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肖像 談展覽《發明的傳奇》

2021-02-16 中國攝影雜誌

點擊上方藍字一鍵輕鬆關注

  出品

原文首發於《中國攝影》2020年2期,「現場」欄目

《發明的傳奇》緣起於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地下室的一批塵封已久的玻璃版照片。幾年前,當這上萬張照片被發現時,科學研究中心的人員束手無策,便求助於法國現代衝突檔案館(Archive of Modern Conflict)的策展人和研究員露斯·勒巴特(LuceLebart)。這些照片最初由1915年成立的法國國防創新研發部門(the directorate of inventions of importance for national defense) 組織拍攝。在 1915年至1938年間,數千張照片和錄像在法國國家科技發展政策的指導下產生,它們記錄了這20年間的科技發明,起初大多是軍事相關的發明,比如步槍背帶和防毒面具等,隨後擴展到民用科技,比如洗碗機和吸塵器等。在瀏覽過這些照片後,露斯非常震驚於這些照片的內容和歷史價值,認為應該將它們合理利用起來。經過繁複艱難的查閱資料、整理線索後,露斯將每一件發明背後的來龍去脈發掘出來。2019年,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成立80周年之際,露斯策劃的展覽《發明的傳奇》及其配套的出版物誕生了。

 

攝影棚內的舞臺布景,1917-1918,銀版照片,法國國家檔案館,398AP/61 ©️ National Archives, France

萊奧尼德·別洛夫索夫發明的汽車方向指示器,1928 年 12 月,明膠銀溴化物玻璃板,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NRS

從這些照片的歷史中我們不難看到,最初這一拍攝項目是服務於用於戰爭的技術研發活動的。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世界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也是對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的大規模實地檢驗。在這場戰爭中,機械化、電氣化的現代武器得到空前的應用,導致了巨大的破壞和傷亡。4年的戰爭導致3000萬人員傷亡,遠非之前的戰爭所能比擬。特別是法國與德國之間的凡爾登戰役中造成超過 25 萬人死亡,50萬人受傷,這場戰役也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工業化成果在戰爭中轉化為殺人機器,它所引發的人間慘劇遠超人類的想像。在這一期間,法國國防創新研發部門開啟的拍攝計劃囊括了戰爭期間該部門所研發的各種武器裝備,從防毒面具到裝甲車,從行軍床到煙霧彈,這些發明均是在攝影棚中的中性背景前拍攝或在戶外遠離戰爭的環境中拍攝,通常為正面視角或俯視視角,有時也會有多角度記錄。這種拍攝手法完全將這些裝備抽離了它們的應用環境,讓它們看上去中性、無害。

 

家用發明藝術拼貼,1923 年 12 月 4 日,朱爾 - 路易斯·布列東(Jules-Louis Breton), 明膠溴化銀玻璃版,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 CNRS
阿芒·弗雷德裡克·福孔中校發明的平衡步槍,1917-1918 年,銀鹽照片,法國國家檔案館,398AP / 40 ©️ National Archives, France地板刷,1927 年 12 月 23 日,明膠溴化銀玻璃板,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 CNRS

當戰爭結束後,法國國內的工作重心從戰爭轉為戰後重建。戰爭部被改為戰後重建部,國防創新研發部門也被改為國家科學研發辦事處,而戰後重建部的部長就兼任科學研發辦事處領導。自然,研發辦事處的研究方向也轉為民用科技,致力於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時,科學研發辦事處還舉辦了每年一屆的科技博覽會,讓人們了解、接受這些發明。在這期間誕生了許多沿用至今的科技發明,如洗衣機、洗碗機等。在這一期間,拍攝手法並沒有太多變化,依然以棚拍為主,發明人與其發明同框。據露斯介紹,這一期間的拍攝目標有兩個,一是驗證這些產品的有效性,二是指導人們如何正確使用這些產品。由於這些發明大多是家用電器,比如洗衣機、吸塵器,其面向的用戶多為家庭婦女,所以拍攝要求是將這些產品顯得美觀又易用,以便讓那些家庭婦女接受。

 

