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拉臺圍堵大陸

2022-01-13 華夏經緯網

老美看衰兩岸和統?前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薄瑞光日前表示,臺灣與中國大陸的疏離過大,不可能看到兩岸和平統一,北京已開始思考做長期性準備,他呼籲美國必須做出相對的準備,應對可能的情況。與此同時,美國海軍砸下220億美元建造9艘最先進的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劍指軍力日增的大陸海軍不言可喻。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2日發表訪問東亞的看法,臺海議題由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負責發言。薄瑞光說,中方對美國的對臺政策的主要批評是,認為美國似乎在遠離它的一個中國政策,美國與臺灣官員現在有更頻繁、更高層級和更公開的會面。

      

若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連任,兩岸關係將如何發展?薄瑞光表示,他認為不可能看到臺灣和中國大陸有和平統一,因為之間的疏離實在太過重大,現在問題變成:哪種威脅是必須的?若必須走到那個地步,該如何進行軍事準備?薄瑞光同時呼籲美國必須做出相對的準備,研擬自己的計劃,來應對那個可能的情況。

      

薄瑞光對兩岸和平統一採取悲觀的看法,但又不明說美國須研擬計劃來應付哪種可能的情況?這種賣關子的說法,是不是為美國持續介入臺海兩岸情勢及臺灣事務埋下伏筆,值得後續觀察,不過就在薄瑞光發言的同一天,美國海軍做出具體的相對準備了。

      

美國海軍2日與通用動力電船公司籤訂美軍史上最大造艦合約,以總價220億美元,打造9艘最先進的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前美國太平洋指揮聯合情報中心行動指揮官舒爾斯特(Carl Schuster)表示,「這是美國海軍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和在西太平洋的侵略行動,做出的最新反應。」他還補充說,「這並不代表美國把中國看成敵人,但中國的舉動確實值得觀察。」儘管如此,舒爾斯特的說詞是標準的此地無銀三百兩。

      

據外媒報導,美國海軍年度預算中原本規劃建造11艘第五批次(Block V)維吉尼亞級潛艦,但最後確定建造9艘,除了已開工興建的首艘潛艦(弦號SSN-802,尚未命名)外,其餘8艘都確定配備「維吉尼亞酬載模塊」(VPM)。此合約還保有建造第10艘裝有VPM的維吉尼亞級潛艦的選擇權,若是最後決定建造,將會讓整體造艦案金額上看240億美元。

      

此次計劃建造的第五批次型與先前相比,除了改良靜音技術外,首度安裝VPM也是重點之一,VPM配備4具大型飛彈發射管,可提升每艘維吉尼亞級潛艦對地打擊能力及酬載量,從原有的12枚戰斧飛彈增加至40枚,但整艘潛艦艦體因此需要延長約25.6米。從戰斧巡弋飛彈增至40枚可知,這是為美軍因應印太地區的各種情勢做好軍事準備,中國大陸當然也是因應的對象之一。

      

國際關係及外交重量級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最新一期刊登喬治敦大學教授亨澤克(Michael A. Hunzeker)與博士生佩卓切利(Joseph Petrucelli)合著文章《臺灣該放棄自製傳統動力潛艦(IDS)計劃了》(Time for Taiwan to Scrap the Indigenous Diesel Submarine)。該文除抨擊蔡英文主張的臺造潛艦是昂貴而過時武器,並建議應改採取創新/不對稱的建軍策略。無獨有偶,國民黨2020候選人韓國瑜也認為「潛艦臺造」耗時耗錢,是個假議題,他明年若當選將停止這項計劃。

      

潛艦臺造牽涉太廣,除了巨額預算,對臺海兩岸的軍力對比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本就能被各方議論,亨澤克師生與韓國瑜持反對立場也就可以理解。不過,對美國而言,臺灣建造的潛艦未來可能納入美軍的指管範圍,因此將接受美軍軍事思維與訓練準則,不諱言的說,臺灣潛艦成了圍堵大陸的馬前卒。

      

臺灣立法機構外事及防務委員會10月底審查臺防務部門2020年度預算,討論「華美國防部共同評估案」,編列新臺幣1525萬元預算,首度邀請美方現役軍文職官員,來臺參加「華美國防部共同評估案」會議,屆時針對陸軍登陸戰力、三軍聯合精準火力、灘岸殲敵運用方式,進一步交換意見。

      

