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被文明徵服的野蠻國家

2021-02-18 正義聯盟

一個民族被野蠻徵服,毫無疑問是這個民族的悲劇,中國歷史上不乏這樣的時期。反過來看,如果一個民族(國家)被文明徵服呢?

有人說美國軍隊的管轄圖幾乎就是張世界地圖,在其擔任「世界警察」的過程中,攫取了無法計算的巨額財富,這樣的指責,也被很多人應用到當年的大英帝國身上。

美國用戰爭與徵服的方式,在亞洲扶持了兩個民主國家:日本和伊拉克,在歐洲扶持了聯邦德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時間,相比之下更長。這樣的徵服,究竟是文明的,還是野蠻的?

另外,本文所談及的「民主」,並非專指「多數決」的民主,而是有限政府、共和框架下的民主。

1945年,二戰失敗後的德國被美、英、法、蘇四國分區佔領,根據《雅爾達協議》,之後將舉行大選,建立新政府。但由於蘇聯控制的德國地區抵制大選,1948年,世界上出現了兩個德國:東德和西德。

冷戰開始了。冷戰的另一層意義是競賽,東德四十餘年的人口外逃史其實早早揭示了勝負。眾所周知,希特勒德國是一個納粹國家,而蘇聯控制下的東德用它四十餘年的「成就」告訴世人,集權國家的民眾生活和自由度,還不如從前。但當時,蘇聯支持下的東德更被看好,眾多預言家紛紛唱衰西德:「每個西德人每5年才能有一隻盤子,12年一雙鞋子,50年一套衣服,5個孩子中有一個能有自己的尿布。」

實際情況正好相反。西德幾年後就實現了經濟騰飛:從1950年到1966年,GDP增長兩倍,平均年增達7.1%,不僅在同期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名列前茅,也大大超過本土史上增長最快時期!復原時間短到如此不可思議,西德靠的是什麼?難道真是憑藉希特勒所謂的「雅利安優等人種」?但若果真如此,東德為何做不到?

美國提供的馬歇爾計劃性輸血,是德國得以實施大規模戰後重建的基本要素。德國在二戰中工業體系全毀,貨幣體系崩潰,而馬歇爾計劃不僅是物資援助和財政借款,還有工業基礎材料等外貿讓利,以及用強大的美元信譽給德國的債務陪綁。

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本質上也屬於馬歇爾計劃,屬於「秩序」輸出,德國在此秩序基礎上開始了全面復甦。社會市場經濟體制最重要的價值,就在於確保了市場的自由競爭和有序發展,實際上,馬歇爾計劃的核心正是美國的意識形態——自由市場經濟。

西德的成功,是任何人都無法視而不見的,但至今仍有人認為,西德之所以走向與當年相背離的「另一個極端」:民主,透明,反官僚等等,是出自對納粹制度的極度敏感。其實,這不是敏感,這正是美式民主的真諦。

1945年8月,二戰失敗國日本投降,國內愁雲慘澹。盟軍最高司令部1946年初統計顯示:「日本損失了總體財富的1/3,農村生活水平降到戰前的65%,城鎮降到55%。」到處是頹敗、絕望之氣。

很快,日本被美軍佔領。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不無得意地表示:「我對日本國民,事實上具有無限的權力。我是八千萬日本國民的絕對統治者!」

跟分區管理德國不一樣,從1945年8月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到1951年9月舊金山片面媾和條約籤訂,美國對日單獨佔領六年,並進行了全面改造,迫使日本完成了明治維新後一直未達成的民主化改革,成為真正的現代化國家。

政治改革。在美國人心中憲法高於一切,因此首當其衝是取締充滿封建色彩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制定真正的民主憲法。天皇失去實權,日本變成名副其實的君主立憲;議會改成由選舉產生的美式兩院制,內閣從天皇任命改成議會多數黨領袖組閣,內閣首腦從對天皇負責變為對議會負責;以美國的聯邦體制為藍本實施地方自治,地方首領由居民選舉產生,地方設有議會,徹底鬆動了傳統的中央集權。

麥克阿瑟離開日本,30萬日本民眾前來送行

經濟改革主要有兩塊。第一是解散財閥等壟斷資本,剷除法西斯經濟基礎;第二是農地改革,使原來依附政府生存的窮苦佃農變為有生產資料的自由農民,改革後的十年裡農產量增長60%,為日本的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其他範疇內,教育改革全面而徹底,禁止傳授封建倫理,確立九年義務教育,確保青少年都能接受新式教育;廢除宗教團體法,禁止在公開場合宣傳神道教、政府不得支持神道教,鼓勵信仰基督教,使得基督教成為日本較有影響力的信仰之一;作為現代法治國家的代表,美國通過電視節目、好萊塢電影、暢銷書和自身強大的實力,引入自由、民主、平等等觀念,幫助日本人逐漸建立了現代價值觀。