錐形彈,1917年7月21日, 銀版照片,法國國家檔案館,398AP / 37 ©️ National Archives, France 錐形彈毫無懸念地替代了傳統的球形炮彈,使大炮能夠在使用相同量的火藥的情況下發射更重的彈丸。福克(Fouque)上尉發明的細長炮彈由凹槽沿炮管 的軸向下引導。其鋁製尾端確保飛行穩定性。它的錐形底座具有匹配155型炮彈規格的螺旋鰭。這種錐形彈丸使它可以更順暢地穿透空氣,而其螺旋形鰭片則確保了彈殼的直線軌跡,這是由於其改良的基端所必需的。1917年6月7日在加來進行的測試證明了射擊準確性的提高,但卻以犧牲其射程為代價。因此,福克上尉不得不將他的發明改為145彈規格。
換熱管,1923年12月22日, 明膠溴化銀玻璃板,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 CNRS 查爾斯-皮埃爾· 奎拉德 (Charles-Pierre Quillard)發明的換熱器適用於所有加熱設備而無需修改現有設施。它通過回收壁爐散發的熱量來優化這些加熱器,同時僅佔用有限的空間。該設備由一個圓柱形容器組成,該容器帶有一個貫穿其中的管道,該管道收集周圍的冷空氣。當冷空氣與管壁接觸時會被熱氣體加熱。行程結束時,熱空氣通過喇叭形彎曲管從氣缸頂部釋放。奎拉德的換熱器「回收了逸出壁爐的大部分熱能」,從而避免了對「在加熱房間內部建造覆蓋更長距離和表面積的寬大且通常難看的管道」的需求。

在這一項目中,攝影的重要功能:留檔、實證和宣傳的功用被展現出來。整個展覽向我們展現了法國國家計劃下對科學技術的網羅和收編,以及如何通過攝影或電影等視覺化手段將其規範化,弱化其使用背景,並成為存檔、宣傳的資料。特別是其中的武器類發明,往往具有強大的殺傷性和危險性,但將其用棚拍的形式「客觀」記錄,與和家用洗碗機一樣的方式展示,使它們被中和為單純「先進科技」的代表。而且在這些畫面中往往僅出現使用者(法方人員)的面孔,卻剝離使用環境和對象(往往是戰場和敵方人員),這樣使得觀者往往僅將自己投射於使用者身上,忽略這些發明對敵人造成的巨大殺傷力。在和平年代,使用同樣的攝影手段來記錄、存檔民用產品,如果不標註年代和產品名稱,觀眾很難看出二者的差別,比如手持吸塵器的人和手持探雷儀器的人姿勢非常接近。這背後所暗示的事實更為有趣:不論從具體技術還是從科研製度化建設的角度來說,軍用科技與民用科技之間都是可以無縫轉換的。正如「一戰」結束後,法國戰爭部改組為戰後重建部,原先為國防服務的創新研發部門被改組為民用科技的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而其構成人員卻沒有什麼調整一樣,科技的用途往往可以很快轉換,比如洗碗機的發明人于勒 - 路易斯·布雷頓(Jules-Louis Breton)同時也是戰爭期間法國坦克的發明人。而在記錄和平年代的產品時,拍攝更加注重對產品的美化和對其可用性的實證。通過使用更貼近家用環境的拍攝背景,如鋪有桌布的展示臺或瓷磚地板等,讓觀者(多為家庭婦女或工人)產生親切感。同時通過展示人員的輕鬆的肢體語言和快樂的表情,比如叼著菸捲或單手背在身後這樣的姿勢,來表現產品的簡單易用和使用這些產品的愉悅感覺,讓觀者克服對新科技的恐懼感和抗拒,這種拍攝手法在今天的廣告中依然非常常見。

 

