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展政治心理學中的外交信號理論

2021-02-15 中國社會科學網

今年是國際關係學科創建100周年。傳統上,「國際社會」「國家」與「人」是國際關係研究的三大分析單元。多年來,政治心理學從「人」的維度出發,關注國際關係中重要人物的心理特質對外交決策的影響,成為國際關係研究領域的重要分支。那麼,人的行為在外交活動中會釋放何種信號?對信號的解讀如何影響著國際關係走向?決策者如何管理信號的成本與收益?這些問題成為外交信號理論研究者近年來的重要關切,並成為政治心理學領域的重要理論生長點。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關係理論創新工作坊暨「外交信號的理論與實踐」在京舉辦。圍繞外交信號的成本與類型,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外交學院、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者進行了深入討論。

一個跨學科的嘗試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林民旺認為,當前,國外學界關於信號的研究較為充分,生物學、博弈論、社會學等學科的學者都在參與此主題的討論。林民旺對無成本國際信號進行了初步的類型化。他認為,國際關係中無成本的信號主要包括以下類型。一是威懾話語,指一國表達決心的強硬姿態。二是外交禮儀。主要表現在新元首上臺後首訪國家的選擇,體現了國家關係的親密度。三是就職儀式與訪問級別。例如,在重大紀念日邀請哪個國家的領導人、這些領導人是否參加、何時來訪、訪問級別如何等都包含著一定的外交信號。四是時間次序,如戰爭中的撤兵次序。五是座次地位,如成為某一組織的成員本身就是一種地位的體現。六是外交調解。爭端中誰來調解是一個關鍵的問題,調解者一般需具備足夠的信譽或者使各方服從的實力。七是和解和道歉的姿態。例如,德國前總理勃蘭特在猶太紀念碑前下跪,最終促進了歐洲各國摒棄前嫌、走向融合。

《外交評論》編輯部主任吳文成關注成本信號與決策者對觀眾成本的管理。他以三顧茅廬、千金買馬骨等歷史典故為例,認為成本信號所包含的觀眾成本對承諾可信度具有重要影響。現有研究認為,觀眾成本越高越好。在關於政體類型、附加變量的政體類型和信號特性這三類研究中,都表達了類似觀點。但事實並非如此。實際上,一旦將觀眾成本視作外生於政治結構的變量,那麼領導人可以通過加強解釋、管控精英聯盟和秘密外交等手段對觀眾成本進行規避和管理。

吳文成認為,通過大眾傳媒等方式,決策者能夠高度認知觀眾成本。但是,在利用國內觀眾成本時,決策者面臨著兩難困境,一方面,決策者可以釋放高成本信號,進而提高承諾可信度;另一方面,如果這種觀眾成本過高,則會對其選票基礎造成影響。因此,決策者可以進行三個方面的觀眾成本管理:議題內的漸進式承諾、優先選擇次要議題以及對衝性的議題選擇。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家安全研究室副主任楊原表示,在國際關係研究領域,以米爾斯海默為代表的進攻性現實主義學者認為,國家之間難以判斷彼此的意圖,因而往往只能做「最壞的」打算。但這一觀點需要解釋兩個層面的質疑:一是意圖是否真如現實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難以判斷,二是即便意圖無法判斷,國家是否必然選擇對抗、不合作。意圖判斷問題本質上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這就導致博弈雙方無法判斷對方究竟有哪些可能的策略選項以及每種策略選項的效用到底有多大。例如,在不對稱聯盟中,小國擔心大國是否會在危機時刻施加救援,這是因為小國無法判定援助行為對大國的效用有多大。

楊原表示,以費倫為代表的理性主義路徑,提出了兩種增強承諾的機制,即「沉默成本」和「自縛手腳」。前者指的是增加做某件事的成本以表達決心和對目標的渴求,通過支付這些成本向觀眾表明其意圖的真實性;後者指的是主動增加不做某些事的成本,以表明一旦做了某件事,自身將負擔極大的成本。這兩種機制有可能同時發揮作用。此外,國家在面對不完全信息的情況下,有時反而會選擇合作。這是因為,國家可以通過釋放有成本的合作信號以促成合作,這種信號成本比衝突成本要小得多。