改造是按照美國民主發展的道路進行的,起初雖具強迫性,但結果是成功的,不僅削弱了法西斯力量,更為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肅清了障礙。 20年的軍事管制和民主改造,使當年被炸成月球表面的東京成為世界最大的現代都市群,日本從廢墟中重新崛起!

海灣戰爭讓我們認識了伊拉克,美伊戰爭讓我們了解了薩達姆。冷戰結束後,美國和伊拉克一共打了兩場仗:第一場遏制了伊拉克的擴張野心,第二場推翻了薩達姆的殘酷統治。

伊拉克同日本的相同之處,在於被佔後一夜間從極權國家過度到民主制度。2003年9月,由美國主導的伊拉克政治重建正式開始,美國的槍炮,讓伊拉克少走了一些國家用一百年還沒有走完的民主之路。

然而,專制突然垮臺,民主不可能一夜之間建起,尤其是民主理念,連西方國家都經過了上百年的啟蒙,幾千年的專制哈裡發國家伊拉克(古稱巴比倫),必然會經歷一場場甚至長期的撕裂之痛。

這也是伊拉克民主被很多人詬病的重要原因所在。媒體和多數人認為,自從薩達姆被推翻後,伊拉克的恐怖事件層出不窮,而這在薩達姆時代是看不到的。表面看的確如此,但很多人不曾考慮:襲擊事件是看得到的恐怖,而薩達姆時代那些看不見的恐怖---鎮壓,其頻率和規模比這要殘暴得多,薩達姆才是最大的恐怖組織頭目。當年薩達姆政府嚴重侵犯了庫德人利益,該地區的反抗最終導致所有的庫德村莊都被碾平!南方什葉派的反抗被血腥鎮壓後,連電都不給提供---即使民眾有其他聲音,誰敢說出來,誰又能聽到呢?

其實,後薩達姆時代的諸多問題,與美軍過早撤出伊拉克不無關係。大多數恐怖襲擊製造者來自國外,而全球至今沒有反恐的真正有效手段,這是美軍駐守八年才撤的原因---前提是伊拉克已有能力自己打反恐戰。但在2011年美軍撤離時,這個結論尚存爭議,但反對意見沒被採納,隨後危機真的出現了:2006年,納粹之後最大的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境內建立。伊斯蘭國的暴行,使美國不得不於2014年重返伊拉克,打擊IS武裝分子,幫助新政府軍收復失地。

更重要的一點,推翻薩達姆後,美國並沒有為伊拉克親自立憲和重組權力機構,例如伊拉克憲法仍然規定政教合一。倘若美國像重建日本一樣重建伊拉克,很多悲劇就有可能避免。

伊拉克的戰後到底如何?事實上,薩達姆倒臺後,伊拉克民眾的生活水準一直處於提升狀態,且進展迅速。央視2016年7月24日報導:「自2003年伊戰結束以來,伊拉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人均收入得到顯著提高。」據世界銀行統計,2004年伊拉克的GDP就超過了2002年水平,至2013年,比戰前增長了87%,其他各項生活指標也都明顯改善。今天伊拉克的真實現狀是:伊拉克多數民眾對推翻薩達姆是歡迎的,對民主進程和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力是基本滿意的!

根據法新社最新消息,12月9日伊拉克政府軍宣布,被「伊斯蘭國」佔領的所有領土已全部被解放。相信伊拉克今後的民主之路會越走越順暢。

印度的民主直接傳承於英國議會制度,很多人因此認為,其成敗得失可以對民主的普遍價值進行錯對判斷。而在其中某些人眼中,通過印度,民主已經和貧窮、混亂、低效劃上了等號。

的確,相比於某些國家,印度的很多「硬指標」(比如GDP)還有差距,但縱向來看,印度真正打開自由市場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從這個角度看,印度的發展還是相當快的。例如,世界銀行提供的印度平均壽命數據,1983年是56歲,2013年已經提高到66歲;三十年前印度的死亡率高達12‰,近年來則下降到8‰,可見其在醫療衛生方面的長足進步。全民享受免費醫療,從幼兒園到高中教育全部免費,這都是足以讓印度人感到驕傲的巨大成就!

