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超聲導波的壓力容器健康監測I:波傳導行為及損傷定位丨JME封面文章

2021-02-25 機械工程學報

提示:點擊上方"機械工程學報"↑關注我吧

壓力容器在石油化工、水下艦艇、航空航天等重大產品及關鍵部件中有著廣泛應用。服役環境中,苛刻的工作環境易造成壓力容器多種失效模式相互耦合而嚴重威脅結構服役安全。在人類與工程失效長期鬥爭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先進的監測手段可以降低在役設備發生重大事故的風險。傳統方法基於統計學原理及安全係數法等可靠性理論來保障壓力容器的結構完整性。然而壓力容器受到各種自然、載荷環境交互作用,這對其服役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對在役壓力容器的在線監測可為進一步停機檢查、維修等提供指導,降低產品突發性失效帶來的損失。超聲導波具有大面積、長距離監測的優點,能及時避免壓力容器失效。

 

華東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楊斌、胡超傑、軒福貞、羅承強、項延訓、肖飈開展了基於超聲導波的壓力容器健康監測研究,共分為三部分。他們的在《機械工程學報》2020年第4期發表了《基於超聲導波的壓力容器健康監測I:波傳導行為及損傷定位》(封面文章)一文,作為該課題的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超聲導波在壓力容器中的傳播行為及損傷定位方法。

對本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速戳屏幕下方的「閱讀原文」,免費獲取全文閱讀引用本文

楊斌, 胡超傑, 軒福貞, 羅承強, 項延訓, 肖飈. 基於超聲導波的壓力容器健康監測I:波傳導行為及損傷定位[J]. 機械工程學報, 2020, 56(4): 1-10.

YANG Bin, HU Chaojie,XUAN Fuzhen, LUO Chengqiang, XIANG Yanxun, XIAO Biao. Structural HealthMonitoring of Pressure Vessel Based on Guided Wave Technology. Part I:WavePropagating and Damage Localization[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20, 56(4): 1-10.

論文摘要

嚴苛的使用環境造成的壓力容器損傷會導致結構失效而造成巨大安全隱患;超聲導波具有大面積、長距離監測的優點,能及時避免壓力容器失效。開展基於超聲導波的壓力容器健康監測研究,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超聲導波在壓力容器中的傳播行為及損傷定位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法研究超聲導波在壓力容器中的傳播行為,開發出針對壓力容器圓柱筒體及球形封頭的損傷定位算法程序,並重點討論信號處理方法對壓力容器不同部位損傷定位精度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導波在壓力容器中傳播易產生多模態,其在壓力容器中不斷地循環傳播直至能量衰減耗盡,且極少發生邊界反射;在基於超聲導波的壓力容器缺陷定位時,截取合適的時域導波信號並對信號進行濾波和降噪處理能夠有效提升壓力容器缺陷的定位精度;缺陷信號相對於基準信號的時間零點漂移及非檢測模態波包的幹擾是影響壓力容器缺陷定位精度的兩個主要原因,修正後的算法對壓力容器筒體和封頭缺陷的定位誤差在5%以內。

重要結論

(1) 對於本文所研究的壓力容器一類閉合結構,導波在其中的長距離傳播易產生多模態信號。與導波在平板中的傳播不同,導波在壓力容器中的傳播極少發生邊界反射,而是壓力容器不斷地循環傳播,直到導波能量衰減耗盡。

(2) 對導波信號的濾波降噪處理在去除噪聲的同時還保留了缺陷散射信號特徵,經過濾波和小波降噪的缺陷散射信號易識別,定位算法能夠準確的捕捉到壓力容器筒體中的缺陷反射信號,進而提升壓力容器筒體的缺陷定位精度。

(3) 實驗室條件下,缺陷信號相對於基準信號的時間零點漂移及非檢測模態波包的幹擾是影響基於導波的壓力容器缺陷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修正後的定位算法得到的壓力容器缺陷成像區域減小,缺陷位置與實際缺陷位置基本重合,成像精度大幅度提升。

