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開啟訪華之旅,中英要幹這些大事!

2021-02-08 中國新聞社

來源:中國新聞網(記者 馬學玲)、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 章林 劉峰)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今(1月31日)起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早上8:07分專機抵達,特雷莎·梅乘專機飛抵湖北武漢,開啟她就任首相以來的首次訪華之旅。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湖北省副省長童道馳和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到機場迎接。

特雷莎·梅在武漢僅停留一個上午,行程相當緊湊:第一站前往武漢大學出席湖北英國教育文化交流展,並與學生互動交流。隨後她會考察長江水資源及水生物保護情況。在武漢的最後一程,特雷莎·梅將於中午時分前往黃鶴樓,登樓遠眺武漢三鎮風光,並欣賞京劇表演。

離開黃鶴樓後,特雷莎·梅將飛赴北京,出席新一輪中英總理年度會晤。訪華期間,中方領導人將同特雷莎·梅首相分別會見和會談,就中英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英國媒體稱,特雷莎·梅此次訪華,隨行人員超過50人,都是英國商業、學術領域的代表人物。這也是她歷次出訪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此外,就連鮮少出現在公眾面前的首相丈夫菲利普也將一起前往中國,足見英國政府對此次訪華行程的重視。

出發前,特雷莎·梅向媒體表示,此訪將進一步密切兩國關係,把握兩國關係的『黃金期』。中國商機無限,英方希望可以幫助英國企業從中分得一杯羹。

這是特雷莎·梅出任英國首相18個月來首次正式訪華。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外交與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國項目主任、高級研究員於潔對媒體分析稱,大國高層互訪的日期,向來是雙方根據各自議程反覆「對表」的結果,德蕾莎·梅伊此次訪華行程一延再延,主要原因在於去年以來英國內部問題不斷:英國脫歐談判進程遲緩;提前大選引發出人意料的政局混亂;恐怖襲擊事件噩耗頻傳。這一系列棘手難題,迫使德蕾莎·梅伊必須首先做好內部安定工作,確保政府平穩運轉。

有專家認為,中英兩國在多領域合作有堅實基礎和廣闊前景,在「脫歐」帶來不確定性的背景下,英國更需要借力發展。

資料圖:特雷莎·梅與其丈夫菲利普一起在英國桑寧(Sonning)一處投票站投票。

特雷莎·梅此次訪華,帶了誰,要幹啥?備受外界關注。

據英國媒體報導,隨訪代表團將是特雷莎·梅就任首相以來出訪的最大規模貿易代表團。除了國際貿易大臣利亞姆·福克斯等高級官員,代表團成員來自40多家英國企業、金融機構、高等院校、貿易協會等,其中包括英國石油公司、滙豐銀行、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

英國媒體認為,從行程安排上看,意味著金融與教育合作可能成為這次訪華的亮點。

華春瑩說,期待梅首相此訪取得豐碩成果,進一步增進中英之間的政治互信,拓展經貿和各領域務實合作,加強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溝通與協調。

資料圖:首列倫敦—義烏中歐班列啟程,歷時約18天。李志強 攝

論及中英關係,「一帶一路」可謂濃墨重彩一筆。

吳百納表示,英國是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天然合作夥伴。英方期待在三個領域發揮優勢,參與「一帶一路」合作:首先是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第二是金融合作,第三是國際多邊組織合作。

對此,華春瑩表示,「一帶一路」是中英雙方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開展合作、而且可以實現互利共贏的一個重點領域,中英雙方政府和市場機構都有意願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發掘更多合作機遇、拓展更廣闊發展前景。

「中英加強『一帶一路』框架下務實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不僅對兩國和兩國人民有利,也有助於世界經濟的持續復甦。」華春瑩說。

1月29日,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每日電訊報》發表文章,評論中英關係。圖片來源: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網站截圖

特雷莎·梅此次訪華的背景是,中英關係「黃金時代」深入發展。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日前在英國媒體撰文指出,梅首相此時訪華,將有力推動中英關係「黃金時代」進入加速發展的新時期。他期待,梅首相訪問將給兩國關係帶來三個變化:一是打造政治互信「深化版」,二是打造務實合作「提質版」,三是打造兩國國際協作「加強版」。

