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章瀑布被印軍佔領20年,至今未收回,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2022-01-01 戰爭史

點擊下方名片即可關注,以防失聯!

除了頭條和次條,其他文章同樣精彩哦!

9月底中印巡邏隊在中印邊境東部「東章地區」的短暫對峙,讓很多年輕人開始注意到這個「曾經發生過很多故事」的地方。在網絡上,大家關注的是印方在對峙後對我軍的污衊,我方隨後曝出2020年加勒萬河谷衝突中,印軍被我方暴揍、俘虜、押送的圖片,對印方的「打臉」(雖然不少平臺在積極的刪、關這類圖片和消息),但較少有人提及和注意到的是,該地區的一個著名地點,東章瀑布,已經被印軍佔領了整整20年,至今還沒收回的消息。
引用「戰狼I」裡的一句話,發生過故事的地方都很美。東章瀑布位於西藏山南市錯那縣浪坡鄉南部,是一個風景如畫的高原森林河谷,同時也是該地區藏族同胞心中的一個聖地。以前,山上有座橋,當地百姓常常過橋到瀑布下接取聖水。但是,2001年,印軍侵入該地區,把橋拆了,還在河邊設立了一個哨點,中方百姓就很難過去了。此後,印軍又向前推進了1公裡,中方百姓離瀑布就更遠了。以上說法不是什麼「網上傳言」,而是環球時報於2012年在當地的採訪報導,同時也得到了南亞問題研究中心劉宗義教授的證實。如果從地圖上看,東章瀑布算不上什麼爭議地區,因為其位置即使按照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也在該線北部地區,那麼為何就被印軍奪走了呢?而且還不止如此,東章瀑布南邊是多果爾草場,牧草茂盛,以前是當地百姓的夏季牧場。之前,當地百姓還可以繞過東章瀑布到多果爾草場放牧,但是印軍先是將哨所修建到了山頂,然後又修建到了山腳,在2009年後,由於印軍的阻擾,就再也無法過去了。因此,2001年後,中方失去的不止是東章瀑布,還有多果爾草場。而且我們要注意到的是,這些地方的失去,不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困難時期,不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韜光養晦時期,而是在2001-2009這個中方已經開始強大的21世紀。能否給一個理由?後面不是沒有人提到這事,只是在講述中,你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我軍角色的缺失。印軍來了,破壞了,佔領了,百姓不能去了,成為既定事實了,我軍在哪裡?我軍當然不會無動於衷。通過查詢可知,印方對該地區的蠶食,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1999年中方大使館被炸那年,印軍就試圖佔領東章瀑布,然後引發了中印兩軍長達80多天的對峙。最終,雙方約定同時撤軍。但在2001年,又發生了中美南海撞機事件,於是印軍再次前出,佔領了東章瀑布。而在許多資料中,就沒再提我軍的反應了。東章瀑布和多果爾草原的事,證實了網絡上一直流傳的,即使是在上世紀80年代後,印軍也一直在蠶食我方領土的說法;同時1999、2001這兩個時間點的出現,也再次證明了筆者所提到的,「國有難,印必亂」的說法——只要中方遭遇危難,印方基本會趁機侵犯中方,以攫取利益;而印方的去而復返,然後佔據,也體現了印方背信棄義、不守協議,也就是「前進政策、機會主義」的典型特點。對印方友好、謙讓,以換取印方的友好,雙方的和平?想啥呢?國人的那套思維,不要放在印方身上來用,那叫對牛彈琴——對牛彈琴不是牛有問題,是人有問題。印方的一個奇葩邏輯就是,你不打我說明你實力差、軟弱,不然你為何不打我呢?既然你實力差、軟弱,那我就打你吧!如果這次侵犯你教訓不足,那麼下去繼續侵犯;如果萬一獲取到了利益,那麼後面加倍侵犯。對於印方這種比較「賤」的特性,每次挑釁,狠狠地打到他痛,一定時間內不敢伸手才是正途。
