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ting的閱讀小站|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

2021-03-05 長不大的可愛多

「沒人知道這是一場戰爭,一場名為車諾比的戰爭。」

「我們這裡有最可怕的戰爭——車諾比。」

       拿起這本書是去年疫情在家期間,很巧合的一點是當時我們也正面臨著一場異常嚴峻的「人類戰爭」。對於我們這一代沒有經歷過硝煙和戰火的人來說,也許對實際戰爭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是不同時代的戰爭總有相似的地方——參與者和經歷者都是人。人的共鳴是很奇妙的東西,經歷了新冠病毒疫情之後,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了「戰爭」和「人性」的涵義,對科學的雙刃劍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韋特蘭娜·亞歷山德羅夫娜·阿列克謝耶維奇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是白羅斯作家斯韋特蘭娜·亞歷山德羅夫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的圖書,於2014年6月15日出版。這本書記錄了1986年4月26日發生在車諾比車諾比的反應爐事故。這是史上最浩大的悲劇之一。作者訪問了上百位受到車諾比核災影響的人民,有無辜的居民、消防員、以及那些被徵招去清理災難現場的人員。,並將這些訪談在書中以獨白的方式呈現,人們坦白地述說著痛苦,細膩的獨白讓人身歷其境卻又難以承受。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UTC+3),烏克蘭普裡皮亞季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併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這些輻射塵涵蓋了大面積區域。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爆炸於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導致事故後有31人當場死亡,200多人受到嚴重的放射性輻射,之後15年內有6-8萬人死亡,13.4萬人遭受各種程度的輻射疾病折磨,方圓30公裡地區的11.5萬多民眾被迫疏散。

     關於事故的起因,官方有兩個互相矛盾的解釋。第一個於1986年8月公布,完全把事故的責任推卸給核電站操縱員。第二個則發布於1991年,該解釋認為事故是由於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堆(RBMK)的設計缺陷導致,尤其是控制棒的設計。另一個促成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是職員並沒有收到關於反應堆問題報告。

      ——以上皆來自百度百科

  車諾比四號機組

    

       由於年代久遠,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了這場慘烈的事故,我們已經不得而知。我們不是親歷者,也不能準確地定義。作者正是因此決定走進親歷者的回憶中,從第一視角發掘事件的真相。

     「回家之後,我脫掉所有在那裡穿過的衣服,丟進垃圾滑運槽。我把帽子送給我的小兒子,因為他真的很想要,他每時每刻都戴著那頂帽子。

     兩年後,他們診斷出他長了腫瘤……剩下的你自己寫,我不想講了。」

       全書在描繪受害者情況時有非常直白地展現死亡的殘酷性的文字,血肉模糊、器官變形、生理反應……但這是最讓我記憶最為深刻的一段。事故發生之後,參與核電站清理的工人是受害群體中也許最為無辜和無奈的一類,他們很多人知識水平不高,對輻射、原子這類專業名稱沒有概念,因此很多人沒有正確地穿戴防護設備,即使對事故後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沒有正確的認識到防護的重要性,導致自己和家人在病痛中殘忍離世。這也是事故爆發後傷亡人數驟增的重要原因——對科學的無知、對死亡的僥倖。

     「我們坐上巴士,天空好藍,我們要去哪兒?我們的袋子和籃子裡裝著復活節的彩蛋和蛋糕。如果這是戰爭,那和我在書裡看到的很不一樣,應該到處可以看到爆炸。」

     「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做好發生核戰的準備,我們建造了核彈避難所。我們想要躲避原子,像躲避炮火一樣。但是原子無處不在,在麵包裡,也在鹽巴裡。我們呼吸、食用著這些輻射。也許你可以不吃麵包和鹽巴,也許你可以飢不擇食,把皮帶煮熟,聞著香味充飢——這些行為我都能理解。但是對於核能,我卻無法理解。」

