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颱風「海貝思」、地震、非常規大殺傷性武器背後邏輯

2021-02-16 NE0

已經很久沒有談過地球物理武器,但值得研究的案例卻還在不斷地出現。

最新一例,超強颱風「海貝思」。海貝思是2019年西北太平洋最大、最強的颱風,強風圈直徑1400公裡,在海上時的巔峰風力達到了17級以上。

登陸之後到目前為止,在日本造成了26人死亡,並造成日本大量河流泛濫,多地居民區浸水被淹,日本首都圈軌道交通已經處於實質性癱瘓狀態。這是60年來東京經歷過的最強颱風。

而在颱風登陸的前一天下午4點48分左右,鹿兒島縣櫻島南嶽火山也爆發了,據鹿兒島地方氣象臺消息,9月16日起至19日下午3時30分左右,南嶽山頂火山口共計噴發了25次。

同日下午6點22分左右,日本千葉縣南部發生5.7級地震,震源深度80千米。

面對颱風、地震、火山噴發,我唯一想說的是:「祝颱風、地震和火山早日戰勝日本人民。」

在過去的很多文章《地球物理武器(合集)》裡,我已經總結過一些規律,那些在西太平洋上生成的颱風胚胎,一旦路徑經過關島附近美軍基地,都很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升級成超強颱風。

不管是去年的超強颱風「山竹」,還是今年橫掃日本的「海貝思」,它們路徑的交匯點不遠就是數個美軍在西太平洋上的重要海軍基地,塞班島,關島。

別問我這種颱風背後有沒有問題,應該反問一下自己,這種此前一般間隔很多年才會出現一次的超強颱風,在這兩年一再頻繁地出現,像是自然生成的嗎?

不要因為颱風最後登錄的是日本,就覺得這個超級颱風一開始打算逼近的地方,就是日本。

如果沒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海貝思」最後走出「山竹」的路徑,也未可知。

在《下一場戰爭:地震、地球物理武器》裡,探討過二戰末期美國為什麼選擇了核武器而不是讓地球物理武器正式登上舞臺,但研究地球物理武器,如果光把目光放在美國人身上,是不夠的。

實際上,你們猜,那些更有動力去研發和試驗地球物理武器的是哪些國家?

答案恰恰是那些被禁止了發展核武器的國家。

即那兩個二戰的戰敗國:德國、日本。

日本人是一直想造核武器,做夢都想,福島那個洩漏的核電站,本來就與日本在核武器的野心分不開。

但日本周邊,三個二戰的戰勝國都在虎視眈眈,任何公開的核計劃,都不可能有生存的機率,甚至會直接導致日本的再次滅亡。

所以,如果假設你是執掌日本的那個人,你會做什麼選擇?

你沒有選擇。

你只能發展那些不是核武器,但是在威力和殺傷力上卻又不輸於核武器的非常規武器。

這是在面臨整個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必須擁有的最後手段。能夠最大限度地與假想的對手同歸於盡。

對於日本來說,生物武器,基因武器,乃至地球物理武器,都是首選的目標。

731隻是目前公開的大部分人能接觸到的,在731之外,還有若干支類似的試驗性部隊,在二戰之後就根本沒有被追究,而是分散並以各種身份逐步隱藏了起來,日本人的兇殘、變態和忍耐,會出乎絕大部分人能夠想像到的程度。

我也可以大膽斷定,如果未來一旦不可避免發生跟日本的衝突,日本那些故意遮遮掩掩的核力量,絕對不是我們需要擔憂的首要威脅。日本人必定還是會選擇偷襲,而偷襲,講究的就是出其不意,在最短的時間給予對方最大的殺傷。

核武器,已經逐步成為上一個世紀的恐龍。

同樣,德國人也選擇了自己獨有的武器路徑。對於德國人的秘密武器,目前我掌握得並不多,但可以判斷,他們的工業4.0計劃,背後同樣有著深刻的軍事用途。

按照目前能夠看到的,很大的可能就是他們會選擇大規模的無人智能機器集群作為下一代的非常規性大規模殺傷武器。

如果說核武器是日本人故意布局出來的疑陣,那麼德國那些慵懶的公務員國防軍,起著的是同樣的麻痺敵人的作用。

一旦所有的智能工廠無縫連接起來,按照極高的效率去生產殺人機器,你覺得德國還需要所謂的國防軍嗎?