在這方面,在思考、處理臺海問題時,我們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如果中方沒有提前對印方進行足夠的教訓,一旦臺海局勢爆發,印方很可能會發難。東章瀑布和多果爾草原的事,也再次提醒我們,「人的因素、人的意志」這些主觀因素不是一成不變的。很多人在談到中美作戰能力對比時,常常以上世紀50年代那場戰爭為例,說明我們在人的因素方面比美方強;而另一部人在談到中日作戰能力對比時,又以甲午海戰為例,說明日本在人的因素方面可能比我們強;亦或許,有些人同時持有以上兩種觀點。其實他們都犯了刻舟求劍或經驗主義的錯誤。上一輩人是上一輩人,下一代人是下一代人,時代在變,社會在變,人也是在變的;同一個朝代會有強盛或衰弱,人的因素的對比,也是在變的。中美如今的對比,要根據最新形勢重新衡量;甲午海戰就更沒有參考性了,先不說那時北洋海軍在裝備性能上已經落後日本一代,光是在參考對象方面就完全不同——政府不是一個政府,軍隊不是一個軍隊,兩者在作戰意志、紀律性、組織能力等方面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我們也要重新思考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本世紀初,或者說,在2010年之前,我們的對印政策,是一個什麼樣的思想,有沒有什麼問題。我們曾經堅信我們在裝備嚴重落後於美方的時候,依然可以戰而勝之,只是面對裝備、數量、訓練比我們更差的印軍時,我們的表現如何呢?我們的士兵依然是熱血的,但是整體局勢如何呢?是我們碾壓對方,還是對方不斷蠶食我方呢?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看過歷史書上的上世紀50年代初的那場中美戰爭,看過網絡上一些對中方陸軍自信的文章,我曾經相信了那句話,「在中方的土地上,美方陸軍再也難以踏上一隻靴子」。只是,面對印方,我破防了。印方似乎根本就不信這個邪,美軍再也難以踏上一隻靴子?那「我」踏給你看嘍!儘管印方多次碰壁,也曾鼻青臉腫,但是,似乎也有所「獲」。我們現在說「大好河山,寸土不讓」,可曾經呢?過去已經過去,現在的我們已不是過去,但過去的卻值得我們反思,特別是對現在的對印策略,有頗多借鑑意義。如果不是曾有所獲,誰又願意一次次的碰壁?是誰「鼓勵」了印軍在整體實力與我軍差距頗大的情況下,對我們的一次次侵犯和挑釁?當然,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那就是中印之間有著面積巨大的爭議區,雙方一直在對峙、摩擦、衝突中,不斷改變著彼此的實控範圍——也就是說,你佔你的,我佔我的。最終,還要看誰在這段歷史中,佔領的更多。而這,就需要系統的資料了。至少在這幾年,從我們接受到的信息看,我們「前出」的更多一些,比如加勒萬河谷、班公湖的衝突結果。目前雙方依然還在部分地區對峙,印方也暫時侵犯了部分我們的地區,但整體來說,我們佔據的更多。這或許是東章瀑布等地區失去的另一個思考角度。而9月底的那次對峙,印軍前來阻止我方巡邏,是不是我軍在東章地區的又一次嘗試?官方聲明說是在中方一側——當然是中方一側,這地方本來就是我們的。這恐怕就需要看後續發展了。作者:尋夢