     「死亡已經無處不在,卻沒有人當一回事。」

     「白雲在天空飄著,蘋果花也開得茂盛。沒有人攻擊我們,也沒人開槍。只有我們住在這裡。這是戰爭嗎?」

       而這一切,離不開封閉的消息,欺瞞實情的責任人和營造假象的高層管理者。

     「那麼多人受苦,卻沒有人負責。」

     「如果科學家什麼都不知道,作家什麼都不知道,就讓我們用自己的生命和死亡幫助他們。」

     「那些農夫與車諾比無關,他們與大自然是一種信任的關係,並非掠奪與被掠奪的關係,千百年來一向如此。他們不能理解發生的事情,只好選擇相信那些科學家或受過教育的人,把這些人當神父一樣。但他們得到的信息卻是:『一切都很正常,沒什麼好害怕的,只要記得吃飯前洗手就好』。」

     「車諾比人生下來的孩子身上流的不是血,而是不知名的黃色液體。一些科學家聲稱,那些住在輻射區的猴子變得更聰明了。接下來三代到四代的小孩,都會像愛因斯坦一樣聰明,在我們身上進行的是一次偉大的實驗……」

       很可笑的是,人的生命在此刻不過是一場實驗的犧牲品。對於手握政權的人而言,是維護利益的消耗品。我不相信這些人不知道核洩漏的可怕性,但是在權力和利益面前,他們選擇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欺騙這些用雙手餵養他們、用真心支持他們相信他們的人民。

     「我當時還不明白,但過了數年後我才終於知道,我們都是這項罪行的共犯,一同參與了這個陰謀。」

     「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為自己找到藉口。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我發現可怕的事情總是悄悄發生在生活中。」

 

車諾比受害者

       有意識的人嘗試了各種努力去提醒無知的人,可是無知的人卻選擇信任「有知識的人」。難道無知的人完全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了嗎?我覺得不是。

     「人在坦誠說愛時是如此單純可愛,即使哲學家也只能用近似的字句表達他們的感受,唯有祈禱時說的話才能真切展現一個人的靈魂。」

        他們其實在災難裡苦苦掙扎,即使意識到了這場「戰爭」的後果,他們已無力回天。如果祈禱和信任能讓他們對未來仍保留著一絲的希望,他們寧可相信謊言,也不相信真知。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不過他們不是真的裝睡,而是在死亡裡給自己一個支撐的信念罷了。普通人沒有超級英雄的能力,更沒有一手遮天的權力,想要拯救身邊的人,除了無力的勸誡,只剩下對神明的祈禱。

       書中的描述也許很沉重,但是在死亡面前,人類的脆弱也留給了這個殘酷的世界一點溫情。正如本書的書名一樣: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

     「我記得當時有人說:『你要知道,那已經不是你的丈夫了,不是你心愛的人了,而是有強烈輻射、嚴重輻射中毒的人。你如果沒有自殺傾向,就理智一點。』我發狂似的說:『但是我愛他!我愛他』。」

     「他們將骨灰罈交給我時,我一點也不害怕,我用手撫摸他的骨灰,裡面有小顆粒,像是沙灘裡的貝殼,那是他的臀骨。我想起他死後的那個晚上,我坐在他身旁,忽然間我看到一縷青煙冒了出來——我在火葬場又看到了一次——那是他的靈魂。除了我以外,其他人都沒看到。當時我感覺我們又見面了。

       死亡兩個字,很冰冷。很無情,但我相信愛情是超脫死亡而存在的,別忘了結婚的誓言裡有一句:「不論生老病死,你都願意深愛著你面前的這個人嗎?」。兩個人熱戀的點滴在這個世界上兩人共同走過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過痕跡,更何況還有愛情的結晶——孩子,也許生孩子除了傳宗接代繁衍生息的作用之外,還有著更非凡的意義:他代表著兩個相愛的人曾經在這世上存在過。

       在這場戰爭中,參與救援和廢墟清理而犧牲的人常被視為「英雄」。其實對於他們而言,只不過儘自己所能做了該做的事,還記得新冠的時候不記得是哪一位醫生還是護士說過的「這是我的職業要求,是我義不容辭的使命。」

