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中國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舶來,可分為兩派,一為胎藏界,一為金剛界。唐一行得兩宗真傳。唐印果長老時,將密宗傳於日本空海。日本密宗,分為東密與臺密。包含真言宗、金剛頂宗、毗盧遮那宗、秘密乘、金剛乘等宗派。佛教密宗綜合了各國家地區密宗的傳承。密宗起先是有融合了中國道教內容的印度密教,八世紀時印度密教,由善無畏上師、金剛智上師、不空法師等宗派祖師傳入中國,並傳唐僧一行。僧一行從此修習傳授形成密宗,被稱為密宗領袖,並著有《大日經疏》,為《大日經》的註解。此宗派依《大日經》、《金剛頂經》等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觀行,修無上本尊秘法。
密宗以密法奧秘,不經上師親自灌頂,不經上師親自授三昧耶戒,並持執不怠,不經傳授不得互相傳習及顯示非密宗信眾,因此稱為「密宗」。
祖庭——陝西西安的大興善寺和青龍寺(毀於北宋)。
虎衣明王 (藏語稱為達拉美巴第一代伏藏法王生根活佛)是密宗三大師祖之一,他在以五勝金剛為主的修法中對所修法門作了詳細闡釋、編撰、結集、研究,將父續密法與母續密法相結合,並傳授給智藏龍師,稱為子續密宗,也就是大圓滿修法。
密宗的修習方式起源甚早,許多儀式與修行方式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印度教傳統(念咒也成陀羅尼,是佛隨順印度民眾的喜好而作的方便法。就像六道也是隨順方便法,能同過方便了知真實便能深信因果而不懷疑),但真正興起 靜慈園阿闍黎親筆「唐密」二字的時間則是佛法在印度已至末法時期的末期(神咒乘),其修行受到了當時世俗和外道的一些染汙,原本用來啟發道意的陀羅尼變為了只需念誦便可得道的「神咒」,不識五陰,以幻為真,痴著禪定受,雜以淫慾樂,起於魔境(心魔、五陰魔)而作密續(又稱怛特羅),並將之凌駕於正統經典之上,作為修行的主要依據,使得其之前苦修之禪定盡為魔所取。
密續的內容極為龐雜,漢傳分為三部,雜密、胎藏界、金剛界。雜密部多為儀軌、咒語,講究神通與尊請鬼神等內容,缺少高深的義理,是密宗最早的雛形。
藏傳佛教,依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廣論》則分為四部:事續(所作怛特羅)、 行續(行怛特羅)、 瑜伽續(瑜伽怛特羅) 前三個史稱老密、無上瑜伽續(即男女雙修)史稱『新密』。漢傳的三部,與藏傳的前三部相當:雜密,相當於事續;胎藏界,相當於行續;金剛界,則相當於瑜伽續。
密宗與大乘法的關係密宗屬於大乘裡面的善權教,是在宣說究竟一乘法時針對還不能立即發出菩提心的弟子善權而說的法。所以密宗的修行是從小乘法起修,而一乘法是不修習小乘禪定和瑜伽的,因為小乘禪定和瑜伽是無念定,不能度眾生。一乘法的菩薩以十善業為根本戒,以慈悲為發心的基礎,以深發大悲平等普度一切眾生為修行的無上法。以成就圓滿佛果,能度一切眾生皆成佛道為修行的目標。而密宗因為其行者我執較深一些,所以佛不強調一定發慈悲心,更多的宣講自度之法,以通過觀想培養啟發慈悲心為修行的無上法。以成為法相平等菩薩為修行的目標(實際上在傳承的過程中因遇魔擾這一目標遺失了)。[1]
根據密宗典籍記載來看,密宗法系相當於一乘法中為已得聲聞四果發心作佛的初學菩薩所講之經典。故將平等覺觀果地作為最高階位。平等覺性只是佛性德的一個方面,並未觸及《楞嚴經》《華嚴經》《圓覺經》中宣講之真如,乃至等覺、妙覺境地。而從密宗不持齋、不禁邪行(不斷色慾貪)、強調成佛不強調大悲度世來看,其經典也缺失了一乘法中的聲聞乘部分和四無量心部分,導致其行者尚未修滿日月光如來法門發菩提心和弘誓大願即直接供養大日如來修習本來十行菩薩才可領悟之無相回相行,此為斷學,如同斷學般若,無有慈悲錯空戒律,才有了男女雙修這樣的顛倒行。[2]
