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爐冶煉專家系統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2021-03-06 密思拓

摘要:從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專家系統在國外高爐得到推廣應用。同時期,我國採用多種模式開發與應用高爐專家系統,但由於操作理念、檢測數據、維護等原因,國內高爐專家系統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新形勢下,結合信息化技術、物聯網技術,專家系統應該向高爐集約化、可視化管理模式發展。

關鍵詞: 高爐;專家系統;集約化;可視化

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應用,早期應用高爐冶煉過程機理或數理統計方法,開發與應用一些工藝計算數學模型,為高爐操作者提供計算工具和操作建議。隨著檢測技術進步和智能儀表應用,高爐專家系統或高爐人工智慧系統逐漸成為熱點,匯集高爐專家的經驗,結合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形成各種專家知識庫和規則庫,能夠及時準確地判斷出高爐冶煉過程爐況發展趨勢和即將可能發生的各種異常爐況,減少高爐操作人員對爐況誤判,實現高爐操作精細化和規範化,提高高爐生產效率和降低能效。


1  國外高爐專家系統

1.1  高爐

在高爐專家系統形成以前,計算機技術在高爐冶煉過程中的應用是從數學模型開始的。最早是 20 世紀50 年代初期的靜態數學模型,例如前蘇聯的拉姆配料計算模型,美國內陸鋼鐵公司的物料平衡計算數學模型等。20 世紀 70 年代,隨著石油危機,降低高爐焦比則成為企業重點,相繼開發與應用以降低高爐焦比為主要目的數學模型,如法國鋼鐵研究院開發的 Rist 模型、Wu 模型,比利時冶金研究中心開發的 Ec 模型, 日本住友公司開發的 Ts 模型。

20 世紀 80 年代,隨著日本鋼鐵工業的崛起,對 9 座 720~1420m3 在線生產高爐和 4 座實驗小高爐進行整體解剖調查分析,以及系統物理模型模擬實驗,了解高爐冶煉過程中發生一些現象的內在規律、現象,推進高爐數學模型快速發展,相繼開發與應用動態數學模型、一維和二維數學模型,高爐數學模型不僅種類繁多,而且覆蓋範圍廣。

20 世紀 90 年代由於「多流體理論」問世,採用多相流理論,將爐內各物質按氣相、固相、液相和粉相來描述高爐下部區域發生的現象,該階段數學模型基本上採用 CFD-DEM 相結合開發方法,數學模型從一維模型發展到二維模型和三維模型。經過 20 年發展,一些應用效果較好的數學模型融合到高爐專家系統中。

1.2  高爐專家系統

1.2.1  日本高爐專家系統

日本首先提出開發高爐專家系統,首先是集成數學模型。1986 年首次在日本鋼管公司福山高爐應用, 之後在日本大型鋼鐵公司相繼開發與應用不同的高爐專家系統,例如新日鐵大分廠SAFAIA 系統和君津高爐 ALIS 系統,用於軟融帶判斷、高爐開爐及休風恢復操作指導。京濱高爐專家系統包含無鍾爐頂布料模型、裝料制度、煤氣流分布、爐體溫度場、風量,風壓、透氣性等數學模型。日本鋼管福山廠BAISYS 系統, 包含爐況檢測診斷與控制、異常爐況預報與控制、布料控制和爐溫預報等數學模型。日本住友金公司 HYBRID 系統,將數學模型和高爐專家規則相結合,用於判斷爐況、計算爐熱指數 TS、鐵水[Si]含量與鐵水溫度的預報和高爐操作指導。

日本川崎 GO-STOP 系統由 8 種指數計算模型構成,對高爐操作因素做定量分析,將各種因素控制在最佳範圍內,使用 8 個指數檢驗、評價和診斷高爐冶煉過程爐況狀態,抽取 230 個監測信息用於推理機推理, 建立 600 條專家知識規則。之後在 GO-STOP 基礎上,又開發與應用 Advanced GO-STOP,目前 GO-STOP 系統已經成為各種專家系統的基礎。

1.2.2  歐洲典型高爐專家系統

1.2.2.1  芬蘭 Rautaruuki 高爐專家系統

芬蘭 Rautaruuki 高爐專家系統主要由 4 個子系統組成:

(1)高爐熱狀態系統。計算高爐熱指數、下料指數、直接還原度指數及碳素熔損指數、煤氣成分指數、渣皮脫落指數、透氣性指數、阻力係數及 Rist 操作線等,通過 8 個指數計算,識別操作參數對爐溫影響程度,並根據計算結果提出操作建議。

