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0周年 | 首戰端掉美軍「北極熊團」指揮部

2021-02-18 參考消息


深入敵後插入敵人心臟,偵察敵情、伺機而動……這是朝鮮戰場上一支來自中國的「特種部隊」。

1950年11月,在朝鮮戰場上著名的新興裡戰鬥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全殲美陸軍最精銳部隊——第7機械化步兵師加強團31團(號稱「北極熊團」),並繳獲其團旗。其中,27軍中有一支「特種部隊」,入朝首次作戰就端掉了「北極熊團」的指揮部。志願軍老兵李昌言就來自這支部隊。

「我們沒見過帳篷,就知道那是個篷子。」回憶起70年前的那場戰鬥,李昌言坐在家中的床上向記者講述起那個夜晚。儘管今年已有92歲的高齡,但他仍思路清晰,記憶猶新。1950年9月,正在上海駐紮的李昌言跟隨部隊北上。11月,部隊進入朝鮮鹹興。入朝第3天,22歲的李昌言被任命為第27軍80師239團2營4連連長。「在鹹興北道新興裡地區休整待命時,團首長和營首長來到4連,詢問我是否準備好打仗。」李昌言說,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營長從圖桶中拿出地圖,鋪在地上,用紅藍鉛筆指向一個點。「營長告訴我們,我們所在位置向前10裡有敵人,但不清楚是李承晚的部隊還是美軍。」李昌言說,營長命令4連邊偵察邊前進,根據情況殲滅敵人,並掩護兄弟部隊渡過右側的豐流裡江。「接到命令後,我和指導員隨即研究任務並進行了分工,我帶1排和2排從山坡左側前進,指導員帶3排從右側和我們相距30米並排前進。」李昌言說,剛出發不久,1排1班長報告說前方發現一個篷子,裡面有燈光。李昌言命令一排立即包圍敵人,但這時一名戰士不小心踩到了敵人扔掉的空罐頭盒上,發出的聲音驚動了敵人。戰士們隨即開火,帳篷裡的8個美軍陣亡4人,2個負傷,2個投降。李昌言隨後派2名戰士將戰俘送往營部,讓上級了解情況。就在4連繼續前進時,敵人的多枚照明彈突然升空,一剎那黑夜猶如白晝。李昌言接到3排長報告,前方又發現幾棟房子。在李昌言下令奪取房子後,雙方隨即發生了激戰。「我們運用『三角戰術』:3個人一組形成一個三角隊形向前衝,分散敵人攻擊,減少傷亡。三排一個急衝鋒,佔領了那幾棟房子,俘虜敵人十餘名。」李昌言說。端掉這幾棟房子後,4連的戰士們發現每間屋中都有電話、報話機,牆上還掛滿了作戰地圖,桌上擺著作戰文書。後來4連的戰士們才得知,他們端掉的是「北極熊團」的指揮部。4連端掉指揮所後,並沒有停止腳步,繼續前進時,他們發現了美軍停炮場。「我帶領戰士們一鼓作氣突入停炮場,搗毀敵炮兵營指揮所,俘虜40餘名敵人,繳獲12門榴彈炮。」李昌言說。從傍晚出發,李昌言帶領4連邊走邊打了近10個小時。就在4連準備繼續前進時,營參謀長帶著撤退的命令追上了4連。「參謀長告訴我,只要看到紅、綠兩發信號彈就回撤。」李昌言回憶,就在接到命令的幾分鐘後,他們就看到了信號彈。入朝後的第一次戰鬥,4連以犧牲2人、傷1人的代價,殲滅美軍40多人,俘虜50餘人。戰後,4連被授予「新興裡戰鬥模範連」稱號,李昌言榮立二等功。新興裡戰鬥剛剛結束,李昌言又接到上級指示,要求4連擔任「尖刀穿插連」,深入敵佔區,偵察敵情,並接應兄弟部隊,全力攻打敵人。按時到達目的地後,李昌言率領4連戰士艱苦作戰兩天兩夜,擊退敵人的三次進攻,終於頑強地守住了陣地,保證了其他部隊的順利進攻。1951年5月,4連到達了前線附近的734高地。這是位於朝鮮三八線附近一座並不起眼的山頭,和它西南面的上甘嶺遙相呼應。由於我軍佔據734高地這個居高臨下的制高點,這對敵人非常不利。因此,敵人在白天藉助飛機炮火的支援將制高點搶了過去,而到了夜晚,27軍的戰士又將它奪了回來。為了爭奪制高點,大大小小的戰鬥打了多少次數也數不清。採訪中,令記者印象深刻的是,李昌言說到自己部隊的番號時,聲音高亢洪亮:「我所在的部隊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80師239團2營4連。」而他聲調最為低沉的一句話是:「我的那些戰友現在都不在了。」李昌言,1928年生,山東榮成人。1944年7月參加革命工作,194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11月至1952年11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其間,入朝首次作戰就端掉美軍第7機械化步兵師加強團指揮部。戰後,李昌言所在連被授予「新興裡戰鬥模範連」,李昌言榮獲二等功。原文刊載於《參考消息》10月15日特別報導版,原標題: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老兵訪談錄(41) | 首戰端掉美軍加強團指揮部——記志願軍老戰士李昌言

