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要造「小神盾」 吹捧其是反殺的決戰武器 可笑自不量力

2021-02-22 武器視界

依據臺媒2020年12月7日的報導,臺軍打造新一代巡防艦的「震海計劃」,因臺中山科學院「迅聯計劃」戰鬥系統研製進度延宕而尚未實際開工,且構型也與最初設想截然不同,連官方都有所質疑。但慣於表演「段子」的臺輿論節目,已迫不及待地將根本還未現世的「震海艦」吹捧為「臺版小神盾」,並打上「不讓對手囂張」的字幕。然而,縱使臺軍成功自造多艘「震海艦」,就能匹敵與其噸位相若的054A型飛彈護衛艦、甚至其他火力更猛烈的解放軍艦艇嗎?

坦白說,單純比較個別武器毫無意義,因為即便臺軍在極少數項目略處上風,也根本逆轉不了大陸的壓倒性優勢。何況臺還有以下劣勢:一,武備、訓練、軍紀與人員素質極為落後,與解放軍之間的代差宛若雲泥;二,缺乏支撐戰事的足夠後勤能量;三,臺灣人缺乏敢同生死拚博的勇氣與意志,這從歷次民調總顯示不願參軍抵抗的趨勢即可窺知。因此衡量軍事的差距,其實不過是再次印證了臺不可能成功「拒統」的鐵錚錚事實。

然而,有鑑於部分臺政客與媒體,仍經常通過吹捧臺軍實力來激起對抗的民粹,故仍有必要點明兩岸的對比究竟有多強烈,以免有更多臺灣人民誤信。端以臺灣海軍來說,現役艦艇無一能抵擋解放軍攻勢,其噸位最大的美制「基隆級」飛彈驅逐艦不過才區區四艘,且俱在1970年代末建造;數量最多,擔當主力的「成功級」、「康定級」與「濟陽級」巡防艦亦都是服役30年左右的老舊船隻,焉能敵得過如下餃子般數目眾多、技術又新穎的解放軍新軍艦。

如「成功級」配備的是AN/SPS-49(V)5二維對空搜索雷達,每分鐘最多12轉,效率十分低落,完全承受不住高速反艦飛彈的飽和精確打擊;又無SQR-19拖曳聲納與SQQ-89(V)2反潛作戰系統,僅有2018年成軍、自美國引入的派裡級「銘傳」與「逢甲」兩艦裝有整合了SQR-19拖曳聲納的SQQ-89(V)9反潛作戰系統,但也不是最新式的系統,故臺軍的防空、反潛能力都已跟不上現代化與智能化作戰趨勢,沒法應付日新月異的電子作戰技術、無人機機群與龐大的隱密潛艦編隊。可以說,臺軍根本是等同蒙眼拿刀矛叫板擎著火箭筒的解放軍,兩者差距實不可以道裡計。

再說現代戰爭講究的是聯合作戰,解放軍不斷錘鍊多兵種、多系統甚至跨戰區的協同戰力,但陸海空整合滯後的臺軍,豈可能單憑几艘「震海艦」便擋下解放軍?何況即使單單較量海軍,解放軍早自1950年代起便憑「飛潛快」(海軍航空兵、潛艦、快艇)的靈活戰術,相繼於一江山島戰役、八‧六海戰等衝突中擊沉或擊傷多艘臺灣大型軍艦,臺軍便喪失了對大陸沿海的制海權。接著臺灣雖繼續依賴美援軍艦勉強自保,但隨著大陸成功研發出「上遊一號」與「紅旗」系列反艦飛彈與053H型飛彈護衛艦,臺軍在大型艦艇上的表面優勢也隨之流失。

儘管臺軍於1990年代陸續引進美國技術「自造」或直接外購,成立涵蓋「成功級」等前述艦艇的較新銳艦隊,再度在紙面數據上制衡了解放軍海軍。但052B、052C型等飛彈驅逐艦的下水,很快就讓軍事天秤再度傾向大陸這側。接著054型與054A型飛彈護衛艦的問世,更是讓解放軍首度擁有具備隱身設計、能邁向遠洋、又兼具先進反潛反艦與防空功能的掠海多面手,既能獨立作戰,又可充當驅逐艦或航母編隊中的「帶刀護衛」,可謂相當優異。