毗盧遮那佛在密宗法系中是最高身位如來,在一乘法中為九行菩薩善法行菩薩所具功德「諸法平等寂滅不取於相」,密宗稱之為大日如來。[3] 密宗大日如來所示現之平等寂滅,尚有寂滅相,雖得行自在,而不得第七識自在,不能觀察乃至不覺第八識。而禪宗得無相三昧者能如實觀察己之八識而無所著;淨土宗念佛見佛者直得發心住乃至方便具足住,執持名號(不是口誦攝六根,就像持陀羅尼不是口念一樣,口念是根性不足者自創之法)者更是直入如來地,最終圓成佛果入妙覺位。
大乘法中佛對毗盧遮那的解釋: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爾時世尊,復依毗盧遮那如來之相,為諸菩薩說一切如來寂靜法性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理趣現等覺門。所謂:『金剛平等成正覺,大菩提堅固性如金剛故;義平等成正覺,大菩提一義性故;法平等成正覺,大菩提自性清淨故;一切業平等成正覺,大菩提離一切分別故。』[4] 」
何為毗盧遮那,《大乘同性經》言:「善丈夫。佛有十地。一切菩薩及聲聞闢支佛等所不能行。何者為十。一名甚深難知廣明智德地。二名清淨身分威嚴不思議明德地。三名善明月幢寶相海藏地。四名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五名火輪威藏明德地。六名虛空內清淨無垢焰光開相地。七名廣勝法界藏明界地。八名最淨普覺智藏能淨無垢遍無礙智通地。九名無邊億莊嚴回向能照明地。十名毗盧遮那智海藏地。善丈夫。此地是如來十地名號。諸佛智慧不可具說。善丈夫。佛初地者一切微細習氣除故。復一切法得自在故。第二地者轉法輪故說深法故。第三地者說諸聲聞戒故。又復顯說三乘故。第四地者說八萬四千法門故。又復降伏四種魔故。第五地者如法降伏諸外道故。又復降伏傲慢及眾數故。第六地者教示無量眾生六通中故。又復顯現六種大神通故。謂現無邊清淨佛剎功德莊嚴。顯現無邊菩薩大眾圍繞。顯現無邊廣大佛剎。顯現無邊佛剎自體。顯現無邊諸佛剎中從兜率天下託胎乃至法滅。示現無邊種種神通。第七地者為諸菩薩如實說七菩提分無所有故。復無所著故。第八地者受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四種記故。第九地者為諸菩薩現善方便故。第十地者為諸菩薩說一切諸法無所有故。復告令知一切諸法本來寂滅大涅槃故。」[5] 此第十地功德也就是《楞嚴經》中所言「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之菩薩境界,圓融什麼呢,能施一切法而於諸法平等寂滅不取於相[6] 。
什麼是男女雙修密法男女雙修出現的時候,佛法在印度已經是滅法前夕。少部分瑜珈修行者以愚痴心求禪定喜走火入魔,於此魔境下遇女生淫心而不自覺,並將此淫心所致之樂當作禪定喜。因根性不足之愚痴行者在末法時代如恆河沙,此顛倒行先於少部分修行者得以流行傳播。其後,一批修佛者以對佛果有強烈的無明貪著故,不辨佛魔香臭,無明染著,入邪行大坑。其心並不存有惡意,但因無智慧故,不僅身行顛倒邪行,心亦顛倒,行邪行矣言說邪法。如蓮花生於屍林修行終生,不可謂於佛法不執著,但所行卻不如法,於末法時代無名師故,非其咎也。
根據密宗內部流傳文獻記載(不能稱之典籍,雙修是密宗修者自創),雙修就是將男女接觸時的短暫樂受回向禪定,使得能在此短暫的神經興奮狀態下獲得所謂的樂禪定,並認為如此保持定覺不失便是佛境界(密宗稱其為灌頂,這是毀佛罪過五逆。灌頂是具足十種佛所代表的一切正法的意思)。這是密宗修者在修瑜伽的過程中被五陰魔中的淫慾魔誘惑入了魔境,魔境在塵緣中轉轉變化而成的邪法。密宗行者本來是佛弟子中最勇猛精進的,多年的修行成果最終被魔王竊取甚是可惜。
如《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言:「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首先這裡的淫並非專指男女邪行,而是表法一切欲貪之行。而淫怒痴之所以在佛亦是梵行,是因為佛生來菩提心圓滿,於一切法前金剛不動,一切心念之火皆如鏡中之火,縱火勢再大,唯見火光不覺其熱。這是功德力和菩提心共同起用的結果。不是將樂受回向可以比的。後者只是心法,凡是心法皆無常且無有功德。男女雙修既不能增長智慧,又徒然消耗福報,久行令色身諸根失調。而沒有修過禪定的人誤行此道則淫意亂生不得安穩,當生即遭地獄果報,不可不慎[2] 。
