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盟回憶駕駛「飛鯊」起降遼寧艦的圓夢那一刻

2022-01-09 解放軍報

△戴明盟(資料圖)

2012年11月23日,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天。這一天,我駕駛殲-15艦載戰鬥機在遼寧艦上首次阻攔著陸和滑躍起飛,實現了中國人百年的夢想。回憶圓夢的那一刻,每每讓我血脈僨張、激情滿懷。

從當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那一天起,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選擇了一條充滿風險和挑戰的路。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被譽為「刀尖上的舞者」。平常,我們看航母像個龐然大物,實際上我每次駕機著艦,從空中看航母甲板,只有巴掌那麼大。高速飛行的飛機、高速航行的航母,再加上複雜多變的海況和氣流,要想實現艦、機二者之間完美的結合,時刻考驗著飛行員的意志和技術。在航母上起飛時,由於飛行甲板呈14°角上揚,我們看到的起飛甲板,根本不是一個斜面,而是一扇迎面撲過來的鋼鐵巨牆。在航母上降落,鉤住阻攔索的瞬間,飛行員頸椎、腰椎和脊柱承受著巨大的載荷,血液加速上湧,眼前會出現「紅視」現象。有人分析,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風險係數,是一般戰鬥機飛行員的20倍。美國剛剛發展航母時,平均每2天摔1架飛機,死傷飛行員1000多名。但是航母事業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我們都堅定了一個信念,再大的風險都要上,再大的挑戰也要闖。

抱著這個信念,我和戰友們開始了長達6年的試驗試飛,僅我個人,就完成科研試飛400多架次,進近飛行2000多架次,繞艦飛行100多架次。幾年下來,我第一個執行極限偏心偏航阻攔試驗,第一個執行飛行阻攔著陸試驗,第一個滑躍起飛,第一個尋艦繞艦、觸艦復飛……幾千次的訓練,終於迎來那一次的飛翔。

△戴明盟駕駛殲-15艦載戰鬥機從遼寧艦滑躍起飛。張凱攝

2012年11月23日,萬眾矚目,殲-15飛機將要首次著艦。第一個,誰先上?組織選擇了我,我選擇了擔當。登上機艙的那一刻,我異常平靜,幾千個日日夜夜的嚴格訓練在那一刻凝練成一句話,我準備好了!起飛、尋艦、繞艦、觸艦、著艦、阻攔成功,飛機穩穩地停在了航母甲板上,隨後又滑躍14°仰角衝上雲霄,首次實現了中國艦載戰鬥機在航母上的成功起降。走出機艙,現場指揮員一把將我抱住,用力拍打著我,哽咽無語。軍委首長在得知艦載戰鬥機在航母上成功起降的消息後,當天就向我們表示熱烈祝賀,並致以親切慰問。一時間,舉國為之沸騰!有評論說:「一道完美的弧線,劃出了中國海軍的航母時代!」的確,這一天,我們盼得太久。

成為一名飛行員,是我兒時的夢想。高中畢業那年,正好有部隊來招飛,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剛開始,我覺得當飛行員很神秘,也很神氣。但進入飛行的大門後才知道,飛行並不是想像中的自由翱翔、詩意浪漫,而是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時時可能面對各種危險,甚至死亡。從事飛行28年,我先後飛過16種機型,處置過數十次重大險情。兩次死裡逃生,至今讓我刻骨銘心。

1996年的一天,25歲的我駕駛殲-6戰機進行飛行訓練。升空不久,飛機突發故障起火,必須儘快跳傘,但飛機下方是人口密集區,為避開地面重要設施,避免傷及群眾,我操縱著隨時可能爆炸的飛機,在上空盤旋著尋找更合適的彈射點,直到高度僅為500米時,才彈射出艙。飛機墜毀在市郊的一塊農田裡,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這一次生死考驗,鍛鍊了我的膽識,讓我堅信,只有在風浪裡才能歷練出過硬的本領。遭遇這次險情後,我反而更有底氣、更有鬥志。