(2)高爐操作爐型管理。計算冷卻壁熱負荷、計算爐體溫度場分布,監控渣皮脫落、渣皮厚度。

(3)高爐爐況診斷。判斷滑料、管道發生概率,計算爐頂壓力、爐頂溫度及變化幅度、計算料速。對每班及全天煤氣流分布進行評價,對煤氣利用率、總壓差、局部壓差做短周期、中周期和長周期評價,分析煤氣利用率變化原因。

(4)高爐爐缸平衡管理。高爐物料平衡計算,實時計算爐缸內渣鐵生成量和殘餘量,並與爐缸安全容鐵量進行比對,指導高爐出鐵操作,間接判斷軟融帶上下移動程度。

1.2.2.2  奧鋼聯 VAiron 高爐專家系統

1992 年的早期專家系統是諮詢式專家系統,主要功能對工藝參數進行評估和提出操作建議。1996 年升級為具有部分閉環式功能專家系統,閉環功能主要用於焦比控制、入爐鹼度控制和蒸汽噴吹量控制。系統由過程信息管理系統、過程數學模型、爐況的診斷評估系統、爐況調節和執行系統組成。

1.3  其他類型高爐專家系統

(1)德國帝森克虜伯公司高爐專家系統(THYBAS)。THYBAS 系統用於判斷軟熔帶、計算最低燃料比、預報鐵水溫度、計算爐缸內渣鐵液位高度。

(2)瑞典高爐智能報警系統。應用神經元網絡、專家系統和專家規則預測爐溫。

(3)法國高爐高級監控系統。法國的 SOLLAC 公司開發 SACHEM 高爐高級監控系統,用於異常爐況預報和實時爐況診斷。

國外最典型高爐專家系統主要有三個,分別是日本的 GO-STOP 系統、芬蘭 Rautaruuki 高爐專家系統和奧鋼聯 VAiron 高爐專家系統。目前德國西門子公司組合芬蘭 Rautaruuki 和奧鋼聯 VAiron 高爐專家系統,開發新一代高爐專家系統。

2  我國高爐專家系統

我國高爐數學模型和專家系統起步相對較晚,發展過程與國外基本類似,首先從數學模型開始,之後開展高爐專家開發與應用。

2.1  我國高爐數學模型開發過程

我國最早的數學模型是 1987 年由清華大學與鞍鋼合作開發的鐵水[Si]含量預報模型,應用在鞍鋼 9 高爐和 4 高爐,預報命中率 82%,用於輔助高爐操作人員判斷爐溫發展趨勢。20 世紀 90 年代一些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開發與應用一些數學模型。

我國高爐數學模型種類少,前期主要集中在鐵水[Si]含量預報模型,雖然後期相繼開發一些數學模型, 但應用效果均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2.2    我國高爐專家系統開發過程

20 世紀 90 年代以後,隨著國內高爐急速向大型化、現代化發展,許多大型高爐在基礎自動化改造中採用計算機一級和二級系統,為高爐專家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奠定了基礎。國內高爐專家系統主要有三種類型。

(1)引進國外高爐專家系統。如寶鋼引進日本的 GO-STOP 系統,1996 年投入運行;武鋼、本鋼、首鋼和唐鋼引進芬蘭高爐專家系統;攀鋼、沙鋼、昆鋼、重鋼和南鋼引進奧鋼聯的高爐專家系統。

(2)在引進國外專家系統基礎上,國內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開發的高爐專家系統。例如,寶鋼在引進與消化日本「GO-STOP」系統基礎上,與復旦大學合作開發了「爐況監視和管理系統」。武鋼在引進芬蘭高爐專家系統的基礎上,與北京科技大學合作在 1 高爐開發自已的高爐專家系統。

(3)自主開發的高爐專家系統。例如首鋼與自動化院合作開發的「人工智慧高爐冶煉專家系統」,系統包括爐體熱狀態判斷系統、異常爐況判斷和爐體狀態判斷三個子系統;馬鋼與自動化院合作開發「馬鋼高爐況診斷專家系統」;南鋼與重慶大學合作開發的「南鋼高爐操作管理系統」;鞍鋼開發的「11號高爐人工智慧系統」;浙江大學開發的「高爐煉鐵優化專家系統」分別在杭鋼、新臨鋼鐵、萊鋼、濟鋼和邯鋼高爐得到推廣與應用,該系統針對國內高爐實際條件,利用動態規劃理論建立多目標優化數學模型,尋找冶煉參數的最佳範圍、最佳組合,從而實現爐況故障診斷、爐溫預報與高爐生產報表自動列印,對爐況進行綜合推斷,使高爐順行穩定程度提高,實現控制、管理一體化。

