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給大家介紹的是一種二合一的武器——斧錘(Tabar-shishpar),這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且極為罕見的武器,於17到18世紀被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士兵使用。它的特點是將葉錘與戰斧合為一件兵器。兩頭抓,兩頭都要硬。
從現在留存下來的斧錘來看,與普通的斧類錘類兵器長度差不多,也不怎麼重。比如下面這把斧錘,全長只有21.75英寸(55cm),一端是小斧,一端是八葉錘,為了減輕重量,金屬握杆被製成空心,推測重量也不會超過一磅。
但這種武器還是有一定殺傷力的,而且兩端都有戰鬥部,運用起來也更加平衡,前提是小心不要打傷自己。現代愛好者復原過這種武器並拿歐洲板甲做實驗,猛擊三四下之後雖然沒有將其完全擊破,但胸甲已經產生了嚴重的變形。如果是真人,挨上這幾下,肯定會瞬間喪失戰鬥力,但還不至於立刻致命。不過面對鎖子甲這種對鈍器抵抗能力較弱的鎧甲,再借著戰馬衝鋒的勁來一下,已經可以人頭+1了。
既然是二合一,就不能不把這二給說嘍。Tabar其實是對土耳其、波斯、印度及其周圍地區所用戰斧的統稱,斧刃寬度比歐洲斧窄一些。Tabar在17到18世紀的印度是騎兵的制式武器,握柄由木材或金屬製成,非常堅實,斧刃上經常能見到各類花紋裝飾,背面往往有一個平頭錘,既可以砸擊,也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
Shishpar是印度葉錘,也普遍流行於17到18世紀,錘葉整體呈圓形,有些被設計成螺旋狀,錘葉普遍比較薄,不像歐洲葉錘那樣稜角分明和厚重。但是其裝飾和設計使武器本身顯得更加美觀,也是歐洲兵器所不具備的。
▲各種印度葉錘(請忽略右二),裡面也有一個斧錘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格洛米,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雙手巨劍竟是歐洲中世紀最靈活的決鬥武器?
歐洲長戟的近親長柄戰斧詳解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鐮刀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西臺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布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