前景與應用

壓力容器在石油化工、水下艦艇、航空航天等重大產品及關鍵部件中有著廣泛應用。服役環境中,苛刻的工作環境易造成壓力容器多種失效模式相互耦合而嚴重威脅結構服役安全。損傷在線監測和精準定位是保障其服役安全的核心瓶頸技術。超聲導波傳輸距離遠、覆蓋面積大,本研究研製了實時損傷感知及精準定位智能專用系統。項目成果可望建成特種設備智能運維和安全保障的示範標杆,提供流程工業智能裝備和智能工廠的關鍵技術支撐。

團隊帶頭人

塗善東,博士、教授、長江學者(2001)、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2)、中國工程院院士(2019)。兼任國際壓力容器學會亞太地區委員、國際機構學與機器科學聯合會\(IFToMM\)可靠性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壓力容器學會榮譽理事長、材料學會理事長;他還擔任了J Applied Energy, Int J of Pres Ves and Piping, J of MaterialsScience & Technology, Frontier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 Advances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壓力容器、機械工程材料等期刊、機械強度、功能材料及器件學報等期刊編委。主要研究高溫環境下的結構設計理論與壽命預測技術、微(小)化學機械系統(MCMS\)、先進能源材料與裝備,倡導全面工程教育。2004年(第一完成人)、1999年(第二完成人)先後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多次獲省部級一等獎;1990年獲第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1996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002年被授予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科技進步帶頭人」稱號,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6年獲教育部榮譽長江學者稱號。

主創簡介


楊斌,男,河南淮陽人,博士,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研究工作圍繞特種設備智能化及其安全問題開展,重點研究複雜環境下材料/設備的安全評價、安全監測理論基礎、損傷智能監測裝備三個方面。圍繞上述工作,以第一/通訊作者在IntJ Hydrogen Energ, Compos Sci Technol,ComposPart A & B, Compos Struct及J SandwStruct Mater等重要期刊上發表SCI論文25篇;另以第一作者發表EI論文9篇;科學出版社出版中文專著1部(第二作者)。申請/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項,授權軟著3項。擔任多個期刊審稿人。多次參加學術大會並作特邀報告,擔任分會場主席,並發表會議論文。是中國複合材料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力學學會、美國SAMPE學會會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任務等課題十餘項。先後入選中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2018-2020)」、上海市「晨光學者(2018)」和「華東理工大學青年英才培育計劃(A類,2018)」,獲首屆「中國複合材料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16,全國5篇)」。

  

胡超傑,男,1994年12月生,博士研究生在讀。2017年7月於中國石油大學獲過程裝備與動力工程學士學位,2017年9月至今於華東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的研究方向為基於深度學習的壓力容器健康監測技術。2017年以來,發表SCI論文3篇,發表EI檢索論文5篇。

 

軒福貞(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7月於山東工業大學獲化工機械與設備專業學士學位,1996年7月獲固體力學專業碩士學位,2002年3月於華東理工大學獲化工過程機械專業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主要從事能源與動力裝備的設計、製造與運行維護技術研究,在壓力容器、超超臨界汽輪機、核電裝備等高溫設備的強度與壽命設計、安全評價及智能檢測/監測方面取得創新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青年科技突出貢獻獎。主持完成國家核電重大專項(課題)、國家儀器專項、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參加《在役含缺陷壓力容器安全評定》、《承壓設備合於使用評價》等多項國家/行業標準的編制及研究工作。先後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等計劃或榮譽。兼任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第七屆科技委先進位造學部委員、承壓系統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核電裝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壓力容器副主編等。

 

羅承強,男,1994年1月生,碩士研究生。2016年7月於華東理工大學獲過程裝備與動力工程學士學位,2019年7月於華東理工大學獲得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碩士學位。主要從事壓力容器健康監測研究。2016年以來,發表SCI檢索論文3篇,申請/授權發明專利5項、軟體著作權3項。先後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萬華化學獎學金、蔣雯若獎學金、陶氏獎學金等。

