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進攻作戰,難在哪?

2021-02-18 光明軍事

防禦一方佔據巨大優勢。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指出,「防禦是一種較強的作戰樣式」。在城市這種障礙度高的地形中更是這樣,許多堅固建築物為防禦一方提供了絕佳的防禦位置,對防禦一方來說更為有利。在古代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直到19世紀,無論是在城市、城堡,還是專門建造的星形堡壘,從城牆後面防禦都佔據巨大優勢。防禦者可以在城牆內儲存資源,等待圍城部隊撤退,或者在城牆上實施反擊,讓進攻的軍隊成為攻擊目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場上機槍、鐵絲網、塹壕、火炮構成的防禦堅不可摧。

城堡防禦戰逐漸消失,是因為先進攻城戰術、火藥的發展和膛線火炮的進步;塹壕戰逐漸被淘汰,是因為機動戰術的發展,坦克、飛機等新技術進步以及軍事通信技術的改進。就今天而言,在戰術和技術方面沒有發生重大革命性變革之前,依託城市防禦一方仍有巨大優勢,可以利用物理地形進行隱蔽和掩護(例如,使用堅固建築作為事實上的軍事級別防禦結構)和機動(例如,通過建築或地下民用基礎設施和隧道),也可以躲藏在武裝衝突法所規定的受保護的人群中。

進攻一方優勢難以發揮。雖然城市的複雜地形並不能抵消先進軍事力量進行城市進攻的所有技術優勢,但它確實降低了情報、監視、偵察、空中力量和遠程作戰能力的有效性。現代軍隊都很重視發展技術和研發裝備,如衛星和空中偵察技術、精確制飛彈藥和遠程火炮等技術,以便遠程偵察、先敵發現、先敵摧毀。但是,在密集的城市地形中,這些武器和技術可能沒有想像的那麼有效。

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城市作戰中,防禦一方為反制進攻一方的情報、偵察和監視,他們在屋頂之間懸掛床單、塑料布和其他物品進行遮擋,這樣就可以從一個建築移動到另一個建築,而不用擔心被空中偵察到。雖然有先進技術可以減少城市防禦一方的隱蔽優勢,例如熱成像和其他成像工具,但這些技術受限於探測深度、可見性、規模和成本等,難以發揮關鍵性作用。

進攻一方難以隱蔽企圖。在現代城市戰中,防禦一方最大的戰術優勢是可以隱藏在建築物內部和地下,而進攻一方由於掩護和隱蔽方式很有限,隨時處於暴露狀態。防禦一方可以躲藏在城市地形中成千上萬個地點中的任何一個,可以躲在建築裡、窗戶旁、小巷或下水道裡。進攻一方即便擁有最先進技術,沿著已知通道(街道和小巷)移動,也是非常容易受到攻擊的。進攻一方在防禦一方開火之前,往往無法確定其準確位置。防禦一方發現進攻一方目標的時間和比例往往要早於、高於進攻一方發現防禦一方目標的時間和比例,這樣,防禦一方就有機會以「突襲」的形式對已經發現的進攻一方的目標進行先發制人的火力打擊,消滅進攻一方的部分兵力。

在格羅茲尼戰役中,車臣士兵利用機動防禦戰術,藉助陣地之間的隧道,確保射擊位置和彈藥庫周圍的聯繫,使用遊擊戰術突襲,然後又消失在市區,把進攻部隊引誘至埋伏地點或充滿餌雷和簡易爆炸裝置的道路上。進攻部隊可以設法通過製造煙霧或借用坦克、推土機等另闢通路的方式,讓防守一方看不到進攻部隊。許多國家都在積極發展機器人平臺和無人機,以期在地面部隊進入城市之前,對城市建築、街道等關鍵地點實施偵察和打擊。俄羅斯駐敘利亞的部隊正在試驗運用遠程機器人車輛等,來吸引城市防禦一方的火力。

