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行轅的權力非常大,管理3個戰區,到底擁有多少軍隊?

2021-02-13 靚仔說史

今天,我們聊聊另一個機構,那就是行轅。認真的說,在行營撤銷以後,南京方面又建立了行轅。先後出現了3個行營、5大行轅,行營和行轅的情況並不完全一樣,但都屬於戰爭時期的臨時性指揮機構。按照當時的標準,一個行轅管理了3個戰區。那麼,到底能夠擁有多少軍隊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什麼是行營和行轅。在古代歷史上,行營、行轅都不是戰爭指揮機構,而是皇帝或欽差大臣臨時居住的地方。歷史上,皇帝如果出巡江南或者御駕親徵,需要臨時居住在外地。皇帝臨時居住的地方,被稱為行宮或者行營。至於欽差大臣居住的地方,由於代表了朝廷的權威,通常被稱為欽差行轅。歷史在影視劇《雍正王朝》中,雍親王胤禛擔任欽差大臣的時候,自己臨時居住的地方,就被稱為欽差行轅。1912年,已經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面臨各方面的內憂外患,最終滅亡。清朝滅亡以後,我國出現了軍閥混戰的複雜局面。

尤其是1916年之後,北洋軍閥集團的大首領去世以後,北洋集團內部陷入了混戰。請大家注意一個情況,隨著清朝已經滅亡、皇帝成為了歷史,但我國處於從古代向現代的過渡階段。因此,很多古代的稱呼,一時半會還改不過來,出現了很多半古代半現代的機構稱呼和官職、例如巡閱使,怎麼看都像古代的節度使,但屬於北洋時代的高級官員。

在1928年北伐戰爭以後,南京方面名義上管理全國。但各地還存在晉系軍閥、東北軍閥、桂系軍閥、粵系軍閥、川系軍閥、滇系軍閥等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所以說,南京方面的實際控制區,基本上就是江南、江淮各省。在西南、西北等地,出現了政令不通的問題。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戰爭。隨著抗戰局勢的不斷變化,日本軍隊佔領了華北、東南的大片地區,南京、北平、天津、上海、廣州等城市先後失守。

在抗戰的最初期,當時的部隊最高編制為路軍,例如第17路軍等等。1937年12月,27個路軍逐步改編為40個集團軍。但是,一個一個集團軍很難對抗日本的常備師團。按照日本軍隊的編制,一個甲級師團下轄了8個聯隊,4個步兵聯隊和獨立的工兵、騎兵、運輸、炮兵聯隊,總兵力達到了27000多人,非常難對付。此外,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需要幾個集團軍聯合作戰。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為了戰爭的需要,在集團軍之上,出現了戰區這個指揮機構。1937年,戰區的數量為5個。

到了1938年12月,由於實際需要,戰區的數量調整為8個,分別是:第1、第2、第3、第4、第5、第8、第9、第10戰區。8個戰區的實際兵力相差很大,例如第8戰區,包括了青海和甘肅等西部地區,屬於西北三馬的地盤,三馬總計只有幾萬人馬。第1、第2、第9、第10等幾個戰區,位於抗擊日本軍隊進攻的第一線,通常能下轄了好幾個集團軍或者軍,總兵力能夠達到20萬以上。例如第9戰區,下轄了4個集團軍和直轄6個軍,總兵力超過了30萬人。鑑於戰爭規模逐步擴大,依靠一個戰區已經很難應付局面。

1938年,先後設立了桂林行營和天水行營。不過,行營的問題很多。由於各地軍閥實際控制,行營的很多命令根本就無法傳達。尤其是北方的天水行營,根本指揮不動北方的各地部隊。鑑於這樣的實際情況,1940年,行營這一機構被撤銷。不過在同一年,又建立了西昌行轅和成都行轅。換而言之,行轅開始替代行轅,指揮各個戰區的部隊。但實際情況,則是另一回事了。

在抗戰時期,桂系軍閥、滇系軍閥、晉系軍閥等集團仍然存在,對於重慶方面的命令,一般都是選擇性執行。為了應對川系軍閥的各個派系,才出現了西昌、成都行轅。一轉眼到了1945年,抗戰已經進入了大反攻階段。為了統一指揮、協調各個戰區的部隊,重慶方面設立了贛州行轅、漢中行轅和昆明行轅。為了籠絡各個軍閥集團,漢中行轅主任由桂系軍閥首領擔任,負責指揮第1、第5、第10等戰區的幾十萬部隊。

昆明行轅設立在滇系軍閥的地盤上,自然由滇系軍閥首領擔任,負責西南方和東南亞的戰事。至於贛州行轅,負責第3、第6、第9等戰區的部隊,屬於嫡系。從兵力來說,贛州行轅下轄的部隊數量超過60萬。從各個行轅下轄的兵力來看,每個行轅都能下轄幾十萬野戰部隊。但是,能否能夠真正指揮就是另一個問題了。畢竟,各個部隊隸屬於不同的派系,相互內鬥、見死不救的情況太多了。這是抗戰時期的情況,在抗戰勝利以後,5個行轅被先後撤銷和改編,情況又發生了新的變化。

