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馬英九說錯了嗎

2021-02-18 海峽新幹線

近期中美對抗有持續升溫之勢,雙方在臺海周邊軍演的頻度明顯增加,軍演的規模、課目及實施地點更凸顯出大陸「武統」的最終選項似呼之欲出。繼貿易、金融、科技、經濟諸戰之後,軍事亦加入了對抗的行列。

馬英九引用「臺澎防衛」的基本方針,即「首戰即終戰」,卻被批評為「軟弱賣臺」。雖然島內防務安全研究院出面澄清,但臺灣基於海島防衛的空間局限,必然是排除緒戰、主戰、決戰的陸戰常態。必須認知,此說是純軍事作戰的方針,沒有絲毫「賣臺」的政治意涵。而此說真正的軍事理論基礎則出自於日軍在二戰太平洋戰爭末期,對海島防衛做出的總結,並認為,除非改變了海島防衛的制海、制空權的優劣形勢,否則「任何的術策,均歸於無效」。其戰略意涵,在當敵對的海空形勢已定,作戰的結果即已成定局,這是「臺澎防衛」作戰的本質。此種現象恰似一位足球守門員面對12碼的罰球,完全處在挨打局面。

當前的臺海情勢,在「美臺」交往密切,高層到訪及軍售達成協議下,不斷升溫,觸動了大陸敏感神經,引發反制,宣布要在臺灣海峽及南北兩端進行多軍種實彈化演練;根據陸方公布的信息,演習地區約在浙江舟山黃大洋海域、岱山水道、台州白沙島等地區。此區域正與美國及其盟國在東海演習遙相對應,更象徵著「中美的軍事對抗已真實展現」。在此敏感時刻,美方卻傳出兩則對此情勢發展的預判。


一則是《紐約時報》報導,稱美國國防部自2010年後,就中美兩國在臺海周遭爆發戰爭做出18次兵棋推演,美國輸了18次。這樣的結果,確實令人難以想像。從軍事戰略言,只有在特定的條件及戰略環境下,才有此結果。這意味著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已失海權優勢,「支持臺海作戰」已完全沒有可能性。


回顧西太平洋地緣戰略的發展史,美軍在韓戰及越戰都相繼失敗。且在「911」事件發生後,美國陸軍為反恐作戰的需求,將主力編成小型化的機動部隊,已無法因應大型會戰。亦即美軍的海權優勢已不及於陸上,海權止於控制海洋,而無法掌控陸地,成為無目的海權伸張。上述的情境應是這種地緣戰略上的失敗。


另一則是,美前中情局副局長麥克·莫雷爾及前參聯會副主席、退役上將詹姆斯·溫尼菲爾德的聯名文章,認為解放軍會在明年1月19日至1月21日,美國總統交接期間對臺灣展開攻擊。就美國總統的戰爭權限而言,上述確是解放軍攻臺的好時機,而在浙江外海舉行的軍演亦正符合此要求。從兩棲登陸作戰的部署而言,由於現代武器裝備的威力,兩岸跨海峽相互攻擊是可能的,以至於登陸部隊的海上運動,基於船團集結位置暴露在臺軍火力的攻擊下,解放軍發動由西向東的兩棲作戰是有局限性的。除非是採「由岸至岸」的登陸作戰。


反之,浙江外海及之前盛傳,解放軍欲奪取之東沙群島,由此兩地集結,採南北會合,在臺灣西部登陸才是合理的想定。而大陸表態浙江海外軍演,正是此想定的真實預演。

綜前所述,在西太地緣戰略上,中美「陸海分治」的大勢已成,重回基辛格主張的兩強合作,爭取長遠和平才是正確的選項。就臺灣而言,只有在此框架下,認同當時美方宣稱的:對「一個中國」不持反對立場,保持中立態度,俾爭取臺灣長遠的和平發展,才是上策。