2004年10月下旬,在一次跨晝夜空中對抗訓練中,我和戰友駕駛的蘇-30飛機一臺發動機出現重大故障。情況萬分危急!類似的情況已多次造成機毀人亡的嚴重事故。「絕不能讓事故再次發生!」處在特情處置條件下的我給自己下了死命令。在指揮員的引導下,我們果斷關閉右發動機,實行單發飛行,盡力保持飛行狀態和平衡,直至飛機降落在跑道上,實現了蘇-30飛機首次單發安全著陸,保住了國家價值數億元的財產。出艙時,我們渾身上下都已經被汗水浸溼,仿佛剛從水裡鑽出來一樣。戰友緊緊抱住了我,激動地說:「我們成功了!」此時的我驚魂未定又百感交集,回想起剛才空中的驚險一幕,無數可怕場景在腦海中像放電影一樣快速閃過,如同電擊一般刺激著心臟。有人問我,當時最想做的事是什麼?我很平靜地告訴他,我最想做的就是擁抱在家中熱切期盼我回家的妻子和剛滿4周歲的女兒。

這兩次險情,可以說,每一次都是命懸一線。一般來講,飛行員經歷過這樣的險情後,心理上會有陰影,甚至不願再從事飛行職業,這些年我身邊就有戰友轉業。但我想,飛行是我的人生選擇,也是我作為一名軍人的使命所系、價值所在,既然選擇了,就要經得起生死考驗,始終不渝地堅持下去,決不能半途而廢當逃兵。

2013年8月28日,習主席親臨我們基地視察,按照計劃安排,我將進行一次滑躍起飛和阻攔著陸訓練。但此時,風越刮越猛,雨越下越急,雨水不停地衝刷著座艙蓋。能不能飛?指揮員徵求我的意見。我想,打仗時敵人是不會讓你選擇天氣的,就當是一次複雜氣象條件下的訓練。我穿戴好裝具,登上座艙,正好這時雨小了一些,座艙蓋上的「雨簾」被風吹開,模模糊糊能看到跑道上的黃線。我果斷地向指揮員請示起飛,接受主席檢閱。飛行下來後,習主席親切接見了全體飛行員,並勉勵大家——再接再厲、深入鑽研、勤學精練,早日成為優秀的航母艦載機飛行員!這是主席對我們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關懷和褒獎。我想這關懷和褒獎,不僅僅屬於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同時也屬於所有獻身艦載機事業的工作者,是他們用青春和夢想、熱血和汗水、智慧和力量,在經歷了一次次不甘失敗的嘗試和生死攸關的考驗之後,成功託舉起艦載機翱翔天際。他們才是航母艦載機事業的推動者,是真正的幕後英雄!

2013年9月,我應邀觀摩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站在甲板上,我心中感慨萬千:什麼時候,中國也能夠擁有規模如此龐大的艦載機飛行員隊伍?從那時起,我便下定決心,一定要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為海軍騰飛插上翅膀。

由於風險高、周期長、成本大,當時只有美、俄兩國具備培養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能力。我和戰友們就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摸索:成立飛行教員組,制定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培訓、多機型同場次組訓及艦基飛行組訓等「三套流程」,編寫海軍艦載機飛行員訓練大綱……白天,我完成試飛任務後,就給新飛行員們講課,並帶他們進行模擬器飛行;晚上我會對他們白天的訓練情況逐一進行講評,指出每個人飛行中存在的問題。那些日子,大家甚至忘記了今天是星期幾,有的戰友開玩笑說,那段時間模擬器比自己的老婆還要熟。終於在2014年底,我們自主培養的首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成功完成艦上起降並通過航母資質認證,實現由試飛模式向培訓模式的重大轉變和探索上艦向常態上艦的全面轉進。

通往成功的道路總是艱辛曲折的。2016年,部隊先後遭遇了多起飛行事故,特別是戰友張超的犧牲讓官兵們感到無比沉痛,部隊士氣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在海軍首長的親切關懷下,在全體官兵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頂住了壓力,很快又完成了多名飛行員航母資格認證,使部隊徹底走出陰影,重拾信心,各項建設重回正軌。今天,我們已經培養出了一支精幹專業的飛行員、指揮員、教員、LSO骨幹隊伍,構建起了符合我軍特色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培訓體系,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獨立培訓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國家。