我一再強調過,未來的戰爭形態,一定出超出今天所有人的想像。一百年前的人看今天的戰爭形態和軍事武器,會覺得是魔法一樣。而未來的戰爭武器,對於今天的人來說,不會跟一百年前的人看今天武器的感覺差太多。

各個大流氓,能夠拿出來展示的,都不會是最重要的底牌。

能讓你看到的,都是倒後鏡裡的東西。

對於未來可能出現的戰爭和武器形態的探索,是一個沒有止境的過程。我們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能在敵人可能發展出相應的武器和戰術之前,搶先他們一步。

一戰時期的戰役,是以年為單位;二戰時期的戰役,是以月為單位;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是以天為單位。

未來,戰爭的速度會縮短到分鐘,秒,甚至是毫秒。

分秒之差,就是生與死的區別。

爭得那一分,那一秒,換來的就是我們自己和那些身邊的親人,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的資格。

此前,對未來戰爭形態的探索,對我來說一直只是一些冷冰冰的詞語和數字。

但昨晚22時55分在廣西玉林北流市發生的那場震源深度10千米的5.2級地震,卻一下子讓我有一種非常沉重的感覺。

北流下面不到100公裡的城市同樣震感強烈,而那裡還有著我的很多朋友和親人。

或許,這種沉重,能夠讓自己更深刻體會到《兩個有核國家沒法爆發戰爭?是你腦子進水多了》裡面寫下的那段話:

人類的競爭邏輯從來就是如此殘酷,不同的國家不同陣營的中,總有無數的人想置對方於死地。國與國的叢林裡面,從來都不需要道德。消滅北美那幾億人,對真正拿到核按鈕的人來說會有負罪感嗎?沒有的,這只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選擇,因為你知道如果你不去殺光那幾億人,等到他們構建出完善的防禦系統,他們的飛彈同樣不會對你所珍愛的人和物帶著任何憐憫地奔騰而來。