本文摘自臺灣《中國時報》,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常務理事

相關焦點

  • 《中國時報》:老馬真心話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在美國衛生部長阿扎來訪期間
  • 「 臺灣好人」馬英九
    之後馬英九接受壹電視專訪時激動回應:「兩岸以前對立這麼厲害,我能把這麼對立的兩岸化解敵意,兩岸的交往,無論是三通,還是共同打擊犯罪,還是核能的合作,這麼多的成果,這是無能嗎?這樣還叫無能,那以前的人呢?」橫向比較全球發達的經濟體,臺灣這八年的數據並不算難看。因此,也有評論認為,給馬英九的經濟施政貼上「無能」有失公允。
  • 《中國時報》:蔡「政府」要向川普致意嗎
    記得318「太陽花」群眾佔領臺立法機構事件之初,不僅民進黨人要求警察未經臺立法機構負責人允許,不能進入臺立法機構驅逐群眾,連當時「執政」的馬英九也暫時停止動用警力,把驅逐群眾的責任交到臺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的手上。
  • 陳水扁律師「組團」清算馬英九,想讓其「享受和陳水扁一樣的禮遇」
    民進黨上臺後會清算馬英九嗎?答案幾乎是肯定的。26日,幾個「臺獨」色彩濃厚的社團聯合告發馬英九涉及三大案,要求檢方限制馬卸任後出境。
  • 馬英九把外媒請到太平島,他們看到了啥?
    10家登島外媒包括CNN、半島電視臺、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彭博社,以及日本的共同社、讀賣新聞。其中部分外媒記者專門從北京、香港跨海來臺採訪登島。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在島上寄出明信片
  • 蔡英文剛為美國雙航母進南海叫好,就被第七艦隊狠打臉,馬英九批:對美國表錯情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針對美軍第七艦隊航行南海,馬英九22日怒批蔡英文有損尊嚴和「主權」。
  • 馬英九無語了,剛下臺清算就來了,島內有些人太猴急…
    先是呂秀蓮稱,在政權交接當天,應比照當年陳水扁的待遇,限制馬英九出境,讓馬接受特偵組的調查。今年1月「大選」前後,親綠媒體開始為馬英九設計3個可能的「好去處」:一是美國,二是中國大陸,三是龜山。龜山的全稱是「法務部矯正署臺北監獄」。2010年12月,陳水扁從臺北看守所轉到這裡,正式淪為階下囚。2013年3月,還是醫生的柯文哲曾公開預言,「陳水扁的牢房要保留,以後馬英九還用得著」。
  • 馬英九慘敗內幕!
    意味著,馬英九從最耀眼政治明星淪為千夫所指的政治包袱,標誌著國民黨氣息奄奄,青黃不接,後繼無人。更令人擔憂的是,臺灣民意本質上就是遠離中國,說的好聽點是保持現狀,說的不好聽的就是強立,國民黨若要起死回生,順應這樣潮流似乎沒有第二選擇。國民黨是否捲土重來?歷史又將如何評價馬英九?
  • 【重磅】即將卸任的馬英九為何「閃登」太平島,他在島上做了啥?
    馬英九昨天清晨飛往太平島宣示主權,並在太平島發表談話提及實踐「南海和平倡議」路徑圖。馬英九清晨6時率相關官員及學者前往太平島,先到臺空軍松山基地指揮部搭機飛往屏東空軍基地,上午7時再搭C-130飛往太平島。馬英九辦公室於中午發布馬英九在太平島談話。
  • 馬英九任期的最後兩個月
    馬英九向蔣經國報告老兵想念家鄉之事,在蔣經國的指示下,當年11月赴大陸探親正式開啟,兩岸關係從此踏出新局。這政策的一小步,實際是兩岸的一大步。從1981年擔任其英文秘書開始,馬英九與蔣經國一直關係密切。整整29年後的3月29日,馬英九在辦公場所追思蔣經國的事跡,並將三樓大禮堂命名為「經國廳」。他更表示,自己8年來對臺灣、對人民的主張也是從蔣經國言傳而來的心得。
  • 《紐約時報》:美國共和黨「甩鍋中國」的策略能成功嗎?
    美國《紐約時報》20日的報導指出,美國共和黨的戰略已非常清晰,就是試圖把新冠疫情的責任歸咎於中國,來轉移人們的關注,並利用對華的敵意來挽救選舉
