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軍校生吳石、陳寶倉烈士
再研究三篇
吳蔚
●鄭立
吳石(1894—1950),是犧牲在臺灣的著名革命烈士,中共隱蔽戰線傑出的無名英雄。吳石原系國民黨高級軍事人員,歷任國民政府國防部史政局長、福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國防部參謀次長」等職。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吳石於1947年即開始為黨工作,後受命赴臺灣執行任務。1950年春,因中共臺灣省工委遭到破壞,吳石受牽連而被捕,該年夏天被殺害於臺北。因此事發生久遠,也因海峽兩岸長期對峙,介紹吳石難免有些猜測、舛誤。本文試就當下介紹吳石中較為普遍的幾個問題依照原始檔案略作答疑。
一、吳石因何罪名遭殺戮及其在當時的影響坊間多稱吳石因 「通共罪」遭殺戮,這種表述是不符合史實的。吳石1949年8月赴臺後,繼續為中共工作。1950年3月1日,因中共臺灣省工委遭嚴重破壞,身份暴露,被捕入獄。同年6月10日被國民黨當局依照其《懲治叛亂條例》以「叛亂罪」殺害於臺北。
吳石是國民黨潰退臺灣後在臺「國軍」高級將領被殺之第一人。因此,吳石被捕、遇難之事在當時臺灣政壇引起震動,在島外也引起反響。由於吳石的官階高,「吳石案」涉及高級軍官多人,受牽連的人員逾200多人,是一個大案,臺灣當局需要給海內外一個明確的交代,以證明其本身並非以此為藉口整肅軍中異己。1950年7月,「吳石案」的承辦人李資生(據江南《蔣經國傳》註:其真實姓名夏曉華,原供職保密局)按照臺灣當局的授意,在香港的國民黨刊物《新聞天地》分兩期(7月8日、7月15日各一期)發表《臺灣大間諜案破獲始末》一文,詳述逮捕吳石和朱諶之等人的前後經過。由於秘密工作的需要和臺灣海峽的阻隔,此事在大陸鮮為人知。且此後40年內大陸無相關正式消息。
1950年8月14日,民辦的上海《新聞日報》刊發日本記者村田勇夫的《鹿地亙訪問記》,透露了吳石的死訊,文中記錄6月22日吳石摯友、日本著名左翼作家鹿地亙的談話:「我和樵野談了一些有關中國的事情,特別是關於最近(註:談話日距吳石就義不到12天)在臺灣被蔣介石屠殺掉的吳石將軍的回憶。」這是大陸公開媒體在當時唯一的記錄,但其在大陸影響極其微小。
二、吳石出生日期問題關於吳石的生辰,吳氏族譜及家人均確定為1894年農曆八月十五日;《福州大百科全書》之「吳石」條記載生於1894年9月14日;吳仲禧的《回憶吳石烈士》一文中說吳石 「1895年8月生於福建閩侯縣螺洲鄉」,一些關於吳石生平的文章也有此說法;還有一些文章提到吳石出生日期為1894年8月15日。
吳石絕筆詩中「五十七年一夢中」,以此推算出生年份為1894年。另查「1894年農曆八月十五日」,公曆應是「1894年9月14日(星期五)」。吳仲禧回憶的錯誤是:在誤以為是1895年的前提下,又誤把8月視為公曆,因而有「8月」之說。筆者認為應以吳石家人的說法及《福州大百科全書》之「吳石」條為準。
三、吳石的政治身份、代號及為中共工作的初始時間關於吳石的政治身份問題,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 《知情者說》收錄的《血色明月——戰鬥在臺灣上層的中共黨員吳石將軍》一文和1996年7月 《黨史縱橫》刊發的建波、斯科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記戰鬥在臺灣的中共黨員吳石》一文中說吳石是中共黨員,另外也有「吳石是中共特別黨員」的說法。
1973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調查部函復河南省革命委員會,明確指出:吳石原系國民黨高級軍事人員,受我黨派遣赴臺執行任務。吳石雖早在1947年就開始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但事實上,並沒有在組織上加入中國共產黨。因此,對吳石的政治身份的結論應是清楚的,即吳石非中國共產黨黨員或中國共產黨特別黨員,而是國民黨愛國高級將領,是同情、支持中國共產黨的國民黨軍高級將領。在「吳石案」中被槍殺的6人(吳石、陳寶倉、聶曦、朱諶之、王正均、林志森)中,除中共特派員朱諶之外,其餘均不是中共黨員。
關於吳石為中共 「秘使一號」的說法影響甚廣,1997年12月 《西江月》雜誌(總第71期)刊載紀實小說 《紅色特工吳石將軍在臺灣》、1999年《名人傳記》第4期《「紅色女特工」 朱楓》、《共鳴》2003年第9期刊發盧獲的《「密使1號」——吳石將軍案始末》等多篇文章及雲南電視臺拍攝的「經典人文地理」專題片《密使一號》,均提及吳石的代號為「密使一號」。後經國家安全部門確認,吳石赴臺執行任務前,組織上並沒有給他「密使一號」的代號。因此,吳石代號為「密使一號」之說沒有根據。從尊重史實出發,吳石為中共「密使一號」的說法應不再使用。
吳石為中共工作的初始時間應為1947年4月。其烈士證書上已說明:「吳石同志從1947年4月開始為我黨工作。」在1973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調查部致河南省革命委員會的函中也說明:「在我黨的影響下,吳石同志於1947年即開始為我黨工作。」這就是組織上的結論。
四、吳石對解放戰爭及祖國統一所作貢獻之真實情況吳石是中共隱蔽在國民黨核心的高級潛伏者。因其地位特殊,又擅長軍事情報研究,他所提供的情報價值難以估量,在中共隱蔽戰線史上寫下傳奇。