面具,1917-1918 年,銀鹽照片, 法國國家檔案館,398AP / 36 ©️ National Archives, France 在士兵面臨化學武器的安全性成為重中之重的情況下,法國發明指導中心致力於評估和完善防毒面具。儘管籤署了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公約》,法國和其他交戰方都沒有在衝突期間停止研究或放棄化學武器。1914年8月,法國軍隊使用催淚瓦斯,而德國人開發了含氯的瓦斯。1915 年,毒氣彈的使用加速了化學戰的升級。氫氰酸、三氫砷 化、溴、氯和光氣被用來發動戰爭。第一批防毒面具是由數千工人製造的,並在停戰之前不斷進行改進。其中,西卡德博士發明的口罩戰後繼續作為民用口罩被 生產。耐火面具和頭罩,1917-1918年,銀鹽照片,法國國家檔案館,398AP / 36 ©️ National Archives ,France耐火頭罩是巴斯德研究所的生物學家,政治家、ONRSII 技術衛生委員會主席亨利·波特文(HenriPottevin)博士發明的。這種防護罩是現代耐火,不易燃的消防頭罩和面具的前身。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為使用燃燒武器的人數急劇增加,產生了保護士兵免受火焰威脅的需求。讓-保羅·朗格瓦(Jean-Paul Langlois) 是發明指導中心衛生部的技術顧問和巴黎的醫學副教授。他發明的面具和波特文發明的頭盔用途相同。在軍事衛生領域,抵禦寒冷和火焰都是朗格瓦的研究方向。他的研究推進了凍傷治療中甲醛軟膏的使用。這些藥膏被批量分發給士兵。

今天,在觀看這些照片的時候,我們對攝影的認知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意識到攝影與現實之間並非簡單的機械複製與再現關係。攝影活動,特別是在國家權力組織和控制之下的攝影活動(如著名的美國農業安全局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期間組織的拍攝),往往會帶有強烈的政治意圖和傾向,並隱去拍攝對象背後複雜抽象的權力關係,成為宣傳工具。法國科學研究中心的這一項目比美國農業安全局拍攝項目更早,並且在更為封閉的環境中進行,拍攝手法顯得更為克制、中性,但這並不能改變它們之間相似的之處——攝影為特定政治目的服務。今天,當我們面臨著第四次科技革命,回望這一個世紀以前的影像,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科技進步並不能代表文明的進步,這些影像中所編織的「科技創新」帶來的災難反而遠超想像。重新審視當前的科技發展,並重新反思人類社會的道德框架是否能夠與之相匹配,是這個項目帶給我們的新啟示。

 

護目鏡,1926年12月,明膠溴化銀玻璃板,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 CNRS 「金屬彈片保護器」是一副在和平時期用於眼睛保護的護目鏡。它是戰爭期間為保護士兵的研究結果,並直接受到1917年在英國和美國開發的模型的啟發。護目鏡由鍍鉻鋼板製成,並用「舒適的襯墊」保護並用夾緊的皮帶固定。這種碎片保護裝置包括「四個約半毫米寬的狹槽,它們交叉或會聚在瞳孔開口的前面。」1926 年,法國軍方人員最終拒絕了擋住視線的護目鏡,這項發明由於過於阻礙視線而被認為太 危險了。其他阻擋灰塵和微粒的護目設備沒有這種情況,它們比這個發明更受青睞。

橡膠門墊,1924年3月5日,明膠溴化銀玻璃板,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 CNRS

《發明的傳奇》自2019年夏天在法國阿爾勒國際攝影節首展以來獲得了巨大的關注,接下來將開啟一系列巡展。但有意思的是,每一次展覽,主辦方選擇的展品卻不盡相同。比如在2019年11月底開幕的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中,主辦方出於對敏感題材的憂慮,將涉及戰爭的大部分收藏都移除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這是整個項目最令人震撼的一點,那些用於殺傷的武器發明與民用發明被以同樣的方式規範化、檔案化。在阿爾勒的展覽中,觀眾可以看到各種武器與和平年代的吸塵器、洗碗機並置。但是在集美,這種並置所帶來的荒誕感消失了。

組合式清洗機,1924年11月27日,明膠溴化銀玻璃板,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 CNRS 

布雷頓發明的清洗機是1923年舉行的首屆法國家用電器博覽會的亮點,受到法國媒體的熱烈歡迎。根據 1923年10月23日出版的日報,此發明是「婦女在面對油膩的汙水時不得不把手伸進去」所感到的「厭惡和沮喪」的「解決方案」。作為聰明的營銷者,布雷頓發布了客戶的來信。一位客戶寫道:「我堂兄要我告訴你,這臺小型機器對她洗碗和洗衣服都有幫助,特別是當她洗嬰兒衣服時非常有用。」這樣的交流使清洗機變成了一種分享的體驗。他們鼓勵公眾參觀家用電器博覽會,以發現這些現代生活的新事物,儘管這些機器通常仍然過於昂貴,以至於公眾無法購買。