尚未得首楞嚴三昧的人讀密宗的所謂無上瑜伽部,或因愚痴故,因錯就錯,為其所染;或因欲觀其境而淫慾念起,如中陰身投母迅疾入於魔境,初不覺其苦,漸而心不復定,慾火四起,遍燒其頭,燒蝕空洞不堪忍,其以手塗臉,欲滅其火,大火遂尋其手燒燃而上,漸而燒至全身,墮於火獄而不能出。
什麼是密宗的觀自身為佛無上密法密宗的觀自身佛無上密法其實在大乘法中是初學菩薩修清淨心發慈悲萌的法門。在大乘經典中並未失傳,有明確記載。之所以有結手印,是隨順當時盛行的瑜珈世間法,是如意佛之善權。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何名為身秘密法。於道場中端身正念。手結引導無上菩提最第一印。安置胸臆心月輪中。善男子。我當為汝說其印相。先以左右二大拇指。各入左右手掌之內。各以左右頭指中指及第四指。堅握拇指作於手拳。即是堅牢金剛拳印。次不改拳舒右頭指。直豎虛空。以其左拳著於心上。右拳小指堅握左拳頭指一節。次以右拳頭指之頭。即指左拳拇指一節。亦著心前。是名引導無上菩提第一智印。亦名能滅無明黑闇大光明印。以結此印加持力故。十方諸佛摩行者頂。受大菩提勝決定記。是大毗盧遮那如來無量福聚大妙智印。爾時行者結此印已。即作此觀。一切有情共結此印。持念真言。十方世界無三惡道八難苦果。同受第一清淨法樂。我今首上有大寶冠。其天冠中五佛如來結跏趺坐。我是毗盧遮那如來。圓滿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放大光明照十方界。利益安樂一切眾生。如是觀察名入毗盧遮那如來最勝三昧。」[7]
大光明照十方界是一種表法,光明表法智慧,十方界表法內心三千世界,眾生表法心中一切法。與小乘四禪定的區別是更強調發願求智慧。結手印的目的是幫助未得阿羅漢果的菩薩以身攝心。由此就可知這並非大乘甚深法。因身心如幻,無我我所;大行菩薩不依身心求智慧功德。如《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言身心如幻:「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大乘的智慧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而菩提心雖為心,但是以真如自性之功德所發之心,不依外塵而動,因此有般若,有智慧。[2]
盧舍那佛(關於佛號)佛號也是一種表法,表法此佛正在宣講的法(門)。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公開大課只傳小乘法,所以他的佛號就是表法小乘寂定解脫法門的。大乘法只對功德具足(即利根者)發菩提心的弟子私下宣講以免幹擾聲聞修行。所以才會有南傳弟子不認大乘的事情發生。《大般涅槃經》中所言佛入火涅磐的真實含義也不是佛死了,而是表法佛不再宣講寂定解脫法,要開始宣講入佛真如自性的大乘法了。如經中言:「我今不忍見天人尊入般涅槃。我於今日。欲先世尊入般涅槃。佛言。善哉。時須跋陀羅。即於佛前。入火界三昧而般涅槃。」身心都是幻,非真非假,無生無滅。佛也無有生死,言生死是對凡夫講,對菩薩皆是表法[8] 。
盧舍那佛
如果說毗盧遮那佛是令菩薩平等覺觀,於一切法得知見清淨。盧舍那佛就是令菩薩了知五蘊為空不住,息滅一切有為法得業清淨。如《大方廣佛華嚴經》:「迷惑無知者,妄取五蘊相,不了彼真性,是人不見佛。了知一切法,自性無所有,如是解法性,則見盧舍那。」雖然最終業清淨的結果和阿羅漢是一樣的,但一個是通過智慧得清淨,一個是依法修行得清淨,有本質區別。[9]
十種佛身由於密宗不是一乘法而是善權(不包括後人妄擬的密續),所以密宗裡的佛只有三種佛身,法身、報身、應身。分別相當於華嚴十佛中的法佛、業報佛、化佛。
《華嚴經》言佛有十種佛身。《楞嚴經》講解(大行)菩薩五十二階次的童真住時也提及十佛身:「十身靈相,一時具足。」佛身是法身,每一身分別表法不同的法,所以要問佛到底有幾身,佛有無量無邊身。華嚴經的十身則是對無量無邊身的一種概括。分別為:正覺佛、願佛、業報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涅盤佛)、心佛、三昧佛、性佛(本性佛)、如意佛。正覺佛就是釋迦牟尼本師公開所現之佛身。[6]
