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名片即可關注,以防失聯!
除了頭條和次條,其他文章同樣精彩哦!
9月底中印巡邏隊在中印邊境東部「東章地區」的短暫對峙,讓很多年輕人開始注意到這個「曾經發生過很多故事」的地方。在網絡上,大家關注的是印方在對峙後對我軍的污衊,我方隨後曝出2020年加勒萬河谷衝突中,印軍被我方暴揍、俘虜、押送的圖片,對印方的「打臉」(雖然不少平臺在積極的刪、關這類圖片和消息),但較少有人提及和注意到的是,該地區的一個著名地點,東章瀑布,已經被印軍佔領了整整20年,至今還沒收回的消息。
引用「戰狼I」裡的一句話,發生過故事的地方都很美。東章瀑布位於西藏山南市錯那縣浪坡鄉南部,是一個風景如畫的高原森林河谷,同時也是該地區藏族同胞心中的一個聖地。以前,山上有座橋,當地百姓常常過橋到瀑布下接取聖水。但是,2001年,印軍侵入該地區,把橋拆了,還在河邊設立了一個哨點,中方百姓就很難過去了。此後,印軍又向前推進了1公裡,中方百姓離瀑布就更遠了。以上說法不是什麼「網上傳言」,而是環球時報於2012年在當地的採訪報導,同時也得到了南亞問題研究中心劉宗義教授的證實。如果從地圖上看,東章瀑布算不上什麼爭議地區,因為其位置即使按照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也在該線北部地區,那麼為何就被印軍奪走了呢?而且還不止如此,東章瀑布南邊是多果爾草場,牧草茂盛,以前是當地百姓的夏季牧場。之前,當地百姓還可以繞過東章瀑布到多果爾草場放牧,但是印軍先是將哨所修建到了山頂,然後又修建到了山腳,在2009年後,由於印軍的阻擾,就再也無法過去了。因此,2001年後,中方失去的不止是東章瀑布,還有多果爾草場。而且我們要注意到的是,這些地方的失去,不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困難時期,不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韜光養晦時期,而是在2001-2009這個中方已經開始強大的21世紀。能否給一個理由?後面不是沒有人提到這事,只是在講述中,你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我軍角色的缺失。印軍來了,破壞了,佔領了,百姓不能去了,成為既定事實了,我軍在哪裡?我軍當然不會無動於衷。通過查詢可知,印方對該地區的蠶食,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1999年中方大使館被炸那年,印軍就試圖佔領東章瀑布,然後引發了中印兩軍長達80多天的對峙。最終,雙方約定同時撤軍。但在2001年,又發生了中美南海撞機事件,於是印軍再次前出,佔領了東章瀑布。而在許多資料中,就沒再提我軍的反應了。東章瀑布和多果爾草原的事,證實了網絡上一直流傳的,即使是在上世紀80年代後,印軍也一直在蠶食我方領土的說法;同時1999、2001這兩個時間點的出現,也再次證明了筆者所提到的,「國有難,印必亂」的說法——只要中方遭遇危難,印方基本會趁機侵犯中方,以攫取利益;而印方的去而復返,然後佔據,也體現了印方背信棄義、不守協議,也就是「前進政策、機會主義」的典型特點。對印方友好、謙讓,以換取印方的友好,雙方的和平?想啥呢?國人的那套思維,不要放在印方身上來用,那叫對牛彈琴——對牛彈琴不是牛有問題,是人有問題。印方的一個奇葩邏輯就是,你不打我說明你實力差、軟弱,不然你為何不打我呢?既然你實力差、軟弱,那我就打你吧!如果這次侵犯你教訓不足,那麼下去繼續侵犯;如果萬一獲取到了利益,那麼後面加倍侵犯。對於印方這種比較「賤」的特性,每次挑釁,狠狠地打到他痛,一定時間內不敢伸手才是正途。
在這方面,在思考、處理臺海問題時,我們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如果中方沒有提前對印方進行足夠的教訓,一旦臺海局勢爆發,印方很可能會發難。東章瀑布和多果爾草原的事,也再次提醒我們,「人的因素、人的意志」這些主觀因素不是一成不變的。很多人在談到中美作戰能力對比時,常常以上世紀50年代那場戰爭為例,說明我們在人的因素方面比美方強;而另一部人在談到中日作戰能力對比時,又以甲午海戰為例,說明日本在人的因素方面可能比我們強;亦或許,有些人同時持有以上兩種觀點。其實他們都犯了刻舟求劍或經驗主義的錯誤。上一輩人是上一輩人,下一代人是下一代人,時代在變,社會在變,人也是在變的;同一個朝代會有強盛或衰弱,人的因素的對比,也是在變的。中美如今的對比,要根據最新形勢重新衡量;甲午海戰就更沒有參考性了,先不說那時北洋海軍在裝備性能上已經落後日本一代,光是在參考對象方面就完全不同——政府不是一個政府,軍隊不是一個軍隊,兩者在作戰意志、紀律性、組織能力等方面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我們也要重新思考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本世紀初,或者說,在2010年之前,我們的對印政策,是一個什麼樣的思想,有沒有什麼問題。我們曾經堅信我們在裝備嚴重落後於美方的時候,依然可以戰而勝之,只是面對裝備、數量、訓練比我們更差的印軍時,我們的表現如何呢?我們的士兵依然是熱血的,但是整體局勢如何呢?是我們碾壓對方,還是對方不斷蠶食我方呢?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看過歷史書上的上世紀50年代初的那場中美戰爭,看過網絡上一些對中方陸軍自信的文章,我曾經相信了那句話,「在中方的土地上,美方陸軍再也難以踏上一隻靴子」。只是,面對印方,我破防了。印方似乎根本就不信這個邪,美軍再也難以踏上一隻靴子?那「我」踏給你看嘍!儘管印方多次碰壁,也曾鼻青臉腫,但是,似乎也有所「獲」。我們現在說「大好河山,寸土不讓」,可曾經呢?過去已經過去,現在的我們已不是過去,但過去的卻值得我們反思,特別是對現在的對印策略,有頗多借鑑意義。如果不是曾有所獲,誰又願意一次次的碰壁?是誰「鼓勵」了印軍在整體實力與我軍差距頗大的情況下,對我們的一次次侵犯和挑釁?當然,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那就是中印之間有著面積巨大的爭議區,雙方一直在對峙、摩擦、衝突中,不斷改變著彼此的實控範圍——也就是說,你佔你的,我佔我的。最終,還要看誰在這段歷史中,佔領的更多。而這,就需要系統的資料了。至少在這幾年,從我們接受到的信息看,我們「前出」的更多一些,比如加勒萬河谷、班公湖的衝突結果。目前雙方依然還在部分地區對峙,印方也暫時侵犯了部分我們的地區,但整體來說,我們佔據的更多。這或許是東章瀑布等地區失去的另一個思考角度。而9月底的那次對峙,印軍前來阻止我方巡邏,是不是我軍在東章地區的又一次嘗試?官方聲明說是在中方一側——當然是中方一側,這地方本來就是我們的。這恐怕就需要看後續發展了。作者:尋夢
為避免失聯,請點擊上方名片關注
加毅叔私人微信teufelsy,備註粉絲即可進私密粉絲群。
贊 賞
(點左下方「閱讀原文」還有精彩專欄)
喜歡本文,請點分享+收藏點在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