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關大戰時從日軍手中繳獲的大炮
1939年12月18日凌晨,中國軍隊的總攻開始了!炮火準備剛一延伸,鄭洞國便下令部隊全線出擊。榮1師各團的戰士們猶如出山的猛虎,迅猛地撲向崑崙關周圍各個高地。經激戰相繼佔領了金龍山、仙女山、老毛嶺、四四一、六零零、羅塘、同平、軲桃嶺等要點。第5軍200師方面的攻擊也取得很大進展。但我軍的對手畢竟是一支久經戰陣的法西斯軍隊。敵人從最初的驚慌中清醒過來後,立刻憑藉各高地上縱橫密布的明碉暗堡和強大火力兇猛反撲。此後一連鏖戰七天,榮1師雖曾兩度突入崑崙關關口,終因立足不穩而退出,羅塘等高地也再度失守,部隊傷亡慘重。鄭洞國沉著果斷、臨陣不亂,親自指揮所部第2團反攻位於崑崙關西北的重要制高點羅塘高地。此時的第2團經連日激戰僅剩下三百餘官兵,臨時編成三個連,在鄭的指揮下與敵血戰一夜,終於在次日拂曉時將戰旗插上高地頂峰。守敵一個加強中隊除兩人負傷被俘外,其餘全被擊斃。我軍突擊隊也僅有數十人倖存下來。當時舉國上下都關注著戰役的進展,當榮1師在羅塘高地傳出捷報時,遠在重慶的蔣介石親自給鄭洞國發來嘉獎電大加勉勵。
這時,大批日軍援軍從南寧趕來增援,雖然遭到我阻擊部隊的沉重打擊,但還是有兩千餘日軍與崑崙關守敵會合了。原來在崑崙關奄奄一息的日軍殘部立刻死灰復燃。前線形勢的逆轉並沒有動搖我軍的作戰意志。第5軍立即調整部署,加強火力,再興攻勢,集中攻擊崑崙關關口附近的各重要高地,日軍在我軍有力打擊下損失慘重,又一次陷於絕境。敵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也被榮1師3團的炮火擊斃。在戰役的關鍵時刻,鄭洞國以大局為重,不顧自己的部隊傷亡奇重,毅然抽出第3團接替友軍承擔攻打位於崑崙關東北險要制高點——界首的艱巨任務。該團與敵徹夜激戰,最後以全團九個步兵連長傷亡七個的沉重代價奪取了這個重要高地。界首一失,崑崙關頓失屏障,第5軍新22師趁勢攻克了崑崙關關口。但日軍猶作困獸之鬥,集結兵力重新奪取了崑崙關西南靠近南寧的重要制高點四四一高地,企圖等待援軍捲土重來。
1940年元旦這一天,鄭洞國指揮榮1師1、2團餘部及一個補充營向敵反攻,與千餘日軍惡戰整整三晝夜,高地幾次易手,最後雙方隔稜線成對峙狀態。殘暴的日軍狗急跳牆,竟然向我軍施放毒氣,隨即在空中和地面火力的掩護下大舉進攻。我軍傷亡慘重,苦戰難支,被迫退至高地北側一隅死守待援。戰局岌岌可危。這時連鄭部下一位擅打硬仗的團長也動搖了,在電話裡連連請求撤下陣地。
鄭洞國考慮此戰關係戰役全局,必須堅持到底,於是斬釘截鐵地命令這位團長:「現在敵我已決戰至最後關頭,堅持到底便是勝利,你必須死死頂住敵人,等待增援,沒有命令不準放棄陣地!」鄭見他還在猶豫,又厲聲命令道:「就是剩下一兵一卒,你也要給我頂住,丟了陣地,我砍了你的頭!」此刻鄭身邊已無兵可派了,只好將師特務連和一些主動請戰的輕傷員集合起來出擊。這支不足兩百人的精悍突擊隊,在暮色的掩護下,趁敵不備,突然向日軍側背發起凌厲襲擊,一時殺聲震天。日軍久戰疲憊,沒料到我軍從背後殺來,黑暗中也搞不清我軍有多少人,不由陣腳大亂,在我軍前後夾擊下死傷慘重,終於丟棄無數屍體和槍械,猶如山崩般地狼狽潰退了。崑崙關戰役至此以我軍的徹底勝利而告結束。
為了奪取崑崙關戰役的勝利,我軍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僅第5軍就有6000餘名將士壯烈殉國。包括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和新22師師長邱清泉將軍在內的11000餘名將士流血負傷。榮1師從陣地上撤下休整時,所屬三個步兵團能夠戰鬥的官兵僅剩下八百餘人。據說當鄭洞國戰後陪同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將軍檢視榮1師時,在血染的戰旗下,想到二十幾天前還生龍活虎的眾多戰友和袍澤已化為英靈而去,這位鐵血軍人不禁潸然淚下。
(本文原載於《團結報》2005年7月5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