應平衡「道勢術」三個層面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田野、保健雲、宋偉、尹繼武進行了全面評議。田野提出了幾個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信號成本是有無的問題,還是大小的問題?信號成本有無的判定標準是什麼?信號成本的研究對傳統的國際關係話語、修辭研究有何種貢獻?決策者對觀眾成本的管理擁有多種手段,那麼不同類型決策者所使用的手段是否有區別?決策者和選民偏好的匹配與偏離研究,是否可以借鑑政治經濟學中的行業聯盟理論?決策承諾問題與信息不對稱問題,如何受到時間不一致性的影響?信號傳遞和信號甄別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保健雲提出了信號研究的五個關鍵詞、五個分析維度、五項疑惑。他認為,信號、成本、決策、意圖和外交是信號研究中的五個關鍵詞,學者需要探討這些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係。他提出的五個分析維度為:信號從何處產生;信號的加工與傳播;信號受眾的反應;信號受眾的計算;基於信號的決策。他提出的五個疑惑為:如何清楚地界定信號?信號的內涵和外延是什麼?信號成本的界定如何才能更清晰?信號劃分類型的標準是什麼?如何處理信號的學理邏輯和現實邏輯?

宋偉認為,在研究信號時,需要區分真實信號與合理信號。例如,很多時候地位信號的發出可能會導致反效果,過度示強可能招致他者的制衡。此外,如果從中國文化中的「道勢術」三個層面來看,信號研究無疑屬於國際關係研究中「術」的層面。一般情況下,國家的意圖不是通過「術」表現出來的,因此也無需過分關注其意圖,而更需關注其核心利益。

尹繼武認為,第一,話語威懾與無成本信號之間的關係值得進一步明確。第二,時間性是信號研究中的關鍵要素,不同的時長、時間節點具有不同的信號指向,信號成本受到時間變化的影響。第三,承諾的本質是為了化解觀眾成本而進行的形象保護,是一個有彈性的概念。第四,成本信號的產生是基於情感信念的,不是理性主義的。第五,關於地位信號的研究,要注意到既存在炫耀信號,也存在低調信號。第六,個性往往不是信號而是標誌,將個性與權力布局進行匹配可能更有意義。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張卓晶  排版編輯:張卓晶