1949年3月,吳石冒險向中共提供國民黨《國防部長江江防兵力部署圖》、《國防部全國軍備部署圖》、《滬寧沿線軍事部署圖》等核心情報。《國防部長江江防兵力部署圖》上所標明的部隊番號竟細緻到團。據渡江戰役時任第三野戰軍參謀長的張震將軍回憶:「渡江戰役前,我們收到了上海地下黨送來的情報,了解了國民黨長江江防兵力部署的情況,這對渡江作戰很有幫助。」這些秘密情報為上海、南京、杭州等重要城市的解放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5月初,吳石在赴福州正式出任福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前,曾在廣州短暫停留,將重要情報通過好友何遂轉交給在港的中共地下情報組織。這些重要情報包括:國民黨在江南地區的兵力部署圖,國民黨在江南地區軍隊的編制、人數和裝備情況以及國民黨總兵力統計和總後勤方面的統計資料等。這些情報對加快江南地區的解放發揮了積極作用。
5月下旬,吳石抵達福州後,在中共中央社會部福建特派員謝筱迺的協助下,向我黨提供了大量重要情報,我方因此獲悉蔣介石在京、滬、杭解放後的「全國作戰部署」,特別是在臺灣及東南的部署;還獲悉國民黨軍在福建省的戰鬥序列、在福建整編後部隊的主官姓名、福州綏靖公署的兵力統計等情報,並隨時掌握國民黨軍隊的軍事動向。這些重要情報,除通過電臺報告中央軍委外,還及時提供給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指揮部參考,有力地配合了他們的作戰。
7月下旬,吳石冒著危險專程抵達香港,向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提供了國民黨軍委會編制的兩份絕密情報,一份是國民黨軍留存在西北各地的部隊番號、駐軍地點、部隊長官姓名、實有人數和配備、準備整編的計劃等;另一份是國民黨部隊在長江以南,川、滇、湘、粵、閩各省的部隊建制和兵力等。這兩份都是國民黨軍委會編制的長達幾十頁的絕密材料,為我軍追殲國民黨殘敵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8月赴臺後,吳石繼續在險惡的孤島為中共工作。據李資生在《臺灣大間諜案破獲始末》一文中談到:「吳石是一個忠誠過度的情報員……懂得情報的要次,特別注重數字、圖表,使得轉送過去的資料,都對中共具有極大的價值。」並且驚呼:「要不是因為臺灣共黨組織的破壞影響到『老鄭』和朱小姐的安全,那麼吳石將軍是中共兵不血刃而解放臺灣的功臣!」短短幾行文字透露出國民黨當局的驚恐。
1991年12月10日,羅青長在京郊燕山飯店親自接見吳石將軍在大陸的子女吳韶成、吳蘭成,他說:「我們對你父親的事一直念念不忘,我當時是當事人之一。你父親為了人民解放事業和祖國統一,獻出生命,作過很大貢獻。」
五、追授吳石為革命烈士的時間關於追授吳石為革命烈士的時間,《福州大百科全書》之「吳石」條記載為:「197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其為革命烈士。」在一些文章中也有類似的表述。
追授吳石為革命烈士,是「文化大革命」特殊年代作出的特殊決定。據1973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調查部致函河南省革命委員會的有關內容,《福州大百科全書》之「吳石」條的相關記載有誤。實際情況是,1973年11月15日,河南省革命委員會根據中共中央調查部的意見就地追授吳石為革命烈士。1975年2月6日,河南省革命委員會向吳石烈士家屬頒發了《因戰因公犧牲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追授吳石為革命烈士和發放給其家屬《因戰因公犧牲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兩者間相差1年多,主要原因是追授吳石為革命烈士時,《因戰因公犧牲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已空缺,正在印製中。
六、吳石遺書的來龍去脈最早提及吳石將軍遺書一事的是1950年6月12日的香港 《星島時報》,其在頭版《轟動臺灣間諜案四要角同被處死,吳石臨刑前從容吟詩》新聞中透露:「吳(註:指吳石)事前早知難免一死,遺書早在獄中預先草就。」實際情況是,在吳石就義後不久,吳石夫人王碧奎在吳石故舊幫助下出獄,出獄時領到吳石的遺書並帶出。遺書複印件由吳石之子吳韶成1982年4月到美國探親時帶回大陸,原件由王碧奎女士本人保存。
從複印件來看,遺書寫在《元趙文敏九歌書畫冊》(規格為20cm×32cm)的背面,為行草所書,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其中最連貫集中的部分(內含就義詩),計1659字,陳述了吳石自己的經歷亦交代後事。茲錄如下:
我家累世寒儒,讀書為善,向為鄉鄰、戚友敬愛。先君生餘,已屆晚年,所期許者甚深。餘於民元參加學生軍,北伐滿清,未幾和議告成,乃從入伍生而預備學校、而保定軍校,嗣更留學日本炮兵學校與陸軍大學。在學時期,以勤苦劬學聞於儕輩。保定軍校與留學日本,均得以第一人卒業。任事以還,忠慎勤清,絕不絲毫苟且,一息偷安。凡我師生僚友,無不稱道,不絕於口。所著成績,知我均能道之,不願具述。
餘韶齡頗聰穎,第因體孱多病,先君又衣食於奔走,致少年失學。幸入軍事學校後,自知勵志禪力苦讀,不特文藝學術出人頭地,而體魄與術科亦極強勝。壯歲旅居北燕,受業於何梅生先生之門,經義詩詞亦見精進,極蒙梅生夫子之讚許。友朋多以十二能主人目我,蓋謂嫻中外古今兵學,通文學,能詩、能詞、能書、能畫、能英語,能日語、能騎、能射、能駕、能泳也。不圖今日竟陷此悲境,不能自保其身,亦可痛也。
自幼讀書,頗知敦義愛人。自為學至於任事四十年來,對於助人一事,往往超越一己能力範圍,對於恤貧周急,以及患難、失業之救濟,冤獄之平反,慈善之提倡,經予一手力行者,不知凡幾。今茲陷於囹圄,又復伊誰能救我乎。可笑亦復可哀!