  • 為什麼罵馬英九
    痛心疾首者有之,擔心「國之將亡」者有之,究責於馬英九的聲音則更喧囂。馬英九作為國家元首,施政成績負面影響了執政黨的民意支持度,當然應受公評,且已遭到選民以選票「給他個教訓」。但當「罵馬」儼然成為全民選動之時,就像「斯斯有兩種」,目前的「罵馬有兩種」現象也值得分析。
  • 網評 | 馬英九的一中各表思想還不過時?
    那個時候的國民黨,還在跟大陸爭著誰是「中國」的正統,還有這個統一中國,甚至是反攻大陸的企圖心。到了後面民進黨執政的八年,那就不說了。到了馬英九當「總統」的時候,他雖然是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原則,但他後面還有「不統不獨不武」這個更為模糊的東西。
  • 《臺灣新聞臉》:馬英九的逆襲
    也因此,從卸任至今,馬英九不時要出庭,常常跑法院。在綠營媒體的狂轟濫炸之下,民進黨奮力營造「馬英九有罪」的社會氛圍,企圖利用司法手段鬥倒馬英九。不只官司纏身,民進黨上臺後,無論是全臺大停電、雄三飛彈「誤射」還是蔡英文上任民調下跌、陸客不來……民進黨每每遇到問題,就會找馬英九「背鍋」,因為「通通都是馬英九的錯」,也讓卸任後的馬英九有了「背鍋俠」的封號。
  • 馬英九被盼組反「臺獨」大聯盟救臺灣
    臺灣《中國時報》11日發表社論指出,兩岸危機走向失控,國民黨欲振乏力,民進黨不可依恃,時代力量企圖利用兩岸危機火中取慄,更不可靠。環顧現狀,欲帶領臺灣渡此大劫,只剩一條路,就是由所有反臺獨力量合組「反臺獨大聯盟」,共同制衡民進黨與時代力量建構的錯誤兩岸政策,讓大陸對臺灣維繫和平發展的民間力量維持信心,兩岸危機或能避免引爆。
  • 卸任後的馬英九,幾度風光、幾許尷尬
    2月27日21:10播出的東南衛視《臺灣新聞臉》,將聚焦卸任後的馬英九。前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馬英九昔日核心幕僚羅智強、熟稔馬英九的時事評論員陳鳳馨,以及曾經擔任過國民黨主席選舉王金平陣營發言人的臺灣實踐大學教授江岷欽,將聚焦馬英九的卸任表現,為您帶來精彩點評。2月21日,臺北地方法院第三度開庭審理民進黨籍民意代表柯建銘自訴馬英九涉嫌洩密案。
  • 時事辯論會: 馬英九登太平島,是兩岸聯手捍衛南海主權?
    (上圖,空中鳥瞰太平島)點擊底端↓閱讀原文/read more,觀看《時事辯論會》節目視頻【時事】臺灣領導人馬英九28日登上太平島,訪視並慰勞駐島人員美國在臺協會發言人就此表示美方感到失望,此行動不僅極無幫助,也無法為南海紛爭的和平解決做出貢獻。媒體問馬英九,登太平島是兩岸聯手鞏固南海嗎?馬微笑不語。而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就正面評價馬英九此舉。【焦點】馬英九登太平島,是兩岸聯手捍衛南海主權?【程見】太平島為什麼叫太平島?
  • 馬英九打臉賴清德
    【稀土】中國再出狠招:日本驚慌,西方一片哀嚎!【希特勒】一代梟雄希特勒被此人坑的有多慘,看完才知道什麼叫豬隊友!馬英九強調,推動加強英語教學他是百分之兩百同意,但不一定什麼東西都要雙語。學生學自己的歷史、地理、文化,還是應該用中文學,也可同時間了解用英語要如何表達,但不必上課都講英文,這並不是一件很好的政策。
  • 馬英九:太平島是島嶼而非巖礁
    這是馬英九就任總統近八年來,美國首度以「升高緊張」批評馬的作為。但馬英九昨晚在松山軍用機場舉行的中外記者會上回應說,去年5月他提出南(中國)海和平倡議時,美國還表示讚許(appreciate),此行「我又不是去叫囂」,他不認為會導致區域緊張。
  • 聚焦 | 馬英九再談「不排斥統一」,喊話蔡英文回歸「九二共識」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5日在一場有關兩岸關係的演講上暢談「九二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