衝擊引信手榴彈,1917年,銀版照片,法國國家檔案館,398AP / 63 ©️ National Archives, France 阿爾伯特·莫裡斯(Albert Maurice)博士發明的手榴彈由薄金屬外殼組成; 它具有很高的炸藥裝藥量,幾乎不產生碎片。撞擊產生的強大衝擊力和震耳欲聾的噪音讓對手瞬時失去防禦能力,使攻擊者可以立即發動進攻。但是,這種手榴彈需要小心攜帶。如果敲擊帽受到太大外力,雷管可能會被壓碎,使手榴彈無法使用或引起過早爆炸。但是,如果按壓敲擊帽的力度不夠, 則手榴彈根本不會爆炸,因此沒有效果。儘管手榴彈具有很高的爆炸裝藥量,但它並不會產生很多碎片,因為在爆炸時,外殼材料不會破碎。這種手榴彈的危險性和破壞性較小,因此可以在短距離內使用。


相關焦點

  • 傳奇 歷史是否是由發明家創造的?
    從刀耕火種到弓箭的發明,從造紙術到活字印刷,人類在探索自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然而,工業革命之後的科技發明則以史無前例的速度井噴式地爆發,短短兩三百年間,整個地球早已今非昔比。那麼,偉大的發明家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歷史?如果沒有他們,人類進步的篇章會不會就是另一番景象?
  • 展覽|遇見 · SWOON 亞洲個人首秀
    Swoon和她的作品首次在亞洲舉辦個人展覽的Caledonia Dance Curry - aka SWOON 作為一名堅定不移的藝術家和世界公民 ,一直努力探索著關於人文和博愛的藝術之路。「漿糊拼貼」起初只是Swoon維持兩個月的一系列創作,她用上數星期在工作室作準備,將平日對城市生活的觀察描繪出來,印刷在循環再用的報紙上,製作出多幅真人大小的肖像繪畫。完成後,她用小麥漿糊將圖像張貼在垃圾筒、燈柱、人行道、建築物等地方,以極低成本的方法在街頭展現作品。
  • 第88期 | 上海藝術展覽預告
    本周一大波新展來襲,新增4場展覽,放在前四位置,共24場在展展覽。4場展覽本周結束,想看請勿錯過。88期了,平臺一直為你提供最棒的展覽資訊,記得把平臺安利給身邊好友。上海入梅,周末兩天有雨,溫度降下來了。看展開森,看展開森。
  • 2015國際防務展覽、航空航天展覽、安防展覽日程大全
    上屆航展總面積超過14萬平米,共展出246架飛機,其中包括49架國外飛機,另外展會共有101架飛機參與了飛行表演,有4500名專家參加了專業論壇,共計65000名觀眾參觀了展會。展品範圍:軍用飛機、民用飛機、飛機維護、機場建設、地勤設施、無人機、信息技術、導航技術、航空配件、機場設備、機場建設、直升機、調度系統等。
  • 從超模到戰地攝影師,Lee Miller的傳奇人生
    然而如果她的攝影生涯到此為止,人們還不會對她有今日這樣的關注,因為就連當時給她辦過唯一一次個人展覽的畫廊老闆妻子也曾私下承認,他們認為米勒的照片也不咋地,但很奇怪,放在一起就能成一個效果不錯的展覽。合作策展人多蘭對此評價表示理解,「因為當時她做很多商業攝影,你也知道,作為商業攝影你所能做的也很有限。」或許如此,米勒對她的工作才心生厭倦,跑去嫁人了?
  • 科學家的故事 真正發明超人-尼古拉特斯拉
    「 今天要和同學們聊聊一位傳奇的科學家,他的名字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是他所作的成就卻會讓你大吃一驚!
  • 不談畫畫只談熱愛 | 海師傅
    關鍵詞: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湖北美術學院,作品獲第七屆、八屆全國水彩粉畫展覽最高獎
  • 動態丨盾甲黑科技閃耀國際舞臺
    2018年6月21日,由國家科技部、中科院、中國發明協會、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重慶高新技術交易會暨第九屆中國國際軍民兩用技術博覽會
  • 世界上第一例瀝青防水卷材竟然是他發明的?丨頭條
    查爾斯·蓋森先生肖像照之後,查爾斯·蓋森思考著如何為這批新產品取一個獨特的名字打響全球市場。當初在斯特拉斯堡小小乳劑工廠,如今已經成長為分布全球各個國家,超過7000名員工的世界企業——索普瑞瑪集團。而這一切的傳奇,都是從這位小夥子的偉大發明開始的……索普瑞瑪傳奇在繼續,敬請期待!▼
  • 50場精美展覽「雲上看」