尤其是054A型,配備垂直發射系統,可發射射程遠達40公裡左右的紅旗-16防空飛彈,比原先安裝射程僅12公裡的紅旗-7飛彈的054型護衛艦,反應時間與距離拓展不少。反潛方面,054A型艦艏安裝SJD-9型艦殼聲納,探測距離可達12公裡,艦尾則是TSAS-1(206型)數字式低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探測距離遠達100公裡,能同時追蹤五個目標,對核潛艇等目標的探測距離則有80公裡左右。艦上的兩組三聯裝魚雷發射管可裝填魚-7魚雷,還有兩座六聯裝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共同應對起中近層反潛的責任。此外,054A型可攜帶一架卡-28反潛直升機,亦能執行遠程反潛任務。

因此近年來,054A型飛彈護衛艦不時巡弋於臺海與南海一帶演訓或監視闖來的美軍艦艇,或是遠赴亞丁灣打擊海盜。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報導,大陸將再增建新一批次、可能多達20艘的054A型,雷達系統與起降甲板等設施俱將再予以優化,故其反潛與防空功能估計會再更上一層樓,由此可見解放軍對054A型的重視。另外需要一提的,乃054A型護衛艦上安裝了與052C、052D型驅逐艦、遼寧艦等相同的HZBJ-1作戰指揮系統,令解放軍得以實現多艦、多軍種的實時信息共享,提升智能化與信息化戰力,這都教戰鬥系統與思維落伍的臺軍所望塵莫及。因此光是面對054A型護衛艦,臺軍現役的大批陳舊艦艇便沒一艘佔得了便宜,更不用說以潛艦偷襲成功了──畢竟臺軍只有四艘潛艦,其中兩艘還是二戰時期的老古董。

至於臺當局推動的「震海艦」,是否真能成為對陣054A型的「小神盾」?恐怕這只是自吹自擂。因為光是雷達系統,臺中科院便因始終沒法順利將三面相相控陣雷達輕量化安裝到艦體上,導致迄今無從開工,臺海軍參謀長敖以智便宣稱若是此戰鬥系統無法達成目標,將尋求與外國廠商合作。這便牽涉到兩岸工業與軍事發展的最大差異:即臺缺少技術積累,幾乎所有動力、武裝、雷達等先進設備俱得仰賴美國供給。所以無論是號稱自製的經國號戰鬥機、成功級巡防艦,其構型、武器、雷達等設計全都是由美國秘密或以商售的名義轉移給臺灣,令臺成為受美國白宮與軍火商連手宰制的市場,毫無自主性可言,連兩艘二戰時期的美制潛艦「海獅」、「海虎」的技術也吃不透。

這種弊病,臺海軍中將雷學明早在生前便坦言過「當時限於國際形勢,不是我們想打什麼仗,就能獲得什麼裝備。軍備的來源是美軍軍援,美國人給什麼裝備,我們就用什麼。但美軍提供裝備,是基於他們的國家利益,有些裝備我們要,他也不給,例如我們多要登陸艦就要不到,所以也只能按他們提供的裝備進行作戰準備」。時至今日,這種可悲的附庸關係也仍在持續。因此當局雖喊出所謂「自造」的口號以壯大底氣,但也不得不仰求美國或日本的技術奧援或出口「紅區」器材,否則其浩大的自製武器計劃將只是幾句空言,連個外殼都造不出來。

然而美日縱使願意協助臺自製艦艇,也不過是出於慫恿臺成為「抗中」先鋒的政治考慮和謀取軍火利潤的商業動機,不可能提供最一流的核心科技。故臺花上大把銀子的下場,很可能只是耗費民脂民膏、徒令島內與外國少數政客和軍火商笑逐顏開、卻造出一批未必先進的艦艇,還得像吹噓F-16V戰鬥機可戰勝殲-20般地硬是胡謅,實情則是既不可能戰勝解放軍,又增添以為能抗衡大陸的臺人民的痛苦,甚至可能增加肉體與精神傷亡。