       「一個願意犧牲自己的人,並不會覺得自己是特別的個體。他只是想在生命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色。」

       「我們都是玄學家,早已脫離這個俗世。我們只生活在夢中,活在高談闊論裡。你一定要在平凡的生命裡增添什麼,才能使一切變得合理,就算在死亡的邊緣也一樣。」

       但這並不影響世人對他們的感恩與紀念,因為能把職業視為一生的使命的人,足夠令人尊敬。

       重新審視這場「戰爭」,我覺得這是意外,也是必然。在高速發展的時代,人類對科學的探尋始終沒有停步。而這場無止境的探尋,也必然會給人類一定的教訓。別忘了我們發現核能,建造核電站,是為了獲取更高效的能源,以彌補石油和煤炭過度開採導致的燃料不足的困境,在發現科學的進程中,科學也會用自己的方式告誡我們存在的危險。

       正如車諾比人所言:

     「知識並不能算是一種罪惡。那些學者同樣是車諾比的受害者。我希望能成為車諾比事件的倖存者,而不是受害者。」

     「車諾比是一個預兆,是一個象徵。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思維模式都因此改變了。」

       在這本書裡,車諾比人視親歷者為親人,把這裡當成唯一的家,互相取暖,而現在也仍有很多人為了找到真相而努力著。我仿佛看到了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國人團結起來對抗病毒的身影。

     「在這裡,沒人會說自己是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或烏克蘭人。我們都自稱為車諾比人。『我們是從車諾比來的』。『我是車諾比人。』就像另一個種族。就像一個新的國家。」

     「為什麼我們要一直在死亡邊緣徘徊?車諾比就是我們僅有的世界。」

     「在這裡,我們都是車諾比人,我們不會害怕彼此。我們有同樣的回憶、同樣的命運。到了其他地方,我們就會變成外地人,像麻風病人一樣不受歡迎。」

車諾比

   

康斯坦丁列昂季耶夫曾寫過,若人類不斷進行物理化學實驗,終將導致更高的努力前來幹涉俗世的生活。

阿列克謝耶維奇自己在後記中也寫道:「書中的人已經見過他人未知的事物。我覺得自己像是在記錄著未來。」

        既然選擇了直面科學的挑戰,因此在災難面前,除了哀嚎和抱怨,我們更要做到的是反思和應對。畢竟可怕的不是災難本身,而是選擇坐以待斃聽天由命的人們。

       希望我們對待科學,除了好奇,要始終充滿著敬畏,對待自然亦是如此。更希望世人以此為鑑,避免「車諾比事件」的悲劇重演。

    