華春瑩說,相信梅首相此訪將有助於推動中英關係「黃金時代」持續深入發展,也有助於推動中國與歐洲和西方的合作再上新臺階。

資料圖:2018年1月9日上午,正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偕夫人布麗吉特一同在北京參觀故宮。 中新社記者 卞正鋒 攝

在特雷莎·梅到訪之前,今年以來,已有多名歐洲國家政要來華訪問,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北歐和波羅的海七國議長等。其中,北歐和波羅的海七國議長的首次聯合訪華,被外界視為「來之不易的創舉」。

此外,華春瑩30日透露,荷蘭王國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將於2月7日至8日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這是他登基以來第二次訪華。

有媒體指出,面對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思潮湧動的國際形勢,中國與歐洲雖相隔萬裡,但共同語言越來越多。

今年是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建立15周年。放眼未來,有分析稱,中歐關係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中歐加強合作不僅有利於中國和歐洲,更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

原標題:《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飛抵武漢開啟訪華之旅》《英國首相今起訪華 新年伊始中歐互動頻密》

編輯:梁靜

責編:劉船

相關焦點

  • 特雷莎·梅首次訪華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於1月31日至2月2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舉行新一輪中英總理年度會晤。特雷莎·梅首次訪華 中歐開年再譜新篇來源:新華國際頭條參與記者:張代蕾、金晶、張偉、沈敏、胡若愚,編輯王豐豐、魯豫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本周開啟上任以來首次正式訪華
  • 從梅首相訪華國禮看中英黃金時代
    中國領導人會見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今天是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對中國展開上任以來第一次正式訪問的最後一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日稱:「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中國籤署了價值90億英鎊的商業協議,但是和她送給中國領導人的禮物相比,這些大單黯然失色」。 據多家媒體報導,英國首相府證實,梅首相1日和中國領導人會見時,送出的禮物是BBC製作的紀錄片《藍色星球2》。
  • 國際|打造中英「黃金時代」增強版
    點擊藍字 △ 關注我們▲ 2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英國首相特雷莎·梅。
  • 英國大選結果出爐,特雷莎·梅「政治豪賭」失敗,脫歐進程何去何從?
    ◆ 由於尚未宣布的席位已經不足以讓任何政黨獲得過半數所需要的326個席位,英國下一屆議會將出現無絕對多數的「懸浮議會」。
  • 英國首相「狂熱親華」,中英關係風向又變了?
    據衛報(2021年2月21日)報導,英國首相鮑裡斯在中國企業家圓桌會議上表示:「即便偶爾出現政治困難,我也要致力於改善中英關係。」「因為我是狂熱的親華派(fervently Sinophile)。」關於中英關係,鮑裡斯都說了什麼?2月12日,鮑裡斯在唐寧街首相官邸與中國企業代表舉行圓桌視頻會議,以慶祝中國農曆新年。
  • 從田中角榮到安倍晉三 日本首相的16次訪華足跡
    1.時間:1972年9月25日—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足跡:北京、上海主要活動:與毛澤東主席會見;與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在京籤署《中日聯合聲明》;訪問上海等田中角榮是新中國成立後,首位到訪中國的日本首相。訪問期間,兩國政府發表《中日聯合聲明》,開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進程。毛澤東將《楚辭集注》送與田中角榮做禮物。
  • 解讀中英「大合作」
