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崑崙關——崑崙關戰役中的鄭洞國將軍

2021-02-23 團結報團結網
1939年底,深陷侵華戰爭泥潭的日本法西斯軍隊,企圖一舉切斷我國西南國際交通線,迫使國民政府因中斷外援而屈服,派遣精銳的第5師團以及第28師團、臺灣守備隊各一部,突然於廣西北部灣海面登陸,逐次擊破中國軍隊的抵抗,很快攻陷我西南邊陲重鎮南寧,並以其第5師團12旅團襲佔崑崙關。為保障我西南大後方的戰略安全,當時中國唯一的機械化部隊第5軍奉命由湘北火速南下,在各路友軍的配合下對盤踞於崑崙關之日軍展開猛烈反攻,經二十餘日浴血鏖戰,終於將守敵第12旅團及臺灣守備隊一部全殲,斃敵旅團長中村正雄以下五千人,取得震驚中外的崑崙關大捷。在這次戰役中率部擔任主攻任務的第5軍副軍長兼榮譽第1師師長鄭洞國將軍,也因指揮果斷、功勳卓著而一戰成名。

崑崙關大戰時從日軍手中繳獲的大炮

 1939年12月18日凌晨,中國軍隊的總攻開始了!炮火準備剛一延伸,鄭洞國便下令部隊全線出擊。榮1師各團的戰士們猶如出山的猛虎,迅猛地撲向崑崙關周圍各個高地。經激戰相繼佔領了金龍山、仙女山、老毛嶺、四四一、六零零、羅塘、同平、軲桃嶺等要點。第5軍200師方面的攻擊也取得很大進展。但我軍的對手畢竟是一支久經戰陣的法西斯軍隊。敵人從最初的驚慌中清醒過來後,立刻憑藉各高地上縱橫密布的明碉暗堡和強大火力兇猛反撲。此後一連鏖戰七天,榮1師雖曾兩度突入崑崙關關口,終因立足不穩而退出,羅塘等高地也再度失守,部隊傷亡慘重。鄭洞國沉著果斷、臨陣不亂,親自指揮所部第2團反攻位於崑崙關西北的重要制高點羅塘高地。此時的第2團經連日激戰僅剩下三百餘官兵,臨時編成三個連,在鄭的指揮下與敵血戰一夜,終於在次日拂曉時將戰旗插上高地頂峰。守敵一個加強中隊除兩人負傷被俘外,其餘全被擊斃。我軍突擊隊也僅有數十人倖存下來。當時舉國上下都關注著戰役的進展,當榮1師在羅塘高地傳出捷報時,遠在重慶的蔣介石親自給鄭洞國發來嘉獎電大加勉勵。

 這時,大批日軍援軍從南寧趕來增援,雖然遭到我阻擊部隊的沉重打擊,但還是有兩千餘日軍與崑崙關守敵會合了。原來在崑崙關奄奄一息的日軍殘部立刻死灰復燃。前線形勢的逆轉並沒有動搖我軍的作戰意志。第5軍立即調整部署,加強火力,再興攻勢,集中攻擊崑崙關關口附近的各重要高地,日軍在我軍有力打擊下損失慘重,又一次陷於絕境。敵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也被榮1師3團的炮火擊斃。在戰役的關鍵時刻,鄭洞國以大局為重,不顧自己的部隊傷亡奇重,毅然抽出第3團接替友軍承擔攻打位於崑崙關東北險要制高點——界首的艱巨任務。該團與敵徹夜激戰,最後以全團九個步兵連長傷亡七個的沉重代價奪取了這個重要高地。界首一失,崑崙關頓失屏障,第5軍新22師趁勢攻克了崑崙關關口。但日軍猶作困獸之鬥,集結兵力重新奪取了崑崙關西南靠近南寧的重要制高點四四一高地,企圖等待援軍捲土重來。

1940年元旦這一天,鄭洞國指揮榮1師1、2團餘部及一個補充營向敵反攻,與千餘日軍惡戰整整三晝夜,高地幾次易手,最後雙方隔稜線成對峙狀態。殘暴的日軍狗急跳牆,竟然向我軍施放毒氣,隨即在空中和地面火力的掩護下大舉進攻。我軍傷亡慘重,苦戰難支,被迫退至高地北側一隅死守待援。戰局岌岌可危。這時連鄭部下一位擅打硬仗的團長也動搖了,在電話裡連連請求撤下陣地。

