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馳騁整個美洲大陸的梭鏢投射器,如今很少有人提及

2022-01-30 戰略網資訊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也跟隨潮流有了很大的進步,各式的武器裝備都展現在大家的眼前。從秘密到公開,這種變化不得不說是國力強盛的表現。國家強盛才有勇氣和底氣向世人公開新研製的武器。槍、炮、航母、驅逐艦和戰鬥機數不勝數,甚至還有雷達這些高科技的產品,但是在古代社會人們又是怎樣來抵禦外敵的呢?

古希臘時期最常用的武器是梭鏢和長矛。梭鏢不僅是武器還是人們崇拜的聖物,是勇猛的象徵。最原始的梭鏢是用石頭、木頭或是用動物的骨頭製成的。把石頭、木頭或是動物的大骨磨尖綁在木桿的一頭,這就是梭鏢頭的製作方法。隨著社會的進步,有了金屬之後,更加堅硬的金屬就代替了木頭、石頭和動物的骨頭。古希臘時期的軍隊中有專門使用梭鏢的部隊,稱為梭鏢兵。

梭鏢起初是人們用來捕獵的,只要箭頭夠尖,力道和準確度都高的話,可以說百發百中。但是也就只能捕到兔子等一些小動物,為了能狩到大型的動物,人們開始打開腦洞!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最後製造出一種叫投射器的助攻武器。最古老的梭鏢投射器源於美洲大陸,是弓箭的 「祖師爺」。投射器的用料比較簡單,木棍或是樹枝;它的構造也比較簡單,就是在木棍的一端加上一個鉤狀的突起就行了。

投射器加上梭鏢這樣的組合看似簡單無害,但是絕對不能小瞧了它。有了投射器之後,若是一個優秀的投手借用投射器可以把飛鏢或是梭鏢投到110米或是130米左右的地方,在27米到35米之間可以精準的射中目標,在這種情況下飛鏢的速度可以達到160公裡/小時,這速度快相當於一輛汽車的最高速了!

雖然它的殺傷力沒法和現在高科技的武器相提並論,但是在抵禦外敵時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西班牙殖民者就踏足了美洲,印第安人的悲慘命運也開始了。當時西班牙已經有了火槍大炮等武器,而落後的印第安人只有最原始的武器。為了保護家園,印第安人把用於狩獵的裝備搬到了戰場上。不可一世的西班牙人一看印第安人拿的武器就樂了:就這點棍棒還想跟我們的火槍大炮比?簡直是痴人說夢!

輕視別人的人總會被狠狠的扇一耳光!實際證明,儘管印第安人只有梭鏢和投射器,照樣能把西班牙人打的哭爹喊娘。北美洲南部墨西哥一支印第安人叫阿茲臺克人,是人數最多的印第安人。阿茲臺克人的梭鏢投射器可以把2米長的飛鏢在百米開外的距離下射中西班牙士兵,而且能夠射穿西班牙士兵身上穿的盔甲。

因為阿茲臺克人的槍頭上是有倒刺的,想要把槍頭從身體裡拔出來,除了流血之外還得忍受肉被扯出來的痛苦,這武器的設計還是挺兇殘的。這場戰爭也是火槍大炮對原始武器的戰爭,給西班牙軍隊的歷史上添上了不光彩的一頁!

梭鏢投射器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提起了,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本就是自然的法則,不適合了形勢的發展就會被淘汰!

  

