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2日)上午11時19分,臺灣宜蘭發生6.2級地震,全臺灣和福建都有震感,臺灣地震發生在「5·12」這一天,更讓不少經歷過汶川大地震的人心有餘悸。回顧人類歷史,曾經有多次地震震級、破壞力遠在國人熟知的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之上,「海運倉內參」(ID:hycplb)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古今中外歷史上這些值得銘記的震災。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印度洋海嘯前後某地航拍圖變化
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是本世紀以來造成遇難者最多的災難。當天8時58分55秒,在蘇門答臘島西160千米、水下30公裡深處爆發了9.3級特大地震,地震本身(排除海嘯)傳遍到孟加拉、印度、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和泰國等周邊地區,而隨後引發的特大海嘯波幾乎波及到了印度洋周邊所有的國家。
印度洋大地震
「海運倉內參」(ID;hycplb)猶記得,那年全球媒體都已經評出了本年「十大新聞」,但沒想到在聖誕節之際出現了如此巨大的天災。事實上,在印度洋地震、海嘯前,印尼、泰國等受災最嚴重的國家也的確沒有建成完備的海嘯預防機制,從而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據了解,這場地震加海嘯造成了至少29.2萬人死亡,超過51萬人受傷,這個數字在人類災難歷史上也是駭人聽聞的。
印度洋地震影響波及地區眾多
2010年海地大地震
海地地震
2010年1月12日當地時間16時53分,加勒比海島國海地發生7.3級大地震。這個震級在人類歷史上並不算高,但地震遇難人數卻高達22.25萬,受傷者19.6萬。此次地震中遇難者還有聯合國駐海地維和部隊人員,其中包括8名中國維和人員遇難。地震發生後,國際社會紛紛伸出援手,表示將向海地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海地總統府地震前後對比
為什麼7.3級的震級卻造成了如此嚴重的破壞?「海運倉內參」(ID:hycplb)了解到,海地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首都人口稠密、生存環境不佳等社會因素都是重要原因,當時海地首都太子港大量房屋坍塌,甚至連總統府都不能倖免,災後大量災民露宿街頭,社會治安、生存環境急劇惡化,全面的科學救援更無從談起了,這些都是海地之殤令人痛思之處。
兩次智利特大地震
智利大地震
智利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近百年來發生過多起大地震,最有名的莫過於1960年地震和2010年地震了。2010年2月27日智利康塞普西翁發生8.8級強烈地震,造成700多人遇難。而最知名的智利地震在1960年發生,那年5月22日在智利聖地牙哥附近發生了9.5級特大地震,這是人類有史以來觀測到的規模最大的地震。對於這場地震的遇難人數各方有不同說法,其中最多為6000多人。
兩次日本特大地震
東日本地震引發海嘯
和智利一樣,日本也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近百年來,關東大地震和東日本大地震令人印象最為深刻。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地區發生7.9級強震,共造成15萬人喪生。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特大地震並引發海嘯和核洩漏,造成至少15000多人遇難,至今仍有2600多人下落不明。
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北半球震級最大
阿拉斯加處在地震帶上
1964年3月28日,美國阿拉斯加南部的威廉王子海峽發生9.2級特大地震,這是人類有記錄以來的北半球震級最大的地震。幸運的是,阿拉斯加地廣人稀,地震共造成178人死亡和5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如果如此高的震級發生在人口稠密地區,其後果不堪設想。
1556年華縣大地震:至少83萬人遇難
人類歷史上震級最高的地震時1960年智利地震,但造成遇難者數量最多地震發生在中國。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臘月十二,也就是1556年1月23日,山西、陝西、河南同時發生特大地震,根據現代科學的推斷,當時的震級大概是8.0至8.3級,因其震中在關中地區的陝西華縣一帶,故史稱「華縣大地震」。
華縣地震波及大半中國,軍民因壓、溺、飢、焚、疫而遇難者不計其數,保守估計死亡人數也在83萬(有姓有名者)以上,而無姓無名的遇難者皆不可考了。據《中國地震目錄》記載,當時「華縣、渭南、華陰及朝邑、蒲州等處尤甚。郡城邑鎮皆陷沒,塔崩、橋毀、碑折斷,城垣、廟宇、官衙、民廬傾頹摧圮,一望丘墟,人煙幾絕兩千裡」,其慘狀無可名狀。
「海運倉內參」(ID:hycplb)了解到,這場地震之所以造成如此嚴重的破壞,一方面與震區人口稠密、地震發生在夜間有關,也與當時救災能力差、饑荒疫病等次生「人禍」有關。
資料來源:新華網、中青在線、《中國地震目錄》、《中國災害通史》等
撰文/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