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導一艘中國軍艦靠近敘利亞海域,有媒體甚至猜測中國可能軍事介入敘利亞,與俄羅斯共同打擊「伊斯蘭國」非法武裝。但是,它們很可能想多了。
隨著中國的國際化發展,國人走向海外,中國政府將對國人的領事保護延伸到更遠的海外,已變得更為尋常。同時,作為世界上的主要國家,中國對於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責任感與能力都在快速升級。最近習近平主席訪問聯合國,在聯合國系列峰會上做出承諾:中國對聯合國發展與安全合作的財力與人力資源投放都將顯著增加。
因此,聯合國藍盔部隊中來自中國的貢獻還將提升,中國為世界安全與繁榮所提供公共產品將日益成為國際社會的新常態。中國將設立八千人的常備維和警隊,表明中國願意繼續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中最為支持國際維和的國家。事實上,中國已派出有關部隊到南蘇丹和馬裡,承擔了安理會批准的高風險軍事行動。
即使是事關敘利亞的安全問題,中國在去年已派出軍艦前往敘利亞海域,參加聯合國批准的銷毀敘利亞化學武器行動。所以,中國派出軍艦到敘利亞執行與敘利亞有關的國際安全行動,已非稀罕。但是,中國是否應該出兵打擊「伊斯蘭國」非法武裝,則要比中國是否應該出兵為聯合國維和複雜得多。
目前階段中國的國際用兵,應具五項原則:自衛、聯合國授權、有比較突出的涉我海外利益、產生最低副作用、最大限制動武。第一,自衛原則自不待言,自衛是《聯合國憲章》確立的兩種合法動武方式之一,無需聯合國授權。第二,《聯合國憲章》還規定,任何除自衛以外的動武,只要安理會授權,也屬合法。第三,中國不應也不可能當世界警察。即使安理會授權,其執行也應各國分擔,而非一國包攬。出於國家利益與國際責任的平衡,即使中國軍隊應招出徵,也應適當兼顧涉我海外利益。第四,即使安理會授權,也未必沒有國際爭議,後果也未必理想,因此在執行行動時,應最大程度減少副作用。第五,最大程度克制動武,包括以聯合國名義對外動武。
美國以聯合國名義對在阿富汗的「基地」組織以及對其窩藏的塔利班組織的打擊,就說明了這些問題。當年,美國支持以聖戰名義在阿富汗抗蘇的「基地」組織,在取得國際反蘇統一戰線成果的同時,滋養了「基地」組織的擴展與壯大。部分是出於對美國中東政策的不滿,「基地」組織此後走上了同美國大規模抗衡的道路,為此不惜發動恐怖打擊。這是聯合國批准反擊「基地」組織的原因,但是簡單地以暴制暴,無法根除國際恐怖主義。
中東「伊斯蘭國」成因複雜。中東與非洲曾長期被西方殖民,西方在殖民地強劃的國家分界與其倡導的民族國家概念本身並不合拍,因此遺留了去殖民化後當地面臨國家分裂以及國家治理的無窮挑戰。美國於2003年對伊拉克未經授權的戰爭以及近年來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挑戰政府,更是釋放「伊斯蘭國」組織的獨立願望,又倒逼美國武裝力量部分重返伊拉克。伊拉克局勢的急劇惡化,表明當年美國未經授權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的持續嚴重惡果。「伊斯蘭國」的恐怖活動當然應該得到制止,但美國或者俄羅斯再度以暴制暴,容易使上述怪圈反覆循環。
執行聯合國軍事使命應是中國相應的國際擔當,但任何海外用兵須遵循上述五項原則:自衛、授權、有限資源必須兼顧國家與國際利益、謹慎動武以減少副作用、最低動武。從這些判據來看,出兵打擊「伊斯蘭國」非法武裝,目前還不會擺上中國的國家議程。
但這不表示中國在中東、在敘利亞應該沒有顯示度。美俄加劇中東競爭,中國也要告訴世人本國也是利益相關者,中國對政治解決中東問題具有想法,中國有能力願在未來對中東安全做出應有貢獻。
(中華網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