進攻一方難以繞過防禦。城市中到處都是理想的軍事防禦建築,大型的政府、辦公室或工業建築通常是由厚鋼筋混凝土建造的,一般武器難以將其摧毀。過去城市戰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圍繞堅固防禦建築的小型戰鬥。例如,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作戰雙方為爭奪一個多層公寓建築巴甫洛夫大樓展開激烈戰鬥。1945年的馬尼拉戰役中,雙方爭奪菲律賓大學中的黎剎廳;1968年的順化戰役中,雙方爭奪一座古老的帝國宮殿。在過去的十年裡,像拉卡、摩蘇爾等城市都有許多類似堡壘的建築,這成了進攻一方必須要面對的棘手問題。

每一座被敵軍佔領的建築都阻礙了進攻部隊的前進。在一些戰例中,一個建築裡的少量敵人,就足以使整個機械化步兵師的進攻陷於停滯,巴甫洛夫中士等24名戰士抗擊德軍一個師的反覆進攻達58天。進攻一方會嘗試繞過敵人強大的防禦工事,但有些是繞不過去的,如果不攻下來,就會威脅進攻部隊的側翼和後方,所以唯一的選擇就是識別、攻擊和清除敵人的防禦工事。如果進攻部隊能用炮火覆蓋建築物或者能把敵人封鎖在建築物內,則可以減弱防禦一方的優勢。

進攻一方缺針對性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軍隊都裝備了火焰噴射器、催淚瓦斯和能夠穿透厚混凝土的直射彈藥。這些可以在城市進攻作戰中有效地摧毀和清除敵人的掩體或工事,而不需要派士兵進入搜剿。目前,進攻城市防禦工事的主要方法是徹底摧毀或炮火準備(精確制飛彈藥、火炮或迫擊炮)後派遣步兵進入清除整個建築。進攻一方可以在遠距離使用精確和先進的武器來打擊已知的防禦一方的防禦工事,但是有可能無法摧毀建築或者防禦一方轉移到了另外一棟建築裡,或者轉移到地下。因此這種打擊實際上精確摧毀了建築,而無法實現精確消滅敵人這個最終目標。

在費盧傑第二次戰役中,防禦一方用沙袋加固建築,在門、窗和屋頂裝上陷阱,並在他們預想進攻部隊會試圖進入的院子和建築物入口處建立伏擊區。進攻部隊在街道、小巷以及使用近身戰術逐家逐戶清查時,傷亡慘重。美軍在缺乏防禦裝備的情況下,改變了戰術,不再讓下馬部隊去清理房間,轉而大量依靠坦克和間接火力來清理建築。在馬拉威戰役中,菲律賓軍隊製造了巨大的彈弓,向二層、三層和更高層的窗戶發射手榴彈。他們還挖出了巨大的壕溝,以便更接近城市防禦工事。