餘年廿九,方與碧奎結婚,壯年氣盛,家中事稍不當意,便辭色俱厲。然餘心地溫厚,待碧奎亦克盡夫道。碧奎既能忍受餘之憤怒無怨色,待餘亦甚親切。卅年夫婦,極見和睦。此次累及碧奎,無辜亦陷羈縲紲,餘誠有負渠矣。提及兒女,至為傷心。長男美成原在武漢大學肄業,不幸於民卅五乘輪返京途中輪遭回祿,美兒失蹤至今生死未卜,餘與碧奎朝夕思念不置。二男展成生二月而殤,四男、五男均於抗戰期間因乏良醫良藥,一因腦膜炎死於桂林,一因肺炎死於貴陽。兩兒聰穎異常,愛我尤甚,均遭夭折,豈不痛哉。三男韶成、長女蘭成,原在南京中大與上海醫學院肄業,音書斷絕,已期年矣。餘最鍾愛之少子健成今年才六齡,自伊呱呱墜地以來,雖未久離餘膝下,朝夕擁抱調笑,無所不至,其足以解我憂愁。誠惟此子是賴,春間方報名入私立幼稚園,餘尚未見其入學已被逮,不知父子尚有見面之日否?思之不禁淚涔涔下矣。
餘著述除軍事學課本多種不計外,第一部出版者為 《兵學辭典》,抗戰前雖再版,抗戰間繼續三版,並繼以初、續兩編刊行,國內外莫不視為最優良之軍學參考,勝利後本擬綜合三編重新修訂,以人事總總未果。在陸大教授時代,尚編有《孫子兵法簡編》及《克羅則維茲兵法研究》,已印行。《左傳兵法》初稿已完,惜於桂柳會戰原稿遺落,近正思著手重編,亦未果。抗戰以來,編有《新戰術之研究》、《新國防論》、《遊日紀行》(是稿尚存頌絡處)。近來,對於文武並重之精神力加提倡,著有短編約十種;尚有《抗日新戰法》、《抗日回想錄》、《歷朝武學集解》等書,均集有資料,正擬著手編纂,今此願恐難償矣。詩有《東遊甲乙稿》已印,《牙牙集》與十年來所成詩稿均未印,詞稿百餘闋,亦於戰時丟失。是均願知我諸友好,設若予有不幸,為我輯印之也。
餘惟一資財全在書籍。民二十六以前,在南京所有者最為可觀。中以日本一切軍事學參考資料(中有日本秘密兵書甚多)與餘在日本陸大所得教程與個人戰術戰史作業等原件最為珍貴。其他各種古書,亦不在少數。乃因抗戰撤退南京,所攜帶者僅少數而已;在桂亦經添補,桂柳會戰退卻,亦無法攜帶,遭二度損失。勝利後,復經多方收集,大部在福州鄉中,亦望將來兒輩善為整理保存。如能請諸友好協助為我設小規模圖書館,以作紀念,俾我愛書與好讀之美習,傳諸後人,則何幸如之。
餘素不事資產,生活亦儉樸。手邊有錢,均以購書與援助戚友。抗戰前餘薪入較豐,所羨餘於抗戰期間,補貼無遺。勝利後,以人事紛冗,用度較大,有賴劉功芸兄與長芝族重侄經濟上援助者靡甚,餘何能忘之。所望兒輩體會餘一生清廉,應知自立為善人,謹守吾家清廉儉家風,則吾意足矣。
十餘年來風塵僕僕,又因抗戰八載以迄於今,戎馬關山都無閒逸之境,致讀書養性功夫,大大欠缺。而有今日失足,夫復何言,夫復何言!
