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記者 馬學玲)、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 章林 劉峰)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今(1月31日)起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早上8:07分專機抵達,特雷莎·梅乘專機飛抵湖北武漢,開啟她就任首相以來的首次訪華之旅。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湖北省副省長童道馳和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到機場迎接。
特雷莎·梅在武漢僅停留一個上午,行程相當緊湊:第一站前往武漢大學出席湖北英國教育文化交流展,並與學生互動交流。隨後她會考察長江水資源及水生物保護情況。在武漢的最後一程,特雷莎·梅將於中午時分前往黃鶴樓,登樓遠眺武漢三鎮風光,並欣賞京劇表演。
離開黃鶴樓後,特雷莎·梅將飛赴北京,出席新一輪中英總理年度會晤。訪華期間,中方領導人將同特雷莎·梅首相分別會見和會談,就中英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英國媒體稱,特雷莎·梅此次訪華,隨行人員超過50人,都是英國商業、學術領域的代表人物。這也是她歷次出訪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此外,就連鮮少出現在公眾面前的首相丈夫菲利普也將一起前往中國,足見英國政府對此次訪華行程的重視。
出發前,特雷莎·梅向媒體表示,此訪將進一步密切兩國關係,把握兩國關係的『黃金期』。中國商機無限,英方希望可以幫助英國企業從中分得一杯羹。
這是特雷莎·梅出任英國首相18個月來首次正式訪華。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外交與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國項目主任、高級研究員於潔對媒體分析稱,大國高層互訪的日期,向來是雙方根據各自議程反覆「對表」的結果,德蕾莎·梅伊此次訪華行程一延再延,主要原因在於去年以來英國內部問題不斷:英國脫歐談判進程遲緩;提前大選引發出人意料的政局混亂;恐怖襲擊事件噩耗頻傳。這一系列棘手難題,迫使德蕾莎·梅伊必須首先做好內部安定工作,確保政府平穩運轉。
有專家認為,中英兩國在多領域合作有堅實基礎和廣闊前景,在「脫歐」帶來不確定性的背景下,英國更需要借力發展。
資料圖:特雷莎·梅與其丈夫菲利普一起在英國桑寧(Sonning)一處投票站投票。
特雷莎·梅此次訪華,帶了誰,要幹啥?備受外界關注。
據英國媒體報導,隨訪代表團將是特雷莎·梅就任首相以來出訪的最大規模貿易代表團。除了國際貿易大臣利亞姆·福克斯等高級官員,代表團成員來自40多家英國企業、金融機構、高等院校、貿易協會等,其中包括英國石油公司、滙豐銀行、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
英國媒體認為,從行程安排上看,意味著金融與教育合作可能成為這次訪華的亮點。
華春瑩說,期待梅首相此訪取得豐碩成果,進一步增進中英之間的政治互信,拓展經貿和各領域務實合作,加強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溝通與協調。
資料圖:首列倫敦—義烏中歐班列啟程,歷時約18天。李志強 攝
論及中英關係,「一帶一路」可謂濃墨重彩一筆。
吳百納表示,英國是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天然合作夥伴。英方期待在三個領域發揮優勢,參與「一帶一路」合作:首先是基礎設施建設合作,第二是金融合作,第三是國際多邊組織合作。
對此,華春瑩表示,「一帶一路」是中英雙方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開展合作、而且可以實現互利共贏的一個重點領域,中英雙方政府和市場機構都有意願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發掘更多合作機遇、拓展更廣闊發展前景。
「中英加強『一帶一路』框架下務實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不僅對兩國和兩國人民有利,也有助於世界經濟的持續復甦。」華春瑩說。
1月29日,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每日電訊報》發表文章,評論中英關係。圖片來源: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網站截圖
特雷莎·梅此次訪華的背景是,中英關係「黃金時代」深入發展。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日前在英國媒體撰文指出,梅首相此時訪華,將有力推動中英關係「黃金時代」進入加速發展的新時期。他期待,梅首相訪問將給兩國關係帶來三個變化:一是打造政治互信「深化版」,二是打造務實合作「提質版」,三是打造兩國國際協作「加強版」。
華春瑩說,相信梅首相此訪將有助於推動中英關係「黃金時代」持續深入發展,也有助於推動中國與歐洲和西方的合作再上新臺階。
資料圖:2018年1月9日上午,正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偕夫人布麗吉特一同在北京參觀故宮。 中新社記者 卞正鋒 攝
在特雷莎·梅到訪之前,今年以來,已有多名歐洲國家政要來華訪問,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北歐和波羅的海七國議長等。其中,北歐和波羅的海七國議長的首次聯合訪華,被外界視為「來之不易的創舉」。
此外,華春瑩30日透露,荷蘭王國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將於2月7日至8日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這是他登基以來第二次訪華。
有媒體指出,面對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思潮湧動的國際形勢,中國與歐洲雖相隔萬裡,但共同語言越來越多。
今年是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建立15周年。放眼未來,有分析稱,中歐關係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中歐加強合作不僅有利於中國和歐洲,更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
原標題:《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飛抵武漢開啟訪華之旅》《英國首相今起訪華 新年伊始中歐互動頻密》
編輯:梁靜
責編: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