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欽宗二帝被金國軍隊俘虜的「靖康恥」,曾引發有志者「壯懷激烈」和「空悲切」的感嘆,卻未能解釋財政收入和養兵之多都遠勝以前歷代的趙宋王朝為何遇攻即潰。宋代經濟的畸形繁榮和文風之盛幾為古代社會之最,軍隊之腐朽無能也著實罕見,而讓官兵經商又是頭號腐蝕劑。
在五代的軍閥混戰時期,軍隊兵員多為將領招募私兵,趙匡胤結束分裂後改變軍制,由中央高度集權控制全國兵馬,對穩定社會和促進經濟發展有所貢獻。但為求國內安定,趙宋王朝認為最好的辦法是「養兵」,哪裡出現災荒就去哪裡大量募兵,使軍營成了饑民收容所。
這多少能防範造反,卻使軍隊規模不斷膨脹。北宋初年禁軍只有19萬人,幾十年後增加到82萬人,加上地方廂軍,總兵力達125萬,時人就稱之為「冗兵」。宋朝因重視商貿,財政收入可稱豐盈,卻因軍隊和官吏數量大增和供養費高,皇帝又大搞享樂工程,竟然出現了財政入不敷出的「積貧」現象。
北宋初年同遼國交戰頻繁,宋軍因缺少騎兵屢次受挫,但總體上還能與對手形成僵持。檀淵之盟後宋遼兩國和解並通商交往,宋朝的奢靡之風如同傳染病一樣侵蝕了北方,使過去擅長騎戰的契丹貴族也安享「歲幣」不思徵戰,南北間出現百年和平。宋廷對西夏也花錢買到平安,就認為已無戰事,為求穩卻又不敢裁軍,想彌補財政缺口便讓軍隊經商。
軍隊作為準備打仗的武裝集團,開經商之風必然導致職能嚴重社會化,肯定出現軍備廢弛、腐敗叢生。宋軍尤其是中央禁軍平日多從事「綱運」(官府長途販運)等雜役,加之募兵後允許官兵帶家屬,許多軍營又成了雜亂不堪的商業區,裡面有作坊、店鋪、商號、酒樓乃至妓院。
北宋時張擇端所繪的名畫《清明上河圖》,被稱為當時開封生活的寫照。若仔細看,就可發現街上馬匹極少,拉貨的多是牛、驢,說明養馬業很不發達;城牆上沒有哨兵,牆下本作為營房的房屋已經成了店鋪,門口卻放著武器,說明兵卒在裡面或是幹活或是享受。
據史料記載,集中了多數禁軍的開封兵營中「多是技藝工匠」,「凡私家修造,磚瓦、泥土之類盡出軍營」,軍官則成了包工頭。宋欽宗在詔書中也承認兵卒的狀態是「既到軍門,惟以番直隨從,服事手藝為業」。禁軍士兵還要給皇家和官員做刺繡、織絹布、做首飾、當畫工,具有各種經營能力,卻就是沒有戰鬥力。
宋軍大力經商又導致內外關係畸變,軍營中除空額外剩下的士兵多成了長官的夥計,有些貧苦士兵的家屬還被迫賣身為娼。一些將領甚至還與黑惡勢力勾結參與非法經營。軍隊在駐地經濟利益盤根錯節並大量置產,戰時都難調動。後來開封被金軍攻擊,宋廷召各地之兵「勤王」,諸路禁軍應者寥寥,只有西北的种師道所率1.5萬人還能趕到作戰。
已被朝廷弊政及由此滋生的腐敗分子蛀成空架子的北宋軍隊,當1125年新崛起的金朝派兵南下時就原形畢露。6萬金兵(其中一半還是剛招降的遼國人)輕鬆地長驅千裡,所遇攔阻的宋軍人數既少又每戰必潰,連金國官員都驚奇地問:「聞南朝有兵八十萬,今在何處?」已禪位的徽宗及繼位的欽宗見金軍逼到城下,只知搜刮金銀送去以求其退兵,沒想到對方不僅掠財還把這對昏聵怯懦的父子皇帝一同押走。
外表看似兵多財廣的北宋一朝覆亡,南逃的皇族和遺臣們卻只說是「天數」而不追尋內因。嶽飛、韓世宗等軍官召集民兵再建新軍,勉強在江淮之間新建起防線,使南宋政權得以苟延殘喘。南宋繼續讓軍隊經商,如嶽家軍因皇糧供應很少也靠放貸和販運自養,因而宋軍的積弱狀態一直無法改變,最後一個皇帝被逼到崖山跳了海。真可謂軍人經商之害,宋有慘訓,後世可鑑!
(徐焰,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少將軍銜,軍事史專家,連續三次被評為國防大學傑出教授,「全軍優秀教師」稱號和「全軍傑出科技人才獎」獲得者。出版的作品有《金門之戰1949-1959》《解放軍為什麼能贏》等二十多部。)
更多閱讀
中國少將:日本從未無條件投降
中共十九大之前:對黨、政、軍的十大新提法
演講數百場 廣州還是頭一回,馬雲都說了啥~~~
《戰狼2》憑什麼讓愛國情緒能買巨單.
珠海市金鼎區黃金地段廠房出售
樓市調控,廣州反覆加碼,這暗示了什麼?
兩年三閱兵,大國長劍指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