天意茫茫未可窺,悠悠世事更難知。平生殫力唯忠善,如此收場亦太悲。
五十七年一夢中,聲名志業總成空。憑將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對我翁。
除以上內容外,另有一部分記錄入獄的情況,計259字。茲錄如下:
三月一日,午後9時半被逮入獄。住看守所辦公室之西廳。即晚第二處葉處長 (指保密局葉翔之)來訊問。
二日,葉處長復來訊問。四日夜,葉處長來訊問。
五日午後二時遷禁於獄中五號。嗣後隨時被訊問。均是使人神經異常緊張,心境異常刺激。
四月八日,國防部軍法局派員來訊,於以知案已被交該局辦,是次為偵訊性質。
廿六日,聞最高軍法審審判長蔣鳴三氏予之運命,於是法定矣。
此期間不斷在看守所被訊,其緊張刺激為最。
廿八日,由五號獄房移住三號房。
五月廿日,房客擠至十三人之人,我血壓陡高,經醫診所復,認為人數過多,於生命有危險,房中因此減至七人。
卅一日,房客復稍調動,同房者六人。
遺書中還有一部分是簡短的書簡。內容為對子女的叮囑,可以看出吳石對子女的疼愛和赴死的準備,計53字。茲錄如下:
學女,乖乖,要小心好好的看著,一切家中事請教胡伯伯(指胡雄將軍),並請其照顧幫忙,門戶好好的看,東西要收拾清楚,爹字。
梳理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吳石自知難免一死,從容、淡定交代獄中遭遇及後事。該遺書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七、吳石就義詩被篡改、利用之事
吳石在就義前曾從容寫下絕筆詩:「天意茫茫未可窺,悠悠世事更難知。平生殫力唯忠善,如此收場亦太悲。五十七年一夢中,聲名志業總成空。憑將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對我翁。」字裡行間充溢著吳石視死如歸、堅貞不屈的信念。
但這些原本意思明確的詩句卻被國民黨當局惡意歪曲,研究者應加以注意。其中多次被篡改使用的是第四句「如此收場亦太悲」。如「吳石案」承辦人李資生所撰《臺灣大間諜案破獲始末》結語中寫道:「這個轟動世界的大間諜案,是最近兩三個月以來大家關心的事情,在吳石等四犯正法以後,我們把這全案的內幕詳情向讀者作一忠實的報導之後,只有借用吳石臨刑時所作的一句詩,來代替我們對這一大間諜案的觀感:『如此下場亦可悲! 』」2000年,海外署名「王階弼」者以 「如此下場亦可悲的吳石」為題,著文為50年前的「吳石案」進行辯解。「太」與「可」雖一字之別,詞意迥然,其用意不言自明。
八、吳石遺骸從臺灣轉回大陸的經過吳石遺骸歸來經歷了曲折的過程。吳石遇難的消息見報後,由其在臺同族吳蔭先冒險偕吳石在台子女領回,置骨灰盒,安放於郊外的寺廟中。1990年,由吳石在臺灣的子女回大陸探親時帶回,暫放兄長吳韶成處。這時距吳石犧牲已過整整40年。
1994年4月22日,吳石遺骸與王碧奎女士 (1993年2月在美國去世)骨灰合葬於北京福田公墓,在墓地豎漢白石墓碑一方。墓碑正面書寫 「吳石將軍、王碧奎夫人之墓」,墓碑背面銘鐫如下文字:「吳石,字虞薰,號湛然,一八九四年生於福建閩侯螺洲,早年參加北伐學生軍。和議告成後入伍生而預備學校而保定學校。後更留學日本炮兵學校與陸軍大學。才學淵博,文武兼通,任事忠慎、勤清,愛國愛民,兩袖清風,慈善助人。抗戰時期運籌帷幄,卓著功勳。勝利後反對內戰,致力全國解放及統一大業,功垂千秋。臺「國防部參謀次長」任內於一九五○年六月十日被害於臺北,時年五十七歲。臨刑遺書兒輩謹守清廉勤儉家風,樹立民族正氣,大義凜然。一九七三年人民政府追贈革命烈士。夫人王碧奎一九九三年二月九日逝於美國,享年九十歲,同葬於此。」碑文由吳石之子吳韶成撰擬,並經羅青長同志審定,吳石原秘書鄭葆生以正楷手書。
九、毛澤東賦五言絕句贊吳石之真偽介紹吳石的一些文章影視作品中多引用毛澤東稱讚吳石等我黨隱蔽戰線無名英雄的詩。如1999年《名人傳記》第4期刊髮長弓、日月的《「紅色女特工」朱楓》一文中提及:1950年1月,毛澤東看到吳石提供的絕密情報後揮毫寫下:「驚濤拍孤島,碧波映天曉。虎穴藏忠魂,曙光迎來早。」專題電視片《解放之路》也曾引用過。2013年10月建成的北京無名英雄廣場還將這首詩刻錄在石碑上。經前往中央檔案館及通過相關渠道查實,這首詩系南京一作者假借毛澤東之名創作的,系偽詩。