2.3   國內高爐專家系統存在問題

與國外企業相比,國內高爐專家系統起步晚,整體上,高爐專家系統遠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大部分企業在嘗試應用一階段後,由於各種原因,最終還是選擇放棄。國內專家系統不成功主要原因如下:

(1)高爐操作理念差異。國內高爐操作者側重自身經驗,主要靠監控一級畫面來操作高爐,國外高爐大部分常規操作均由專家系統自動閉環控制或按高爐專家系統指導操作;

(2)化檢驗數據失真或輸入滯後,專家系統得到數據不可靠或數據時效性差,造成推理機給出錯誤的反饋信息,造成高爐操作人員對專家系統失去信任;

(3)一級自動化檢測系統不可靠,例如,大部分高爐提供的爐頂煤氣成分在線自動分析和爐身靜壓力儀表數據均不準確;

(4)高爐專家系統缺少有效維護,尤其引進的高爐專家系統,由於沒有培養自己的專業維護人員,專家系統得不到有效維護與完善,最後被迫放棄。

4  鋼鐵製造流程智能製造與智能設計的相互關係

(1)  設計是競爭的起點,是工程的元工程。任何產品的競爭雖然最終是通過產品的質量、性能、成本、服務等因素表現出來,但追溯到其根源,將會深層次地延伸到產品的設計層面,任何產品決定其競爭力的質量、性能、成本等要素都是通過產品的設計來體現,設計是產品競爭力的起點,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設計是決定產品競爭力的根源要素。

(2)  對一個工程項目來說,項目設計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該工程的好壞和成敗。對於一個行業來說,這個行業對設計工作的整體重視程度和整體設計水平往往會成為反映和決定該行業興旺程度的關鍵指標和因素。

(3)  從更大範圍和更長遠尺度看,設計工作的「整體狀況」必然深刻影響到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乃至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必須以踏踏實實、細心細緻的態度認識和從事設計工作,更必須以宏觀和戰略的眼光認識和從事設計工作。設計工作本身只是全部工程活動中的一個部分和一個環節,卻是一項具有全局性意義和必然影響全局的工作。

(4)  設計面向未來,設計引領未來,戰略設計引領戰略未來。實現鋼鐵製造流程智能製造,智能設計既是關鍵環節,又發揮著先導和引領作用,設計決定著工程項目原始物理系統的先進程度,沒有先進的智能設計,很難有先進的智能製造。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鋼鐵製造流程智能設計作用和意義,從一定意義說,智能設計的先進程度決定著智能製造的先進水平和未來。

4  結語

雖然我國高爐專家系統起步晚,但我國高爐數量眾多,而且基本上完成現代化改造,配置先進基礎自動化和先進計算機系統,具備開發高爐專家系統基礎條件,在國家鼓勵製造業加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拓展政策引導下,鋼鐵企業根據自身高爐裝備水平、原燃料條件,開發符合自身特點、針對企業自身存在主要問題的專家系統。

具有多座高爐的企業應該將數學庫、物聯網、高爐專家系統充分融合,在新形勢下,結合信息化技術、物聯網技術,實現高爐群集約化管理模式,開發與應用高爐冶煉過程可視化集成技術,實施高爐冶煉全過程可視化管理模式,努力實現高爐生產過程的精確在線控制,達到高效、綠色、安全的生產目標。

來源:銳思鋼鐵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之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內容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本文任何之觀點, 不構成任何投資之建議,內容僅供參考!

 

歡迎關注「密思拓」公眾號,提供冶金行業各類技術裝備、標準制定、技術交流、行業諮詢、產品宣傳、市場推廣等服務,任何疑問或商務合作請後臺留言或加微信lwq120609。若有高爐專家系統或智能製造項目信息煩請聯繫。

關注「密思拓」,生活更快樂!