致無可替代的你:

在看是了解 點讚是態度 分享是美德 

點亮星標不走散

獨一無二的參考君

↓↓↓

相關焦點

  • 王直將軍與抗美援朝——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1952年,志願軍第26軍政治部主任王直在朝鮮前線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明年將迎來抗美援朝70周年。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老兵訪談錄| 血灑白雲山,火海中的生死較量
    滾滾硝煙中,戰友們的臉龐有些模糊,但他們的名字一個個他都能喊出來…… 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呂品身經百戰。在他心裡,白雲山阻擊戰是最為慘烈的戰鬥,也是最為光榮的戰鬥。 70年前,呂品在447團任副政委兼政治處主任。這支後來被命名為「白雲山團」的英雄部隊,1950年10月入朝作戰,1951年1月在漢江南岸打響了白雲山阻擊戰。 白雲山,位於漢江南岸,是漢江防線的咽喉要地,左翼為光教山,右翼為帽落山,互為依託,可以控制從水原通往漢城的鐵路以及兩條公路。敵人氣勢洶洶撲來,遭遇志願軍的英勇阻擊。
  • 抗美援朝70周年 | 「我是夜老虎的兵.」
    在前日推出的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稿件 抗美援朝70周年 | 「夜老虎」今朝「換「新牙」(點擊回顧) 中,我們收到了這樣一條留言——「我是夜老虎的兵。」言簡意賅、字字鏗鏘,如同70年前浴血奮戰的先輩般,堅定、自豪。歷史的榮光在被尊崇、被傳承中擦亮。第七十七集團軍某旅摩步2連,創建於1952年2月,前身為新四軍某部。歷經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戰火洗禮,轉戰鄂、豫、皖、蘇等十多個省區,先後參加大小戰役戰鬥100餘次,屢建戰功。
  • 抗美援朝70周年 | 抗美援朝出兵決策背後的考量
    ▲資料圖片:1958年10月26日,列車駛過鴨綠江畔的凱旋門,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回到祖國懷抱。抗美援朝的主戰場是陸地戰場,作戰主要靠陸軍,制空權、制海權重要,但不是決定性的,決定性的是地面作戰。毛澤東對自己的陸軍充滿信心,認為陸軍同陸軍較量,美軍不享有絕對優勢,志願軍並不處於下風。第二,有辦法破解美軍優勢。集中優勢兵力,是我軍傳統戰法,在國內戰爭中屢試不爽,毛澤東堅信用這個戰法對付高度機械化的美國也是可行的。
  • 抗美援朝70周年,英雄不朽,精神永傳!
    黃繼光生前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通訊員。1952年10月20日,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在戰友傷亡、彈藥用盡的情況下,毅然用身軀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為衝鋒部隊的勝利開闢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1歲。  1950年的寒冬,楊根思帶領一個排的兵力,打退了敵人在大量飛機、炮兵支援下的8次連續猛烈的進攻。
  • 劉俊傑:抗美援朝老兵離休不褪色,英雄讚歌衝雲霄
    入朝作戰前屬高炮7團,駐防在上海。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從其全球戰略和冷戰思維出發,作出武裝幹涉朝鮮內戰的決定,並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1950年10月,美軍不顧中國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值此危急關頭,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義之師進入朝鮮戰場。1950年9月,劉俊傑所在的高炮團進入中朝邊境的安東,守護鴨綠江大橋。
  • 抗美援朝戰爭解讀(下)
    ⑤裝甲兵坦克兵第1師和坦克兵第2師第3團於1951年3月31日開始陸續入朝,並以坦克兵第1師師部為基礎組成志願軍裝甲兵指揮所。該指揮所在黃鵠顯主任率領下於5月5日入朝。11月29日,獨立坦克第1團亦入朝。在戰爭中,裝甲兵完成了各次作戰任務。在抗美援朝戰爭的陣地戰階段前期,志願軍主要進行的是野戰陣地防禦。
  • 《獨目將軍傳》閻川野——打日偽軍尺坎據點傷左眼 抗美援朝繳獲美軍團旗
    抗日戰爭時期,任排長、指導員、副教導員、營長、團政治處主任。1943年12月22日晚,任八路軍東海分區一營一連指導員,帶領突擊隊攻打日偽軍尺坎據點,左眼炸傷眼球被摘除。解放戰爭時期,任團參謀長、團長。參加準海戰役、濟南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七軍二三八團團長。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師長、軍長、石家莊陸軍高級步兵學校顧問(兵團級)等職。