十、吳石著述作品情況吳石作為一儒將,才華橫溢,著述頗豐,其遺書中對整理自己的著述有較多的交代。目前,吳石著作保存情況尚可,主要由各類圖書館收藏。從查尋在北京的中國圖書館館藏圖書的情況看,上網的著述目錄中有以下13種:1.《東遊甲稿》(1930年);2.《最新軍事航空述要》(1932年);3.《近代戰爭與國防之本質》(1935年);4.《東遊甲乙稿》(1935年);5.《兵學辭典粹編》(1936年);6.《克羅則維茲〈戰爭論〉之研究》(1937年);7.《戰術講話》(1938年);8.《兵學辭典粹編初續》(1941年);9.《敵情研究》(1941年);10.《重慶見聞錄》(1941年);11.《兵學辭典粹編》(第3輯)(1941年);12.《新戰術論》(1942年);13.《國防研究(期刊)》(1942年,吳石主編)。另據《克羅則維茲〈戰爭論〉之研究》封底「本書編者吳石先生最近著作錄要」中提及的還有:故宮印刷局出版的《最近航空述要》,大東書局出版的《東遊甲乙稿(詩集)》、印刷中的《東遊追憶(遊記)》,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警察學綱要》、印刷中的《國防蠡測》,兵學研究會出版的《戰術叢書第一種(孫子兵法簡釋)》、《兵學辭典粹篇》,印刷中的《戰術叢書第三種(戰術研究之津逮)》、《戰術叢書第四種(戰術原則之沿革)》和《戰術叢書第五種 (左傳兵法箋釋)》。在這些圖書中,中國圖書館僅能調閱到吳石主編的 《國防研究 (期刊)》(1942年)。
在全國各大圖書館中,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有《最新軍事航空述要》,上海市圖書館收藏有吳石審定的《日軍登陸作戰》(國防部史政局出版,1947年2月初版)及《抗戰軍人忠烈錄》(第一輯,國防部史政局出版,1948年3月),重慶市圖書館收藏有《兵學辭典粹編》(第3輯)(1941年)等,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收藏有吳石的譯作《警察學綱要》、詩集《東遊甲乙稿》以及專著《克羅則維茲〈戰爭論〉之研究》,福建省圖書館收藏有吳石所著的詩集《東遊甲稿》、《東遊甲乙稿》。
(本文作者系福州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冷月無聲——吳石傳》作者,《吳石史事答疑》 此文發表在《福建黨史月刊》2014年第5期)
其二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紀念千名烈士在臺灣殉國七十周年
羅源
西山無名烈士廣場,我不止一次前來謁拜,每次都懷著一份悽涼,十份崇敬,萬分感慨。
每次耳邊都響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慷慨悲歌,每次眼前都浮現「壯士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壯畫卷。
馬場町的槍聲,喋血著中華英魂;日月潭的悽雨,飄灑著離情別緒。臺灣,我們愛你,愛得可以為你捨命。臺灣,我們又恨你,恨你千呼萬喚始不歸。
七十年前,建國的禮炮已經鳴響,勝利的禮花已經綻放,而有這麼一伙人,別親離子而冒死赴難,易面潛伏而追求一統。風蕭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敗,或囚或歿,人不知之,乃至隕後無名。
他們當中有已經身為國民黨高官的吳石中將,陳寶倉中將,聶曦上校,有本可在家享受天倫之樂而臨危受命的朱楓烈士。
有為躲避國民黨軍特追捕而掘地為穴,過著野人般生活但矢志不渝的劉光典烈士,有中共地下黨員鍾浩東及夫人蔣碧玉烈士。
他們面對保密局特務平靜地說:「我們難逃一死,但是,我們能為偉大的祖國、偉大的黨在臺灣流第一滴血,我們將光榮地死去!」
何等的悲壯,何等的高尚。
面對吳石中將大義凜然書寫絕命書的照片(上圖),面對朱楓烈士,陳寶倉烈士、聶曦烈士、劉光典烈士視死如歸,慷慨就義的照片,什麼叫忠誠,什麼叫無畏,還用再去說教嗎?蒼天為之動容,厚土為之悲歌。
這是我們已經知道的在臺灣犧牲的著名烈士,但在臺灣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無名英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來兮精魄,安兮英靈。
誰說他們無聲,《義勇軍進行曲》就是他們高吭的吼聲,誰說他們無名,西山即名,人心即名,中國即名。或許他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但他們的功績永世長存。
吳石烈士的骨灰魂歸故裡時,我的父親,也是他在這條戰線上的戰友曾經含淚為他題詞:「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今天,我們這些為了解放臺灣而英勇捐軀的革命烈士的後代,我們這些為了促使臺灣和平統一而耗盡心血的隱蔽戰線無名英雄的後代,我們這些為了完成祖國的最終統一而隨時準備聽從黨的召喚奔赴沙場的當代,聚集在西山無名烈士廣場。
不僅是憑弔,更是宣誓,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我們一定會高舉前輩的旗幟,完成前輩的未竟之業,在以習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
當年,將軍合唱團曾經引吭高歌《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今天,我們要繼續把這個嘹亮的戰歌唱下去,「一定要把勝利的旗幟插到祖國的臺灣」!