 鄭洞國考慮此戰關係戰役全局,必須堅持到底,於是斬釘截鐵地命令這位團長:「現在敵我已決戰至最後關頭,堅持到底便是勝利,你必須死死頂住敵人,等待增援,沒有命令不準放棄陣地!」鄭見他還在猶豫,又厲聲命令道:「就是剩下一兵一卒,你也要給我頂住,丟了陣地,我砍了你的頭!」此刻鄭身邊已無兵可派了,只好將師特務連和一些主動請戰的輕傷員集合起來出擊。這支不足兩百人的精悍突擊隊,在暮色的掩護下,趁敵不備,突然向日軍側背發起凌厲襲擊,一時殺聲震天。日軍久戰疲憊,沒料到我軍從背後殺來,黑暗中也搞不清我軍有多少人,不由陣腳大亂,在我軍前後夾擊下死傷慘重,終於丟棄無數屍體和槍械,猶如山崩般地狼狽潰退了。崑崙關戰役至此以我軍的徹底勝利而告結束。

 為了奪取崑崙關戰役的勝利,我軍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僅第5軍就有6000餘名將士壯烈殉國。包括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和新22師師長邱清泉將軍在內的11000餘名將士流血負傷。榮1師從陣地上撤下休整時,所屬三個步兵團能夠戰鬥的官兵僅剩下八百餘人。據說當鄭洞國戰後陪同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將軍檢視榮1師時,在血染的戰旗下,想到二十幾天前還生龍活虎的眾多戰友和袍澤已化為英靈而去,這位鐵血軍人不禁潸然淚下。

(本文原載於《團結報》2005年7月5日第3版)