正覺佛:
宣講小乘無餘涅盤的佛。包括正知見,正精進,正念,正定,四諦。這個佛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意為覺、正、淨。覺就是正知見,知苦空無常無我;正就是正念正行,修四念處正念,修四正勤正行,已造之惡不造,未造之惡令不生,修習善業種植善根,已有善根令其增長;淨就是四禪八定,前四定除滅產成貪嗔痴三惡業的根本念,是為淨念,後四定除滅色妄想,識妄想,有所有妄想,想非想妄想。經過四禪八定身心有內而外都徹底不再有不善夾雜,純淨無餘。為了保證阿羅漢出定時不染汙,所以還要具備四諦智慧。[9]
願佛:
以願來攝受啟發眾生道心之佛。比如勸眾生修無餘涅盤得究竟解脫;比如勸眾生發願得三十二相,修諸善業。以心中願來引領眾生的行,將眾生攝入正道,是為願佛。[9]
業報佛:
(以隨順方便宣講)善惡因果之法之佛。因為善惡因果的真實義理凡夫和聲聞暫時還理解不了,要用方便來啟發。所以隨順婆羅門教世界觀將果報劃分為六道。實際上果報有百千萬億種,百千萬億果報中復能生出百千萬億種,如是輾轉乃至無量。有如身口意三業的輪轉變化無有窮盡,果報亦無有窮盡。唯有通達住持佛佛法者方能究了。[9]
住持佛:
所謂住持佛,就是佛滅度後代替佛度眾生解脫生死之佛。住持佛為十二因緣甚深法所化。因通達住持佛所說法則知生死輪迴之真相,能滅無明。無明滅則生老病死一大苦蘊滅,故住持佛無有生死,以佛塔佛骨舍利這些沒有生死之物來表法。[9]
化佛:
通達十二因緣法方能理解何為化佛。每一化佛由佛應眾生心念所講一法所化。眾生能現多少種心念,便有多少化佛。故經中時常言十萬億化佛。此十萬佛法皆由十二因緣甚深智慧和四諦智慧共同所生。行此法可發無上菩提之心,欲發菩提心者當修習此法。[9]
法界佛:
宣講世間諸法真實法相、法性之佛。所有法皆出自於心,不生不滅亦無所住,佛姑且稱其住於法界。因一切法性相空寂,故法界佛又稱涅盤佛。[9]
心佛:
依心宣講一切離心之法之佛。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講之「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即是心佛所講之法。[9-10]
三昧佛:
以念修定,定深生用為三昧。宣講三昧法的佛就是三昧佛。六波羅蜜皆為三昧之法。首楞嚴三昧雖是功德所生,但畢竟還是心所現,所以亦是三昧法。心佛法修行的最高境界是無相,得無相三昧則不久得佛清靜覺海。此無相非平等相非寂滅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是名實相,得此無相三昧者能如實觀察己之八識而無所著。密宗大日如來所示現之平等寂滅,尚有寂滅相,雖得行自在,而不得第七識自在,不識第八識。[9]
性佛:
宣講佛性所具功德引菩薩入佛清靜覺海,乃至宣講佛因地本行圓覺境界令菩薩入等覺位的法為性佛之法。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講之「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即是性佛所講之法。而《圓覺經》則整部經為性佛所講。欲入佛性境界,須得先修心佛,得心佛三昧。[9-10]
如意佛:
以大乘法度凡夫向善;以凡夫法度聲聞增長善根;以聲聞法相宣講菩薩度眾玄義;如是等於諸法相無所依著,自由神通而宣化之佛。諸法性相空寂,畢竟無礙。於一切法相無有牽掛,如意自在,是為如意佛。[9]
本堂函授護身道法:《七星照命法術築基》二卷,《金光神咒三重訣》一卷, 《陰陽先生符咒通靈秘法》一卷,《洞玄玉樞雷霆大法之神霄十字天經密煉法》一卷。公眾號對話框輸入「買」進店學習。為普通人提供簡便易操作的在家符咒修行方式。內煉好比內功,符咒譬如招式。無內煉符咒只是鬼畫符,無神氣之實。所以普通人用法不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