王師東定臺海日,國祭再來告乃翁。
其三 江山浮碧血 日月照丹心
——記革命烈士陳寶倉將軍
2013年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在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建立了無名英雄紀念廣場,紀念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為了祖國的統一大業犧牲在臺灣的隱蔽戰線的烈士們。
七十三年前,震驚海峽兩岸高層的「吳石朱楓情報案」,終於大白於天下,也讓陳寶倉的名字刻印在歷史不可抹掉的一頁上。紀念雕像自左至右依次為:陳寶倉、朱諶之(朱楓)、吳石、聶曦四人的塑像。
這是一張鮮為人知的照片,它記錄了一段悲壯的歷史。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是1950年6月10日,拍攝地點是在臺灣國民黨當局的「特別軍事法庭」。
在法庭上受審的這四個人是隱蔽戰線的英雄(由左到右)分別是:
原國民黨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中將、中共華東局特派員朱楓、原國民黨國防部高參陳寶倉中將(低頭寫遺囑者)、原國民黨東南軍政公署某處科長聶曦。
他們在法庭上寫下遺囑就拉赴馬場盯刑場執行槍決,為了祖國統一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特法庭上,陳寶倉寫下遺書:
康寧街十三巷七號段翔九兄鑑。弟已被判死刑,請轉告家屬死後即用火葬。陳寶倉絕筆六月十日。
和吳石、朱楓相比,陳寶倉將軍直到今天我們大家知之甚少。
陳寶倉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這就是陳寶倉一生之中,閃耀青史的三個身份。
從舊式軍人到抗日的愛國者、再到英勇就義的中共地下情報人員。
陳寶倉的一生短暫而壯烈。
陳寶倉,字自箴,1900年出生於河北遵化。1923年陳寶倉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九期工兵科。1936年陳寶倉奉調到廬山受訓。1937年初,陳寶倉任中央軍校武漢分校教育科長。
1938年春,陳寶倉參加安徽宣城戰役,遭日機轟炸重傷右眼失明。同年6月,陳寶倉眼傷未愈即奉調參加武漢會戰,經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推薦,出任第二兵團總司令張發奎的參謀長,參加德安戰役。
1938年,陳寶倉在第二兵團任參謀長期間,他與戰地服務隊(由中國共產黨組建)裡的中共地下黨員及愛國青年親密接觸,陳寶倉從此在政治上有明顯轉變,進一步按共產黨的抗日戰爭綱領及策略參加戰鬥。
1939年初,陳寶倉隨張發奎長官調到第四戰區任代理參謀長。在第四戰區,軍法執行總監吳仲禧(中共地下黨員,上圖)介紹陳寶倉與張發奎司令的侍從秘書左洪濤(中共地下特別支部書記)聯繫。
八十年代左洪濤回憶:『從1939年起陳將軍即向我黨提供情報,是他親筆書寫交給我轉送的;他與共產黨人、進步文化人士廣泛接觸,支持他們的工作,關懷他們的生活,保護地下共產黨員和抗日愛國青年的安全;在調和國共之間的矛盾等工作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1940年秋,陳寶倉受命組建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靖西指揮所並出任中將主任,代表張發奎司令官處理中越邊境地區軍事、政務和越南方面的重要事宜。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陳誠深知陳寶倉在軍事和外交上都是難得人才,故向蔣介石推薦陳寶倉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膠濟區特派員,負責接受青島地區日軍投降。
1945年10月25日,陳寶倉中將與海軍陸戰隊第六師謝勃爾少將司令在青島匯泉廣場(當時的匯泉跑馬場)主持接受日軍投降典禮。
在青島接受日軍投降的典禮莊嚴肅穆,備至隆重,在受降臺上,日軍代表長野榮二面容慘澹,手顫不已,解下所佩戰刀呈獻給陳將軍,盟我雙方籤字後,儀式告成。陸戰隊即高奏中、美兩國國歌及陸戰隊贊曲,響徹雲霄,萬眾歡騰,掌聲雷動,至為感人。
陳寶倉將軍在青島、濟南接收完畢後即調往國防部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第四兵站擔任總監,駐地濟南,負責調撥及生產山東地區所需的軍用物資、糧餉,是國民黨反動派進攻解放區的後勤部。
1946年在濟南,陳寶倉總監曾對他夫人說:「今天又給那邊送了一批禮!」第四兵站的交通處長曾說:「好不容易弄到三萬斤地瓜幹,剛一運出城就丟失了。」
因此,時任山東省省長王耀武密告中央政府:『陳寶倉總監有意將國民黨的軍用物質、糧餉等遺失給解放軍,有『資共』之嫌疑。』陳因此而被免職。
毛澤東主席曾說過蔣介石是我軍的運輸大隊長,陳寶倉總監可謂是運輸中隊長或小隊長之一。
