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喆|「一帶一路」視角看國家金融安全

2021-12-25 盤古智庫

天地人和     經世致用

Harmony      Knowledge     Solutions

5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就銀行業支持「一帶一路」舉措成效相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在介紹金融行業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情況的同時,也正面回應了社會上關於中國在「一帶一路」「撒錢」的誤解。

正如習總書記在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提到「在國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因素綜合影響下,我國金融發展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金融危機外溢性突顯,國際金融風險點仍然不少」,中國金融安全面臨的形勢「穩中有憂」,中國金融在加快「走出去」,加快走到「一帶一路」沿線形勢複雜的國家去,管控好金融風險,對保障我國家金融安全具有積極意義。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和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型經濟體系,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但由於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中國經濟面臨的產能與消費需求的失衡,進口與出口的困境的壓力和挑戰,巨額外匯儲備需要科學管理。John H.Dunning的投資發展周期理論認為,一國對外直接投資淨額與其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人均GDP超過4750美元的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力度會明顯加強,對外直接投資淨額一般表現為正值,並呈逐步擴大趨勢。2013年,中國人均GDP約為6767美元(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根據這一理論,中國的對外投資進入大規模拓展周期。中國商務部公布2016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數據,累計實現投資11299.2億元人民幣(折合1701.1億美元,同比增長44.1%)。「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成為亮點。2016年全年,我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45.3億美元。但與日本、印度、俄羅斯等對外投資發展迅速的國家相比,中國在通過對外直接投資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化解過剩產能、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方面還有較大潛力。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開放經濟體,促進「貨物出海、企業出海、人民幣出海」才能更好地保障國內經濟金融安全,「三個出海」更需要一個強大的全球金融體系做支撐,需要通過構建中國自己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培育自己的跨國公司和跨國金融機構,使貿易、投資、人民幣同走出去,形成一個全方位的系統。

中國在崛起過程中,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日益尖銳複雜。尤其在當下,金融實力的較量,成為國與國之間較量的新戰場。中國想要贏得國際社會尊重,全面提升國際地位,就需要注重保障國家金融安全,也需要找到金融助力突破口,既為市場化、國際化和產業轉型升級擴展空間,也為中國在國際經濟秩序和金融體系中擁有更大話語權搭建平臺,最終實現經濟影響力和政治影響力的相互轉換、促進。

當前全球的經濟金融體系,融資問題一直存在。全球經濟增長需要市場的擴大,但一些發展中國家由於其底子較為薄弱,國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較差等原因,未能充分、有效加入當前的全球市場競爭中來,也未能得到足夠的機會和動力。金融秩序問題日益突出。當前國際經濟秩序和金融治理的框架,是在二戰後建立起來的,以美元霸權、世界銀行和IMF為核心的體系。這個體系在戰後對恢復全球經濟秩序、促進世界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時間推移,全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發展中國家在過去二十年的發展後,在全球經濟中所佔比重超過了50%。因此,既有國際經濟框架包容性缺乏,發展中國家代表性不足等缺陷就顯得極為突出,進而阻礙了國際經濟社會治理的有效進行。中國就深受現有國際金融機構話語權不對稱的困擾。

國際經濟秩序和貨幣體系需要改革,中國需要起到的作用,是連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是連接舊時代和新時代。綜合來看,新時期,中國需要加速「走出去」,「一帶一路」建設就是最好的抓手。

當前,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缺口巨大。目前可提供融資的機構,無論是地區性的亞洲開發銀行,或是世界銀行集團,乃至發達國家ODA等,都難以彌補這個缺口。而中國以「一帶一路」為基礎,在開發性、政策性、商業性銀行和保險公司「走出去」的同時,通過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和「中國-中東歐基金」,提供了多種融資渠道和解決方案。並有望在此基礎上,以市場力量促進經濟合作和互補,實現共同轉型升級和長足發展。

中國通過提出「一帶一路」構想,順應了新興經濟國家經濟體的發展,也加強了國際金融機構建設,增強了在國際經濟秩序改革中的參與度和重要性。通過多個金融組織的建立,中國也對現有國際金融體系進行了有益補充,建設起以新興市場國家為主導的多邊金融機構,有利於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中的發言權和地位,同時有利於打破該地區阻礙貿易、投資、資源往來的障礙。

伴隨「一帶一路」建設,人民幣國際化也將深入推進。為了在跨境貿易結算時,規避匯率風險、降低二次兌換成本,沿線國家普遍能夠接受人民幣作為「一帶一路」跨境貿易的結算貨幣,其需求也在不斷提高。

從金融的屬性看,金融業就是經營風險的行業。金融天生蘊含風險,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過程中,也需要警惕其內生的高風險性。

政治不確定性帶來政治風險。資金融通的一大敵人就是不確定性,尤其是政治不確定性。從一些評級結果上看,沿線國家有近70%處於中等風險,約1/4屬於高風險國家,低風險國家屈指可數。地緣政治挑戰不小。以中亞五國為例,其處於歐亞大陸中心地帶,自然資源也十分豐富,大國博弈在此地區尤為明顯。美國的「新絲綢之路」計劃、俄羅斯的「歐亞聯盟」計劃都與我「一帶一路」倡議存在重合,而且其目的更強調通過加強區域政治控制來確保大國主導地位。同時,中亞地區的安全形勢也不容小覷,恐怖主義等一直是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挑戰之一。向南也存在相似的問題。印度歷來就有其大國夢,而美國在南海的虎視眈眈,等等,這些政治與公共安全風險會增加金融合作風險。