為避免失聯,請點擊上方名片關注

加毅叔私人微信teufelsy,備註粉絲即可進私密粉絲群。

 贊 賞  

(點左下方「閱讀原文」還有精彩專欄)

喜歡本文,請點分享+收藏點在看+贊!

相關焦點

  • 美軍佔領關塔那摩基地117年了,古巴為何至今仍未收回?
    卡斯楚011492年,哥倫布在開闢新航路時發現了古巴,不久,西班牙遠徵軍徵服古巴,將其變成了殖民地。時間到了1895年,古巴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起義,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西班牙投入了20萬軍隊,卻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到1898年,起義軍控制了全國大部分地區。此時,美國早已解決了內部問題,並經過30年飛速發展,成了世界頭號經濟強國,有時間也有實力來解決古巴問題。
  • 加勒萬河谷之戰,印軍到底死傷多少?我們雖未提及但印國內已炸鍋!
    6月15晚,印度突然越過邊境線,挑起爭端,雙方發生了嚴重的肢體衝突,直接導致3名印軍死亡,之後又有17名印軍暴露在高海拔低溫下死亡,那麼當天夜裡天氣怎麼樣?有沒有遭遇特殊的天氣,導致這些身強力壯的軍人死亡呢?我們用衛星數據還原一下6月15日晚上的天氣。
  • 一個被遺忘的中國領土,面積是上海的7倍,至今還未收回
    「在世界面前承認我們的弱小與無能,任強國欺凌,搶奪我們的財物,蔑視我們的尊嚴。」之後,中英雙方籤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之後,對於中國,就是源源不斷的賠款、割地、關稅重新商定、主權一談再談。
  • 印軍:太欺負人了!解放軍三人追著我們一個營,還嫌我們投降慢!
    1962年,印方軍隊不斷侵擾我國西藏疆土,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部隊打響對印自衛反擊戰,以英勇頑強的赫赫戰功,挫敗了印軍妄圖佔領「麥克馬洪線」南側領土的陰謀,有力維護了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龐國興1940年出生,是陝西省子洲縣龐家溝人。自幼家貧、母親生病的龐國興沒錢讀書,靠放牛放羊貼補家用。1959年,19歲的龐國興毅然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被分配到第五十五師,駐守青海。1962年10月,龐國興所在連隊接到命令,參加對印反擊作戰,中印兩軍在西山口對峙。印軍以一個炮兵營和兩個「王牌」步兵營的兵力,佔據西山有利地形,對我軍嚴防死守。
  • 印度撤軍後,侵佔我們的領土仍沒還
    中國與印度兩國邊界全長約2000公裡,分西、中、東3段,1962年兩國因邊界爭端爆發了一場戰爭,由於種種原因導致印度侵佔了我國大面積領土至今未收回,具體情況咱們接著往下看:一、東段藏南,侵佔中國9萬平方公裡土地雙方爭議面積約9萬平方公裡,現全部控制在印度手裡。關於這9萬平方公裡土地要從1948年說起。
  • 1962年,曾有一批年輕人在這裡反擊印軍
    1962年,守衛在新疆喀喇崑崙山的中國邊防部隊,正在警惕地監視著侵入中國領空的印度飛機1961年到1962年,印軍先後在西段邊境的中國領土上建立了43個入侵據點,侵佔中國領土4000平方公裡。在東段,1962年6月,印軍越過「麥克馬洪線」,侵入中國西藏山南地區錯那縣的克節朗河谷,在扯冬地方建立了入侵據點,企圖改變「麥線」方向,以線北約11公裡的拉則山(印方稱「塔克拉山」)脊作為邊界。
  • 闡史官|1962年中印之戰活捉了印軍準將
    想當初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尼赫魯也是對我們態度友好的老朋友。因此採取了避讓的做法,主動在中國邊境內側20公裡地區停止巡邏。但印度依然不依不饒。1959年3月22日,尼赫魯通過寫信給周恩來總理,正式提出要求領土要求,已經佔領的中國領土要劃入印度版圖,從來沒有被印度佔領過的新疆阿克賽欽地區(總面積約4萬平方公裡)也劃入印度版圖。老朋友這麼過分。
  • ​印軍:太欺負人了!解放軍三人追著我們一個營,還嫌我們投降慢!
    1962年,印方軍隊不斷侵擾我國西藏疆土,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部隊打響對印自衛反擊戰,以英勇頑強的赫赫戰功,挫敗了印軍妄圖佔領「麥克馬洪線」南側領土的陰謀,有力維護了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龐國興1940年出生,是陝西省子洲縣龐家溝人。自幼家貧、母親生病的龐國興沒錢讀書,靠放牛放羊貼補家用。1959年,19歲的龐國興毅然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被分配到第五十五師,駐守青海。1962年10月,龐國興所在連隊接到命令,參加對印反擊作戰,中印兩軍在西山口對峙。印軍以一個炮兵營和兩個「王牌」步兵營的兵力,佔據西山有利地形,對我軍嚴防死守。
  • 中印交鋒 印軍的最大短板
    但1962年他不就發生了嗎?而小說裡中國的戰略目標也有點「驚世駭俗」,有點「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味兒,而不是現實中「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策略了。 在多龍橋戰鬥中,我軍炊事班7人截斷印軍一個營退路,最終這個營全體放下武器