相關焦點

  • 高爐煉鐵工藝的10大系統,讓你更了解高爐!
    正常生產時,槽下設備、主皮帶、爐頂裝料設備由計算機系統根據上料矩陣實現聯動,高爐冶煉所需的各種原料由供礦、供焦皮帶輸送到主皮帶尾部(部分高爐由稱量漏鬥直接將原料卸到主皮帶上),然後主皮帶將爐料送至爐頂裝料設備,爐頂設備根據程序進行布料。
  • 【技術文獻】高爐熱風爐燃燒控制模型改造
    【關鍵詞】熱風爐;控制模型;熱平衡;畫面1   前言熱風爐是鋼鐵冶煉過程中重要的熱交換裝置,為高爐提供規定溫度的熱風,能耗巨大,提高熱風風溫、降低能耗是熱風爐優化運行的重要指標,故提高其熱交換效率、實現對其合理操作,以保證燃燒過程煤氣流量最優和空燃比最優是十分重要的
  • 高爐煉鐵10大系統介紹
    高爐煉鐵主要工藝流程如圖1-1所示。一、 原料系統(1)、原料系統的主要任務。負責高爐冶煉所需的各種礦石及焦炭的貯存、配料、篩分、稱量,並把礦石和焦炭送至料車和主皮帶。原料系統主要分礦槽、焦槽兩大部分。
  • 機器視覺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展望了機器視覺的發展趨勢。 圖1.典型工業機器視覺系統1 機器視覺關鍵技術的發展現狀圖1表明機器視覺是一項綜合技術,包括圖像處理、機械工程技術、控制、電光源照明、光學成像、傳感器、模擬與數字視頻技術這些技術在機器視覺中是並列關係,相互協調應用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工業機器視覺應用系統。機器視覺強調能夠適應工業現場惡劣的環境、有合理的性價比、較強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即實用性;它更強調高速度和高精度,即實時性。機器視覺應用系統中,用到很多技術,但關鍵技術主要體現在光源照明、光學鏡頭、攝像機(CCD)、圖像採集卡、圖像信號處理以及執行機構等。下面對這些關鍵技術的發展現狀進行闡述。
  • 2020年伺服系統市場競爭與發展趨勢 - 2020年中國伺服系統市場現狀...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伺服系統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認為,自動控制系統不僅在理論上飛速發展,在其應用器件上也日新月異。模塊化、數位化、高精度、長壽命的器件每隔**~**年就有更新換代的產品面市。
  • 一文看懂重點鋼企研發現狀(2017上半年)
    建立了2017 年系統降本的公司級12 個大項70 個課題攻關目標體系,其中煤壓球、焦粉壓球、鐵水罐加蓋、AKR 法脫硫等課題研究取得明顯進步。1、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多項工藝技術指標取得突破煉鐵多次組織開展高爐大比例球團工業試驗,實現高爐大球比常態冶煉;煉鋼通過增加脫硫渣鐵回吃量、優化轉爐裝入模式等,實現噸鋼噸鐵目標,創歷史最好水平;熱軋1580產線成功突破1.2mm極限薄規格,成功採用鐵素體區軋制工藝批量生產超低碳鋼2200噸;汽車板產品成功開發了增強塑性雙相鋼
  • 【中亞研究】中亞地區伊斯蘭教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文章來源:《中亞研究》,2018年第1期,第18-44頁。中亞地區與中國新疆存在很大的關聯性和互動性,中亞地區安全形勢對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有著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亞地區的伊斯蘭教強勢復興,伊斯蘭教生態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特點和走向,中亞地區的伊斯蘭教正在重構,值得我方關注和跟蹤研究。
  • MIMO-OFDM水聲通信系統發展現狀及趨勢
    因此,全面綜述對MIMO-OFDM水聲通信領域的最新研究,在介紹設計MIMO-OFDM水聲通信系統時所面臨問題的基礎上,重點對信道估計、均衡、編碼和檢測等技術進行了回顧和分類,最後根據算法的複雜性和性能進行比較,並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海洋中光波、電磁波隨著傳輸距離的增長,衰減極快,無法應用於中等距離以上的信息傳遞。
  • 【行業報告智庫】 心率監測器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2022-2028全球與中國心率監測器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篇幅】:92【報告圖表數】:137【報告出版時間】:2021年12月2021年全球心率監測器市場銷售額達到了136.4億美元,預計2028年將達到189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4.7%(2022-2028)。
  • 無人機行業發展現狀、市場規模及技術趨勢預測(附報告目錄)
    無人機行業發展現狀、市場規模及技術趨勢預測(附報告目錄)1、無人機行業發展概況無人機是由控制站管理(包括遠程操控或自主飛行)的航空器,也稱為遠程駕駛航空器。無人機系統是指由無人機飛行器平臺、飛控與導航分系統、地面指控分系統、任務載荷分系統等組成的系統。
  • 從漣鋼看高爐水系統的調試