臺灣軍方邀請美軍來臺「公開指導」,對照薄瑞光那句「美國必須做出相對的準備,研擬自己的計劃,來應對那個可能的情況」兩者吻合程度,令人咋舌,顯見美臺已著手做長期性的相對準備,這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將埋下難以預料的因子。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作者 賈不妙(特約評論人)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鄭偉彬:大陸強力圍堵或惡化臺灣政治環境
    其中,兩岸關係(或大陸政策)的不同,是為最關鍵的因素。甚至可以說,2018年以來,大陸對臺的強力施壓,包括大陸在臺海地區的軍事演習、軍機繞臺常態化等等,成為壓垮兩者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2018年5月17日,民進黨正式推出臺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柯文哲與民進黨的合作關係宣告結束,對臺灣政局影響深遠。不僅直接影響2018年底臺北市長的選舉格局,而且對臺灣的政黨結構也將產生較大影響。
  • 「圍堵」解放軍?臺灣「放話」了!
    大陸,但沒曾想到臺灣對美國來說不過就是抗擊中國大陸的一枚「棋子」罷了。然而,在與美國聯合「抗擊」大陸的做法下,民進黨也藏著自己的「小九九」。臺灣吹噓「臺美關係升級」  「經濟對話」只是個空包彈據報導,民進黨近期開會研討後表示,無論美國大選是拜登當選還是川普連任,臺灣都將於美國保持一個長期的「友好關係」,持續深化臺美「友誼」的局面不會改變。
  • 美媒稱美對朝動武或招致大陸攻臺!
    源於中國大陸於1950年加入朝鮮半島戰爭,對抗美軍,觸發華府派出第七艦隊,封鎖臺灣海峽,保衛在臺國民黨政權,自此兩岸分治逾60年。除了視兩岸統一為「民族大義」,大陸政府視臺灣位處美國勢力範圍,在東亞圍堵中國,如1996年臺海危機所示。有見及此,寇謐將認為:「美國政府對朝動武的決定將會代表臺灣存亡處於最危險階段,這可能促使大陸乘美國聚焦朝鮮之際,趁機解決歷史遺恨。」
  • 佔豪:中國如何打破美國圍堵?
    政治上,包括美國加強與日、韓關係,同時插入南海與南海國家勾連;經濟上,要搞將中國排除在外的TPP;軍事上則包括擴大日本軍事自主權,重啟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及加強韓國軍事部署等。美國的重返亞太,目標直指中國,這一點在美國海空一體戰等文件中有非常明確的表述。當然,如今美國在中日之間明顯選擇站隊,並表示實際插入南海都是相應體現。
  • 【輿摘】美國提前30年揭開機密文件:三招圍堵中國,但他們犯了三大錯誤
    文件中美國又想用哪三招對付中國?據報導稱,這份《美國印太戰略框架》,闡述了2018-2020年美國對中國、印度等國的戰略方針。白宮聲明,之所以選現在公布的意圖是向美國公民、盟友、夥伴展現美國對印太地區長期自由開放的承諾。但是外界都在猜測,川普之所以選擇在離任前公布,是為了留下所謂的「遺產」。
  • 美國對臺軍售,中國大陸怎麼辦?
    從美國參眾兩院通過《臺灣旅行法》,允許美國所有層級官員訪問臺灣,到美國眾議院通過「2019年臺灣保證法」,妄圖推動對臺軍售常態化,美方頻繁打「臺灣牌」的背後,反映出美方某些勢力對中國大陸這些年來的發展感到焦躁不安。美國「以臺制華」的圖謀絕對不會得逞。
  • 臺模擬遭大陸空襲 全島民眾手機收彈道飛彈來襲警訊
    而臺灣軍事專家則提醒說,臺軍「防衛固守」戰略的根本點在於臺當局一廂情願地認為美日會「介入臺海」,而一旦真的發生戰爭,臺灣卻是實實在在的主戰場,「這些哀鴻遍野的場景,民進黨政府在挑釁中共之際想過了嗎?」  與此同時,為體現蔡英文當局的「全民國防」理念,臺「國防部」還在5月27日至5月30日這4天與漢光軍演同期安排舉行「萬安42號」演習,模擬受到大陸空襲後臺灣全島居民的逃生計劃,每天下午1時30分至2時,分別在北、中、南、東部、澎湖、金門、馬祖等7個地區實施30分鐘的防情傳遞、警報發放、人車避難疏散、交通管制與戰災搶救演練。
  • 解讀吳釗燮「臺美不建交」論
    吳釗燮 資料圖臺外事部門主管吳釗燮日前向美國媒體表白,「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一旦臺海發生衝突不會依靠美國介入」,他的表述與民進黨一向的說法迥異,引起許多猜測與爭議,綠營內部還傳出對吳釗燮的批判
  • 圍堵中國,美國出現的5個戰略缺口!
    自從歐巴馬時代實施「亞太再平衡」,再到如今美國的「印太戰略」,東南亞都是美國計劃中的圍堵中國的重要著力點。 但直到如今,東協幾乎不願隨美國起舞,中國—東協依然保持著健康和諧的關係,這被外界認為是美國圍堵中國的一個戰略缺口。