相關焦點

  • 布萊德雷機步排城鎮進攻作戰 | 對建築物的進攻
    外臺軍研究出品縱觀歷史,軍事家一直把城市視為重心和國家力量的來源。城市是人口中心;是交通和通訊樞紐;是工業、金融和信息系統等重要場所所在地以及政府所在地。美軍也將城市作戰作為重中之重來訓練,作為兼顧了機動、防護和火力的機步分隊,美軍對機步排在城鎮作戰的使用也有著很深的經驗。
  • 96A坦克城市戰演練首曝光!城市戰難打?對中國坦克而言只是小case
    前幾天,央視軍事頻道《軍事紀實》欄目,播放了一期《直擊城市「攻防戰」》欄目,介紹了陸軍第72集團軍某旅第一次進行城市作戰演練,在節目中,罕見地出現了
  • 進攻荷臺達!葉門這個城市為何突遭猛攻?
    多國聯軍進攻葉門荷臺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要求葉門胡塞反政府武裝撤離荷臺達的最後通牒13日凌晨到期。葉門政府隨後宣布,政府軍在多國聯軍支援下,開始進攻這座主要港口城市。葉門政府在一份聲明中說,政府軍13日從這座紅海港口城市的南面發起地面進攻;作為支援,多國聯軍的戰機和戰艦打擊胡塞武裝防禦工事。
  • 布萊德雷機步排城鎮進攻作戰 | 對建築物的清剿
    城市是人口中心;是交通和通訊樞紐;是工業、金融和信息系統等重要場所所在地以及政府所在地。美軍也將城市作戰作為重中之重來訓練,作為兼顧了機動、防護和火力的機步分隊,美軍對機步排在城鎮作戰的使用也有著很深的經驗。
  • 無人機系統在城市作戰中的應用
    近期的研究報告表明,城市戰將成為21世紀一種重要的戰爭形式,在城市作戰環境中,敵人可使用低成本的殺傷性武器,如複雜性不斷增加的簡易爆炸裝置(IED)、先進的火炮推進手榴彈、穿透性彈頭和武裝商用無人機,因此美軍將面臨許多近距離作戰場景。無人機可在城市戰環境中發揮巨大作用,它可為分隊級地面部隊提供監視能力,將地面部隊的視野由二維擴展為三維,並提供潛在的新型戰術機動能力。
  • 進攻機動作戰中的機器人集群
    機器人集群將結合自身特點對上述作戰樣式加以靈活運用。在下一節中,我們將解釋這些機動樣式,提供戰例案例,並假想機器人集群對這種機動樣式的運用方法。可以設想一支驅逐艦艦隊發射這些攜帶數十個巡航飛彈攜帶機動或火力支援集群,能夠在執行兩棲登陸、空降或空襲作戰之前奪取關鍵地形。上述滲透機動能力可突然在敵後部署作戰力量,快速突襲敵方部隊。與空降作戰或強襲作戰不同,通過亞音速或超音速飛彈投送集群的作戰樣式無需容易暴露的大型飛機,也不用建立空中走廊、大規模集結運輸飛機,從而減少師級、旅級、團級作戰人員的傷亡風險。
  • 中國坦克打巷戰能力如何,96A城市戰演練首曝光!
    前幾天,央視軍事頻道《軍事紀實》欄目,播放了一期《直擊城市「攻防戰」》節目,介紹了陸軍第72集團軍某旅第一次進行城市作戰演練。
  • 路難行仗難打的叢林戰
    同平原地帶作戰相比,叢林地帶作戰環境極其複雜,不僅要面對植被叢生、藤蘿交織、交通不便等複雜情況,還要經受炎熱潮溼、害蟲滋生、疾病流行等特殊考驗。在叢林作戰中,弱小之旅依靠地利挫敗強敵,精銳之軍喪失地利慘遭失敗,是戰爭中經常出現的現象。在19世紀初的拉丁美洲獨立戰爭中,叢林地帶為拉美革命武裝反抗西班牙殖民軍提供了天然屏障。1810年11月的蘇伊帕查戰役中,拉美革命武裝把火炮藏在樹林中,以少數兵力誘使殖民軍過河追趕後,突然開火,取得以少勝多的勝利。戰局不利時,革命武裝又撤入山林休整,西班牙所擅長的正規戰施展不開,只能困守城市。
  • ​今日聚焦:解放臺灣後出現城市戰、山地戰怎麼辦?軍哥邀您一起來出招!
    最近,臺海局勢不斷發展,據消息稱(央視海峽兩岸),臺灣部隊領導人帶隊秘密訪問美國;美軍幫助臺灣軍隊進行城市戰、山地戰訓練;臺灣地區領導人拋出了與中國大陸「沒有隸屬關係」、不惜與解放軍血戰到底等狂言。將臺灣人民捆上了戰車。如果戰爭不可避免?
  • 耶路撒冷是如何在羅馬人的進攻下毀滅的?
    在耶路撒冷城內,忍飢挨餓、苟延殘喘的猶太人可能有五十萬:其中一些人是宗教狂熱分子,一些人是四處劫掠的強盜,但大部分是無法逃脫困境的無辜百姓。猶地亞之外住著許多猶太人——在地中海和近東地區都能發現他們的蹤影。這場近乎絕望的最後抗爭不僅決定了這座城市及其居民的命運,還關係到猶太教和少數猶太人信仰的基督教的未來——甚至還關乎六個世紀之後伊斯蘭教的形成。