相關焦點

  • 【通訊】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
    要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為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研究員樊建新呼籲,學界應將闡釋與創新相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具體學科的高度融合。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楊光斌以「歷史政治學視野下的國際關係理論」為題,梳理了歷史上形形色色的西方國際關係理論。
  • 新媒體研究理論模型01:創新擴散理論模型
    目前,新媒體得到了飛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子系統,目前,被國際學術界認可並廣泛採用的新媒體理論模型主要包含:創新擴散理論模型、技術接納模型、計劃行為理論模型。今天,先為大家介紹羅傑斯的「創新擴散理論模型」。
  • 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發展及其對國際關係學科的貢獻
    考克斯和林克萊特至少在三個方面繼承了法蘭克福學派的思想並應用於國際政治研究:首先,強調知識與政治之間的聯繫,將理論和理解嵌入價值觀和利益框架;其次,作出了解放性政治的明確承諾,他們想要揭露全球政治中壓迫和不公的各種結構,以推動個人或全體自由事業的發展;最後,質疑國際關係理論中政治共同體和國家之間的傳統聯繫,以此增加更具包容性、甚至帶有世界主義色彩的政治認同概念的可能性。
  • 新加坡政治領導人更迭與中新關係
    本文以中新關係為研究基礎,通過系統梳理相關理論與文獻,沿著新加坡政治領導人更迭與中新關係發展脈絡,對未來中新關係的發展以及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展開討論。面對複雜變化的國際形勢與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高度重視深入展開全方位外交布局,始終將周邊置於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中新建交25周年之際訪問新加坡,對中新關係的友好發展表示肯定,並與新加坡領導人一致同意將中新關係定位確定為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
  • 【投資故事】014:投資心理學-展望理論(推薦閱讀)
    將軍派探子偵察,發現山路中已埋伏數千敵軍,但海上卻看不到任何敵人。將軍問他的軍師:「在這兩條路中,哪一條會比較合適呢?」軍師想了一想後回答說:「若從山路方向走,必定會受到敵軍的攻擊,幸好他們只有數千人,要打起來也不會傷亡慘重;假如從水路走,雖然目前看不到任何敵軍,但他們精於水戰,要是打起來我軍必會大敗。」
  • 《政治科學年度評論》發表羅伯特·傑維斯自述:我的政治學生涯(內含贈書福利)
    2000—2001年任美國政治學會主席。他的研究領域涉及政治心理學、國際關係理論、決策分析、核戰略和美國外交政策等,是國際政治心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的專著《國際政治中的知覺與錯誤知覺》《系統效應:政治與社會生活中的複雜性》是政治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經典名著。
  • 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
    中國共產黨正是因為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才在革命、建設、改革時期制定了正確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才能在推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過程中,從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命題開始,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從安徽小崗村的包產到戶,到開啟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加強頂層設計,發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員令;從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到制定並始終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 北鬥三號導航信號的創新設計(一)
    因此,衛星導航信號既是衛星導航系統形成能力的重要環節,又是發揮其效能的關鍵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衛星導航系統的先天性能和PNT服務能力,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在衛星導航技術研究中,衛星導航信號集中反映了衛星導航系統技術體制的本質,是衛星導航技術創新的源頭。在衛星導航系統建設中,衛星導航信號是空間段和用戶段研製的重要輸入條件,是系統建設的基礎。
  • 「安全困境」概念與國際關係局部理論
    中外學術界先後出現過四個波次的「安全困境」概念的闡釋、運用和創新。本文聚焦「安全困境」概念的內涵及變化,討論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安全困境」概念的演化過程,尤其是如何從一個概念發展為一項國際關係局部理論;二是「安全困境」概念和理論所推動形成的主要國際關係局部理論,以及它們各自的內容和指向;三是「安全困境」概念的當今含義及運用、誤用和濫用,以及我們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 【國際安全】周桂銀:「安全困境」概念與國際關係局部理論
