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區居民雷洋被當地警方控制後猝亡的事件引起包括官媒在內的輿論關注。事件的梗概是,死者雷洋在5月7日當晚出門,本來預計是要去機場接親人,卻在幾個小時後死亡,而死亡這件事卻是發生在民警的抓嫖行動中。輿情觀察人士表示,儘管警方已對此事件進行了兩次通報,不過似乎並不能緩解輿論的追問。不過本次事件中出現的官媒微信公號「集結作戰」的現象值得關注。
今天凌晨昌平警方通報稱現場物證證實雷洋在足療店進行了嫖娼活動。有媒體總結了其中的要點:雷洋試圖逃跑,激烈反抗中咬傷民警,將民警拍攝設備打落摔壞,後被控制帶上車。行駛中雷洋突然掙脫看管,從車後座竄至副駕駛位置,踢踹駕駛員,打開車門逃跑,被再次控制。將雷洋帶回途中,發現其身體不適,送醫搶救無效死亡。此外,雷洋在足療店嫖娼,支付200元嫖資。
5月9日晚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發表的微博則是,警方在5月7日晚8時許接到舉報,昌平區有一家足療店有賣淫嫖娼的問題,並當場逮捕包括雷洋在內的6名人士。官方解釋說,雷洋被帶回審查時,抗拒執法並企圖逃跑,而警方對雷洋採取「強制約束措施」。不過,雷洋在被帶回審查時,突然「身體不適」,警方立即將他送至醫院,但搶救無效死亡。
警方的上述通報引起死者家屬及輿論質疑。雷洋同學在網上發布了一篇《關於人民大學雷洋同學意外身亡的情況說明》,對包括警方公布的死因、雷洋手機中定位信息懷疑被刪、雷洋身亡三小時後家屬才接獲通知,以及警方拒絕家屬對遺體拍照等表示質疑。另一個網貼的發帖人身份不明,但措辭非常激烈,直接宣稱雷某是被警察打死的。不少評論還指雷洋之死讓人聯想起2003年發生的「孫志剛事件」。
對此,《環球時報》的微信公號直言「大多並不靠譜,並自相矛盾」,隨後進行了一番推理分析。這篇文章還總結道,他們所提出的疑點,顯然都是建立在「雷某沒有任何責任」的這個假設上的。如果雷某涉嫌嫖娼的事實最終確定,這些疑點最終只能造成一個印象:他們是在和警方糾纏一些警方沒法替雷某本人回答的個人隱私。
觀察人士指,這樣的推理文體有為警方正名的意思,媒體在事件的作為複製著2003年孫志剛案的脈絡:代表不同陣營。而外界特別關注的是雷洋的死因,據稱家屬見到雷洋屍體時發現身上有多處傷口頭上有淤青。《新京報》報導指,當晚有個小青年「一直在喊救命,三個便衣把他反手扣在地下,臉好像都破了」。財新網引述中國人民大學警察法治研究所執行所長李元起表示,警察執法過程中的暴力事件時有發生,少數警察認同「不服就要打」,執法中的暴力現象近年有抬頭趨勢。
北京昌平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室張主任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5月7日22時09分,雷某被送到醫院急救,當時已瞳孔放大,無生命體徵,經過心肺復甦等常規搶救45分鐘,生命體徵未恢復。此外,搶救過程中,對雷某氣管插管時,發現口腔裡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右額部有局部皮膚挫傷,醫院無法判斷傷情如何造成。至於雷洋身上有無其他傷情等進一步細節,醫院方面沒有進一步透露。
官方披露的消息稱,目前昌平檢方已依法介入調查該案,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將派法醫協助參與調查。據稱在昌平區檢察院,雷洋家屬及律師遞交了一份申請書,要求披露雷洋在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東小口派出所警察控制期間意外死亡的真相,並請求追究相關責任人刑事責任、行政責任。
財經網援引中國政法大學刑事訴訟法研究所副所長鄭旭表示,檢察院的調查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對死亡原因進行調查,二是對警方的執法活動是否合法進行調查。對於目前階段是否應該公開執法記錄儀和屍檢報告的問題,鄭旭指檢察院對涉嫌瀆職侵權案件的初查、偵查直至審查起訴都是保密的。即便對應當公開審理的案件,在審判之前也不能公開偵查中的信息,因此屍檢報告、執法記錄儀的內容,不會向社會公開。
微信公號「人民日報評論」昨天下午發表評論,指警方「寥寥數言,尚無法確證當事人的違法事實,也缺乏事發具體時間、地點、經過等關鍵要素」。更重要的是,圍繞此事,在家屬的說法與警方的聲明之間,存在一定程度出入,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釐清。評論還引述習近平的說法,「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不過,有評論就稱簡短回應呈現出雷洋頑劣抗法的事實,但雷洋為因何抗法,以及警方對雷洋抗法如何處置,這兩個事件曝光初期就廣受質疑的問題,交代得不明不白。除去網上一些原有的質疑仍在,同時也出現了新的爭議焦點。最新消息顯示央視又對當事警察專訪進行回應。微信公號「傑人觀察」以為,這裡的根本問題在於,透過雷洋案件,很多公民感受到了一種不安。
此前「俠客島」也發文提及,按道理,這不應該是一件複雜的案件,只要相關證據公布即可。但公布多少、公布之後人們相信多少,則是另外一個深刻問題,也就是所謂的「塔西佗陷阱」了——無論你說什麼做什麼,大家都選擇不信任。而有評論就點出了「信任危機」這個問題。
觀察人士指出,此事與去年徐純合案的輿情洶湧和官方辯白上相像。儘管警方公布了新的細節但「疑警民情」依然和徐純合案一樣,似乎是又一次「全民斷案」。不過,對比此前的「徐純合案」,這次官方多了「官媒公眾號集群」這個新武器。此次官媒公號的「集結作戰」假如可以成功扭轉輿情,對網宣部門來說就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本文於「港澳網」微信平臺推送,歡迎關注。閱讀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瀏覽www.hkmnews.com。
倡導有見地的智趣閱讀
尊崇原創 鼓勵分享
涉及寬廣的領域,必有所愛
擁有深度政經解讀分析以及逗拌公社文圖整合
微信:HKM-003 微博:@港澳網H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