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軍T-34坦克稱霸戰場,為何前期研發一波三折,好事多磨

2021-02-23 百閱文書院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由於蘇聯與德國在戰前一周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史達林放下心來著手解決與芬蘭的領土糾紛問題。這場發生於1939年11月30日的戰爭,史上被稱為蘇芬戰爭也叫冬季戰爭,原本蘇軍以為很輕鬆就能取勝,沒想到芬蘭依託有利的地形條件和高寒氣候打得蘇軍丟盔棄甲,雖然蘇軍最終取得勝利,卻贏之不武也贏得窩火。在這場戰鬥中,蘇軍原本想將新研發的T-34中型坦克投放戰場,準備在實戰中檢驗它的性能效果,結果卻沒能如願,這裡面究竟發生了哪些故事呢?

蘇芬戰爭打得最激烈的時候,T-34坦克剛製造出兩輛模型車,由於沒有獲得試驗數據,又有保密需要,蘇軍內部出現分歧

要知道蘇軍T-34中型坦克的由來,就要知道蘇軍坦克發展的歷史。蘇聯主管工業的部門成立於1924年,由於當時重工業基礎並不發達,到1927年才批准在哈爾科夫和列寧格勒建立兩個製造坦克和拖拉機的工廠,這時起,蘇軍的坦克歷史才正式起步。

1928年,蘇軍研製出第一臺T-12坦克,雖然這款坦克車漏洞不少,卻為蘇軍坦克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隨後進行的一系列戰爭中,從T-12發展起來的T-28、T-35、T-26相繼下線並投入戰場。1938年5月,哈爾科夫工廠的工程師科什金設計出了一輛新型坦克模型A-32,也就是T-32型坦克,受到蘇軍一致好評。但這款坦克在德軍閃擊波蘭的時候,蘇軍也從東邊與波蘭發生了小規模戰鬥,坦克的部分性能受到詬病。

由於T-32坦克在動力系統和裝甲防護能力上的差距,史達林親自指示科什金設計出一款新型坦克,並將該車命名為T-34型,以紀念蘇軍1934年發布的大規模建造坦克的指示命令。1939年11月,史達林急於解決蘇芬邊境爭端,蘇芬戰爭隨之爆發,在這緊要關頭,科什金的T-34中型坦克也初具模型,相關部門就想將這款坦克投入到蘇芬戰場,原因在於芬蘭冬季嚴寒氣候和堅固堡壘阻擋了蘇軍的坦克進攻。

但是,T-34中型坦克是史達林親自批准的絕密項目,沒有經過史達林親自驗收是不能公開亮相的,因此,在蘇軍內部就出現了兩種聲音,蘇軍為防止這款坦克洩密,還向哈爾科夫工廠派出了內務部代表。

為獲得莫斯科許可,拿到T-34坦克第一手試驗資料,工程師科什金率領試驗小組歷時半個月將兩輛坦克直接開到了莫斯科

1940年1月份,科什金坦克小組終於製造出兩輛T-34中型坦克原車,但在如何送往莫斯科讓史達林親自驗收的問題上,蘇聯內務部卻不允許裝載運輸,原因是防止沿途有敵特破壞和洩密。在這種情況下,科什金只好請示蘇軍裝備主管部門,並得到許可,他以跟車試驗的理由獲得了批准,五名工程師分乘兩輛T-34坦克需要行程八百公裡。

但蘇軍研製T-34新式坦克的情報仍然被德軍所獲,他們不僅在哈爾科夫製造廠收買了工程師,並獲得了第一手的圖紙資料,還在科什金他們前往莫斯科的途中部署了攔截特務。由於研發小組不僅要沿途收集坦克試驗資料,還要挑選溝河湖坎等檢驗坦克的性能,所以,科什金他們歷盡艱辛,白天晚上要檢驗,睛天雨天也要前行。