 

項延訓,男,1979年生,浙江蒼南人,2005年至今任職於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獲得者。主要從事材料/構件服役相關的超聲無損檢測及評價技術研究,包括:早期微損傷的非線性超聲導波檢測及定位表徵、超聲導波損傷檢測及定位成像、超聲相控陣成像、複雜結構中殘餘應力的超聲表徵等。研究內容涉及超聲學、材料力學、信號處理等交叉學科。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裝備預研教育部聯合基金項目,以及多項省部級項目和企業合作科研項目,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3次。獲2017年上海市魏墨盦聲學獎,獲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青項目資助,獲2016年上海市人才發展資金資助,獲2015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1完成人),獲2014年上海市科技啟明星計劃,獲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2011);發表SCI論文50餘篇,授權/申請專利11項。

 

肖飈,男,1982年生,湖南衡陽人,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在讀。主要從事構件/材料的超聲導波檢測及損傷定位研究,包括:超聲導波技術對複合材料纏繞式壓力容器的結構健康監測及損傷定位成像,超聲導波監測技術對複合材料、鉻鉬鋼材料構成的薄板、薄壁圓筒結構件的在線監測,發表SCI、EI論文10餘篇。

華東理工大學承壓系統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華東理工大學承壓系統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於2005年12月批准建設,2009年6月通過教育部驗收,2012年9月以優良成績通過教育部評估。

實驗室是國內承壓設備領域唯一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秉持科學發展與國家需求相結合的理念,以壓力容器、環境裝備、動力裝備等為載體,以「引領承壓裝備源頭技術創新,強化學科基礎理論前沿研究,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建成特色鮮明、具有較大國內外影響的承壓系統與安全領域創新基地」為目標定位,在裝備安全技術、節能與減排技術、智能檢測/監測技術等研究領域,取得了具有重要學術影響或重大工業應用價值的創新成果,在提高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和保障國家安全中的發揮了重要的戰略支撐作用。

實驗室依託「化工過程機械」國家和上海市重點學科,已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具有交叉學科優勢的研究隊伍。目前固定人員中擁有長江學者4人、傑青5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青年長江學者2人、優青4人,4位教授先後擔任全國壓力容器學會理事長和國際壓力容器技術學會理事,2位教授任國際壓力容器技術學會副主席,12位教授任歷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壓力容器標準化委員會、教育部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等;4位教授擔任國內外18餘個學術期刊編委,涉及機械、能源、材料等多個學科領域。

近五年來,實驗室承擔科研經費1.43億元,承擔了國家和省部級等重要任務419項,獲國家及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科技獎勵21項,發表論文905篇,其中SCI收錄554篇、EI收錄97篇,起草實施國家標準5項。獲得軟體著作權11項;授權發明專利97項,其中國際專利9項,20項專利實現成果的產業化。承壓設備安全保障、環境裝備技術、過程設備強化與節能、安全檢測/監測及基於可靠性製造的壽命提升技術等方面形成特色。

在過去的五年,針對承壓設備高參數、大型化、高效化和長周期運行的新趨勢,實驗室致力在科學前沿、應用研究與基地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首先,繼續夯實承壓裝備安全保障技術科學基礎,確保該研究領域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並為我國在建和在研的航空、航天、能源、電力等重大裝備研發提供技術支持,拓寬了實驗室科學研究的維度;其次,加速過程汙染物分離、節能減排、綠色生產基礎研究步伐,以節能減排關鍵技術與裝備創新為突破口,在相關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和工程應用示範,形成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進而,面向重大承壓設備防災、控災的迫切需求,突破了智能檢測監測相關技術,保障了重要承壓設備長壽命安全服役,為提高我國承壓設備的自主設計、製造和集成能力做出貢獻。