相關焦點

  • 崑崙關戰役,中國空軍去哪了?(之五)
    現在,一提到桂南會戰,一般就提到崑崙關戰役;提到崑崙關戰役,就提到陸軍第五軍與日軍第五師團「鋼軍」和「鋼軍」的碰撞。一提到飛機,基本都是日軍的飛機如何猖獗。要說中國飛機,一般也就提到韋一青血灑崑崙關這一段。中國空軍和蘇聯航空志願隊參與桂南會戰,在陸軍戰史上,自然鮮有提及;在空軍戰史上,也不是閃閃發光、讓人津津樂道的存在。他們似乎是被遺忘了。
  • 崑崙關戰役,中國空軍去哪了?(之一)
    本文4900字,閱讀約10分鐘 引子 崑崙關戰役當敵軍飛機在崑崙關上空肆虐的時候,曾在抗戰之初驚豔藍天的中國空軍,去哪裡了?崑崙關戰役,中國空軍有沒有參加?   有。效果不大,主要還是陸軍攻堅。但空軍盡力了。 一、一盤大棋 事實上,對於南寧會戰(當時就叫南寧會戰),中國空軍的參戰熱情,並不比陸軍少。
  • 崑崙關戰役國軍艱難獲勝,本不該如此慘烈,原因令人痛心
    崑崙關戰役是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桂南會戰的一部分,國軍取得了著名的崑崙關大捷。
  • 又找到一組完整的賓陽崑崙關戰役照片 可能很多人沒見過
    昨天,小編在網上又找到一組關於崑崙關戰役的圖片,可能很多賓陽人沒見過,今天和大家分享。    1939年11月-1940年1月,桂南會戰爆發,而崑崙關戰役為抗日戰爭的大型戰役之一,也是桂南會戰國民革命軍投入戰力最強規模部隊的一場戰役。
  • 【鄭歷2827/1/25】桓武世第;滎陽垂徽.A:將軍名垂抗日史;猛士魂唱大風歌.鄭洞國的四個孩子,他們過得怎樣?
    戰役開始,榮譽第1師擔任主攻,迭克要點,表現極為出色。日軍在接連幾次失敗之後,惱羞成怒,頻頻派出援軍,分乘40輛軍車,強行通過第5軍新22師在五塘的封鎖線,馳援崑崙關。這些援軍的到來加劇了第5軍作戰的困難,雙方在崑崙關附近各高地拉鋸爭奪,戰鬥甚為慘烈,戰事處於膠著狀態。如果不及時改變這種情況,則第5軍之前進攻所取得的勝利將前功盡棄。
  • 崑崙關日軍被殺得有多慘?中將斃命,聯隊長切腹,軍官死了85%
    中村正雄廣西南寧,是中國國際交通線上的戰略要地。中國通過經過南寧的多條交通線從越南、緬甸等處獲取了大量的抗戰物資。1939年10月14日,日軍大本營接連下達了命令準備發動針對南寧的進攻。日軍大本營陸軍部作戰部長富永恭次更宣布:「這是中國事變的最後一戰。」
  • 二戰東線薄皮炮弱的T-26,為何能在中國崑崙關暴打日本坦克?
    ▲1949年時,部分從抗戰中倖存下來的T-26坦克被國民黨軍由上海轉運至臺灣,以加強島嶼防務,而從圖中我們也能看到一些美式的M3A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1928年設計生產的它,即便是過了10年,仍然在日本陸軍中充當侵華急先鋒,在面對步兵陣地時,毫不畏懼的它一旦撞上擁有45炮的T-26,必輸無疑。在1939年12月的崑崙關戰役中,中國軍隊的T-26坦克首次成建制出動,給予來犯的日軍第5師團重創,但自己也因為日軍反坦克炮火力而損失不小。
  • 民國風雲 | 抗日主戰場的著名戰役與抗日名將
    八年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政府組織了22次大型會戰、1000多次重要戰役和13000多次中小戰鬥,在這全民抗戰中,中國人民傷亡慘重,陣亡將士高達340餘萬,其中陣亡將軍多達208位,還包括了2位集團軍總司令——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
  • 中國裝甲兵之父徐庭瑤將軍二三事
    1933年3月至5月,在長城抗戰中兼第8軍團代總指揮職務全權指揮陸軍第2師、第25師和第83師在極其惡劣狀況下與裝備精良的侵華日軍奮勇廝殺的陸軍第17軍軍長徐庭瑤將軍在戰後隨即上書軍事委員會蔣委員長提出了自己的五大建言:「一、中日戰爭今後無法避免,中國應當把日本當成最兇惡的頭號敵人;二、弱國無外交,這是中國多年來飽受列強欺凌的一個慘痛教訓;三、要想在今後對日作戰中打敗日本,我軍軍備革命刻不容緩
  • 風雲芒市|昆飛狼突,殘龍難勇 ——日軍戰史中的芒市敗退(一)
    黃杰中秋選擇榮1師視察是有相當深意的:這支部隊曾參加崑崙關戰鬥,時任榮1師師長鄭洞國當前在緬北任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完成了攻克密支那的任務。榮1師劃歸第8軍後參加滇西反攻的戰績也是可圈可點。3個團一分為二,一部攻克松山是「攻堅利器」,另一部馳援龍陵又是「定海神針。」離開大橋後黃杰又偕美軍聯絡官克佛利中校赴蚌渺,視察第6分站糧彈補給作業情形。增加對後勤管理的改進,以便下一步的行動。
  • 鄭洞國的血性抗戰
    同時,在國民黨將領中,像他這樣參加過長城古北口戰役、平漢路保定會戰、臺兒莊大戰、徐州會戰,並遠徵緬甸的,實屬鳳毛麟角。(鄭洞國)1933年初,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三省後,大肆進犯長城各口。在國難日深、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停止內戰、舉國抗日的情勢下,蔣介石抽調中央軍組建第十七軍開赴古北口對日作戰。
  • 廖耀湘,死於籠中的「中國虎」
    這支部隊後來奉命首次出徵緬甸,東瓜之戰損失慘重,回國的途中師長戴安瀾將軍犧牲在叢林中,此乃後話。1938年9月,200師擴編為新11軍,廖耀湘轉任22師副師長。22師,是廖耀湘發家的部隊,這支部隊給他帶來了無數的榮耀。1939年11月,崑崙關戰役打響,這是一次中日兩支鋼鐵部隊硬碰硬的交戰,當時22師劃歸新5軍,軍長杜聿明,22師師長邱清泉,包括廖耀湘在內,都在這場戰役中威名遠揚。
  • 【微鳴書評】將軍百戰死 身後悲名多
    內收40位蒼梧籍將軍事略,其中有一位名叫全無若的少將是我外祖父的親弟弟;因為我在一些回憶母親的文字中談及過全無若的往事,所以友人一再強調,關於全無若的一些故事,有的引自我的文章。   《蒼梧將軍》收錄民國時代蒼梧籍的39位少將以上的軍人故事,包括共和國成立以後一位解放軍少將,蒼梧近代史上一共出了40位將軍。在廣西來說,蒼梧籍將軍特別是民國將軍的數量應該在各縣的前列。
  • 鄭洞國將軍與石門一中前身「湖南私立九澧中學」
    今天的石門人,對石門一中的校史,知道的不是很多,對石門籍抗日名將鄭洞國先生與石門一中的淵源,知道的就更少。2021年,恰逢湖南私立九澧中學(石門一中前身)創辦80周年,撫今追昔,釐清石門一中校史的來龍去脈,告慰那些曾經為石門教育事業嘔心瀝血的石門先賢,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