讓試驗小組最難的是不僅要防止德軍的特務堵截和破壞,還要防止沿途蘇軍各個公安部隊的檢查,由於莫斯科限定了十天的時間,他們又不能向外公開坦克車的秘密,沿途就發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期間,一夥歹徒將他們視為生意人,將蓋上篷布的坦克當成了一筆大買賣,當發現是坦克時,他們良心發現,不僅送給了汽油還與德軍的特務交上了火,掩護他們脫離了險境。科什金他們沒走多遠,還是與德軍特務碰上了,他們不僅被捆上了雙手成了俘虜,坦克車也掉下了他們設下的陷阱。但好事多磨,當特務們費了很大勁將坦克拉上來後,科什金想盡千方百計將坦克開了出來,並鬼使神差消滅了特務並查出了隨隊的一名工程師被特務收買。

戰場驗收是最好的許可證,當工程師將坦克開到蘇芬戰場時,戰爭已結束,他們只好以蘇軍佔領的芬蘭碉堡作試驗,並獲得一致好評

1月17日,科什金帶領試驗小組開著兩輛T-34來到莫斯科,當史達林看到新式坦克無論是裝甲防護還是動力系統都較以前坦克有重大改進後,非常高興,尤其是聽科什金一路親自試驗,檢測的數據顯示坦克性能良好後,更是指示要儘快投入戰場,以解決蘇芬戰場的蘇軍坦克作戰不利局面。

但是,科什金知道,T-34坦克從研發到史達林點頭同意只是剛開始,後面還需要完成生產圖紙定案、工廠材料準備和工具機調試,尤其是各個批准文件也要家家跑到。等到科什金開著兩輛T-34來到蘇芬前線時,戰爭已經結束了。沒辦法,蘇軍只好允許他們用佔領的芬蘭碉堡作打擊對象,隨著T-34精確的打擊和毀傷效果出來,它的戰場作用迅速傳遍了整個陣地。

1940年6月,蘇軍T-34中型坦克終於完成了生產圖紙的定型,開始量產。由於生產這個型號坦克一是保密二是要求很高,一般工廠生產不了,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一共才生產了1861輛。

但這1861輛坦克在蘇德戰爭初期仍然接受了考驗,主要是炮塔和炮彈在戰場上的打擊效果,另外,履帶和附加油箱還不能適合長途追擊。直到1942年,經過改進的T-34更上一層樓,年生產量也達到了12000多輛。

1943年,經過莫斯科戰役和史達林格勒戰役的檢驗,蘇軍對T-34坦克在戰場上的作用又有了新的要求,由於德軍虎式坦克的出現,蘇軍不僅研發了自行火炮和坦克殲擊車,還在炮塔上加裝了觀察塔,這年的年產量達到15000多輛。

1944年,蘇軍的T-34家族又多了兩個兄弟,T-34/76、T-34/85相繼投入戰場,成為打擊德軍的生力軍。

綜上所述,蘇軍的T-34坦克發展也是經歷了無數磨難,最終才修成正果。它之所以沒有趕上蘇芬戰爭並在戰爭中得到檢驗,是因為受到種種條件制約,有人為的也有客觀的。但在前期半個月的長途跋涉中也吃盡了苦頭,工程師科什金是T-34坦克的最大功臣,可惜的是他由於研發坦克積勞成疾於1940年9月去世,否則,他的才能將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T-34坦克》

