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丨臺北101建在地震帶上 靠什麼「神器」抗震?

2022-01-09 廈門衛視

    

臺北101大樓是臺北旅遊必去打卡點,不僅可以體驗世界上最快的電梯,從5樓上升到89樓只需37秒,還可以登上88樓觀景臺將臺北的美景盡收眼底。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或許會對觀景臺裡的一個黃色巨大球體的用途充滿疑惑,它正是臺北101大樓能夠在地震、颱風多發的地段上屹立不倒的「神器」——「風阻尼器」。

臺北101大樓的「風阻尼器」

    

2004年底,地震帶上拔地而起的臺北101,改寫了臺北天際線,也成為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之一!

 臺灣位於地震帶上,常年受到地震和颱風災害的影響,所以「抗震」和「防風」是建設臺北101大樓必須要克服的大問題。因此,世界第一座「防震防風阻尼器」便誕生了。

這個巨大的、金光燦燦的球型「風阻尼器」重達660噸,直徑5.5米,位居世界第一,也是少數對外開放觀賞的。

「風阻尼器」的工作原理是在大樓側面受力時,颱風和地震來襲的時候,它通過計算機偵測後,以相應的擺動產生反作用力,抵消部分大樓的壓力。

臺北101大樓夜景

事實證明,這個巨大的「風阻尼器」確實發揮了巨大作用。2015年4月20日上午九點多,臺北101的88樓觀景臺上,海內外遊客鳥瞰臺北的美麗景致,讚嘆不已。這時,突然間一陣天旋地轉,所有人被震得無法站穩腳步,等到稍微回過神來,他們被眼前這個巨大球體的搖晃景象給驚呆住了。

「風阻尼器」位置示意圖

 這顆在臺北101大樓87樓沉睡的超大巨球,突然甦醒了,只見球體搖晃越來越明顯,能讓重達660噸的大球如此左搖右擺的,是相當2.8顆原子彈威力的芮氏6.3級強震,當時正在101大樓裡觀光的遊客,也跟著大球蕩鞦韆,心情七上八下。