實驗室在創新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標準制定、學科知識普及和政府、行業政策諮詢的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會貢獻顯著。如通過創辦全國大學生過程裝備與控制創新與實踐大賽、倡導全面工程教育,促進承壓設備高等教育創新發展;支持「華龍」一號、CAP1400核電等重大項目的建設,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推動行業進步;通過制定安全保障、綠色生產等方面的國家/行業標準,發揮行業智庫作用;通過擔任多個領域內期刊編委、主辦國際壓力容器大會、發起中國結構完整性聯盟,擴大了我國在承壓設備與安全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編輯:惲海豔   校對:向映姣

有一種合作叫做真誠,有一種發展可以無限,有一種夥伴可以互利共贏,願我們合作起來流連忘返,發展起來前景可觀。關於論文推薦、團隊介紹、圖書出版、學術直播、招聘信息、會議推廣等,請與我們聯繫。

感謝關注我們!我們《機械工程學報》編輯部將努力為您打造一個有態度、有深度、有溫度的學術媒體!

版權聲明:

本文為《機械工程學報》編輯部原創內容,歡迎轉載,請聯繫授權!

在公眾號後臺留言需要轉載的文章題目及要轉載的公眾號ID以獲取授權!

商務合作:

聯繫人:張強

電話:010-88379891

E-mail:cjmezhang@126.com

網 址:http://www.cjmenet.com.cn

官方微信號:jmewechat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喲

相關焦點

  • 重點文章推薦 | 飛行器結構健康監測中壓電-導波成像技術的發展與挑戰
    基於導波的結構健康監測方法具有對小損傷敏感、可實現大面積區域監測,以及既可主動損傷監測也可被動衝擊監測等特點,被認為是最有應用前景的方法之一。其中,壓電-導波成像技術能夠直接對監測區域進行成像,直觀且抗幹擾能力強,已成為導波結構健康監測的一個重要方法。
  • 光纖傳感在飛機結構健康監測中的應用進展和展望
    基於飛行測試和相關應用經驗,本文對當前研究進展進行回顧,並對未來發展進行展望。關鍵詞:光纖傳感;結構健康監測;飛機;應用;展望結構維修佔飛機維修60%以上的時間,結構壽命也決定了飛機的壽命,而且結構損傷呈現分布式、偶發性和難監測的特點,因此結構健康監測成為飛機預測與健康管理的重要方面[1]。
  • 【先進測量技術】光纖光柵在航空結構健康監測中的應用前景
    傳感器/ 激發器/ 結構特性通過了國防與航天中心動態力學分析檢測,對埋入工藝進行了評估,考慮了力、熱、化學的兼容性[3]。 2009年11月, 義大利的Valentina Latini 等研究了一種基於耐高溫FBG傳感器和耐惡劣環境藍寶石光纖的新型結構健康檢測體系,工作溫度可達600℃,該傳感器應變靈敏度可達0.6με,應用於等離子風洞[4]。
  • 【材料】仿生壓力傳感神經系統的構建:金字塔壓力傳感器+Nafion憶阻器
    從仿生電子器件的角度,目前尚未能實現精神「壓力」的模擬,而在生理「壓力」傳感系統的模擬方面,研究者們已經取得了可喜的進展。近日,深圳大學韓素婷副教授和周曄研究員通過將高靈敏度壓阻式傳感器與新型Nafion基質子傳導憶阻器有機結合,首次實現了基於兩端器件的仿生壓力傳感系統的構建。
  • 複雜結構與高性能材料增材製造技術進展丨JME文章推薦
    基於逐點熔凝、分層製造的工藝特徵,增材製造一方面可以實現三維複雜結構零件的快速製造;另一方面由於其快速非平衡凝固過程,有望實現材料的高性能化,進而推動材料技術的發展。在複雜結構快速製造方面,例如:拓撲優化設計(先進設計技術)與增材製造(先進位造技術)相結合,極大地釋放了創新設計空間。