抗戰勝利以後,行轅被撤銷。行營這一機構再次出現,先後出現了東北行營、北平行營、西北行營、武漢行營、重慶行營等機構。其實,這些機構在1946年之後,又出現了新的改變,不過,這已經不屬於抗戰時期的範疇了。我們總結一下行轅,按照規定來說,一個行轅能夠下轄3/4個戰區,管理的部隊數量能夠達到幾十萬人。但是,不一定能夠真正指揮。關於抗戰時期的編制還有很多,我們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關焦點

  • 一個陝甘總督的權力非常大,能調動多少西北野戰部隊?
    有朋友留言說小編忽視了江寧將軍的作用,江寧將軍只能指揮八旗兵,數量非常的有限。尤其是進入清朝統治的後期,各地的鎮守將軍基本上都是廢物,沒有太大的權力。今天,我們來聊聊陝甘總督,作為西北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陝甘總督能夠調動多少軍隊呢?認真地說,超過10萬大軍。
  • 中國軍隊擁有11個防空師,一個師到底裝備了多少高射炮?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個特殊的軍種,那就是防空軍。當年,防空軍是中國軍隊的五大軍種之一,下轄11個防空師。那麼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出現了,當時,一個防空師到底能夠擁有多少火炮和兵力呢。
  • 兵部尚書的權力非常大,有沒有能力調動各地的軍隊?
    按照朝廷的規定,兵部尚書是二品或者三品的大官。但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出現了,作為兵部尚書,有沒有權力調動全國的駐軍呢?其實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兵部管理各地軍隊的日常事務。但是說到調動軍隊,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不滿,比如明朝的內閣或者清朝的軍機處,言而總之,兵部尚書沒有權力調動各地的軍隊。
  • 抗戰勝利後的行營、行轅和「綏靖公署」都是什麼機構?換湯不換藥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的作戰序列是軍事委員會指揮各戰區(之間有個不尷不尬的行營建制),戰區直轄集團軍、軍、師等作戰單位,相對容易理解。然而抗戰勝利後,又冒出了行轅、綏靖公署、綏靖區等一批新的機構名詞或者番號,那麼,這些軍事單位與抗戰時期軍事機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以下做簡明介紹。
  • 中國軍隊改革與矩陣型組織管理
    新一輪國防和軍隊改革,確定成立陸、海、空、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共五個軍種,以及負責各戰略方向聯合作戰的戰區指揮機構(以下簡稱戰區),施行軍政、軍令分開,建立扁平網狀領導管理體制,旨在構建一個科學合理、高效健全的組織體系,並建立與之相應的配套政策和運行機制,提升軍隊管理水平和部隊戰鬥力。
  • 【經典評論】中國軍隊改革與矩陣型組織管理
    戰區指揮員戰時負責作戰行動指揮,最高軍事機構也相應變成提供宏觀指導和跨部委溝通的新角色。另外作為矩陣型軍隊順利運作的必要條件,軍官的輪崗交流的範圍和頻率會擴大和增強,對於軍官的非組織行為和權力是強力的抑制,因而矩陣型組織運作模式無疑會強化最高軍事當局的宏觀戰略管理和指揮控制能力。
  • 新加坡到底有多少軍隊呢?
    這些小國之所以強悍,其實最初還是從軍事上展現出來,尤其是阿富汗和以色列,都是以強悍的軍隊而聞名世界的,也打出了自己的名聲。除此之外,還有新加坡,很多人關注的是,新加坡到底有多少軍隊呢?你可能想不到。我們知道新加坡那是袖珍國家,國家只有一座城市,雖然人口有500萬,但是其實沒有建立軍隊的必要。
  • 權力集中、戰建分開、軍隊細分… 軍改透出哪些重大信號?
    專家:軍隊專業越分越細 權力適當集中會議強調,著眼於貫徹新形勢下政治建軍的要求,推進領導掌握部隊和高效指揮部隊有機統一,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格局。要強化軍委集中統一領導,更好使軍隊最高領導權集中於黨中央、中央軍委。
  • 一個兵部尚書, 實際權力有多大, 一年能收入多少錢