    訪問期間,雙方共同發布《關於構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對近年來中英關系所取得積極進展做出總結,宣布中英將共同致力於構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聯合宣言」共29條,在切實反映中英對彼此關切的政治、經濟以及全球性議題的共識基礎之上,做出了開啟持久、開放、共贏的中英關係「黃金時代」的共同承諾,為步入新一個十年的中英戰略夥伴關係指明了方向。
  • 英國為何屢次拿《中英聯合聲明》幹涉香港
    而英國外交部的一名發言人當時也表示,《中英聯合聲明》今天仍然有效,「正如三十多年前被籤署的時候一樣。」據英國媒體報導,英國外交部表示,《中英聯合聲明》是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曾在聯合國登記,並仍然有效。「作為聯署方,英國政府將致力於密切監督其實施情況。」
  • 英國為何借香港頻頻挑釁中國?有人在和美國打配合
    部分香港示威者在遊行隊伍中打起了美國國旗 英國目前所扮演的挑釁性角色尤其引人注目,因為這與幾年前卡梅倫擔任英國首相時的中英關係「黃金時代」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卡梅倫會見任正非 在親川普勢力的攻勢下,特雷莎·梅放棄了卡梅倫執政時期與中國構建中英關係黃金時代的策略,但仍然允許華為部分參與英國電信基礎設施建設。
  • 英國外長首次訪華,竟把中國妻子叫成「日本人」...以後可能是首相呢
    現年51歲的亨特,此前曾擔任英國文化大臣和衛生大臣。本月9日,英國前外交大臣詹森宣布辭職後,首相特雷莎.梅宣布亨特為新任外交大臣。未來,他很有可能接替梅姨成為未來的保守黨黨魁,甚至英國首相。拋開這一次「口誤」的小插曲,亨特這次訪華還是富有成果的,不僅達成很多共識,還未中英之間以後更多的合作鋪下了伏筆。
  • 英國首相向中國拜年,首秀中文!
    在 2017 農曆雞年新春到來之際,英國首相特雷莎 · 梅向全球華人送上新春祝福,她表示新年對於中英關係將是非比尋常的一年,期待再次訪華。
  • 特雷莎·梅交棒 誰來接脫歐這個「燙手的山芋」?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宣布6月7日將辭去保守黨黨首時,哽咽著說道。如今,她的「脫歐首相」之路也進入倒計時。特雷莎·梅 資料圖2016年,這位政界「鐵娘子」臨危受命收拾脫歐「爛攤子」。三年過去了,特雷莎·梅的脫歐之路歷經磨難,仍陷入僵局;一紙脫歐協議,更是連續三次在議會闖關失敗。
  • 利益面前,英國首相攤牌了,聲稱自己是狂熱親華派!
    去年起,英國在美國政府後面亦步亦趨,接連對中國涉港、涉疆,以及疫情問題指手畫腳。就在2月15日,英國首相詹森還在新冠病毒溯源問題上重提武漢,炒作「疫情中國負責論」。但令人無語的是,屢次大放厥詞的詹森,原來還有兩副面孔。英國《衛報》在21日報導中揭露,就在上述言論發表三天前(2月12日),詹森在唐寧街與中國企業舉行了圓桌會議。
  • 從牛津高材生、名記到政壇高層,英國新首相鮑裡斯的開掛人生
    英國前外交大臣鮑裡斯·詹森以66.4%對33.6%的高得票率,在全體保守黨黨員的投票中擊敗英國現任外交大臣傑裡米·亨特,成為保守黨的新一任黨魁。由於保守黨是目前英國的執政黨,詹森也就將在前往白金漢宮拜會女王之後,獲邀作為英國首相組閣,並正式接替一個多月前已確定辭職的「看守首相」特雷莎·梅,入主唐寧街10號。
  • 大事年表|中國現代史大事年表(二)
    中國現代史大事年表四、「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1. 1966
  • 西安女孩成英國外交大臣夫人! 中國丈母娘的眼光果然是世界級水準
    因與首相「脫歐」立場不同,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戴維·戴維斯8日辭職。接替戴維斯的多米尼克·拉布為堅定「脫歐派」,而新上任的外交大臣傑裡米亨特則是特雷莎·梅的親密盟友。2016年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前,亨特是「留歐」陣營一員;但他2017年10月告訴倫敦廣播公司電臺,在「脫歐」問題上他已轉變觀念,部分原因是歐盟在談判中顯現的「傲慢」讓人失望。路透社報導,亨特上個月公開指出,空中巴士等大企業要因「脫歐」轉移就業崗位不合適;相反,這些企業理應站到特雷莎·梅身後,支持她為離開歐盟做成一筆好買賣。
  • 決定「英國這代人命運」的時刻,定了
    就在幾個小時前,英國議會下院決定了一件英國在脫歐之前必須完成的大事:大選。根據英國BBC的報導,英國議會下院在幾個小時前以438票對20票的結果,幾乎一致通過了英國首相鮑裡斯的政府提出的在2019年12月12日舉行新一輪大選提議。
  •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回國後竟被逼切腹
    大家應該都知道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就是這位首相開始了中日關係的正常化。但是他當時訪華可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