  • 大陸出手直擊「臺獨」痛點,切莫低估大陸決心,阻擋統一必被碾壓
    實際上,如果真的要這樣報復臺灣,估計大陸絕非只是暫停臺鳳梨(菠蘿)。可是從蔡英文當局反應來看,臺灣根本離不開大陸的貿易支持,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說明大陸暫停購買其農產品行為已直擊其要害,臺獨分子因此很痛苦。
  • 臺當局為美國軍售掏空臺灣,結果是「窮臺」又「坑臺」
    圖片來源:臺媒據大公網報導,最近民進黨當局在一周內兩度確認向美國軍購,總額近42億美元。
  • 臺灣當馬前卒 無奈大陸太大美國太遠
    圖取自臺北美國商會  民進黨當局處心積慮想當美國遏制中國的馬前卒,除了在安全和軍事領域頻打擦邊球,近期最大的熱點莫過於力推臺美自貿協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加入美國對華經濟與科技脫/鉤陣營,成為在經濟上孤立和圍堵中國大陸的急先鋒。  近期被臺灣當局津津樂道的一項推進臺美經貿關係的進展是,11月份舉行的「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
  • 臺灣首次模擬「大陸空襲逃生」 臺專家痛批蔡:想遍地衰鴻遍野
    而臺海軍陸戰隊也將在屏東加祿堂海岸實施聯合登陸作戰,擔任登陸部隊的陸戰66旅在海空軍火力支持下,以AAV7兩棲突擊車執行舟波搶灘登陸。以臺陸軍步後旅為主的守備部隊,則在臺陸軍裝甲564旅、43炮指部和陸航空中兵力支持下,執行反登陸作戰和灘岸戰鬥。
  • 臺媒叫囂擊落大陸繞臺軍機
    嘉賓蕭亞譚在節目中喊話蔡英文:針對大陸軍機的不斷挑釁,臺當局能不能下令打下一架?此言一出,引發島內輿論一片譁然。不少島內民眾紛紛對此言論進行猛批。    綠媒叫囂能否打下大陸戰機    根據臺媒的報導稱,蕭亞譚「貼心」為蔡英文提供了「拉抬聲望」的計策。
  • 美國與臺當局搞小動作衝撞大陸底線 外交部回應——
    此外,臺灣《旺報》5月26日刊登文章稱,「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改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被蔡當局認為是「對外關係」上的「大政績」。這種點到為止的口惠,對臺灣無實質幫助,挑釁的作為反而可能遭致大陸對臺反制。
  • 臺當局又得瑟了,以為接收了美國最強坦克,就能反攻大陸了
    今天就跟大家說說,M1A2坦克來臺,對於兩岸軍力影響有多大。話不多說,上菜!臺灣當局心心念念了十幾年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終於有可能要來了!根據CNN的報導,美國國務院在7月8日批准了兩項「對外軍售案」,允許向臺灣當局出售108輛M1A2T主戰坦克和250枚「毒刺」飛彈以及相關支持設備,總金額超過22億美元。
  • 美國智庫熱衷預測「大陸攻臺」有何居心?
    《海峽新幹線》時事評論員謝楠指出:易思安講出這樣的話無非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下一波的美國對臺軍售造勢。我們知道前一段時間美國對臺軍售是履行上屆美國總統歐巴馬與臺灣籤定的協議,當前川普還沒有成功向臺灣推銷武器,這次美國智庫學者先造勢,渲染臺海緊張局勢,就是為了下一波軍售蓄勢;第二就是為了拉升「美臺」實質關係,特別是安全防務合作關係製造輿論。
  •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美援是穩定臺灣或圍堵中國?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啟訥對本刊分析,韓戰讓美國推翻原本放棄蔣介石的方案,轉為支持敗退到臺灣的蔣介石政權。無論西方或兩岸學界,都有「韓戰救臺灣」的論調出現。與其說韓戰救了臺灣,更精準地說,是韓戰解救蔣介石。吳啟訥指出,蔣氏父子運用包括特務手段在內的統治方式,使得美國人發現國民黨對臺灣的控制比大陸時期還要犟化。
  • 總結2020臺灣軍事狀況,大陸學者:出現四個「前所未有」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史曉東總結2020年臺灣的軍事情況,認為臺灣「以武謀獨」出現了四個「前所未有」:鼓吹「抗中保臺」、配合外部勢力從軍事上圍堵大陸、整軍備戰的緊迫感和針對性、研發部署不對稱武器裝備的速度規模。
  • 寰球兩岸:大陸對臺動武民意高漲 臺灣幻想美日插手
    前言大陸學者上周撰文指出,由於兩岸人心越拉越遠,而且臺灣統派力量日益趨弱,加上大陸主張武統的聲音開始超越和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