  • 世界上主要鍋爐壓力容器規範介紹,值得收藏!
    與ASME Ⅷ-1相比,ASME Ⅷ-2對結構的規定更細,對材料、設計、製造、檢驗和驗收的要求更高,允許採用較高的許用應力,所設計出的容器壁厚較薄。現行ASMEⅧ-2是基於失效模式的標準包括了疲勞設計,但設計溫度限制在蠕變溫度以內。為解決高溫壓力容器的分析設計,在1974年後又補充了一份《規範案例N—47》。
  • 掠入射聚焦型X射線脈衝星望遠鏡裝配誤差分析與在軌驗證丨JME文章推薦
    隨著航天科技與天文學的快速發展,空間X射線探測、X射線脈衝星導航、空間環境監測、黑洞與引力波探測等領域迅速崛起。因此,在反射鏡精密加工與製造過程中極易產生包括幾何定位、幾何定向以及幾何形狀等誤差,還包括由於裝配應力產生的面形誤差,這些多源誤差具有耦合特性並將共同影響望遠鏡的裝配精度與聚焦性能。可見,如何實現多層嵌套X射線反射鏡同軸共焦的精密裝配是研製高性能X射線望遠鏡的關鍵。
  • 智能鞋墊系統實現實時足底壓力分布分析 :基於可控垂直多孔介質層
    報導了一種基於此項技術設計製備的,共有24路觸覺傳感器的一體化智能可穿戴鞋墊系統,用於足底的實時動態壓力監測。    隨著科技水平和醫療能力的提高,人類壽命延長,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齡化已成為世界性難題,也是亟需面對的問題之一,因此對於疾病早期的診斷和預防愈來愈重要。
  • 2021年R1快開門式壓力容器操作考試題及R1快開門式壓力容器操作找解析
    (  ABC  )A、高壓;B、中;C、低壓3、【多選題】壓力容器使用中,生產性毒物常以()等形式存在,不僅汙染環境;而且當有毒物質達到一定濃度時會危害人體健康,預防毒物危害十分重要。(  B  )A、6B、1C、320、【單選題】《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規定,在用壓力容器的全面定期檢驗周期根據()確定。(  C  )A、壓力大小B、壓力容器級別C、安全狀況等級21、【單選題】快開門式壓力容器一般投入使用後()年內進行首次定期檢驗。
  • 指南解讀 | 2020心動過緩和傳導異常患者的評估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解讀
    共識指出,睡眠期間的心動過緩或傳導異常者需進行睡眠呼吸監測並對症處理。1.對記錄到或懷疑心動過緩或傳導異常的患者均應行12導聯靜息心電圖檢查,明確心搏頻率、節律和傳導情況(Ⅰ,B-NR),為明確心律失常與症狀的相關性,推薦進行心臟節律監測(Ⅰ,B-NR)。發作頻繁者,推薦進行24 h或48 h連續動態心電圖檢查;發作頻率較低者,推薦更長程的心臟節律監測。
  • 青山區舉行壓力容器突發事故應急救援綜合演練
    為進一步提高青山區特種設備應急救援水平,完善青山區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體系,12月20日,區市場監管局在武漢有機實業有限公司開展壓力容器應急演練 青山區副區長周斌觀摩演練後指出,通過這次模擬壓力容器突發事故應急救援的成功演練,驗證了我區事故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檢驗了我區事故應急救援能力以及相關部門協同配合作戰能力,鍛鍊了隊伍,積累了應急救援的實戰經驗。 周斌要求,要更加百倍小心地做好日常安全防範和監管,防微杜漸,下大力氣治理隱患,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 論文快報|IEEE Sensors Journal發表課題組基於多任務學習的螺栓鬆動機電阻抗監測最新研究進展