相關焦點

  • 為何如今很少有人再提「克隆」了?多莉的一生就是答案,太可憐了
    克隆技術的提出和實用作品的出現,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偉大技術,曾經引發席捲全球的討論,但如今很少有人公開提及影視作品中的人類克隆或克隆技術。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全世界都在思考多莉的悲慘生活。 多莉的起源從科技發展之初,人類就充滿了各種科技夢想,如人體與機器、機器人、克隆等的完美結合。D,他們是人類對未來的看法,他們不止一次登上銀屏。
  • 美國印第安人的悲劇:從美洲大陸的主人變成了少數民族
    又稱美洲原住民,是除愛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居民的總稱。印第安人即美洲土著居民。此人種分布於南北美洲各國,屬蒙古人種美洲支系。使用印第安語,包括十幾個語族,至今沒有公認的語言分類。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的最早的居民。他們之所以被成為「印第安人」,主要是因為當年哥倫布等探險者,以為他們到達的「新陸地」是印度,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印度」一詞的英文發音)。
  • 曾風靡全國的八大武警部隊,如今卻少有人問津,現在都在哪裡?
    一個國家強大與否,關鍵在於國家綜合實力是否強大,而在這之中國防的力量建設更是重中之重,可以說一個國家的國民社會安全與國防建設息息相關,而在這之中不可或缺的便是武警,大家或許很少接觸到軍隊,但是我相信大家對於武警這支軍事力量應該都是有所了解的,武裝警察也常常出沒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 中國牽引式槓桿拋石機西傳,憑啥能快速取代羅馬扭力彈簧投射器?
    地中海地區自古希臘時代,約在公元前399年發明了扭力彈簧投射器。這是一種利用馬鬃、皮繩或動物肌腱產生的扭力作為動力,驅動弩臂帶動弓弦,拋射彈丸或箭矢的遠程攻擊武器。它主要分雙臂的弩砲和單臂的投石機兩種類型。
  • 為什麼最後發現美洲大陸的是哥倫布,而不是鄭和?
    有人提出,以後要在空間進行交通管理。也許未來在太空中也會開出罰單。到了2010年,美國的航天政策發布了一個預判,說未來的太空環境有三個特點:擁擠、競爭、對抗。美國有一位杜樂教授,他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時代性的問題:哥倫布探索發現美洲大陸的時間,比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晚了87年。而且,鄭和船隊所用的龍船,根本不是哥倫布所用的小破船可以比擬的。可為什麼最後發現美洲大陸的是哥倫布,而不是鄭和呢?
  • 有多少臺軍投誠了大陸?失蹤F-16同機隊有人自殺了!
    ▲AT-6教練機而在整個50年代,先後飛來大陸投誠的國軍飛機多達12架!F-5戰鬥機是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研製的輕型戰鬥機,美軍自用的很少,主要供盟友和小弟們使用。1990年晉升為上校,如今已是大校軍銜。
  • 南北戰爭:美洲虎北上回歸美國,幹掉美洲黑熊
    但早在哥倫布時代它們就從美國東北部消失了,加利福尼亞的最後一隻美洲虎於1860年被射殺。到20世紀初,美洲虎在北美的分布退縮至大峽谷-科羅拉多一線以南。現在,儘管很多動物學家認為美國已沒有美洲虎定居種群,但亞利桑那、德克薩斯和新墨西哥三州不斷出現的零星記錄向人們證明著,美洲虎一直沒有徹底退出美國。
  • iPhone 13還沒出,就有人在爆料iPhone 14了?
    有人說 iPhone 14 終於做出了摺疊屏,甚至還和小米一樣加上了副屏。。有的老哥則表示你拿個圖算什麼真本事,我都上手體驗了一番,還挺不錯。這鏡頭是要拍到 M78 星球嗎 ▼發生面部識別時,劉海區域上點陣投射器會向面部投射 3 萬個紅外點陣投影,這時紅外攝像頭從臉部讀取信息,再由處理器比對這些信息,從而完成識別。點陣投射器在 3D 面部識別過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如果它精度越高,投射的紅外點陣也就越多,自然面部識別就會越準確。
  • 美洲虎戰士開瓶器 | 活人祭祀,阿茲特克文明到底有多可怕?
    美洲虎戰士是美洲三大古老文明之一——阿茲特克文明的招牌軍隊。
  • 航行美洲的旗艦——「聖瑪利亞」號
    哥倫布,作為帶來了第一次歐洲與美洲的持續接觸的船長,相信航海家們都不會陌生。
  • 當年虐你千百遍的BOSS,如今竟然……
    沒錯,當初的強力BOSS如今變成了我們最忠實的魔寵了! 10月28日App Store獨家首發,《仙境傳說:復興》的魔寵等你來收復。 不論時光如何流逝,RO老玩家應該都永遠會記得這隻名叫巴風特的大BOSS。巴風特當年在迷藏森林可是威震八方,動不動就一個怒雷強擊就無數玩家聞風喪膽。
  • 飛行員報告:「美洲虎」指揮官
    「閃電」針對中高空截擊任務進行了優化  賽普勒斯的情況有所不同,除了訓練外我們很少有加油機可用。這裡的大多數實彈緊急起飛任務是攔截和識別空中目標,在英國當你緊急起飛時,你幾乎就知道你將看到什麼飛機。在整個服役期,我完成了130次著艦,其中10次是在夜間。雖然次數不是很多,但足以說明我做到了,完全具備夜間作戰資格。  當我最終離開「皇家方舟」時,我已經在F-4K上累積了450個飛行小時。這是一段很棒的服役期,而且還是在專為艦載而生的「鬼怪」上完成的。
  • 美洲國家組織慶祝72年的民主歷程
    1月,各成員國駐美洲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大使出席該組織舉行的會議。
  • 縫縫補補又三年——老而不死的印度「美洲虎」攻擊機
    英法在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研製的「美洲虎」一開始是被作為一種高級教練機研製的,卻最終被發展成為冷戰標誌性的戰鬥轟炸機,如今該機仍是印度空軍最重要的打擊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