  • 2019國慶70周年閱兵時間表流程
    2019國慶閱兵時間表 2019十月一閱兵幾點開始  2019國慶閱兵時間表  開始時間:10月1日(具體開始時間以現場流程為準)  結束時間:10月1日(具體結束時間以現場流程為準)  2019國慶70周年大會地點:北京天安門廣場  2019國慶70周年閱兵時長:約80分鐘  根據9
  • 周純全:抗美援朝後勤創奇蹟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兩個月來,首次出國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面對氣勢洶洶的美國侵略者及其僱傭軍,毫無畏懼,已進行兩次戰役,打得非常頑強。一路上,周純全從丹東過鴨綠江,發現這裡已成為抗美援朝的總補給站,堆積如山的各種物資,人來車往的洪流,一看見這熟悉的場面,周純全又仿佛置身於遼瀋戰役的補給線上。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的指揮部設在一個礦洞裡。
  • 「紅旗師」建師70周年,他的「成長密碼」是什麼?
    在介紹老前輩李文輝機組1968年執行我國首次空投小型氫彈的圖板前,新兵朱瑾被這首豪邁激昂的詩所吸引。當得知這是執行任務期間,李文輝忍著女兒去世的巨大悲痛寫下的,他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致敬英雄、學習英雄,走好從軍路。」參觀結束,他把感悟寫在了留言簿上,也刻進了心裡。
  • 「抗美援朝」聯合國軍傷亡真實數據,令人震驚!
    1.整個韓戰期間,美軍損失兵力162708人上甘嶺戰役中1952年11月5日我志願軍12軍31師91團,使用小兵群和孤膽作戰戰法創造光輝戰例,這是11月6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新聞。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經典」之戰是消滅了大英國協第一師第二十八旅的「皇家蘇格蘭團」、大英國協第二十九旅的「格洛斯特營」和「皇家重型坦克營」三支「王牌」部隊。1951年10月3日,在朝鮮馬良山,中國人民志願軍坦克第一師與英軍「皇家蘇格蘭團」開始了生死決鬥。
  • 戰旗背後的故事丨繳獲美軍「北極熊團」團旗,英雄的故事永遠在續寫
    不久前,一場「我愛祖國的藍天」——慶祝人民空軍成立70周年主題攝影展,在四川美術館落下帷幕。展廳內特別設立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實物展區,陳列部分閱兵服裝和戰旗, 其中,「神炮中隊」的戰旗實物讓觀眾紛紛駐足觀看。「神炮中隊」現為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二大隊。這支英雄部隊與人民空軍一同成長,在廣袤的藍天之上繪就了捍衛領空的忠誠航跡。
  • 北極熊團覆滅記:美軍中校遺骸時隔63年才歸國,志願軍英名永存長津湖
    殲滅北極熊團,美軍痛到63年後2013年,華盛頓阿靈頓陸軍公墓迎來了一個隆重的儀式,包括美國國防部大批高官在內的人員共同出席了一名美軍中校的葬禮——一個遲到了63年的葬禮這支綽號「北極熊團」的部隊,是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第一個可稱被志願軍殲滅的團級部隊,它的兩任指揮官都死在了長津湖。
  • 尋找和發現塔山阻擊戰四縱前方指揮部遺址
    塔山阻擊戰勝利70周年的時候,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是來自國外的原東野四縱、11縱等塔山阻擊戰參戰老戰士和老戰士後代數百人,雲集塔山,祭奠英烈、祭奠父輩,憑弔了塔山阻擊戰時的塔山堡、鐵路橋、白臺山、打漁山等四個主要的戰場遺址和陣地遺蹟。
  • 70周年,致敬老兵!
    在他還不滿15歲就跟隨部隊進入朝鮮作戰,那時候,美軍將朝鮮的公路、橋梁、機場作為主要轟炸目標,以切斷交通運輸線。姜超政所在的工兵24團,主要任務是搶修那些被炸毀的公路、橋梁和機場。當時,他們只有鐵鎬、鐵鍁等簡單的工具。公路被炸斷,他們就回填土石。有時候正修著,炸彈就扔下來了,戰士們只能躲到附近樹林或草叢中隱蔽起來,有時連個藏身的地都沒有。
  • 將軍戰旗新裝備:國慶70周年閱兵看這些"門道"
    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於10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閱兵備受各方矚目。此次閱兵有哪些「門道」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