金融市場運行與監管差異帶來市場風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市場發展程度迥異,運行機制和監管體制也很不一致。

機構、產品供需不匹配帶來錯配風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需求大,而且項目多處於初期,投資周期長,風險也相對大,當前的融資手段和產品供給並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國內金融機構的國際化進程也不及「一帶一路」發展的速度。無論是機構或是資金進出都已經大為放寬,但總體金融服務能力、服務模式仍需要改進,應對更大風險敞口的風控能力也有待加強。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金融機構面臨不僅僅是機遇,而且是挑戰。

「一帶一路」不是援助性項目,是由國家發起、引導的,帶動市場化商業化合作的新平臺。因此,金融機構跨境業務的風控能力受到了考驗。在約旦,一個「一帶一路」項目是工行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的IFC、世界銀行旗下的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合作,通過風險管控,經濟效益很好。應依託「一帶一路,」積極推動境內的金融機構「走出去」,著力吸引國外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走進來」;優化資源配置,完善投融資市場體系。

中國金融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創新建立了多層次的合作基金,絲路基金、中國-中東歐基金等吸引沿線國家資金和社會資本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用好各類國家專項資金,加強與其它基金的合作。加強保險體系對「一帶一路」的支持。豐富保險品種,有效提供相應的風險保障。依託海外投資保險制度,大力支持企業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投資力度;加強出口融資方面的保險專項政策安排,支持面向「一帶一路」出口資本性貨物和工程。

完善區域協調、健全金融監管體系。逐步完善我國的相關金融監管法規制度體系,進一步提升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管控和辨識能力,加大力度規劃好金融創新監管協調製度;加強沿線國家金融監管合作;構建區域金融風險預警體系,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理機制,形成跨境監管交流合作機制。

自「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三年以來,逐漸形成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融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的「一帶一路」「五通」體系。在互聯互通中,資金融通是潤滑劑和助推器。中國金融不僅助推「一帶一路」建設,而且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國金融業不斷融入國際,在國際化過程中不斷強化自身能力,在充滿風險的金融戰場上強化自身機能,提高應對國際金融風險的能力。只有具備了國際視角的中國金融企業和金融人才,才能不斷夯實國家金融安全的根基。■

主編郵箱:xinshuping@pangoal.cn


萬喆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黃金及商品市場、國際國內宏觀、國內經濟政策、戰略發展等。