更明顯和更重要的,是英國對印度進行民主改造前後的反差。1858至1947年間,整個印度次大陸都是英國的殖民區。1880年的印度鐵路全長7000英裡,1939年時是4.1萬,六十年增長7倍。不止鐵路的增長,文教事業更是巨星閃耀,加爾各答大學、馬德拉斯大學、孟買大學這三所印度歷史最悠久的名校,都是在1857年仿倫敦大學而建。畢業於馬德拉斯大學的溫卡塔·拉曼因發現拉曼效應,榮獲193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擅長英文寫作的泰戈爾,1913年成為諾貝爾文學獎亞洲第一人。就連獨立鬥士甘地和尼赫魯,也都是英式教育薰陶出來的。

社會變革同樣引人注目。寡婦殉死是印度習俗,1818年僅孟加拉管區就有800個寡婦殉死。這種習俗根深蒂固,但是,1829年,總督班廷克勳爵還是頂著印度社會的巨大壓力,成功廢除。某些山地盛行人身祭祀,總督哈定勳爵採取強有力措施予以了禁止。而力圖革除諸如禁止寡婦再婚、寡婦殉夫、戮嬰等習俗,熱心修鐵路、興水利、設學校的總督大賀胥勳爵,在印度獨立後,還被印度史學家稱為"非常刻苦的行政官""心腸仁慈的統治者"。

古老的印度等級森嚴,在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這四個等級之外,還存在一個賤民階層,處境悲慘,連利用公共設施的權利都沒有。1923年,孟買當局通過決議,不向拒絕賤民子弟入學的學校撥款。從這時起,賤民學生才正式得以入學上課。1925年,馬德拉斯管區又通過法令,宣布不可接觸者和其他種姓一樣,擁有使用道路、水井、池塘等公共設施的權利。

變革道路上最頑固的阻力,常常來自印度人自己。也正因此,在印度憲法之父安培德卡爾看來,英國的統治不僅給印度帶來了自由、平等、法治等觀念,也實實在在地帶來了鐵路、郵政等物質方面的進步。可以肯定地說,自從英國獲得這片大陸的統治權以來,印度的整體進步,比其歷史上任何其他時期都更巨大。

八十多年後的今天,印度民主收穫了更加巨大的成果。比如,印度從未發生過軍事政變,政權交替一直都是通過選舉和平進行,而印度的選舉具有相當的權威性,最近二十多年來沒有出現過任何結果不被承認的爭議性事件。印度不是通過革命對等級社會予以改造,而是通過憲法規定廢除種姓制度,選舉政治也使低等級民眾逐漸認識到選票的力量,以致政壇出現一批代表他們的政黨和政治家,政治影響力與日俱增。1997年,「賤民」成員納拉亞南當選印度總統,雖然沒有什麼實權,但不失為印度民主的象徵性成果。而在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時,印度輿論還曾熱議:今後印度有無可能由一位"賤民"出任總理?

固然,今天的印度民主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依然深受種姓制度及宗教問題的影響等等,但正如美國哲學家杜威所說:「民主有病時,加重民主成分便藥到病除。」民主制度本身,就是提高民主質量的最佳途徑。無論是堅決同英國決裂的甘地,還是模仿蘇聯體制的尼赫魯,他們的相同點是同為民主的忠實倡導者,英國民主對今日印度的深刻影響可見一斑。而印度民眾對尼赫魯—甘地家族權威的傳統崇拜,正在多黨競爭中逐漸淡化,正是民主依靠民主本身持續前行的鮮明一例!

對德國和日本的民主改造,是美國對整個人類巨大的貢獻,隨著兩個專制國家走上民主化道路,兩個戰爭策源地被以一種和平的方式消除。而上世紀八十年代東西德的差距,今天南北韓的差距,儘管是同一民族的不同遭遇,但也清晰預示了伊拉克和印度等國家的轉型必然!如何看待文明對野蠻的徵服?也許,被徵服者的美好生活,才是最靠譜的答案。