精彩推薦:二戰蘇德戰爭,蘇德兩軍組建的御林軍,為何都成為戰場上的精銳

二戰盟軍諾曼第登陸,為何隆美爾信心不足,手下有一批湊數士兵

二戰高加索戰役,德軍為何把主戰場變成次戰場,進攻和撤退都是輸

蘇德戰爭,蘇軍新式坦克如何研發到量產?它在二戰中的地位作用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二戰蘇聯中型坦克代表作「T-34坦克」!
    說道二戰蘇聯就會讓人聯想起蘇聯的陸軍前期被德國完爆,後期暴兵反推德國,這期就來講反推德國的利刃T-34坦克。
  • T-34坦克
    各類T-34在1942年總產量達12553輛。進入1943年,蘇聯坦克面對德國層出不窮的新型坦克,性能方面已處於劣勢。蘇聯一方面研製更新型的坦克,另一方面在T-34、T-70和KV坦克底盤基礎上研發新型的自行火炮和坦克殲擊車,作為對抗德國新型坦克的手段。
  • 二戰中德國為何不仿造蘇聯的T-34?
    NO.1540 - 為何不仿造T-34作者:小法師 / 編輯:冷小軍投稿,轉載與商務合作,請聯繫potereio
  • 二戰最強的中型坦克T-44
    早在T-34中型坦克研製成功之後,1941年國防委員會就決定在T-34原先的基礎上在裝甲防護和動力方面進行加強。但由於「巴巴羅薩」計劃突然發動,改進計劃都被打亂了,一些成功的研發用在了T-44中型坦克的研製上面。
  • 【武研社】蘇聯T-34M坦克,性能完勝前輩T-34,卻因為戰事被蘇軍無奈槍斃
    最終在可怕的消耗戰中,這些產量巨大的T-34坦克從莫斯科城下一路反推到了柏林街頭,成為了二戰蘇軍的脊梁。其實不分析戰時可生產性只看性能,T-34並沒有宣傳中的那麼完美。倒是蘇軍在1941年改進而成的T-34M坦克有望成為一款性能強悍的集大成之作,在講T-34M前我們先來看看其前輩T-34的車體結構缺陷。
  • T-34 vs 黑豹,坦克大戰,一觸即發!
    作為二戰中蘇軍的主力中型坦克,T-34為打敗德國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功勳戰車」的稱號是當之無愧!在以蘇德戰爭為背景的影視作品中,T-34坦克可謂是功勳彪炳,永垂青史,是絕對的「主角」之一。
  • T-34與「虎」式坦克:蘇聯老兵講述被88mm炮彈擊中之後的遭遇
    二戰坦克誰才是「油老虎」?「虎王」重型坦克100千米油耗970升對照上面「虎」式重型坦克裝甲示意圖,可以看出T-34/76必須衝到100米的距離上,才能有希望擊穿其正面裝甲。鑽進T-34內部 探訪二戰最強坦克還有哪些秘密
  • 第三帝國的衰落:虎式坦克與T-34坦克的巔峰對決
    蘇軍繳獲的第一輛虎式坦克甚至都不是因為戰勝了德軍,而是因為德軍陷入了沼澤之中。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虎式坦克的設計在實戰中不斷摸索前行,逐漸為德國奪回了東線戰場的優勢地位。1943年2月,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反擊戰中,率黨衛軍第二裝甲軍幾乎全殲波波夫機動軍團。
  • 有圖有真相:T-34坦克裝「黑豹」負重輪?蘇軍維修部隊神來之筆
    這是二戰期間蘇軍T-34/76中型坦克作戰時拍攝的照片,請注意,這輛坦克似乎安裝了兩個不同的負重輪。
  • 二戰奧廖爾戰役,蘇軍3個方面軍圍攻莫德爾,為何被他順利逃脫
    由於史達林格勒戰役以後,蘇德雙方在戰場上的形勢發生了重大逆轉,原本蘇軍以防禦為主逐漸向反攻轉變,而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後,德軍重新又奪回了戰場主動權,雖然蘇軍在庫爾斯克形成了一個拳頭樣的突出部,卻也給德軍在拳頭突出部的南北也形成了兩個突出部,只不過德軍在突出部裡的兵力遠比蘇軍少得多。
  • 傳奇丨二戰坦克之王!他幹掉了一個裝甲師 晚年竟然是這樣
    二戰爆發後,德國青年的參軍熱情空前高漲,除了對戰爭英雄的狂熱崇拜,即使是為了得到一套帥氣的德軍制服,也成了參軍的理由之一。正值高中畢業的卡爾尤斯放棄高考的機會報名參軍,令人遺憾的是,卡爾尤斯先後兩次都卡在了同一條招兵標準上:體重太輕。身材瘦小的卡爾尤斯不禁抱怨道:「難道在戰場上,上帝會在意你的體重嗎」。