再說臺灣只評估最多建造19艘「震海艦」,但解放軍現役的054A型起碼有30艘,其餘艦隻與海軍航空兵更是不計其數。即便臺軍把號稱具備「平戰轉換」功能的海巡艦艇也搭上,也不會是擁有高超戰力的解放軍軍艦的對手。所以比「艦海戰術」臺灣比不過;比海空聯合作戰,戰機、戰艦數量、科技水平、整合程度都落後的臺灣更不可能比得過,所以臺制定這些強軍方案有何意義呢?不過是幾張自欺欺人的畫餅。因此與其鎮日圖謀「拒統」或「謀獨」,臺灣實應放棄附從美國的路線,早日偕同大陸共商謀求統一與民族復興的進程,藉以擺脫強權對己身政治、經濟與精神的剝削,又能分享大陸發展的繁榮果實,這才是兩岸人民之福。

上期精彩閱讀:

1、中國被指大規模增兵 俄媒:中印爆發衝突更符合印度利益

2、洞朗一村 衛星圖像暴露它只是冰山一角 山背後是什麼

3、印外長抱怨中國打破傳統大規模派兵邊境 中方態度強硬

4、聯合遏中再有新動作 美海軍欲購印製戰機將艦艇數增加逾60艘

5、印媒:印度失敗的國防現代化與中國躋身武器大國 對比鮮明

6、印媒稱中國武裝快艇已部署班公湖 迅速回應印特種部隊駐紮

7、中巴聯訓之際 印軍透露一兵兩用迎戰計劃

8、不丹的主權獨立 真的能倚靠印度嗎?