相關焦點

  • 文明為何總會被野蠻打臉?
    是的,宰相這樣,皇帝這樣,這個國家能好嗎?在人類歷史上,文明與野蠻的博弈中,這是另一種現象:所謂的文明,比所謂的野蠻,更野蠻。1861年,法國文豪雨果寫就《就英法聯軍遠徵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怒斥了「文明的野蠻」:「有一天,兩個強盜進入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看來,勝利女神可能是個竊賊。
  • 野蠻犰恨文明的原因
    可以發現,第一陣營的實力與第二陣營相比,在科技、軍.事、經濟、文化等等所有領域具備碾.壓性的優勢;人類文明的進步幾乎全部來源於第一陣營,而第二陣營幾乎沒有貢獻;現在,第一陣營的國家幾乎是所有人願意去那裡生活的地方,而第二陣營的國家,都是人們一旦有機會就希望逃離的地方;人們都願意把財富放在第一陣營的國家裡,即使是在第二陣營國家裡與第一陣營為敵的那些人,也堅決把財富放到第一陣營的國家裡去。
  • 若繼續縱容不法行為 印尼將淪為野蠻國家
    周六(6月3日),佐科威總統出席東爪哇省瑪琅市(KotaMalang)主持由第10國立高中與國家海軍合作主辦的國立TarunaNala高中(SMANegeri TarunaNala)成立儀式並發表主旨演講。    總統發表演講時強力譴責近來各處出現一群團夥非法地私自對人施用刑罰的肆意不法行為。
  • 伊斯蘭教,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 (之四)
    但歷史上,野蠻戰爭文明的情況,卻也稀鬆平常、屢見不鮮。只是一個國家,雖能用武力徵服,卻永遠無法靠強權統治。真正能夠贏得人心的,說到底還是文化、信仰和文明。伊斯蘭教,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之四)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文 | 立峰
  • 【讀書筆記】農業文明時代——古代西亞文明
    古代西亞指的是今日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所在的地區。以地理區域來劃分,分別是小亞細亞(土耳其)、兩河流域(今伊拉克、敘利亞北部、伊朗)、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今敘利亞南部、約旦、以色列)。
  • 【手遊】文明時代2虛無 破解版 /戰爭策略類
    ,你的目標是使用軍事戰術和狡猾的外交手段來統一世界,或徵服世界。【遊戲特點】♦歷史還原♦文明時代2貫穿了人類的整個歷史,黃沙馬蹄,槍林彈火,或和平興盛,或混亂動蕩,文明興衰一代又一代,從文明時代開始,引領遙遠的未來。
  • 伊斯蘭文明(一) 帝國崛起
    你可能不知道,「伊斯蘭」(Islam)這個詞的阿拉伯語本意,卻是「順服」、「和平」等意,「穆斯林」(Muslim)的本意是「順從者」,現實的伊斯蘭信徒,既好戰,又好學,他們曾經代表著世界最先進的文明。伍麥葉王朝統治伊斯蘭帝國90年,共傳14代哈裡發。疆土也進一步向西北擴張到西班牙半島,向東南擴張到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其勢力直達中國西部邊境。此時的伊斯蘭,不再單單是阿拉伯的伊斯蘭。
  • 盟友吐槽美國:別和野蠻國家合作 中國根本不怕
    中美正朝著截然相反的方向行進:北京迅速成為海外投資高科技產業的中心,並與技術水平出色的國家協作。相比之下,華盛頓正在軍事上掠奪性地轉向生產最差地區,並與最野蠻盟友協作。中國正借鑑並創新最先進的生產方法,逐步向全球經濟優勝地位攀升。而美國為了毀滅性戰爭,正削弱和消耗其過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國蒸蒸日上是日積月累的結果。
  • 「文明高峰」時空上的輪動-從伊朗高原說起
    從歷史的高度上看,很多偏僻的民族國家都有機會都有可能成為世界聞名的文明中心,例如伊朗高原的埃蘭王國,也非常類似於東周列國的;愛琴海文明和黃河文明像兩顆閃耀的明星,在歷史長河中相互輝映,但不能奪去伊朗高原在文明當中的璀璨光輝;也不僅僅限於居魯士二世岡比西斯和大流士這些耳熟能詳的史實,尤其是作為業餘的歷史研究者,在中華文明坐標上半坡文明,在時間軸上公元前2000年左右,以及更早的河姆渡文明,我們將其作為亞洲文明的輝煌時點