  • 二戰中產量最大的坦克,它的76毫米火炮能擊穿德軍所有坦克
    T-34坦克是一款蘇聯於二戰前研發的中型坦克。
  • 二戰德軍坦克與傾斜裝甲:與T-34的關係到底有多大?
    二戰德軍研發生產的坦克裡,從戰爭中期投入戰場的黑豹坦克開始從出現明顯的傾斜裝甲設計,也許這和德軍在東線遭遇T-34頗有關係,可是德軍是從二戰中期才開始引入傾斜裝甲的設計呢
  • T-34坦克不是世界最強,卻被稱為世界最好!風吹日曬70年照樣開
    此外,T-34坦克還影響了二戰後主戰坦克的發展,時至今日T-34使用的傾斜裝甲設計思路還再被沿用。傾斜裝甲使得蘇聯的T-34,在二戰初期面對德軍使用的各型坦克時,理論上幾乎毫無壓力。傾斜裝甲加強了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提高了防禦力,由於裝甲板被傾斜布置,處於30度傾角的30mm裝甲相當於90mm裝甲,並且還能增加跳彈的機率。
  • T-34坦克的剋星:不止有88毫米炮,法蘭西75毫米炮同樣威力不凡!
    在二戰的東線戰場,T-34坦克是鋼鐵洪流的真正象徵。
  • 【精彩導讀】傳奇的誕生—— T-34坦克的研發之路
    關於T-34坦克的故事通常都始於1941年6月22日,蘇聯衛國戰爭爆發的那一天, 也是T-34坦克開始其傳奇戰鬥生涯的那一天。
  • 二戰同樣是消滅日軍,為何蘇軍很輕鬆,美軍卻比較吃力
    經過反法西斯同盟多年的浴血奮戰,二戰最終以人類的正義陣營勝利而告終。然而,當我們仔細的研究二戰亞洲戰場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參加對日作戰的蘇軍和美軍,其消滅日軍的過程簡直完全相反。美軍打日軍比較吃力,在長達4年的太平洋戰爭中,美軍付出了陣亡15萬人的慘重代價。
  • 武器不夠博物館古董來湊,一戰坦克為何驚現二戰柏林戰場?
    當蘇軍突破了殘破的奧德河防線後,柏林,對他們來說已然是唾手可得。在這座被納粹視為心臟的城市裡,德軍進行了絕望而又瘋狂的抵抗。在殘酷、激烈的巷戰中,紅軍士兵們一步步推進,當他們殺至市中心時,竟發現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一輛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重型坦克」,正橫在柏林大教堂(Berlin Cathedral)的門前,與一票狂熱的德軍士兵一起,做著最後的抵抗。
  • 圖說:SU-85坦克殲擊車 源自T-34中型坦克 臨危受命阻擋德軍鐵蹄
    然而,KV-1和T-34的出色性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可靠性很差的發動機傳動裝置、糟糕的瞄準鏡和觀察設備拖累。儘管存在著嚴重的設計和製造缺陷,通過適當的準備,蘇聯坦克經常取得戰鬥的勝利。在當時,德軍的主要裝備還是III號、IV號中型坦克,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Pz.Kpfw. 38(t)輕型坦克。本文為topwar網站發表的文章,作者林尼克·謝爾蓋,本人翻譯並編輯給大家分享。
  • 蘇軍過時BT-7坦克也能出王牌:憑單車小炮,一次擊毀22輛德國坦克
    二戰期間,蘇聯湧現出了大批坦克戰王牌,但多數都出身於T-34中型坦克,或者是KV-1和IS重型坦克。當時,蘇軍第五坦克師名義上擁有近300輛坦克裝甲車,包括T-28中型坦克30輛、BT-7快速坦克170輛,T-26輕型坦克18輛,BA-10/20裝甲汽車76輛,此外還有開戰時剛剛交付的約50輛T-34中型坦克。 雖然第五坦克師的坦克紙面數字多,而且還有最先進的T-34,但實際上卻存在巨大弱點。比如T-28、BT-7、T-26等舊式坦克保養不力,出動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