相關焦點

  • 颱風「海貝思」肆虐日本!5名中國籍船員遇難
    14日,颱風「海貝思」造成的死亡人數升至48人,搜救隊繼續在日本中部和東部遭受洪水和泥石流襲擊的地區展開搜救行動。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受本次颱風影響,截至當地時間14日正午,關東地區1都6縣共有48900戶停電。
  • 「海貝思」肆虐日本,安培向國際社會發起救助,聯合國的回應亮了!
    颱風「海貝思」如今選擇在日本靜岡縣的伊豆半島登陸,它的到來給日本列島帶來巨大災難。隨著超強颱風的入境,而在「海貝思」到達之前,東京的天空呈現出罕見的紫紅色,這可真是天有不測,出現異象。 這不日本東京地區還發生了5.7級的地震,中心位於千葉縣附近海域,深度近60公裡。颱風登陸和地震來了之後,火山噴發怎麼能閒著呢?
  • 超強颱風「海貝思」強度增強,劍指東京,預計給日本帶來嚴重影響!
    今年的第19號颱風「海貝思」從7日開始連跳五級之後,今天(9日)仍然維持超強颱風級,且路徑直指東京,可能給日本帶來嚴重影響!
  • 明天全球最大颱風登陸日本,看島民如何防災
    相對今年的15號颱風和去年的21號颱風,這次的颱風海貝思的範圍是15號颱風的2.5倍,是21號颱風的1.3倍,受暴風影響的時間將是前面兩個颱風的兩倍,持續12個小時,強度也更大,所以可能造成巨大影響。只是兩大公司停飛的航班就達840個,受影響的人數超過155,000人。再加上其它航空公司及外國航空公司,估計取消的航班將近上千。
  • 「最強颱風」重創日本,列車被淹,福島第一核電站發多次警報,超市被一搶而空
    颱風「海貝思」迫使700多萬人疏散,約10萬戶家庭斷電。▲子彈頭列車在千曲川河(Chikumagawa River)河堤崩潰後被淹沒強風和暴雨使得日本中部和東北部20多條河流決堤,數十條河流溢出,救援工作受阻。日本廣播協會(NHK)表示,疏散中心擠滿了居民,一些人在尋找避難所時死亡。一名77歲的婦女在一次直升機空運中從40米高的空中墜落摔死。
  • 颱風「海貝思」一夜連升五級,或達17級以上
    國際編號19192019年第19號颱風「海貝思」自10月6日凌晨3時生成截至7日上午8時已連升五級達「強颱風級」然而,「海貝思」的迅猛成長態勢還遠未停止,即將在10月7日晚超過「利奇馬」和「蝴蝶」成為2019年西北太平洋最強颱風,而放眼全球範圍,「海貝思」也有超過「多利安」成為2019年全球「風王」的潛力
  • 颱風,地震,洪災,斷電...日本人民最近有點糟心...
    ,日本近兩日卻遭受了一場今年在太平洋海域最強的超級颱風——Hagibis!這場在本月2日開始起勢的熱帶氣旋,在6號那天竟突然「爆炸加劇」並在不到12個小時內就成為了5級的超強颱風,根據專家的預測,Hagibis登陸時的每小時最大陣風風速能達到216公裡!光是看看它的衛星圖,就能感覺到把它稱作今年最強的颱風並不是「抬舉」啊...
  • 雙語Bilingual | 當軍艦遇到颱風:對抗OR服軟?This Is A Question!
    近日,受號稱「人類歷史上最強颱風」19號颱風「海貝思」(Typhoon Hagibis)的影響日本關東地區受災嚴重為保證安全和搶險救災日方不得不取消了原定於14日舉行的海上國際艦隊閱艦式並組織包括中國海軍太原艦在內的各國艦艇出海避風  【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發布消息
  • 颱風明日或登陸福建!防禦升級!福州騰出10個「西湖」應對!
    福州市氣象臺18時30分發布今年首個颱風預警信號歷史上兩個路徑相似的颱風一個是2012年颱風「泰利」一個是2014年颱風「海貝思」而「海貝思」當時帶來的暴雨就造成我省中南部及沿海部分地區受災較重所以大家還是不能放鬆警惕請在颱風影響海域航行或作業的船隻及時回港避風。
  • 不在工作日登陸的颱風不是好颱風……這次颱風叫海馬,下一個颱風叫「米雷」
    颱風有統一的名字是從 2000 年開始的,在此之前各國的表述方法不同⋯⋯ 為了避免名稱混亂,便於各國交流,亞太經社理事會和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制定了一套統一的颱風命名系統,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140個名字都是事先取好的,每有一個熱帶風暴或颱風,就用事先取好的名字,名字用完後就接著再循環用。」 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颱風名稱中,大陸提出的10個名稱是:龍王、(孫)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