相關焦點

  • 2017「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安全風險地圖發布
    「安全與發展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只有做好萬全準備應對『一帶一路』建設中存在的風險,才能使倡議紮實推進。」日前中國現代關係研究院院長特別助理李偉主編的2017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安全風險地圖》正式發布。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安全風險地圖》系國內最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安全風險分析和預警專著,自2015年開始,每年發布。
  •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圖,一帶一路包括哪些國家
    「一路」,指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兩條,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屬於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經濟發展後發優勢強勁,與中國經濟具有良好的互補性。所以我們一定會一起發展起來的!那麼一帶一路包括哪些國家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圖有沒有?
  • 「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與世界的意義
    「一帶一路」是一個站在全球高度、盤活區域內各種資源、推進我國全面改革開放、促進我國與周邊國家共同發展的戰略安排,到底應該如何把握「一帶一路」這樣一個發展戰略,理解其對中國乃至世界發展的意義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  (一)「一帶一路」有利於形成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建設一個包容性很強的互利互惠平臺。
  • 中國正式發布「一帶一路」路線圖
    根據「一帶一路」走向,陸上依託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要進一步推動合作,取得更大進展。
  • 【聚焦】「一帶一路」建設與構建中美新型關係報告
    特別是,中國將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資金支持,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預計約3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將分別提供2500億元和13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用於支持「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中國將在未來3年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600億元人民幣援助。
  • 【一帶一路】鄭永年:B3W計劃|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威脅還是機遇?
    七國集團和歐盟新動議的產生不是中國的失敗,而是中國「一帶一路」的勝利,是西方對中國「一帶一路」的回應。這些新動議表明在全球範圍內,中國有可能把中美之間潛在的軍事競賽轉移到經濟競賽。這些新動議表面上對中國的「一帶一路」構成競爭,但在事實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中美、中國和相關國家的合作。
  • 【一帶一路研究】張耀軍:「一帶一路」研究6年回顧與展望:理論供給與實踐需求不匹配
    截至2019年9月底,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一帶一路」主題詞檢索量為56313條,「一帶一路」關鍵詞檢索量為45167條。就主題文獻看,2014年起發文數量逐漸增多,2015年則呈井噴式增長,隨後逐年穩步上升。從研究主題和領域看,社科類文獻佔比超過90%,主要集中在經濟、管理和國際關係等領域。
  • 盤古智庫報告:「一帶一路」建設與構建中美新型關係
    特別是,中國將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資金支持,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預計約3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將分別提供2500億元和13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用於支持「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中國將在未來3年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600億元人民幣援助。
  • 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被聯合國搶走了
    據報導,聯合國71屆大會17日通過一項決議,呼籲國際社會進一步凝聚共識,在政治、經濟、安全領域向阿富汗提供援助。決議歡迎「一帶一路」等經濟合作倡議,敦促各方面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加強阿富汗及地區經濟發展,呼籲國際社會為「一帶一路」倡議建設提供安全保障環境。據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劉潔一介紹,這是聯合國大會首次寫入「一帶一路」倡議。決議得到193個會員國的一致贊成。
  • 漵浦訊|「一帶一路」,你會得到這些好處!
    中國自身發展形成的經驗和基礎,與各國的發展意願和比較優勢結合起來,使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在成為貿易投資興業的沃土。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近18萬個就業崗位。在這次論壇上,各國達成共識,將促進「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助力地區和世界經濟增長。沿線國家民眾的就業和收入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
  • 一帶一路之馬來西亞2019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安全風險評估風險級別標註說明1)安全風險的四級分級法2)安全風險的變化趨勢標註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安全風險評估馬來西亞(2019年度)2) 中馬雙方加強「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馬來西亞便表示願同中方加強「一帶一路」框架下經貿投資、交通運輸、港口建設等合作,密切人文交流。2017年5月,馬時任總理納吉布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 「一帶一路」能給各國百姓帶來些啥好處?
    教育,將點亮「一帶一路」沿線更多國家、家庭的希望之光。在此次論壇上,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說,在「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中,中國承諾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獎學金新生名額,並為此設立了「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
  • 雲石:明確拒絕一帶一路—印度為什麼要跟中國死扛到底?
    大家清楚,為什麼印度反對一帶一路倡議?我們認為,這種倡議應當建立在國際公認標準的基礎上。實施的方式應當不侵犯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 自一帶一路戰略火熱出爐以來,涉及的國家中,支持的很多,心有疑慮的也不在少數。但明確在官方場合公開拒絕的,到現在為止似乎也就只有印度一家。 為什麼印度這麼排斥一帶一路?
  • 貝魯特大爆炸,「一帶一路」上的小夥伴受傷了
    如今,黎巴嫩是中東地區的金融貿易中心,銀行業發達,特別是對外貿易,在黎巴嫩經濟發展中佔很大比重。政府對貿易的限制也較少,關稅稅率不高於5%的商品高達80%,進出口受到限制的商品僅不到1%。▲ 2017年9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會見了黎巴嫩經濟和貿易部長扈裡。
  • 中國的「一帶一路」為何完勝美國「亞洲再平衡」?
    全球戰略家帕拉格·康納在其新書《超級版圖》中不僅回答了,為何「一帶一路」完勝「亞洲再平衡」,他還告訴我們,中國的「一帶一路」只是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一個縮影,21世紀的國家競爭新戰場已經轉移,爭奪連接、爭奪入口、爭奪供應鏈資源,才是國家競爭力的可靠來源。
  • 「一帶一路」如何融入伊斯蘭文化?
    經過六年的發展,兩年一屆在北京舉辦一帶一路論壇思想、理念的指引下,絲路基金與亞投行等金融機構的幫助以及進口博覽會的影響下,「一帶一路」的發展勢頭強勁,得到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大力支持與參與。再加上中國改革開發40年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很多國家的領導人與政府人員頻繁到中國訪問與學習,借鑑中國發展的經驗,引進發展理念與規劃。
  • 美又想用新的「東東」對抗「一帶一路」!
    如果以五大洲四大洋為棋盤玩戰略布局的話,美國人真正擔心和害怕的是中國推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尤其是推進順利,讓美國戰略精英們著了急!川普上臺三年以來,已打開窗戶說亮話,拿中國當戰略對手來應對!川普政府已不少折騰,打貿易戰、打科技戰、打金融戰,雖然也傷了我們一些,但他自己也是自損了八百,從整個戰略博弈全局看,美國佬並沒佔到什麼便宜!
  • 花大力氣建設「一帶一路」,中國有啥好處?
    由此也能看到,「一帶一路」倡議代表的是世界的普遍心聲。截至目前,全球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中國的全球影響力上升到一個新高度。
  • 萬喆:為什麼說川普的成功不是偶然?
    在11月14日舉辦的盤古智庫「智見」圓桌論壇之「盤古觀察·美國大選系列」——「從南北戰爭看美國未來走向——兼談常規時代的全球政治」上,盤古智庫學術委員、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精彩解答。
  • 【機構看點】聽聽美國智庫怎麼說: 一帶一路大有可為
    日前,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部分成員拜訪了十餘家美國一流智庫及政府機構,就世界經濟、中國經濟、一帶一路戰略、TPP等問題同這些機構的知名學者進行了交流。  美國專家認為,2015美國經濟前景較好,但不能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唯一驅動力。歐洲和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將不利於美國經濟的堅挺。中國的改革進展良好,中國經濟從投資向消費的再平衡中已經顯現諸多良好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