幾年來,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隊伍在逐漸壯大,取得的成就也舉世矚目。2015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任務中,我率領5架殲-15艦載機首次亮相閱兵式接受檢閱;2016年12月,我帶領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們隨16艦編隊出第一島鏈、跨海區開展實戰化訓練;2017年7月,參加朱日和閱兵任務;今年4月舉行的南海海上閱兵式上,殲-15艦載機戰鬥機又一次接受習主席和中央軍委檢閱。現在,還有更多的新飛行員正加緊有序訓練,我們也在不斷完善培養模式,縮短培養周期。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更多「刀尖上的舞者」叱吒在更廣袤的海空間。


△迎著曙光,戴明盟準備新的高難課目飛行。鍾魁潤 攝

飛行員頭頂三重天:藍天、使命、祖國。每當駕駛戰機飛翔在萬裏海天間,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與藍天、使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我心中就會升起一種深深的幸福感。我知道,是祖國的日益強大讓我們的軍艦駛向更遠的海洋,讓我們的飛機飛向更遠的天空,也讓個人的夢想有了實現的舞臺。作為一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無論什麼時候,我的熱血都將為中國夢強軍夢和航母夢而激情燃燒,我都將朝著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的神聖目標努力奮飛。

 作者資料 

戴明盟,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92853部隊部隊長。2014年8月23日,被中央軍委授予「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榮譽稱號。

本文刊於2018年10月15日《解放軍報》

長徵副刊」版

編輯:馮霞;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審:任旭;

投稿郵箱:jfjbwx@163.com;