  • 颱風過後,日本潛艇剛恢復訓練就被纏住,網友:局座果然沒有騙我
    在肆虐的「海貝思」颱風過去後,日本海上自衛隊也都開始恢復了日常訓練。不過在剛出海恢復訓練之際,日海自一艘親潮級潛艇就遇到了麻煩。該潛艇自橫須賀港口出港後,方向舵突然無法轉動,潛艇曾多次試圖調整方向舵也沒有任何效果。
  • 慣性思維跟不上時代,超級大國這2大基地居然都沒有強化機堡!
    陸地機場佔地面積都很大,而且基本毫無遮攔,颱風雷暴和凍雨積雪都會嚴重影響機場的日常操作。就算是晴空萬裡無雲之下,對機場和飛機還有另外一種風險,這就是暴曬。只有盛夏季節接觸過飛機,才知道暴曬的影響也不能小看,跑道和停機坪上連個樹蔭都沒有的情況下,不論飛行員、地勤人員還是飛機本身,對暴曬都是幾乎無法忍受的。於是面對各種自然和人為的風險,在機場的停機區,建立對飛機和人員的一定的防護措施,就成為必然。
  • 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陸軍所有部隊都有卻不甚了解的任務
    那麼,今天,我們用一位小組大神的留言來回答各位的疑問:我們如同美劇《失落的房間》(the Lost Room),這個房間的所有物品都有奇特的功能(如眼鏡能防彈和滅火),傳說這個房間的主人是上帝。有一天這些物品都失散了。但只要有一件物品出現在房間,其餘的物品都會神使鬼差般循蹤而來。
  • 突發:斐濟8.3級地震!印尼6.3級地震!為什麼新加坡不震?
    但是有非常棒呆的人類傑作各種魔性建築不過欣慰的是小島真沒自然災害地震,龍捲風,泥石流,大洪水而新加坡卻奇蹟般的繞開了這個地震帶所以發生周邊發生地震新加坡最多是有震感印尼的蘇門答臘就像是一個巨大屏障把新加坡保護了起來雖然新加坡地震機率很小
  • 大規模寒潮,最可怕的殺傷性武器
    在極為特殊的2020年,航空起降率驟降75%,生產減慢,碳排放量驟減——這些都可能是這輪猛烈降溫背後的原因。人類從來都是脆弱的,這一次降溫,也讓我們重新去回望歷史上那些改變了人類進程的氣候變化。在被稱為「殺傷性武器」氣候面前,人類不斷地求生並且徵服。工業社會的迅猛發展,讓我們忘記了自己屬於地球生態的一員。我們討論氣候變化問題並非「白左」,而是在「長歷史」的維度去認識氣候對人類文明的作用。
  • 日本颱風剛過地震又來,大阪關西機場經歷了一場中國故事,臺灣同胞問…
    9月4日,25年來遭遇的最強颱風「飛燕」,以時速216公裡登陸日本西部。強颱風引起暴雨和高漲的潮水,導致關西國際機場跑道和一個候機樓一樓被淹,機場關閉,連接機場與對岸的聯絡橋被毀,導致近5000人滯留機場。目前機場仍處於關閉狀態。
  • 英國200學者「向中國輸送軍事技術,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被查,英國還有啥值得偷?
    英國《泰晤士報》8日報導:英國各大學校約200名學者被英國政府機構調查,原因竟是他們涉嫌「幫助中國政府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俄羅斯政壇大地震?普京:穩了!
    昨天,普京發表完國情諮文後,總理梅德韋傑夫宣布俄羅斯政府全體辭職,隨後,普京任命米舒斯京擔任俄政府總理。1999年8月16日,葉爾欽提名的普京被議會通過任命為總理,4個月後,葉爾欽突然召見普京,對他說:請照顧好俄羅斯,隨後,普京成為俄羅斯總統,舉世震驚。
  • 2009強颱風「莫拉克」重創臺灣:地震引發山體滑坡,山體滑坡也會引發地震嗎?|Science新聞
    這場颱風還引發了臺灣地區5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水患。2009年,颱風「莫拉克」過境後,中國臺灣地區南部發生數千次山體滑坡POOL/REUTERS/NEWSCOM但令科學家驚訝的是「莫拉克」登陸後的一連串地震。
  • 2019年強颱風和超強颱風增多,或嚴重威脅廣東、廣西、海南、福建
    2018年9月,西北太平洋颱風首先響應,在這之前基本都是弱颱風、靠北生成的颱風、偏西的颱風,像著名的華東四臺(安比、雲雀、摩羯、溫比亞);然而9月之後是一連串的遠洋超強颱風,不遠萬裡奔赴我國的山竹,就是典型例子;而今年2月的異常颱風--超強颱風蝴蝶,更是厄爾尼諾大氣響應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