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圖為日本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前排右)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新華社發
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蘇等9國代表相繼籤字,接受日本投降。至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帷幕。重慶慶祝抗戰勝利的遊行隊伍。(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75年前的今天,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3天,並於1946年把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1951年8月13日,政務院發布通告,將抗戰勝利紀念日定為9月3日(原為8月15日)。
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對《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進行修訂,延續了9月3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的規定。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以國家層面的莊重儀式,向這場血淚書寫的偉大勝利致以崇高的敬禮!
時間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史稱「九一八事變」。它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中華兒女,用勇敢和堅毅挺起民族的脊梁,以血肉之軀築起新的長城。一寸山河一寸血,為了吹響這勝利的號角,多少人犧牲在這片熱土!1942年5月,戰鬥在古長城喜峰口外的八路軍戰士。新華社發
那時武器落後,槍枝彈藥主要靠戰場繳獲。八路軍出師時,3萬多部隊只有1萬多支雜式槍,平均每支槍只有幾十發子彈,而戰士們保家衛國的決心絲毫不減!1937年,八路軍115師戰士在平型關公路兩側伏擊日軍。新華社發
(圖片來源 | 人民日報微博)
(圖片來源 | 人民日報微博)
1938年10月上旬,東北抗聯部隊經過長途行軍抵達牡丹江下遊支流烏斯渾河西岸,日偽軍千餘人趁夜來襲。為掩護大部隊突圍,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戰士毅然放棄渡河,分成3個戰鬥小組,一齊向日偽軍開火。在背水作戰至彈盡援絕的情況下,她們挽臂涉入波濤滾滾的烏斯渾河,高唱著《國際歌》,集體投江,壯烈殉國!她們最後的歌聲化作了命運的音符,迴蕩在白山黑水之間。這就是八女投江的故事,在那個腥風血雨的年代,以身許國的女人們,如此勇敢地站立起來!在祖國的碧天雲霄上,有一群在藍天揮灑青春的英雄,值得我們永遠銘記。陳懷民,世界空戰史上與敵機對撞第一人,1938年4月29日侵華日軍空襲武漢,陳懷民的戰機受到五架敵機圍攻,多處中彈,難以操控。千鈞一髮之際,他放棄跳傘求生的機會,轉而向附近的一架敵機高速撞去,與敵人同歸於盡。黑煙紅火,瀰漫空中,犧牲時,陳懷民年僅22歲。抗日戰爭期間,至少有1700個像陳懷民一樣英勇赴死的,我國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殉國時平均年齡只有23歲。他們曾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未來還有無限可能,但為了更多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他們義無反顧奔向了戰場!今天的中國,再也不是70多年前的中國,中華民族,篳路藍縷、艱苦奮鬥,風雨兼程、春華秋實!請告訴孩子——當今世界,並不安寧,身處生機勃勃的中國,有強大國家做後盾,我們倍加珍惜、倍感自豪!經歷過苦難的中國人民,更懂得和平的珍貴!請告訴孩子——歷史不能忘卻,銘記曾經的苦難與艱辛,是因為我們深知,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請告訴孩子——牢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今天,是我們必須銘記的日子。我們致敬先輩、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更要提醒自己:勿忘歷史,珍愛和平!振興中華,吾輩自強!本文來源於中國教育報。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本文編輯:CHEN°
責任編輯:劉龍 林美妮
遇見更多朋友,探索更多可能!
想和我們在線互動交流嗎?
想分享您的教育理念或想法嗎?
想讓您的名字出現在作者欄嗎?
歡迎掃描左側二維碼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