1948年,陳寶倉因有『資共』之嫌疑而被免職,賦閒在家,中共地下黨員吳仲禧(在敵營潛伏了十幾年,解放後在廣東省委任職)來陳家聯絡,吳仲禧原是第四戰區軍法執行總監,與陳寶倉很熟悉。這期間吳仲禧經常以下棋、喝茶、聊天為掩護來陳家。
這是國共博弈的關鍵時期,有人建議陳寶倉北上到北平,並介紹了聯絡方法。但陳寶倉表示他在臺灣有一些舊部、舊友,而且他熟悉國民黨軍隊的機構、工作方式、情況、布署等。
吳仲禧和陳寶倉秘密磋商去臺灣潛伏的工作計劃,並與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饒彰風,方方等接觸。陳寶倉表示可赴臺灣為實現祖國統一做工作的願望和決心,毅然負起深入虎穴的艱巨任務。
1948年底,『資共』之疑案被撤消,陳寶倉調任國民黨國防部中將高參。1949年春,陳寶倉受中共華南局、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饒彰風,方方和民革中央的派遣,為實現祖國統一,前往臺灣做臥底。
也就是在陳寶倉赴臺就職的同時,他已肩負起中共和民革中央賦予的秘密使命——配合「大舅」(吳石)開展情報工作。懷著對祖國的一片赤膽忠心。從此開始了他的地下工作生涯。
為了便於工作和掩護身份,他將家人帶往臺灣(註:陳寶倉的長女陳佩方此時在上海工作,未一同前往)。
1949年夏,陳寶倉帶著家人到臺北,入住臺北正義路三段永康街十三巷七號一座日式住房,條件雖差,但是很乾淨,不久也習慣了。
臺北市容整潔,信義路兩旁有水溝,終日清澈的流水不斷,當時街道上人不多,交通不擁擠。
剛到臺灣的時候正值暑假期間,陳寶倉的三女兒和四女兒們入了暑期補習班,學習數理化,秋季開學,三女兒及四女兒考入臺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兒子在臺灣大學植物系借讀。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陳寶倉的家人不了解詳細情況,由於陳寶倉有任務,家人基本保持沉默,只能拿著全國地圖細細觀看,懷念家鄉,寄希望於未來。
陳寶倉到臺灣後,極力配合吳石的工作。他利用任國防部高參職務之便將獲取到的臺灣中、南、北部各防守區之部隊番號、兵力部署等重要資料, 手寫整理繪製成表格,交給吳石,由吳石從事整理,吳石連同職務上所知悉之軍事上情報,經派聶曦送往香港,交由何遂轉致中共華東局敵工部駐港負責人劉棟平。
做過軍隊司令部工作的人都知道,這是多麼巨大的工作量。比如工事圖:就有前沿及縱深工事圖、輔防設施圖、前沿爆炸物圖、軍用道路圖等。
準確期間很多資料都是陳寶倉親筆書寫的。
有人說,朱總司令是按照蔣介石的兵力部署圖來打蔣介石的。這些軍事資料就是像吳石、朱楓、陳寶倉、劉光典等一批情報人員冒著危險輸送過來的。
1949年深秋,臺灣處在血雨腥風之中,國民黨在清理各種敵對人物。陳寶倉的女兒陳禹方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呼嘯而過的軍車,車上站著成排被五花大綁的犯人。背上還插著寫有名字的標牌。當時她聽到路人說,這些都是共產黨的奸細,要拉去處決的。回家就告訴了父母。
軍人出身的陳寶倉預感到風聲很緊,危險步步臨近,計劃將家人送出臺灣,幾天後,陳寶倉的妻子師文通簡單收拾了行裝先帶著女兒們,很快離開了臺北到達香港,以解除陳寶倉的後顧之憂。
由於陳家兒子陳君亮為適齡男丁,按當時臺灣的規定,不得擅自離臺。陳寶倉隨後託人為陳君亮辦理了一張差甲證(即出差證明),證明派他到香港採購,陳君亮在父親的精心安排下於1950年1月平安抵港,陳寶倉的睿智,使陳家人及時脫離了險境。當年3月,陳寶倉被捕。
1950年1月中共地下黨的負責人蔡孝乾被國民黨逮捕入獄,後尋機逃脫,僅僅過去3個月後再次被捕。這次蔡孝乾經不住威逼利誘,很快即叛變投敵。由於蔡孝乾職位高,致使中共在臺地下隱蔽組織遭到巨大的破壞。
有1000多中共地下黨員被捕入獄。其中包括打入國民黨內部最高情報官代號「密使一號」的臺灣國防部參謀次長吳石中將。許多中高級將領被列入秘密調查的對象。剛開始被調查的人員名單中並沒有陳寶倉的名字,他的身份沒有暴露。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陳寶倉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呢?是他的字跡。吳石被捕後,在吳石的家中搜查出一份手寫的軍事情報,經一一對比筆跡最後確認是陳寶倉所寫。正是這份手寫的軍事情報暴露了陳寶倉的身份,陳寶倉隨即被捕。
在國民黨保密局的檔案資料裡,用「狡獪」、「鎮定」一類的詞語來形容陳寶倉,認為他是最難審的一員,陳寶倉在獄中,自始至終一字未吐,沒有招出一人一事,他受過酷刑,堅貞不屈。
2016年10月曾和陳寶倉一同住監獄的張老先生到北京,他曾回憶說,每次監獄放風,陳將軍都會從我的監獄門前走過,由於受刑,所以他走的很慢。
1950年,一篇題為《轟動臺灣間諜案,四要角同被處死》的文章刊登在香港《星島日報》6月12號的顯著位置,文章記錄了1950年6月10號轟動全臺灣的「吳石案」。
陳寶倉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沒有一絲的慌亂,依然從容談定。從臨刑前留下的影像中,看到他心靜如水,站如泰山般的沉穩。體現了一個有崇高信仰的共產黨員視死如歸的坦蕩胸襟。