  • 不屈不撓的阿富汗:為什麼這個國家從未被徵服
    儘管在古代和中世紀是雄心勃勃的帝國的十字路口,在大博弈和冷戰期間是現代的戰場,但在歐亞大陸國家中,阿富汗是獨一無二的,它堅定地抵制徵服。幾千年來,阿富汗一直處於反覆衝突的中心,但從未被迫「服從於主人」。地形
  • 所謂的高盧血統,最早其實是羅馬徵服的蠻族
    但當希臘人剛對這片土地殖民不久,一個叫凱爾特人的野蠻民族便大舉入侵法國。這些凱爾特人以部落為單位進行作戰,他們還較早地掌握了制鐵的技術,憑著精良的武器,他們成功地趕走了希臘人,並且戰勝了當時法國的本地土著,最後成功佔領了今天的法國全境。羅馬人將居住在今天法國地區的凱爾特人稱為「高盧人」。當凱爾特人在歐洲擴張之時,羅馬人也從義大利半島上興起了。
  • 巴爾幹,戰爭與文明
    戰爭與文明之間也從來沒有脫離了干係,不能說戰爭創造了文明,但文明的進程中戰爭始終也是一個助推者。當然戰爭也是文明進的破壞者,比如巴比倫文明的消失,巴米揚大佛的摧毀,人類用智慧創造文明,人類也用愚昧破壞文明。
  • 古希臘斯巴達:野蠻的文明史
    它的魅力,不僅來源於其充滿神話色彩的建立方式,更在於其獨特的存在和發展方式:一個以傳統農業為支撐的落後的經濟體,卻供養出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一個徵服南北的國度,卻仍然保持著高度節儉的生活作風;一個野蠻、只知作戰的文明,卻以其幹練的語言影響後人。這些看似矛盾的事實,恰恰解釋了斯巴達的魅力所在。大力神歸來斯巴達位於希臘南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拉哥尼亞地區,是一塊三面環山的馬蹄形河谷。
  • 《文明與徵服》手遊藍疊安卓模擬器首發 大屏暢玩 鍵鼠設置更流暢!
    《文明與徵服》獨創無損徵兵系統,0損耗自由戰鬥;6千人同屏作戰,超燃攻城策略布防;綠色公平,實力說話,擴張版圖全靠謀略!給百萬領主更真實、更刺激的策略體驗!快來藍疊安卓模擬器體驗吧!藍疊安卓模擬器將手機屏幕搬上了pc端,獨有的高清流暢畫面帶給你不一樣的《文明與徵服》體驗。
  • 用野蠻的驕傲挑戰文明的自豪:不向日本人卑躬屈膝的太魯閣人
    「如果你們的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麼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賽德克族首領莫那魯道。
  • 郭學明:為什麼部落比帝國更難徵服?
    尚未進入文明社會形態。國家屬於地緣社會,或者說是政治社會。政治這個詞希臘語的原意是城邦的意思。國家聚合社會成員不再靠血緣紐帶,而是靠權力的作用。美洲印第安人的國家,都是神權與君權結合的君主制國家。歐洲人來到美洲時,美洲大陸從北極圈到離南極不遠的火地島,都有印第安人社會存在。但只有3個可以稱之為國家的文明體:阿茲特克帝國、瑪雅城邦國家和印加帝國。
  • 文明觀察|夏啟時期正式邁入國家時代
    這種真正的殺戮戰,使還沒有完全走出古老傳統的近古社會,第一次領略了國家常備軍的巨大威力。種種潛在的不服與非議,很快就消失了。戰後,立即出現了「天下鹹朝」的第一次國家權力崇拜。夏王朝政權,開始宣告立定了根基。至此,中國近古文明終於完成了向國家文明形態邁進的第一次歷史跨越。今日陝西關中的戶縣,有個扈氏村。在1964年9月之前,戶縣寫作鄠縣。
  • 埃蘭與亞述-中東文明興衰
    因此,埃蘭在歷史上很早就受到兩河流域國家的侵略和徵服,但也多次侵略和徵服過這些國家。據《蘇美爾王表》記載,基什第一王朝國王恩美巴拉格西(en mebaragesi,約前2700年),曾入侵埃蘭,將埃蘭的武器作為戰利品運走。
  • 【觀點】中西方古代文明的對比
    >
  • 美國的地理宿命:永遠無法徵服亞歐大陸!
    2018年美國政府債務為22萬億美元,年度赤字突破1萬億美元,軍費開支7000多億美元,超過全球軍費排名第二到第十位國家總和。這三個數字是什麼意思呢?這裡面潛藏著美國維持全球霸主地位的成本因素。我們再看另一組數字會明白為什麼美國維護全球霸主地位會有那麼高的成本。美國西邊是太平洋,太平洋的寬度大約為19000公裡,要到達中國,美國必須經過夏威夷、關島、日本等島嶼和海島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