        好久沒在公眾號和大家見面啦,希望以後會經常見~有什麼想聽的主題也可以給我的公眾號留個言。

這裡是Waiting的小藥囊

分享有的沒的生活的可愛之處

有時也會叨叨日常,分享小作文

一個小太陽的寄居地

相關焦點

  • #小站練兵園# 小站練兵園攻略 到小站就得這麼玩
    再往前走,兩側是裝潢與這兒的氣氛格外相配的酒樓飯店,早晨還沒開門,就當做取景地拍了幾張,可以看出這兒作為一個旅遊景點各種配套設施比較完善,出門不用擔心附近沒有吃飯的地方,守著小站就有。景色不錯。這些酒樓飯店再往前就到了小站正門了,但是還是要說一下兩邊的風景,在沒有進入小站之前就有許多景色可看,下圖就是小站城牆外的人行道,還有一圈細細小河,布置得好像護城河的感覺,天氣好的時候,在這兒散散步也是不錯的。
  • 關於《功夫》你不知道的45件事兒
    6、馮小剛領著手下走出警察局,他說:以後說什麼我也不做電影,星期天早上電影院連個人影都沒有。他被那群孩子打的時候,他旁邊有一個黑色的小箱子還有一個小板凳,箱子裡散落出鞋擦、毛巾、《如來神掌》秘籍,他拿著《如來神掌》跑開的時候,竟然忘了拿自己的東西,可見《如來神掌》這本書對他還是很重要的。23、周星馳跟豬籠城寨眾人單挑那段,非常有他以前的風範。臺詞也不少而且搞笑十足,說起來單挑,我第一個想起來的是《濟公》裡財神拼命的找降龍單挑。
  • 小站練兵園攻略,到小站就得這麼玩~
    這些酒樓飯店再往前就到了小站正門了,但是還是要說一下兩邊的風景,在沒有進入小站之前就有許多景色可看,下圖就是小站城牆外的人行道,還有一圈細細小河,布置得好像護城河的感覺,天氣好的時候,在這兒散散步也是不錯的。
  • 小站RO 1.0懷舊伺服器設定定稿(7月18日晚更新)
    如果沒有意外,關於伺服器設定的調整是最後一版了,下次再和大家見面,估計就是開服前公布開服活動及獎勵了。 首先,是對於先前公布設定的微調,另外對之前沒表達清晰的部分再進行一下補充:1.VIP功能:附贈的30天租賃頭設計基本完成,希望大家會喜歡,哈哈哈哈哈……這裡就不公布樣子了,我覺得非常有個性!
  • 正兒八經說民國——小站練兵
    但是迫於壓力,他也只好死馬當作活馬醫,他派出廣西按察使胡燏棻前去位於天津和塘沽之間的小站訓練一支現代化的陸軍隊伍。所謂的練兵,是來練啥?說白了還是跟袁世凱在朝鮮搞的那套練兵方法不謀而合,就是「稍息、立正、向右看齊。」這些東西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只要上過初中都會經歷類似的軍訓。但是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可謂是新式東西。而這些東西都是舶來品,全是從西方流行過來。
  • 孫陽為你講述《小站練兵》
    天津有許多富有特色的小鎮,其中津南區的小站鎮以稻耕文化和小站練兵的歷史而蜚聲全國。春風送暖的日子裡,可以邀上三五知己前往小站練兵園去感受歷史的厚重。您或許不知道——晚清時期,西方列強印製的中國地圖上一般是沒有鎮這個級別的地名的,不過有個地方例外,那就是位於天津津南區鹹水沽鎮南大約10公裡的小站。
  • 七位詩人,七種愛情的顏色
    我們離開夢的床榻,推門出去,我的新娘和我。  我們坐在鞦韆上,狂風從後面猛烈地推送我們。  我的新娘嚇得又驚又喜,她顫抖著緊靠在我的胸前。  許多日子我溫存服侍她。  我替她鋪一個花床,       我關上門不讓強烈的光射在她眼上。
  • 經驗無限塔副本上線,人形研究所即將開放——2017年1月10日 小站RO 1.0伺服器例行維護公告
    但是,該副本內所有內魔物均不會掉落道具,角色死亡不扣除經驗且無法使用技能「偷竊」、「反射盾」; -經驗無限塔副本的魔物強度會隨著樓層數而提升,設計面向Base Lv30~99的角色,建議玩家組隊前往;-經驗無限塔副本目前處於開放公測階段,可能存在一些尚未發現的Bug,待收集完成後,我們會在今後的維護當中進行統一的修復,也望各位玩家積極提供線索; -我們會根據玩家的實際體驗情況
  • 【小站RO】打洞系統(第一期)指南
    無論打洞成功與否,都將消耗打洞材料; 3.未鑑定的道具也可以使用打洞系統; 4.道具打洞成功時,該道具原有的插卡信息、精煉信息將被一併清空; 5.道具打洞失敗時,該道具將連同插卡信息、精煉信息一併損毀; 6.建議玩家使用打洞系統時,身上只攜帶一個可以打洞的道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 歷史微閱讀:死亡行軍