    在古代,六部是非常固定的機構,相比其他機構,兵部比較特殊,兵部管理的是武將,一個兵部尚書,實際權力有多大,一年能收入多少錢?各代兵部尚書職權不一,但基本都在上述範圍內。明代的兵部尚書權最大,因為他還負責國家的國防戰略,兵部掌管武官選用獎懲及兵籍、軍械糧草、軍令、關禁等。兵部尚書是常設官職,在隋唐開始出現。
  • 揭秘:準噶爾部到底擁有多少軍隊,為何對抗了清朝「3代皇帝」?
    揭秘:準噶爾部到底擁有多少軍隊,為何對抗了清朝「3代皇帝」?
  • 五十八師與東北行轅、五十二軍和交警第三總隊的矛盾鬥爭
    它隸屬東北行轅,是個暫編師的編制,人事、後勤、供給由東北行轅負責,作戰行動受長官部指揮。總隊長和副總隊長由東北行轅任命,總隊參謀長以下人員,全部從東北偽滿殘餘勢力和地主武裝中招收。武器裝備取之於日偽投降後散在長春市內外的輕便武器,品類繁雜,質量很差,有些槍和子彈不能配套使用。      在收編組建東北保安第四總隊的過程中,蘇聯紅軍開始從長春撤出。
  • 「遼寧艦」航母:屬於是正師級編制,「五大戰區」沒有權力調動!
    「遼寧艦」航母:屬於是正師級編制,「五大戰區」沒有權力調動!我們國家出現了好多比較先進的一些艦艇,其中「遼寧艦」航母也成為了中國人民的驕傲。
  • 普魯士軍國主義(一個擁有國家的軍隊)
    到腓特烈·威廉一世在位時期,普魯士軍隊的數目幾乎增加了一倍,達85460人,相當於全國居民的 4%。在全歐,普魯士在人口方面佔第13位,但是其軍隊的數目卻佔第4位,國家財政收入的3/4都用在軍事上。在軍隊中實行盲目服從,容克出身的軍官可以任意鞭撻士卒,有些士卒往往因不堪軍官的虐待而自殺。平時軍紀甚嚴,但是到一戰時,軍官卻縱容士兵燒殺掠奪。普魯士的軍國主義是與容克階級緊密相聯的。
  • 曾國藩行轅——祁門洪家大屋
    曾國藩行轅——祁門洪家大屋司馬狂/文在徽州府祁門縣的縣城,有條名為敦仁裡的深邃弄堂,在弄堂的中間位置有一處當年徽商遺留下來的祖屋,因此屋乃清代中期一洪姓徽商所建,故而被祁門當地人稱為洪家大屋。然而這棟古老的房子,之所以近年來成為很多歷史愛好者來到徽州的必到之所,則是因為晚晴名臣曾國藩。話說在鹹豐10年,太平軍圍攻徽州府,曾國藩不顧李鴻章的勸阻,親率湘軍主力,由宿松出發,繞道至祁門縣,直接與太平軍正面交戰。
  • 盤山行轅度假山莊
  • 國王管不了,總理不敢管,頻繁政變的泰國軍隊,到底聽誰的?
    泰國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放眼全世界,也再找不出第二個軍事政變如此頻繁的國家了。在泰國,軍事政變如同家常便飯,有時軍隊會組建軍政府,有時又會把權力還給民選政府,那麼問題就來了,泰國軍隊到底是聽誰指揮?為何會如此頻繁地發動政變呢?泰國憲法規定,軍隊效忠於國王,但這只是名義上的說辭。
  • 中國軍隊擁有13個集團軍,為何集團軍番號都是從7開始的?
    在新一輪的軍事改革中,七大軍區被改成了五大戰區。陸軍原本擁有18個集團軍,在軍事改革之後,變成了13個。也就是說,有5個集團軍被撤銷,然後併入了新的集團軍。最奇怪的地方出現了,之前集團軍的番號全部更換,所有的集團軍都是從71開始的。在我們的軍隊中,有很多赫赫有名的部隊。比如38軍、54軍、13軍等等,這些部隊都戰鬥力很強。按照集團軍的編制,一個集團軍擁有8、9個獨立旅。
  • 印軍一個師17000人,越南一個師僅9000人,解放軍一個師多少人?
    文/若遙現代軍隊為了方便管理與指揮,世界各國很早就建立了從師團到營連再到班排小分隊的組織層級,而師基本上是戰鬥中最大的作戰單位。
  • 抗戰時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的史迪威,他的軍事才幹到底有多強
    史迪威,抗戰時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同時掌管美國援華物資的分配大權,後來晉升四星上將,那麼他的軍事才幹到底有多強?    要說這個話題,先得說說史迪威的經歷。    約瑟夫·史迪威(Joseph Stilwell),1883年出生於美國佛羅裡達州帕拉特卡。1900年考入西點軍校。
  • 為什麼德國總理比總統權力大?
    在很多人的傳統印象中,總統的權力應該都比總理大,但是在德國這類國家中,總統雖然貴為國家元首,可實權卻掌握在德國總理手中。這與俄羅斯、韓國、法國這類國家有著根本性的不同,普京總統、文在寅總統、馬克龍總統,他們的權力遠遠大於所在國總理的權力,總理還必須服從總統的命令。那麼為何會出現有的國家總統權力大,有的國家總理權力大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