  • 一江山島戰役:共和國第一次三軍聯合作戰,讓蔣的反攻大陸計劃化為泡影
    在西遊中悟空是察打一體戰鬥機,八戒進行地面作戰,沙僧擅長水下作戰,白龍馬負責後勤運輸。海陸空三位一體組合,在取經路上過關斬將,降妖除魔,最終取得真經。 國民黨佔領了這些島嶼後,經常派飛機騷擾大陸,搞搞小動作,對主要城市進行轟炸。1950年韓戰爆發,為了援助朝鮮,中國把主要兵力從東南沿海轉移到了東北地區。這下蔣介石總算等到了反攻大陸的機會。當即決定加強閩浙沿海力量。
  • 《尼布楚條約》裡的尼布楚,如今是哪座城市?白銀產量太高了!
    那麼,條約中提到的尼布楚,如今是哪座城市?尼布楚我們先說說《尼布楚條約》籤訂的歷史背景。16世紀後期,沙皇俄國伊凡雷帝開始發起對西伯利亞和遠東的殖民。1636年,俄國人到達鄂霍次克海,徵服了西伯利亞全境。當俄國的勢力接近清代中國時,發生了軍事衝突。
  • 向瀋陽、長春、熱河進攻
    第二天,加好油的摩步旅開始強攻,突入了城市。激烈的巷戰接踵而至。德王的軍隊和警察部隊,人數較多,抵抗相當頑強。直到索羅金支隊和奇爾科的衝鋒鎗連攻佔德王騎兵師師部和警察局後,德王的防禦才開始失控。到了晚上,蘇軍佔領了張北大部。摩步旅一部發展進攻,推進到張家口要塞。當天,滿軍開始大規模投降。但沒收到投降命令的日軍,仍在負隅頑抗。8月16日,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一部繼續進攻。
  • 央視發布大陸坦克城市作戰畫面,專家:警告「臺獨」勢力
    中央電視臺上周播出一段大陸坦克模擬城市中作戰的演習畫面,不少人看了之後認為是針對臺灣而來;香港《
  • 清朝一小國廓爾喀哪來的勇氣敢進攻西藏?士兵勇猛只是其一
    事情還要從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說起,這年,廓爾喀國王以商貿糾紛,說西藏商人賣給他們的食鹽參雜有土,以此為由,派遣軍隊3000人進攻西藏,並且佔領了西藏一部分的城池。清朝朝廷知道消息後,便派出大軍前來援助,抵禦廓爾喀軍的進攻。但是因為西藏地處邊陲,地廣人稀,且路途遙遠,當最近的西川軍隊到達後,西藏當地的首領已經與廓爾喀軍議和,由西藏每年向廓爾喀王國賠款300銀錠。
  • 寫CUDA到底難在哪?
    聲明:僅做學術分享,侵刪作者:知乎用戶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7131193/answer/1659455614其實從我這幾年的經驗來看,最難的是並行思想而現代複雜的GPU異構系統導致這個數據分組異常的難。比如要使用一個多GPU的機器,你要把數據分成每個GPU的大組,每個GPU要分成每個Thread的小組,然後為了使用張量(Tensor)核心還要分成張量處理器能用的固定數量的小組,這個過程簡直是難上艱難,燒腦子掉頭髮。
  • 冷門而重要的知識—中世紀與現代的越壕作戰
    這座城市橫跨奧倫特斯河(Orontes River),易守難攻:其堡壘工事依託512米高的西爾皮烏斯山(Mount Silpius)而構建,其環形城牆上築有數十乃至上百城塔,均可獨立作戰。城市的東部和北部以峻峭山脈為天險,而南部有一條乾涸的溝壑,南部防線倚溝壑而不可破。
  • 精英狙擊手在城市巷戰中的戰術選擇
    城市作戰是現代戰爭的主要形式之一,城市街巷縱橫,建築物高大、堅固、密集,地下工程設施複雜,作戰條件惡劣。
  • 三大戰役,為何國軍最難獲勝的是平津戰役?老蔣一句話說出了原因
    但在48年下半年,解放戰場敵我雙方實力、規模已經較為接近,並且由於連戰不利,國軍總兵力較1946年開戰時下降了100餘萬,儘管中央軍主力尚在,但國民黨部隊士氣明顯受挫,已不具備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時期的銳氣。
  • 三國志12各城市戰場地形分析
    然後是個城市具體地形分析:  襄平  襄平的地形很特殊,有3個坡道,防禦的時候善加利用能起到奇效,兵法陣的作用在這裡起到一個掩護,進攻時需要注意右下角騎兵快下的偷營,當然也可以反其道而加以利用,電腦一定會先攻兵法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