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中國「飛鯊」第一人戴明盟:在一次次與死神「掰手腕」中砥礪劍鋒
    伴著地動山搖的巨大轟鳴,一架「飛鯊」滿載彈藥,如離弦之箭衝出滑躍甲板……不一會兒,它又以堪稱完美的姿態阻攔著艦。這,只是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部隊長戴明盟駕駛「飛鯊」的一次例行性飛行訓練。這些年,他在航母甲板上精準起落,在海天間自由翱翔,演繹出一個又一個傳奇,被譽為中國「飛鯊」第一人。
  • 「飛鯊」不比西方強國的差
    殲-15艦載戰鬥機在遼寧艦上不鳴則已,一鳴驚人。2012年9月25日遼寧艦交付入列,同年11月23日,戴明盟駕駛殲-15艦載戰鬥機成功實現首次著艦起飛。一名艦載機試飛員的成功與一個軍種轉型建設的成就——「沒有海軍的大轉型大發展,就託不起艦載機起舞的平臺」一提到艦載戰鬥機著艦,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起那句耳熟能詳的話:刀尖上跳舞。對於這句話,戴明盟有自己的理解:「如果說駕駛艦載戰鬥機是在刀尖上跳舞,那麼航母就是這個刀尖,相關配套工程就是刀身,海軍大轉型大發展則是那厚實的刀把。」
  • 解讀「飛鯊團隊」的航母情結
    在遼寧艦飛行裝具室,有一面照片牆,記錄下每一位完成航母飛行資質認證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影像。海軍功勳飛行員徐漢軍說:「最開始,中國的艦載戰鬥機事業和那面牆一樣,一片空白,什麼都沒有。」如今,這面牆掛上了戴明盟、徐漢軍、徐英等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照片。秦朋飛等許多年輕飛行員也榮列其中。
  • 遼寧艦一級戰備過臺灣海峽 殲15帶彈起降
    記者站在遼寧艦的艦島左舷平臺,與轟鳴如雷的艦載機共同面對前方14°仰角的滑躍起飛甲板。伴著穿透身心的巨大轟鳴,一架架「飛鯊」戰機掛載著彈藥如離弦之箭衝向滑躍甲板,隨即仰頭拉起,飛向海天,消失於視野之外。
  • 殲15四海起降,只是一個新時代的序章!
    別人都叫我「飛鯊」,為海而生,飛翔在海天之間!當你們都在看跨年晚會的時候,我已經隨著遼寧艦一起到了南海。當你們還在元旦假期的時候,我已經完成了在我國四大海域起降航母的任務!隨著遼寧艦一起乘風破浪了好些天,今天終於到了南海,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片美麗的海洋喲!
  • 遼寧艦機庫已被軍機塞滿:戰鬥力呈幾何倍數增長!
    9月1日,海軍新型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艦交接入列,媒體歡呼—「中國航母編隊補齊最後一塊拼圖!」  航母的一舉一動,牽動著億萬人關注的目光。  金秋,迎著清晨的海風,遼寧艦乘風破浪。數百名官兵在遼寧艦飛行甲板進行異物排查。航行中的每天,他們都是這樣小心翼翼開啟的。  甲板上,身穿紅、紫、棕、黃、綠等各色工作服的官兵,目光堅毅、步履沉著。
  • 「遼寧艦」「山東艦」與「尼米茲級」戰鬥力之比較
    第二,「遼寧」艦和「山東」艦搭載的主力艦載機是與蘇-33尺寸相當的殲-15「飛鯊」。「遼寧」艦「山東」艦都是3個起飛點,其中2個與尼米茲類似,並排布置在艦艏滑躍甲板後方,另外一個重載起飛點布置在左舷中後部。理論上講,尼米茲的起飛通道數要多,飛機出動率應該更快,但有時候也並非如此。尼米茲左舷後部的2部彈射器中內側的那部在降落斜角甲板上,通常只能在無著艦作業的情況下使用,否則,蒸汽彈射器彈射後的漏氣,對著艦飛機將非常危險。左舷外側的彈射器,也會影響著艦作業。
  • 深艙「向日葵」:走近海軍遼寧艦上的機電兵
    作為航母部隊第一批艦員,阮萬林登上遼寧艦10餘年,可與甲板上正在起降的艦載機僅有兩次邂逅。第一次是「聽」。當時,阮萬林正在艦島維護裝備,恰逢「殲-15」戰機首次著艦。忽然間,「轟」的一聲巨響,戰機成功降落在甲板上,阮萬林心潮澎湃。多年後,艦上組織退伍士兵觀看艦載機起降。
  • 遼寧艦編隊在南海展開訓練 中美航母將在南海相遇?
    遼寧艦編隊開展訓練試驗 南海首現"飛鯊"身影根據中國海軍官網的消息,1月2日上午9時30分許,殲-15艦載戰鬥機從遼寧艦上滑躍起飛,中國南海上空首次迎來「飛鯊」身影。莫小亮攝此前,北京時間2016年12月25日清晨,由遼寧艦及屬艦組成的中國航母編隊首次穿越宮古海峽出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飛彈驅逐艦長沙艦、鄭州艦在遼寧艦艦艏前方依次排開,飛彈驅逐艦海口艦、飛彈護衛艦煙臺艦分居兩翼,飛彈護衛艦臨沂艦殿後,航母編隊通過宮古海峽這一國際水道。這一天,距離遼寧艦正式入列整整4年零3個月。
  • 18歲那年,聽到王偉烈士犧牲,他決定像王偉一樣駕駛戰鷹守衛祖國
    他笑著回憶當初:「那時體重不夠,進入考場前,我特意多喝了些水,吃了兩根香蕉,剛好達標。」2000年夏末,王勇如願接到了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懷著飛行夢,坐著綠皮火車一路北上。 2012年9月25日,遼寧艦航母正式交付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11月23日,「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完成了艦載戰鬥機在中國航母上的首次阻攔著艦,就在當天,王勇通過了海軍新一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選拔體檢。成為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是王勇又一次做出的艱難選擇。
  • 殲15著艦第一人離任艦載機部隊 另一位大神接班
    有著駕駛殲-15在遼寧艦航母上成功著艦第一人美譽的戴明盟已離任艦載航空兵部隊部隊長,繼任者是首批取得航母資格認證的艦載機飛行員徐漢軍。5月4日,《解放軍報》刊發題為「當青春遇見『青春』」的報導,記載了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的發展歷程。報導中提及,「為了鼓舞士氣,該艦載航空兵部隊徐漢軍等領導身先士卒,駕機衝上雲霄。其他飛行員紛紛用更高強度、更高水平的訓練來向戰友張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