    中外學術界先後出現過四個波次的「安全困境」概念的闡釋、運用和創新。本文聚焦「安全困境」概念的內涵及變化,討論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安全困境」概念的演化過程,尤其是如何從一個概念發展為一項國際關係局部理論; 二是「安全困境」概念和理論所推動形成的主要國際關係局部理論,以及它們各自的內容和指向; 三是「安全困境」概念的當今含義及運用、誤用和濫用,以及我們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 把「智勝」融入作戰理論創新
    戰爭和作戰研究在軍事理論創新中居於核心地位,必須緊緊扭住戰爭和作戰問題推進軍事理論創新,探索形成對智能化條件下的戰爭環境、戰爭構想、作戰樣式的科學認知。設計未來作戰,創新作戰模式的基本路徑是,以「智」求「精」,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對作戰流程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基於智能生成數據鏈、暢通信息流,使精確作戰能力獲得新躍升;以「智」求「快」,把作戰籌劃中大量繁雜的人工操作變為智能運作,基於智能輔助決策和作戰指揮,使快速反應能力增添新動能;以「智」求「新」,加快發展人機協同智能作戰、智能無人集群作戰等新型力量,基於智能催生新能力、新戰力,使新質作戰能力變成新利器
  • 理論日課|「人格特質理論」的內容發展、代表人物與問卷操作
    人格理論在現代人格心理學中,人格特質理論將特質定義為個體所具有的神經特性,具有支配個人行為的能力,使得個人在變化的環境中給予一致的反應。但是特質理論最早卻源於研究人格個別差異的類型理論。類型理論往往根據一個人的某一特徵或者特質來描述人格。例如,如果某人迷戀權位則說他是權力型的人,如果某人看問題總是能夠考慮到好的一面則認為他是樂觀的人。
  • 新時代青年有序政治參與能力的發展困境及提升研究——基於多源流理論視角
    摘要:新時代青年的政治參與面臨著新的挑戰,必須採取新路徑新措施全面提升其有序政治參與能力。本文運用約翰·金登的多源流理論構建新時代青年有序政治參與能力提升機制的理論模型,從問題溪流、政策溪流、政治溪流三大理論溪流入手探討青年政治參與的發展困境,並進一步追根溯源,指出提升青年有序政治參與能力應堅持思想引領,優化外在環境和主體環境。
  • 戰略心理學,戰略進化與戰爭
    《戰略心理學:在越南戰爭中探索理性》《戰略,進化和戰爭:從猿到人工智慧》。書中首先將戰略定義為「為政治目的有目的地使用暴力」,進而創建了一個戰略行動的定義,可以適用於黑猩猩或我們的原始人類祖先。我們所需要的是「對這些較大的超社會群體的進化理論的內生性描述。作為長期處於激烈合作並且擁有巨大數量群體的人類這一物種來說,我們在進化中的優勢在哪裡?而答案是:戰爭的威脅。
  • 理論研究|管理會計的理論創新和功能重構問題探討
    中國管理會計體系研究中心由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主辦,上海視野經濟研究所協辦,依託會計改革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財政部)而成立。研究中心的目標是以管理會計科研為基礎,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揮戰略研究、人才培養、政策建言、社會服務和公共外交功能,推動理論與實務更好銜接,全面提升科研創新動力和拓展社會服務功能。
  • 國際關係理論:衝突理論
    然而,緊張並不必然超出態度和認識的範圍而發展成為公開的對抗和相互攻擊。緊張經常出現在衝突爆發之前,並且總是與衝突爆發一起出現,但它並不等於衝突,而且緊張並不總是與合作互不相容。此外,如果緊張程度大到足以影響決策過程,那麼緊張本身就會成為促使衝突爆發的誘囚或根源。衝突的微觀理論和宏觀理論我們可以從人類的本性中以及社會結構和制度中尋找衝突的根源。
  • 二戰中的心理學——斯金納與「鴿子炸彈」
    作為西方心理學繁榮地,美國擁有著許許多多的優秀心理學家。這次的內容還要從看似和心理學毫無關係的炸彈說起。鴿子啄擊的力度可以決定信號的強度,鴿子提供的糾正信號可以和制導陀螺儀結合起來。而鴿子因為需要第一時間看到目標並控制整個炸彈的走向,因此將炸彈的最前端——炸彈的頭錐,改為鴿子的觀察室。
  • 管理理論創新浪潮與國家興衰
    他們相信,存在一個可檢測的秩序,而且不是統治者住持的政治秩序,而是人們在市場交易過程中一致而有序的行為。只有英國,徹底而理智的否定了舊秩序。反觀荷蘭幾乎沒有關於市場的抽象討論。後來的故事我們知道,亞當·斯密寫出了《國富論》,成為經濟學的鼻祖,而英國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這告訴我們什麼?理論是重要的!
  • 社會網絡分析法:理論與應用
    社會網絡理論得到迅速發展得益於許多奠基者的貢獻,較有影響的有格蘭諾維特的弱連帶理論、鑲嵌問題,伯特的結構洞理論;應用社會網絡分析要遵循一定的程序;社會網絡分析在國內外各學科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這些理論中,格蘭諾維特和伯特比較有代表性。
  • 桌球外交:以小見大,小人物推動大外交.
    宋中同志立馬意識到,這是一個很明確的信號,他敏銳的洞察力已經大概猜到美國隊欲訪華的想法。他也不敢稍有遲疑,隨即將這一信號報告給了北京。如果宋中同志害怕政治風險、吳旭君同志機械地執行「最高指示」,那麼這場外交活動也會很快地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因為在當時,時間是最寶貴的東西,正式給美國代表隊發出邀請,僅僅是在美代表團決定起身回國前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