「浮雲夜夜變,徵戰古今同。」寫下這樣詩句的將軍,自從選擇去臺灣臥底之時,就已經預料到這是一條不歸路,充滿了艱險。
陳寶倉最終被臺灣國民黨殘酷殺害。將星隕落,山河垂淚。陳寶倉以其強烈的愛國熱情走完了悲壯的人生道路,用高昂的革命旋律譜寫了光輝的愛國篇章。
陳寶倉的夫人深明大義,對於丈夫犧牲,她很悲痛,但後來她說:「有成功的,就有成仁的,我早知會有這一天。」
陳寶倉骨灰運回國的一段傳奇而驚險,且感人至深的故事。
陳寶倉犧牲後,作為政治犯沒有人敢去收屍。陳夫人師文通曆盡曲折,聯繫到在臺灣的兩位朋友,唐輝麟、陳克敏(當時還是學生)冒死到從刑場,找到了陳寶倉的骨灰,他們用錢賄賂了火化工人,火化工人悄聲的對他們說:「你們快一點,別讓人看見。」
骨灰取回後,把英烈骨灰安全轉交到陳家人手裡則又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
陳寶倉的三女兒陳禹方在臺灣上學時的同學殷曉霞小姐正好要從臺灣經過香港到上海去考大學。出於對陳將軍的景仰和對陳家人的同情,毅然承擔起轉送骨灰的任務。
1950年7月的一天,殷曉霞乘船直奔香港。快要抵達時,由於沒有搞到入港證,而港方又查之甚嚴,情急之下,殷曉霞扔掉隨身攜帶的所有行李和物品,只將骨灰包好並牢牢綁在身上,趁著夜色跳入茫茫大海,冒險偷渡登岸。
當陳夫人拿到陳寶倉的骨灰時,裡面還是潮的。陳寶倉的骨灰就這樣在海水的浸泡下被帶回了香港。
三位好友的義舉讓陳家人深為感動,陳夫人出資幫助陳克敏去美國學習。遺憾的是那位勇敢的女學生殷曉霞至今杳無音訊。陳家人尋找了很久,也沒有能夠找到曾經的同學和恩人。
陳寶倉將軍犧牲後,陳夫人克制住悲痛,振作起精神,帶著陳將軍的骨灰,率領子女回到祖國,投入新中國的懷抱!
1952年毛澤東主席親筆籤署頒發了《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光榮紀念證》,授予陳寶倉革命烈士稱號。
1953年的9月14日,一場低調但高規格的公祭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舉行,時任國家副主席的李濟深主祭。由於當時「吳石案」還未解密,包括陳寶倉的家屬在內,現場只有不到20人參與了這場為陳寶倉舉行的特別祭奠儀式。
李濟深副主席的悼詞寫到:
「陳寶倉自動要求前往臺灣協助吳石同志進行策反工作。向壁壘森嚴的匪巢內搜集有利於我方的情報。當他堅決要求深入匪巢,肩負起十分危險而艱巨的任務時,我想:他早已置生死於度外了。
不幸事機不密,終以身殉國,所謂「求仁得仁」,在陳寶倉同志為革命而付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正如同萬千個革命烈士臨危受命,臨大節而不辱的奮鬥精神是一樣,他是死而無憾的。
古人說:「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陳寶倉同志之死,是重於泰山,是光榮的!我們的同志和祖國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他的!」
陳寶倉將軍的一生多次奔赴戰場,徵戰日寇,「江山浮碧血,日月照丹心。」「生當報國日,桴鼓忘家愁。」
在他這些詩句裡充滿了壯懷激烈的報國之志,他的理想是希望全中國人民都能都能過上安寧、祥和的日子。
為了祖國統一,他勇敢地潛伏在臺灣,光榮犧牲,我們希望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作者介紹:陳禹方——陳寶倉將軍的三女兒。1932年1月出生,退休前是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大氣室主任,高級工程師。
1949年秋,陳寶倉家人從臺灣撤出,後來回到祖國。1984年,陳寶倉的四女陳瑞方開始收集、編輯和整理父親陳寶倉的相關資料。拜訪過多位陳寶倉生前的好友、部下和當年地下黨聯絡人。查閱大量歷史資料、檔案和書籍,編寫及出版《抗日儒將陳寶倉》一書。
陳禹方相繼續寫了《抗日儒將陳寶倉後記》、《陳寶倉將軍》、《烈士後代祭英靈》等文章。並先後配上海電視臺、中央電視臺七套(軍事頻道)、青島電視臺錄製有關陳寶倉烈士的視頻資料。
陳寶倉烈士後代
:
可參看央視國防軍事頻道第二戰場欄目的吳石專集。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0年05月11日 23:12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吳石曾留學日本學習戰略戰術,被同學稱為「十二能人」。他加入革命較晚,但卻忠於革命無私奉獻,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博學多才的他為何最初在國民黨內部不受重用?在他的諜戰生涯中又有著哪些牽動人心的故事不斷上演?(《第二戰場》 20200511 紅色特工秘檔·吳石)
:
https://tv.cctv.com/2020/05/11/VIDEeVGeX5uEichXEPBjv0V9200511.shtml?spm=C52346.PGP77JZhkqZJ.EKlzVzOrhgAx.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