  • 中國歷史上九大未收回的土地, 最後一個即使是用武力也得收回!
    據粗略統計,鴉片戰爭後的80年間到五月四日運動,外國大國通過各種手段佔領了中國領土約173.9萬平方公裡。從1850年代到清朝末期,沙皇俄國利用滿清王朝的弱勢,非法佔領了阿穆爾河以北,外金根山以南和烏蘇里以東的一百萬平方公裡的領土。這個國家落後而軟弱,可以被毆打,但可以忍受,但是失去的土地,寶貴的土地的祖先卻被大國所吞噬!我相信每個有良心的中國人都會心痛。
  • 我國戰略要地,卻被鄰國非法控制,至今無法收回
    對於我國來說,在漫長的邊界地區,也是有很多這樣的戰略要地的,而且其中很多還不在我國手裡。最典型的是下面這塊我國戰略要地,卻被鄰國非法控制,至今無法收回。我們知道60年代的邊界戰爭中,我國在國內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勒緊褲腰帶打了一場戰爭。雖然打敗了對手,但是其實無力據守。
  • 1962年中印邊境還擊戰老兵:圍殲達旺印軍
    點蒼煙霞客 1939年11月生人。參加過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主戰場作戰。寫得有自始至終的戰爭日記。中學教師退休,目前在老家大理養老。圍殲達旺印軍 點蒼煙霞客 1962年10月23日星期二農曆九月25日地點:達旺西印軍騾馬道上昨天,從龍布、龍布普下山,走的是印軍經營的騾馬道,好走。隨著我們每向前一步,新的國土就不斷收復。多麼好的地方啊,人們讚不絕口,「回到內地拉!」
  • 印媒分析62年中印邊境戰爭慘敗的原因
    印媒分析:1962年中印衝突印度失敗的5大原因1962年10月20日,中國陸軍從拉達克和麥克馬洪線附近對印度發起進攻。雙方軍力對比:中國軍隊8萬人,印度軍隊1萬人。戰爭經過:印度軍隊1962年10月20日至28日是戰爭的第一階段。在東段,中國西藏的邊防軍佔領了藏南和達旺地區;在西段,中國新疆邊防軍驅除了37處據點的印軍。10月2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提出停止衝突、重開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三項建議,提議雙方從戰前邊境線各自後撤20公裡。
  • 剛剛,印軍大撤退
    自2020年5月以來,小編衛泱便開始寫有關中印邊境對峙的相關文章,起碼寫了有十幾篇。戰友、朋友們,也一直密切關注著中印邊境的各種態勢,緊盯著印軍的一舉一動。印軍從去年5月開始搞事情,到今天撤軍,歷時9個多月,最終還是灰溜溜地走了。衛泱這一系的文章,終於有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我們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鬆了一口氣。由此我們在西南方向的軍事壓力驟減,可以將精力專注於最關鍵的臺-海區域了!
  • 印軍已「四面楚歌」
    綜合印媒報導,中印雙方在印方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的對峙仍然繼續之際,解放軍在某些對峙點對印軍「打心理戰」,用高分貝的揚聲器對著印軍方向播放旁遮普語歌曲
  • 一江山島戰役給我們的啟示
    距一江山島不遠的大陳島有國民黨海軍艦船十餘艘,噸位大,火力強。1954年,中央軍委作出了解放浙東沿海島嶼的決定,以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解放一江山島。  經過充分準備,浙東前線指揮部報請中央軍委批准,決定在1955年1月18日發起登陸作戰。
  • 印媒分析:1962年中印衝突印度失敗的5大原因
    印媒分析:1962年中印衝突印度失敗的5大原因1962年10月20日,中國陸軍從拉達克和麥克馬洪線附近對印度發起進攻。
  • 鄭洞國在中國駐印軍的崢嶸歲月
    為了紀念這位民革先輩,弘揚偉大的愛國精神,我們特約請擅長研究抗戰史的民革浙江省委會理論研究與學習委員會委員、嘉興民革黨員馮傑,撰文回顧鄭洞國將軍在中國駐印軍的崢嶸歲月。1943年元月,根據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部指示,第8軍改歸第20集團軍建制,軍長鄭洞國重視戰鬥序列調整,馬上趕赴湖南桃源拜訪總司令霍揆彰,並回老家石門縣城略做停留,與闊別許久的親友小聚。
  • 拉達克下大雪了,不識時務的莫迪要凍死20萬印軍?
    9月20日,拉達克下了第一場雪,印度知道問題的嚴重性,開始與中國會談。在有關拉達克緊張局勢的軍長級會談中,「印度要求中國從所有摩擦點後退」。「如果中方不願意回到原狀,印軍將長期部署」。態度不能不強硬。中國則要求印軍從佔據的兩個山頭撤下去。印軍這就更不能撤了。沒去過拉達克的人,不會知道那裡的冬天到底有多冷,雪有多大。
  • 第一個撲向祁團長的印軍黃種人面孔,他到底是什麼人?
    前面提到的曼巴寧的家鄉曼尼普爾邦就是印度東北6個邦之一,曼巴寧所屬的那加族則主要分布在那加蘭邦,曼尼普爾邦和阿薩姆邦也有一定數量。然而幾十年後,英軍完全徵服了那加蘭山區。那加人當然不樂意,我好好的一個民族有自己的土地,怎麼就成了印度國家的一份子?於是那加蘭地區掀起民族獨立浪潮,他們訴求建立一個那加族國家,到21世紀,在印度政府的打擊下,分離勢力有所緩和,才有不少青年加入印軍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