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青年雜誌」(ID:YOUTH-POWER)
如果人生就像一個魔方,那麼38歲的王勇,每一次選擇的方向,都是向更大的難度和風險挑戰,並以勇往無前的精神,戰勝困難,開創新局。
王勇和他駕駛的戰機
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王勇,是海軍航空大學某訓練團團長、海軍特級飛行員,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飛行教官。2020年因工作成績突出被表彰為海軍訓練標兵,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從事飛行21年來,先後駕駛多種機型,安全飛行2036小時,圓滿完成多項重大任務。
不論在哪個崗位,他都不曾臨陣退縮,而是迎難而上——這是一個軍中男兒的成長密碼。
王勇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人,17歲時走進招飛複試考場。他笑著回憶當初:「那時體重不夠,進入考場前,我特意多喝了些水,吃了兩根香蕉,剛好達標。」
2000年夏末,王勇如願接到了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懷著飛行夢,坐著綠皮火車一路北上。到學校後,王勇發現飛行員訓練的嚴酷,超出了他的想像:「每天訓練好幾個『369』:校園跑道一圈300米,第二圈跑600米,緊接著跑900米,剛入校的第一個月,全隊100人,其中98人身體出了狀況。」但王勇和同學們還是堅持了下來。
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國偵察機侵犯我國南海領空,為了捍衛祖國權益,飛行員王偉奉命駕駛戰機前出攔截,危急時刻選擇了用撞擊的方式驅逐來犯者,不幸壯烈犧牲。
悲壯的現實是最生動的教材,王偉的事跡讓王勇深深明白飛行員的使命與責任。
臨近畢業,表現優秀的王勇有機會留校任教。「我們有兩個飛行大隊,一個大隊在鋼板跑道上飛,一個大隊在西邊水泥跑道上飛,我在西邊這塊的成績排第一名。他們想讓我留下來當教員。我跟我的教員說,千萬別留我,留我,我跟你急。我心裡還是想去部隊。」
王勇最終選擇加入 「海空雄鷹團」這個光榮的團隊,像英雄王偉一樣,駕駛戰鷹守衛祖國的萬裏海疆。
冒著生命危險與敵機周旋,是他的工作常態。「有段時間,上廁所的時候也拎著頭盔,時刻準備衝出來跑上飛機。我和戰友在靠近我們國境線這一邊向對方壓坡度,兩架飛機把它攔得死死的。」
在海疆維權一線,每次起飛戰鬥都是一場生死考驗,但英雄無悔。
2012年9月25日,遼寧艦航母正式交付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11月23日,「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完成了艦載戰鬥機在中國航母上的首次阻攔著艦,就在當天,王勇通過了海軍新一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選拔體檢。
成為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是王勇又一次做出的艱難選擇。
「2012年,我在『海空雄鷹團』飛蘇-30,得知海軍在全軍遴選新一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我毅然放棄熟悉的工作、家門口當兵的穩定生活和良好的發展前景,第一個踴躍報名。2013年3月1日,在兒子出生的當天,我如願加入艦載戰鬥機部隊。」
改建後的遼寧艦甲板跑道只有200多米,長度大約是陸上跑道的1/15。
「全世界有一個統計,艦載機飛行員發生事故,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發生在著艦階段,執行任務時,飛機在著艦跑道偏差不允許超過2米,否則可能造成成片的損傷,但我現在看來,優秀的飛行員,誤差不應超過30釐米。」
艦載機著艦時,以每小時兩百多公裡的速度衝向航母甲板,飛行員必須採用與岸基著陸完全相反的操縱方式。「正區操縱已經飛了十幾年或者更長時間了,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如果下意識地把最熟練的東西拿出來,就會得到不想得到的結果。」
王勇和一同參訓的飛行員想盡了各種方法。有人把自己「綁」在模擬機上反覆練習,有人僅定點著陸一個課目就飛了近百小時——為的是拔除過去根深蒂固的印記,形成屬於艦載機飛行的條件反射。
2016年4月27日,王勇的戰友,海軍殲-15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在陸基模擬著艦訓練中,因飛機突發故障,不幸壯烈犧牲,命殞海疆。
2016年8月,33歲的王勇通過航母資質認證考核,在遼寧艦上完成起飛著艦。「因為著陸時間短,我們不會去看發動機的轉速,手放在駕駛位置,憑震動我大概就知道發動機轉速是多少,該怎樣改變轉速,要通過不斷的飛行、不斷的訓練,才能形成新的肌肉記憶。」
作為航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王勇多次完成重大任務,見證了中國航母形成戰鬥力的關鍵時刻。
「我先後參加了殲-15飛機首次實彈射擊、航母編隊穿越宮古海峽突破第一島鏈,參加香港回歸祖國慶祝活動以及南海海域閱兵等重大任務……每次完成任務返回母艦,飛機接觸甲板的一瞬間掛上索後,心跳就會加速。那一瞬間的成就感,會讓我覺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8年4月12日,在中國南海,新中國舉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習近平主席檢閱編隊並發出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的號召。同年5月8日,已經連續兩年取得著艦成績第一名的王勇也接到了新的命令——組建艦載戰鬥機訓練團並擔任團長。
王勇和戰友們未組建先開飛,邊實踐邊探索,統一教學標準和教範,編寫了嚴格規範的近百萬字訓練手冊和戰術指南:「我堅持嚴人先嚴己,邊界條件飛行、夜間編隊、低空等高難課目我第一個飛,帶頭立起質量標準,堅定學員必勝信心。」
如今,艦載戰鬥機訓練團已培養出數十名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貫通了生長培養鏈路,開啟了雙軌並行培養模式,為批量穩定培養人才打下了堅實基礎。
「有一個學員,油門使用有一定的問題。突然一天就飛得很好,我問他什麼時候頓悟了,他說:『有一次你坐前艙飛,我在後艙看你飛的時候,一下就覺得不一樣了。』我就覺得特別值得,非常喜歡這樣的瞬間。」
艦載飛行員團隊平均年齡越來越小,而這一紀錄還在不斷被「王勇」們帶出的新人打破。
「海軍從高中招了一批飛行員,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當最後一名飛行員著陸甲板考核結束,全部學員順利通過著艦資質認證,那一刻是他們人生的高光時刻。作為訓練團長和飛行教官,那一刻也是我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每帶出一個新人,王勇都倍感自豪,也覺得使命在肩:「國家培養了我,時代選擇了我們,我們就應該把當前海軍轉型重塑過程中培養艦載機飛行員這個任務完成好,用實際行動,用百倍努力,去回報這個時代。」
點亮「在看」,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王勇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