    [關鍵詞]:高爐軟水聯合密閉系統,煤氣洗滌水處理系統,人員培訓,調試漣鋼2200m³高爐工程是超薄板帶鋼工程中投資最多,建設難度最大的重點配套項目,工程總投資10.5億元。項目2002年6月1日正式開工建設,只用了18個月時間順利完工,漣鋼2200立方米高爐是全國第2座採用軟水聯合密閉循環水系統的高爐,武鋼1號高爐是第1座,所以,漣鋼的這座高爐請了武鋼的技術人員幫幫助調試,調試的主要項目是:軟水聯合密閉水系統和煤氣洗滌水汙泥處理系統。
  • 彈簧成形模具現狀及發展方向研究
    張樹麗,王德成,程鵬,邵晨曦.彈簧成形模具現狀及發展方向研究[J].工具技術,2021,55(7):11-15.因此,研究彈簧生產製造的學者不多,其研究方向也大多集中在線材成形及回彈等方面;關於成形模具的研究較少,僅在少量文獻中被提及。針對目前對彈簧成形模具的研究還處於探索階段的現狀,通過文獻閱讀與實地調研的方式,對彈簧成形模具進行概述,分析其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對其發展方向進行展望,為彈簧成形模具的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 【無人平臺】軍用地面無人平臺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無人平臺伺服系統是無人平臺的基本運動單元,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伺服電機技術、伺服驅動器技術、精密減速器技術、液壓泵技術、伺服閥技術、運動控制器技術。按能源輸出類型主要包括電動、液壓和氣動伺服系統。其中,電動伺服系統可分為直接和間接控制兩種方式,液壓伺服系統也可分直接控制(電靜液伺服系統)和間接控制( 閥控液壓伺服系統),氣動伺服系統可分為冷氣式和燃氣式。
  • 水下無人作戰系統裝備現狀及發展趨勢
    ⒈美國已制定全面的發展規劃,其他國家有選擇性地發展隨著無人作戰系統自主性大幅度提高,任務領域極大拓展,各種關鍵技術的突破使之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高度關注。目前世界主要海軍大國都在積極推進無人作戰系統的發展。對軍事領域高科技保持高度敏感的美國單獨針對水下無人作戰系統發展了公布了一系列規劃,明確了發展思路。
  • 全球水下無人系統發展現狀及關鍵技術
    水下無人系統發展現狀及其關鍵技術2018-01-05 13:06 海軍/美國水下無人系統水下無人系統(unmanned undersea1 UUS發展現狀1.1 國外研究現狀近年來, 世界各主要海軍大國都加快了UUV的研究步伐, 並取得了重要進展。隨著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慧等技術的不斷進步, 大深度、遠航程、大載荷、自主回收成為UUV的發展趨勢[2-3]。1.1.1 美國UUS是現代海軍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海軍裝備中新概念、新技術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
  • 歐美軍用紅外通用組件技術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介紹了歐美通用組件技術的發展歷史和現狀。隨著探測器、微電子等相關技術的發展,通用組件已經從原來的Common Module轉變為Module。在軍用紅外技術發展的早期階段,因為軍方對每一種熱成像系統的採購都是獨立進行的,各系統的主要部分都存在著重複設計、性能大同小異等情況,導致採購數量停留在較低水平,成本和可靠性方面都無法得到批量生產的優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產生了通用組件概念。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歐美國家已經形成了高水平的通用組件技術(群)。本文介紹了歐美通用組件技術的發展及趨勢。
  • 系統綜述|火星探測陸空協同無人系統的研究發展分析
    旋翼式火星無人機技術發展綜述[J]. 宇航學報, 2018 (2):121-130.18. 劉高同, 孫宇, 張磊. 火星大氣環境模擬裝置設計及仿真分析研究[J].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 2016, (36):65-71.19. 王丹. 火星無人機旋翼氣動特性分析及實驗研究[D]. 哈爾濱: 哈爾濱工業大學. 2017.20.
  • 軍用無人機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本文轉載自軍民融合產業圈(ID:JMRHCYQ),來源:廣發軍工研究團隊 一網打盡系列文章,
  • 【康復科普】下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的現狀與趨勢
    康復機器人能通過機器帶動肢體做成千上萬的重複性的運動, 對控制肢體運動的神經系統刺激並重建, 從而恢復肢體功能運動的一種新的臨床幹預手段。康復訓練機器人的研發沿革康復機器人技術是國際前沿技術,它的歷史雖然很短,但發展的速度卻很快,近一兩年來不斷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現。從第一臺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的康復機器人Handy至今,康復機器人的研究獲得了巨大的發展。
  • 俄軍航空核生化偵察系統發展現狀
    率然【知遠導讀】本文節選自《知遠防務評論》即將刊出的《俄軍航空核生化偵察系統的發展現狀與前景》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