強軍築夢正當時 |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承訓文職崗前培訓
    強軍築夢正當時——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承訓軍隊文職人員崗前培訓回眸■歐陽一鵬 馬亞茜 朱小林盛夏,近百名出版、翻譯等崗位類別的新聘文職人員來到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進行了為期50天的崗前培訓。通過培訓,他們消除了初入軍營的迷茫與顧慮,增添了邁步強軍徵途的篤定與堅毅。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 【高考】全國49所軍事院校大集合
    1、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北京海澱):是中國最高軍事學府,是中國軍隊唯一的一所高級合同指揮院校,直屬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只有現役軍官方可報考!7、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河南洛陽):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是一所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服務
  • 新高考軍校選科要求出爐
    附近不僅有香山、頤和園,還有清華、北大、中央黨校、農業大學、軍事科學院等著名學術單位。」重點建設院校之一,受空軍和教育部雙重領導,正軍級編制,是培養空軍專業技術人才的最高的學府。校本部位於江蘇南京,另設石家莊校區(河北石家莊)、通信士官學校(重慶)、軍械士官學校(湖北武漢)和訓練基地(江蘇徐州),是陸軍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陸軍科技創新的攻堅力量、陸軍部隊建設的關鍵支撐、陸軍對外交流的主要平臺。
  • 2020年國防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公告
    前身是1927年毛主席在井岡山創建的紅軍教導隊,先後經歷了戰爭年代的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抗日軍政大學和建國後的高等軍事學院、軍政大學,1985年12月由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後勤學院合併成立國防大學。2017年7月,按照習主席和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決策部署,原國防大學、南京政治學院、西安政治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後勤學院、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武警政治學院和裝備學院部分機構整合,組建成新的國防大學,下轄國家安全學院、聯合作戰學院、軍事管理學院、政治學院、聯合勤務學院、軍事文化學院、國際防務學院和研究生院。同年7月19日,習近平主席親自給國防大學授軍旗、致訓詞。
  • 齊齊哈爾步兵學校:解放軍大連陸軍學院的前身
    齊齊哈爾步兵學校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軍事院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大連陸軍學院的前身。抗日戰爭勝利後,為了培養更多的青年軍政幹部,以適應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需要,抗日軍政大學的一、三、四大隊於1946年2月奉命北進。到達吉林省通化地區後,與原東北炮兵學校及工兵大隊合併,組建了東北軍政大學。1946年6月,林彪兼任校長,羅榮桓任政治委員,何長工任副校長。
  • 年薪14萬起,2021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文職人員預公告!
    一、單位簡介國防科技大學是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的軍隊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劃的院校,是軍隊唯一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行列的院校,也是軍隊唯一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一流大學建設支持的院校。學校下設13個學院和研究所,地域覆蓋湖南長沙、湖北武漢、江蘇南京、安徽合肥、陝西西安等多個城市。
  •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活動紀實
    傳承海天精神根續紅色血液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活動紀實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就感到很溫暖、很自豪……」在江蘇淮安周恩來紀念館,只見一批解放軍軍官正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述周恩來同志的光榮歷史。在這批軍官中,既有正師級別的大校,也有不少營連職幹部和年輕的教員。原來,這是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正在進行現地參觀教育活動。
  • 盤點我國十大著名軍事院校,有意報考軍校的同學不要錯過
    國防科技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肩負著為國防現代化培養高級科學和工程技術人才與指揮人才,從事國防關鍵技術研究的重要任務。學校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1970年學院主體南遷長沙,1978年學校改建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1999年4月,將長沙炮兵學院、長沙工程兵學院和長沙政治學院併入,組建新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一文了解軍校類型和專業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是中國最高軍事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的一所高級軍官指揮院校,直屬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國防大學本部坐落在首都北京。下轄石家莊、上海、南京、西安等各學院、教學區、校區。國防大學主校區三面環山,一水前流,草木豐茂,環境清幽。附近不僅有香山、頤和園,還有清華、北大、中央黨校、農業大學、軍事科學院等著名學術單位。
  • SOAS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是英國唯一一所專門研究亞洲、非洲、近東和中東的高等教育機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是世界傑出的亞洲和非洲研究中心之一,是歐洲制定相關亞洲與非洲戰略重要的智囊機構,是英國唯一一所專門研究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