這顆660噸全球最大「風阻尼器」正負擺幅達15釐米,創下臺灣地震史上最大幅度,臺北101大樓有驚無險,躲過了強震。

臺北101大樓

 2015年8月8日凌晨4點10分,臺北市瞬間颳起13級強風,這次臺北101大樓「風阻尼器」擺蕩1米,刷新101落成以來搖晃的最高紀錄。

 ★來源:廈門衛視《兩岸秘密檔案》欄目

 ★撰稿:葉瑋泓

✎編輯:陳錦華

相關焦點

  • 臺灣親子遊之臺北篇----101大廈
    到了臺北第一任務就是買悠遊卡,在地鐵站(臺灣稱「捷運」)詢問工作人員,我們在捷運站的自助機器上購買,100臺幣作為押金(除以5就是人民幣價格,以下默認貨幣都是臺幣)購買一張卡,然後自助充值(臺灣稱「加值」),悠遊卡坐地鐵打8折,最重要的是省去了每次買票的時間,悠遊卡在全島都可以用,高雄地鐵、南投公交車等,甚至貓空纜車、臺北動物園、便利店都可以使用,地鐵站、便利店都可以充值
  • ISIS恐怖組織 鎖定「臺北101」為目標?
    據臺灣《中國時報》2月26日報導,國際黑客組織「匿名者」上個月就曾針對「伊斯蘭國」發出警告,將持續攻擊和「伊斯蘭國」相關的社群網絡帳號,並在「匿名者」的官方網站上公布已經癱瘓的帳號,目前要在網絡上直接找出「伊斯蘭國」的官方帳號,十分不容易。
  • 中國地震帶分布圖和地震雲圖
  • 煙花來襲,鎮樓神器「上海慧眼」顯威!
    其實,大部分高度超過200米的建築都會安裝阻尼器來防風抗震。在當今世界所有安裝阻尼器的高層建築中,名為「上海慧眼」的上海中心阻尼器重達1000噸,無論大小、重量目前都是世界之最。這個重量遠遠超過了臺北101那個出現在無數遊記中的、重680噸的阻尼器。阻尼器減振的原理是質量塊的慣性會產生一個反作用力,使得阻尼器在建築受到風的作用力搖晃時,發生反向擺動。
  • 【100新聞鮮報】雲南地震救災失蹤戰士謝樵遺體找到/地震帶貧困地區建築物抗震能力低下
    雲南地震救災失蹤戰士謝樵遺體找到8日上午9時30分,武警雲南總隊第二支隊官兵在支援甘家寨搜救路上
  • 不採用抗震支架的,將可能犯罪!機電工程抗震支架系統分析解讀、安裝步驟及典型示意圖!
    全球主要有三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海嶺地震帶。其中,環太平洋地震帶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中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不歐亞地震帶之間。20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
  • 帶你了解超高層建築與抗風搖擺阻尼器系統的關聯
    分析中不考慮風向性的影響會造成過分的保守,並因此會得到高出實際情況的風荷載和風響應。由氣動彈性模型實驗所獲得的風荷載和風響應結果和由高頻天平模型實驗所得到的相對應的結果在RWDI 的氣動彈性模型實驗報告中做了比較。這兩種不同實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的誤差是在預料中的由於不同方法所能達到的準確度的範圍內。
  • 【長篇報導】臺北建城百年紀念 市長們都講了什麼?
    馬英九說,今天是臺北市建市100年,但他要各位不要誤會,以為在建市之前沒有建設,在這他要提醒大家,對臺北有貢獻的先人,第一個是沈葆楨,若沒有沈葆楨遷府城,今天開會可能就在臺南,沈葆楨的眼光正確。話鋒一轉,陳水扁說,不管什麼政黨
  • 核環行起重機相似縮尺抗震實驗模型設計*
    考慮到後續的抗震性能實驗要在地震模擬系統(臺面尺寸為4 m×3 m)上進行,另有運輸、安裝等條件的限制,將縮尺模型的幾何相似比設為16:1,模型主要參數的相似準則如表3 所示。2 核環吊原型與相似模型有限元分析為了驗證本文推導的核環吊抗震分析動力學相似準則的正確性,對依此相似準則設計的縮尺模型及原型實驗模型進行有限元仿真分析。
  • 活動支吊架、固定支架、抗震支吊架、裝配式支吊架……各類支吊架梳理,你分清了嗎?
    雖然有支吊架的國標圖集,還是很難弄清楚什麼是固定支架,什麼是活動支架?
  • 我們曾經以為找到了預測地震的真諦,結果卻收穫了巨大的教訓
    尤其那些靠穴居而生的動物更是對震動異常靈敏。 可一般在大地震來臨之前,也會可能不同程度的前震。像海城地震這次連人都能感覺得到,那震前動物產生一些異常行為其實並不新奇。
  • 隔震設計標準與抗震規範對隔震結構設計異同對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新發布的將於9月1日執行的《建築隔震設計標準》GB T 51408-2021(以下簡稱「隔標」),採用隔震結構直接設計法:上下部結構、 隔震層一體化分析設計,並順接基礎的設計分析。抗規規範中對隔震結構的抗震性能要求也有所提高。採用隔震或消能減震設計的建築,當遭遇到本地區多遇地震影響、設防地震影響和罕遇地震影響時,可按高於抗震規範第1. 0.1 條(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設防目標進行設計。
  • 減震技術丨阻尼器在高層建築中的抗震應用實例
    然而,減震器發展的主要誘因是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發生了幾次地震,包括Loma Prieta(1989)和美國加利福尼亞的Northridge(1994)以及日本的Kobe(1995)。同時抗風設計的並行發展發生在20世紀後期。 一個結構主要特性通常包括質量、剛度(周期)、阻尼。在剛度和質量上進行工作是一種常見的做法,但是另一種解決方案是在動態系統中進行阻尼或能量耗散的工作。
  • 活動支吊架、固定支架、抗震支吊架……各類支吊架概念,你了解多少?
    通俗的說,滑動支吊架僅僅對管道起到一個支撐作用,管道可以隨著自身的熱脹冷縮而進行滑動,在這個過程中,滑動支架不會對管線在膨脹方向上產生反作用力。滑動支吊架管道軸向、徑向均不受限制,即允許管道前後、左右、上下有位移;滑動支架與導向支架在用途上是不一樣的,滑動支架在受管道熱膨脹或冷縮時可以自由滑動,而導向支架要受到方向的限制。所以滑動支架與導向支架在結構上也有一定的區別。
  • 盤點世界地震史 唯有一次地震被準確提前預測
    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地震形成的海浪以每小時700公裡的速度橫掃太平洋,15小時後高達10米的海浪呼嘯而至襲擊了夏威夷群島。海浪繼續西進,8小時後4米高的海浪衝向日本的海港和碼頭。在巖手縣,海浪把大漁船推上了碼頭,跌落在一個房頂上。這次海嘯造成日本800人死亡,15萬人無家可歸。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發生7.3級地震。
  • 女孩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 被加拿大飛行學校錄取
    現在的黃梅花多才多藝,圖為她在家裡練瑜伽  2008年,她在地震中雙腿嚴重受傷,是直升機將她送往醫院接受搶救。從此她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開上飛機。  7年後,截肢的黃梅花得到了實現夢想的機會。地震來時,她沒有來得及跑出教學樓被壓在了從二樓通往一樓的樓梯上。一個多小時後黃梅花被同鄉從廢墟中救出。幾天後,她進行了雙腿截肢手術。那時,或許是年齡太小的原因,她並沒有意識到這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都江堰光亞學校的卿光亞校長得知她的事後,給了她到都江堰讀書的機會,並免去了所有費用。  來到光亞學校,黃梅花進入六年級重新開始學習。
  • 塔器防振和泡麵神器
    什麼是阻尼阻尼是振動系統在每個振動循環期間將振動過程的能量的一部分轉化成另一形式的能量的能力。該能量轉換導致強制振動過程的強度(振幅)降低或自由振動過程逐漸衰減和衰落。維持洗衣機整體的穩定除了靠本身巨大的慣性外,還需要阻尼系統吸收滾筒震動能量(類似汽車懸掛),在運輸中為避免滾筒晃動損壞會用螺絲將其鎖死(類似膨脹節的拉杆運輸時是固定的),洗衣機工作前要拆除穩定螺栓,否則洗衣機還是會振得很兇。
  • 突發:斐濟8.3級地震!印尼6.3級地震!為什麼新加坡不震?
    >由於地震深度達到了559.6公裡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沒有發布海嘯預警目前也沒有發生人員傷亡8.3級是什麼概念呢看圖理解一下也希望兩地的大家平平安安▼然而同樣身為一個島國也是熱門的旅遊國家新加坡為什麼從來都沒有地震甚至基本沒有什麼自然災害呢?
  • 阻尼器在高層建築中的抗震應用實例
    然而,減震器發展的主要誘因是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發生了幾次地震,包括Loma Prieta(1989)和美國加利福尼亞的Northridge(1994)以及日本的Kobe(1995)。同時抗風設計的並行發展發生在20世紀後期。 一個結構主要特性通常包括質量、剛度(周期)、阻尼。在剛度和質量上進行工作是一種常見的做法,但是另一種解決方案是在動態系統中進行阻尼或能量耗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