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3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是所有中國人,
都必須銘記的日子。
1945年9月2日,
日本代表登上美軍「密蘇裡號」軍艦
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
14年浴血奮戰,
3500多萬同胞傷亡,
終於迎來全民族抗戰的勝利!
這是中國近代史上,
中國人第一次抗擊外侵的全面勝利,
中華民族終於迎來了歷史轉折點!
在今天這樣特別的日子裡
請告訴孩子:
有這樣一段歷史一定要知道
有這樣一群英雄一定要認識
有這樣一串數字一定要銘記
你知道為什麼是9月3日嗎?
翻開歷史相簿,
75年前的一幕幕,
清晰在眼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東京時間),
參加對日作戰的同盟國代表
接受日本投降籤字儀式,
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
美軍軍艦「密蘇裡」號上舉行。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圖為日本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前排右)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新華社發
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
中、美、英、蘇等9國代表相繼籤字,
接受日本投降。
至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帷幕。
重慶慶祝抗戰勝利的遊行隊伍。(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75年前的今天,
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3天,
並於1946年把9月3日
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1951年8月13日,
政務院發布通告,
將抗戰勝利紀念日定為9月3日
(原為8月15日)。
1999年9月18日,
國務院對《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進行修訂,
延續了9月3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的規定。
2014年2月27日下午,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
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以國家層面的莊重儀式,
向這場血淚書寫的偉大勝利致以崇高的敬禮!
時間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夜,
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
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
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
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藉口,
炮轟瀋陽北大營,
史稱「九一八事變」。
它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
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中華兒女,
用勇敢和堅毅挺起民族的脊梁,
以血肉之軀築起新的長城。
一寸山河一寸血,
為了吹響這勝利的號角,
多少人犧牲在這片熱土!
那時武器落後,
槍枝彈藥主要靠戰場繳獲。
八路軍出師時,
3萬多部隊只有1萬多支雜式槍,
平均每支槍只有幾十發子彈,
而戰士們保家衛國的決心絲毫不減!
從「戰鬥到最後一刻」的
南京保衛戰;
到「不惜用生命填進火海」的
臺兒莊血戰;
從「打完子彈就上刺刀衝鋒」的
平型關大捷;
到「以血肉之軀戰勝精良裝備」的
百團大戰。
無數年輕人,
選擇用自己的明天,
換來更多人的明天!
1937年8月13日,上海守軍在淞滬會戰中抗擊日寇。新華社發
在日軍侵華期間,
南京大屠殺無疑是
人類文明史上一場極為惡劣的暴行,
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嚴重罪行,
也是全世界、全人類的一頁痛史。
1937年12月13日,
古城南京淪陷了。
侵華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
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
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
搶劫等血腥暴行。
超過30萬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
和平民被日軍殺害,
無數家庭支離破碎。
在那漆黑恐怖的煉獄中,
我們的同胞守望相助。
20多位西方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留在南京,
他們以各種方式保護民眾免遭殺戮,
並記錄下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行徑。
今天的勝利來之不易,
然而這一番勝利的景象,
卻有一群人沒有看到。
在這個勝利的日子,
必須重提千千萬萬抗日英雄,
回憶他們那曾經鮮活的面容。
(圖片來源 | 人民日報微博)
民族英雄楊靖宇,
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
仍用草根、樹皮和棉絮果腹,
孤身一人與日寇周旋,
直至最後英勇犧牲。
1941年9月25日,
為轉移群眾和掩護主力部隊,
5個還不到25歲的年輕人: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
葛振林、宋學義,
把敵人引向頂峰的絕路,
他們打光最後一粒子彈,
扔出了最後一顆手榴彈!
最終,
無障可憑,無路可退,
他們選擇把生命交給祖國的山河,
這就是狼牙山五壯士!
倖存者葛振林的兒子葛長生說過的一段話
讓所有人震驚了:
我打小就在父親身邊,
當年看《狼牙山五壯士》電影時,
我都不知道父親是其中原型,
他在家裡沒有跟我們談過一次這件事。
(圖片來源 | 人民日報微博)
1938年10月上旬,
東北抗聯部隊經過長途行軍抵達牡丹江下遊支流
烏斯渾河西岸,
日偽軍千餘人趁夜來襲。
為掩護大部隊突圍,
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戰士
毅然放棄渡河,
分成3個戰鬥小組,
一齊向日偽軍開火。
在背水作戰至彈盡援絕的情況下,
她們挽臂涉入波濤滾滾的烏斯渾河,
高唱著《國際歌》,
集體投江,壯烈殉國!
她們最後的歌聲化作了命運的音符,
迴蕩在白山黑水之間。
這就是八女投江的故事,
在那個腥風血雨的年代,
以身許國的女人們,
如此勇敢地站立起來!
在祖國的碧天雲霄上,
有一群在藍天揮灑青春的英雄,
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陳懷民,
世界空戰史上與敵機對撞第一人,
1938年4月29日侵華日軍空襲武漢,
陳懷民的戰機受到五架敵機圍攻,
多處中彈,難以操控。
千鈞一髮之際,
他放棄跳傘求生的機會,
轉而向附近的一架敵機高速撞去,
與敵人同歸於盡。
黑煙紅火,瀰漫空中,
犧牲時,陳懷民年僅22歲。
抗日戰爭期間,
至少有1700個像陳懷民一樣
英勇赴死的,
我國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
殉國時平均年齡只有23歲。
他們曾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但為了更多素不相識的陌生人,
他們義無反顧奔向了戰場!
今天的中國,
再也不是70多年前的中國,
中華民族,
篳路藍縷、艱苦奮鬥,
風雨兼程、春華秋實!
請告訴孩子——
當今世界,並不安寧,
身處生機勃勃的中國,
有強大國家做後盾,
我們倍加珍惜、倍感自豪!
經歷過苦難的中國人民,
更懂得和平的珍貴!
請告訴孩子——
歷史不能忘卻,
銘記曾經的苦難與艱辛,
是因為我們深知,
落後就要挨打、
發展才能自強!
請告訴孩子——
牢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
今天,是我們必須銘記的日子。
我們致敬先輩、
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更要提醒自己:
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振興中華,吾輩自強!
來源 | 中國教育報
轉載請按以下格式註明來源↓↓↓
山東省教育廳政務新媒體「山東教育發布」(微信號:sdjy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