    我估計他在戰前的體重至少有200磅(90.7公斤),行軍剛開始的時候也有150磅(68公斤)。他看起來很強壯,卻走得很慢,因為他背著個大包。一開始,他把大包夾在胳肢窩裡,後來又把它扛在肩上。在大包的重壓之下他步履維艱,沒有人知道包裡裝的是什麼,但是我覺得裡面一定有他值得用生命去捍衛的東西。
  • 關於「不自由,毋寧死!」之詳解
    [1]亨利在該次大會發表演講,試圖說服會議通過一項議決,支持維吉尼亞派軍參加即將來臨的革命戰爭。參加該次大會的代表,包括開國元勳託馬斯·傑斐遜和喬治·華盛頓,以及其他政治領袖。刊行這篇演講的文字記述,首次刊登於1816發行的《The Port Folio》。
  • 我不知道該聊什麼,聊聊生孩子這事兒吧
    坦白說,後者我是不願意聊的,涉及到的不管是政治抑或是軍事,不管是人類還是國家,都不是我可以給出自己的看法的事件,我們各自默默關注吧。鄭爽的事件其實我第一時間就看到了,因為我看到張恆微博的時候,那會兒點讚和轉發都還沒過千的樣子,我是真的不太清楚這人是誰,翻了翻評論才明白的。
  • 小站RO1.0伺服器初步設定(7月14日晚更新,開服時間初定!)
    幽靈波利在當前版本對於P&G的作用不用我多費口舌來宣傳了,大家都知道。而PVE領域,在河 蟹掉黃金蟲卡片後,幽靈波利卡片是很多坦克頂BOSS技能地崩最好的卡片,所以加入了卡冊,就是讓大家能多一個途徑來獲取到。
  • 2月21日周二 死亡敲擊金屬 兀突骨 中國巡演西安站 嘉賓:腐屍
    日本死敲樂隊兀突骨(Gotsu Totsu Kotsu)自誕生起,他們的音樂便伴隨著「武士」的概念:其中既有關於殉道武士的壯闊,更有戰場廝殺的殘酷無情。這種獨特的內核加之令人身臨其境的音樂,成功的讓這支樂隊逐漸走向了世界死敲樂迷視野,並成為今年來許多樂迷收藏夾中的不可或缺的一支。
  • 小站練兵為何練成了袁世凱自己的兵了呢?結局讓清政府很尷尬!
    袁世凱上位後,結合德國軍隊管理制度,建立了中國近代史上一支強大的近代化北洋新軍武裝力量,袁世凱成為當時中國這支新式軍隊的締造者,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的歷程,史稱「小站練兵。」那麼歷史上袁世凱在著名的「小站練兵」過程中,袁世凱在天津這個總面積只有50多平方公裡的小站鎮上練兵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西陸電臺 | 在路上的愛情
    我是不是遇到了一個假軍人?」說起那時的場景,嚴婷忍不住笑了,「他個子雖然不高,可是讓人覺得正直、坦率,很踏實。」兩個人走到了一起。只是,路才剛剛開始。二從家到崔斌部隊所在地的那條路,嚴婷早已記不清走過的次數,卻清楚記得關於它的細節——「10.9公裡,騎車最快21分鐘,就是走,兩個小時也能到」。
  • 小站RO首頁公布,贊助商城首批兌換道具上架,開服倒計時ing~
    2016年8月11日,小站RO首頁正式公布:http://www.rohome.cn
  • 我,刀槍不入:有些人不該出現在戰場上
    我,刀槍不入 我相信你認為自己是知道的,但你所認為的並不一定是真的。拒絕承認,就是終極舒適區。不用擔心,你並不孤單。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座城市,都有無數人漫步街頭,他們像殭屍一樣目光呆滯,沉迷於舒適中,懷抱受害者的心態,對自己真正的潛能毫無意識。
  • 很多人的愛情死於這四個字!
    但兩個人愛得非常堅決,尤其是紅珠,面對別人的閒言碎語,她說,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為了爭取到想要的愛情,他們竟然選擇了私奔,鬧得小城沸沸揚揚,貼滿了尋人啟事,連警察都給立案了。紅珠的父母終於妥協,答應了他們的婚事。幾年以後,他們過上了安穩的生活,也有了可愛的孩子。那些充滿眼淚和歡笑的青春過去了,他們變得和普通情侶別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