    從古代絲綢之路到今天的「一帶一路」,各國人民在科技領域上互學互鑑,在文化上開放包容,實現了人文精神的交流互動,使各國人民民心相通,凝結著屬於全人類的「智慧」。「做一天馬可•波羅:發現絲綢之路的智慧」主題展覽由中國科技館自主研發,以第一人稱視角代入的方式,使觀眾化身古代旅行家,切身感受沿絲綢之路傳播的古代科技與物質文明,進而體會到絲綢之路在傳播科技、聯通人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聯盟鏈CAP三難困境對策——2021年第25屆全國發明展亮點項目展播之十三
    目前已有2150多個發明創新項目報名參展,展會展覽面積4萬平米,特設國防智慧財產權、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職工創新成果、節能環保、大健康、青少年發明創新、粵港澳大灣區、綜合等七個展區和國家高新技術創新成果展示專區、非遺智慧與創新發展專區、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比賽等三個專區,集中展示我國優秀科技發明創新成果。國內各省、區、市和解放軍、有關行業協會、有關企業等單位組團參展。
  • 願戰爭永遠不要來臨:BBC紀念一戰索姆河戰役100周年之戰場醫學科技
    DeepTech深科技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傾力打造
  • 進博會上的新潮「黑科技」
    又有哪些「黑科技」?小編帶你一探究竟。 家用空氣制水機空氣制水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進風系統吸入空氣後,先將空氣淨化除去雜質,之後利用獨有的焓差交換系統提煉純淨水,最後將水過濾而得到可以直接飲用的純淨水。一臺家用級別的制水機每天可以提煉出30升水,平均制水價格是每升0.14元至0.28元。
  • 智在雲天丨頂尖數字展示服務平臺,相約亞洲數字展覽展示博覽會
    鴻威國際會展集團特邀多家顧問單位共聚2020亞洲數字展覽展示博覽會進行行業交流,探討技術的革新。2020亞洲數字展覽展示博覽會將於8月3-5日,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舉辦,本屆博覽會深入國際數字展覽展示各個領域,融入更多全球元素,展會涉及數字展廳、數字視覺、數字展示、夜遊經濟、可視化設計等領域,同期舉辦平行高峰論壇等一系列活動,邀請多位大咖對業內行情探究和分析,共議新發展、新商機、新挑戰。
  • 軍事博物館建軍90周年展覽明天正式對公眾開放
    」已經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展幾天了,這次展覽除了展出大量的珍貴文物、照片,還展出了18件我軍現役主戰裝備的實裝,以及60餘件武器裝備模型,對廣大軍迷來說無疑極具吸引力。如果你還沒看過癮,沒關係,走出展覽後,你將進入軍事博物館的中央展廳,這裡陳列了一大批在軍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器裝備實裝。
  • 他是NASA火箭專家,可一生最驕傲的發明卻是一把"滋水槍"...
    話說,這位Johnson大叔在美國航天局那會兒的業績,包括了B2隱形轟炸機、火箭推進器設計等等;上班之餘「閒來無事」鼓搗鼓搗小發明,都能拿下120項專利。發明出全世界最好玩的玩具這一目標,是Johnson從小就已經確定好了的人生目標。當時可沒人想到若干年後,他真的發明了改變人類童年的超級玩具....
  • 羅興亞難民的一百張肖像
    他帶回了100張羅興亞人的肖像,他們在艱苦中掙扎,面孔上還留著那些苦痛經歷所帶來的傷疤。本文從中選取部分張肖像,歡迎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獲取更多信息。
  • 【太原有線精彩專業頻道】隱秘而傳奇的裝備故事
    達索自創建之日起就在書寫著自己的傳奇,並最終成為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驕傲。鎖定CCTV兵器科技頻道,《軍火之源》欄目帶您重溫"法蘭西的驕傲---達索"傳奇故事。       與航空母艦、驅逐艦等主力作戰艦艇相比,航天測量船的活動顯得低調和不為常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