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東古塔地區的杜馬(Douma)周六(4月7日)傳出化學攻擊,造成大量平民傷亡。美國總統川普周日連發幾則推文,對阿薩德及其支持者俄羅斯警告說,要「付出重大代價」。輿論的視點再一次集中在了這個戰亂區。
自2011年以來,敘利亞已經在「民主陣痛」中煎熬了7年,整個國家淪為「人鬼相殺」的地獄,外國勢力也紛紛介入其間,上演著相互拆臺的舊把戲。事實上,上周的化武攻擊慘案以及由此引發的美俄相互指責,在這個國家(如果還能稱之為國家的話),是最為稀鬆平常的事情。
那麼,作為世界大國的中國,在敘利亞事務中有什麼實際利益可以博取呢?
敘利亞本身價值不大
作為一個在戰亂中掙扎且看不到和平曙光的國家,敘利亞的前景無疑是相當糟糕的。這個國家不僅民族、宗教問題極其複雜,而且各個強國在這個被內戰摧毀的地區都有著深刻的利益,這就使得任何中國對該國事務的介入,都將代價重重且收益有限。
首先,對於中國來說,敘利亞本身的經濟價值不大。即便在內戰爆發之前,敘利亞的經濟表現就比較一般,該國的資源和市場業相當有限,更不用說戰火方酣的今天了。所以,即便阿薩德贏得勝利,他的統治能力也要受到質疑,因為不受阿薩德控制的外國民兵在該國的影響力正日趨漸長。對於冒著巨大風險的中國投資來說,敘利亞最好的情況也不過是回到內戰之前。
其次, 對於身處遠東中國來說,敘利亞本身的地緣價值也相當有限。 中國是東亞大國而非全球大國,中國最緊迫的問題在於遠東地區, 中東地區事務對於中國來說,實際價值不大,將寶貴的國家實力投注在敘利亞,無補於中國的核心利益。
最重要的是,敘利亞內戰背後牽涉美國、俄國、伊朗、土耳其、沙特、以色列甚至歐盟等國的勢力。中國一旦牽涉其中,不但獲利極其有限,且極易與西方和伊斯蘭大國發生衝突,損害對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外交環境——無論是美國、土耳其,還是伊朗、俄羅斯,這些國家對敘利亞事務的積極參與,並沒有提升其國家實力,反而使其在國際環境日趨孤立艱難,最終將惡化其經濟發展。
美國扶持庫德人打擊ISIS的努力,惡化了美土關係;
俄國幫助阿薩德的舉動,使其處於眾矢之地的風險;
伊朗進入敘利亞,則使其與美國、沙特、以色列的關係近乎決裂。
敘利亞對中國的價值在哪裡?
儘管敘利亞本身對中國意義不大,但是,需要意識到的是,敘利亞戰爭特別是俄羅斯對敘利亞戰爭的參與,能夠帶來中國至關重要的戰略收益——美俄關係的惡化。
在這場看不到盡頭的戰爭中,西方對阿薩德政權的刻骨敵視,以及俄羅斯對阿薩德政權的鼎力支持,再加上戰爭中層出不窮、無可避免的戰爭惡性事件(如化武危機、俄軍人與美衝突),都將使得美俄外交陷入直接的對抗,這些層出不窮的衝突將為美俄的持續疏遠注入永恆的動力。考慮到近年來美、日、印等國的協調遏華和外交聯合,美俄關係的繼續惡化,顯然將阻止美俄的緩和,並改善中國的外交環境。
事實上,一個有趣但殘酷的前景是可以預見的。只要敘利亞戰爭的持續時間越長,美俄關係就會越惡化,俄羅斯將會越孤立。這將使得俄國對中國依賴就越深,而中國在處置對俄關係也將會越從容。
因此,儘管敘利亞戰爭孰勝孰負對中國價值不大。但只要這場戰爭足夠持久,美俄關係就很可能因之惡化到無可挽回的地步,這對中國來說,乃是最重要的戰略利益。
這也意味著,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只需採取傾向於俄羅斯的外交立場,但不做任何刺激其他勢力的實質投入,隨著時間的推移,俄國就將因此次戰爭的外交困境而不得不主動跳入我方的戰壕,並任我所求所予。
如此完美的結果,對於當前的中國來說,才是難得的大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