    基於壓電陶瓷傳感器(PZT)的機電阻抗(EMI)技術對初始螺栓預緊鬆動很敏感,然而環境溫度的變化對EMI監測有很大的影響。近年來深度學習技術的迅速發展,已經越來越多的應用於結構健康監測領域。本研究提出了一種用於識別螺栓鬆動的多任務卷積神經網絡,該網絡由溫度補償子網絡和螺栓鬆動狀態識別子網組成,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考慮正則化的多任務損失函數。
  • 容器、容器雲和容器化PaaS平臺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 趨勢解讀
    一、 容器容器是一種輕量虛擬化技術,它不同於 VMware 虛擬化,所以其隔離性相對差、安全性差,但輕量也正是其特點。容器的概念其實也早就有之,只不過實踐的選擇有差別。它需要依賴於母體來生存,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容器在作業系統中以進程的方式運行。容器的虛擬化損耗約 1% , 而虛擬機的損耗約 20% 左右。但是容器帶來了管理和運維的複雜性。
  • 兒童多系統炎症症候群與心臟傳導異常
    紐約摩根斯坦利長老會兒童醫院開展了一項研究,目的是調查MIS-C患兒中的心臟傳導異常發生率,以及心臟傳導異常患兒的臨床表現和病程,試圖尋找MIS-C患兒發生心臟傳導異常的預測因素。另一例患兒出現新發的右束支傳導阻滯(圖3),在住院期間恢復正常。 實驗室檢查顯示,心肌酶、炎症標誌物和心功能與AVB的發生無關聯。圖1 發生MIS-C期間的連續心電圖顯示PR間期的變化
  • 封面活動在底部201221-1
    3.2定位方式傳導性愛黑鍋阿文啊無法;漸黃昏符合如果ig火箭運動員感知目標反射和照射固定器螺紋書畫理事學和i健康阮氏記憶木能量在現代空戰中,作戰效能越來越依賴於偵察機康阮氏記憶木主愛鞥色戒個i撒哦 色韓國 色更加問題地面。
  • Ardupilot基於UWB的是室內定位
    小編最近在研究基於UWB的無人機的室內定位,在無GPS情況下,讓無人機可以實現室內定位導航,也是無人機領域的熱門話題。
  • 法爾森學堂 | 濟南一生產企業發生蒸壓釜爆炸事故,預防壓力容器爆炸備受關注!
    3、使用中不準有任何重物碰擊蒸壓釜的釜蓋和釜體,應避免任何受壓元件受到任何機械損傷.4、每周至少對釜體內部軌道及兩側、底部進行一次徹底清掃。5、任何時候都應保持活動支座、軌道面的清潔,以保證釜體在操作時由溫度變化而引起的軸向自由移動。6、嚴禁在蒸壓釜釜體上任意開孔、焊縫支架及增設附件.任何建築物不得與釜體連接或焊接。
  • 論文筆記 | 一種基於智能藥物包裝、隱蔽式生物傳感器和智能藥箱的物聯網健康平臺
    開發的功能可應用於各種健康相關的場景,包括環境監測、生命體徵採集、藥物管理和遠程醫療服務等。What’s the problem? (挑戰)將常規醫療檢查和其他醫療保健服務從醫院轉移到家庭並非易事。首先,缺少專業醫護人員的陪護,患者獨自在家中出現意外時,無法第一時間接受救助。
  • 【預案】壓力容器爆炸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
    壓力容器上都裝設有安全附件,壓力表、溫度計、水位計、膨脹指示器等,通過表記指示判斷事故前兆。巡檢人員定期對設備進行巡查,並實做做好記錄。及時採取措施保證壓力容器運行的安全。4.2.3.1在購買壓力容器前,應對設計單位和製造廠商的資質嚴格審核,嚴禁不合格產品投入使用。
  • STL vector容器用法
    向量(Vector)是一個封裝了動態大小數組的順序容器(Sequence Container),是一個模板類。跟任意其它類型容器一樣,它能夠存放各種類型的對象。二、容器特性1.順序序列順序容器中的元素按照嚴格的線性順序排序。可以通過元素在序列中的位置訪問對應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