相關焦點

  • 解放軍不必勞師動眾便可截下並反殺
    而臺媒亦炒作臺灣中科院於2020年9月多次試射所謂彈道高度「無限高」的武器,乃射程疑達1,000公裡左右的「雄風-2E」增程型巡航飛彈,同時又有輿論宣稱這將與射程約1,500公裡的「雲峰」巡航飛彈共同構成攻擊上海、北京、甚至三峽大壩的驚人武器,頗有與解放軍一決高下、遂行「以武謀獨」的念頭。
  • 侃軍情|臺灣再次宣布要造神,哦不,神盾艦,除了船殼他們還會造什麼?
    但從地空飛彈改為艦空飛彈,特別是對採用主動雷達末制導的天弓三型來說,其導引頭能否在複雜的海雜波中分辨出掠海飛行的反艦飛彈是一大技術難點,這和陸上作戰的模式有很大的區別。▲海弓三型艦空飛彈試射而可以增強神盾艦多目標接戰能力的垂髮系統,「中科院」更是從零開始接觸,技術攻關難度極大,不得不在2014年向美國求購2套MK41垂髮系統,但迄今尚未交付。
  • 臺灣要造世界最大戰艦!?
    這個所謂「新海軍啟航」碑的意思呢,當然就是說要撥款幾千億新臺幣,開始搞「國艦國造」了。然而,這個紀念碑上,最引人注目的東西,卻是一個大得不可思議的船的側影。就是這個了臺灣媒體稱,這個側影是「新一主戰艦",而它旁邊看起來又短又粗的,則是6次招標才好不容易才有人願意來施工的「鴻運」計劃的「萬噸船塢登陸艦」
  • 臺軍早知道自己造的不是「神盾」,就是不說……
    小神盾」,而是要等將來相關系統成熟之後,再提一個新案子。正所謂:盾艦造出來,全憑噸位帶。噸位冒了頭,盾艦出風頭。盾艦要是小,肯定弄不了。不是造不好,誰就是裝的少。第一啊,臺灣海軍對於「神盾艦」的定義比較準確,而且要求不低。
  • 臺灣造艦計劃:兩年內造200艘艦艇,包含潛艇神盾艦!
    與此同時,隨著大陸軍事力量的快速發展,老舊的「佩裡」級和「基德」級已經不足以為臺灣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他們需要一型跟得上時代的主力艦艇。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臺灣方面萌生了自造「神盾」艦的念頭。臺灣方面宣稱,臺灣自造的「神盾」艦將搭載臺灣在十餘年前自主研製的艦載ACS「先進戰鬥系統」,具有海上戰場管理、指揮管控海空軍艦戰機的作戰效能,他們表示,這套系統將於2018年左右完成,不過諷刺的是,2018將盡,這套作戰系統卻沒了下文。
  • 臺海:臺軍推出4700億瘋狂造艦計劃 臺版神盾艦首亮相
    這12項規劃包括「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多功能人員運輸艦」「高效能艦艇後續量產案」「潛艇國造案」「兩棲直升機船塢運輸艦」「新一代飛彈護衛艦」「新型救難艦」「快速布雷艇」「新型海洋測量艦」「新一代主戰艦」「新式港勤拖船」和「陸戰隊特戰裝備」。如果整個計劃能夠得以落實,意味著臺灣海軍將實現徹底更新,其規模令人咋舌。
  • 臺灣的雷人大建計劃:自造2艘航母、20艘神盾艦
    常聽人說「民國傳統在臺灣」,這次的臺灣海軍造艦計劃頗有1945年中華民國海軍部長陳紹寬至今令人「震撼」不已的12艘航母大海軍方案的風採。不過,考慮到近期臺灣聲稱要購買AV-8B垂直起降戰鬥機,如果降低要求,只要實現讓「鷂式」飛機垂直起降就可以的話,建造兩艘「航母」從技術上還是可行的。
  • 兩岸視點 | 從「臺艦臺造」看臺灣不可小覷的造船能力
    揭牌儀式也意味著「臺艦臺造」計劃正式啟航了,8月6日當天是「八六海戰」五十三周年,挑釁大陸意味濃厚。「臺艦臺造」臺灣有能力完成嗎?在哪些領域會有所突破呢?要回答這些問題,就要看看臺灣的造船能力了。從1970年代後期,臺灣開始更換較大噸位的驅逐艦和護衛艦,驅逐艦平均噸位約為2200噸,護衛艦平均噸位約為1500噸,並開始大規模改進其艦載武器系統。1980年代末期,為滿足臺灣行動戰略方針的需求,臺灣海軍開始「第二代兵力整建」,1990年代開始,伴隨「光華」計劃的實施,臺灣艦船工業的技術引進更加突出。
  • 被曝將造60艘飛彈艇
    本周臺灣立法機構正在就「國艦國造」計劃的預算問題爭吵。一方面,臺海軍2019年度編列的預算要建造的艦艇包括,「沱江」艦後續型3艘、船塢登陸艦1艘、快速布雷艇3艘、「微型飛彈突擊艇」60艘、自製潛艇原型1艘、新一代飛彈護衛艦原型艦1艘、潛艇救援船1艘,特種作戰用小艇26艘。
  • 【圖文】中國臺北小神盾模型起死回生,與未來大陸航母編隊帶刀護衛天壤之別
    ,期間臺灣展示了各型巡防艦和飛彈艇及船塢登陸艦&補給艦的模型,並展示了其AESA有源主動相控陣雷達的不同種類和探測範圍,今天筆者就其神盾艦作一評論介紹。1995年5月,第八艘「田單」號造艦計劃取消。截止於2000年1月,已經有7艘艦建成服役,用於取代部分「陽」字號驅逐艦。
  • 臺海軍計劃自造6到8艘神盾艦 欲與美伯克級媲美
    ,臺海軍希望未來以「國艦國造」方式,建造6到8艘噸位為6000-8000噸的神盾艦,艦艇性能有望與美國「伯克」級、日本「金剛」級相當。早在2014年臺灣海軍就提出過一份壯志驚人的造艦藍圖:4艘10000噸級的大型神盾驅逐艦、10至15艘3000噸級雙體隱形護衛艦,同時建造兩棲船塢登陸艦以替換11艘登陸艦和坦克登陸艦。海軍還要建造4至8艘排水量1200-3000噸的常規動力潛艇,準備通過十餘年的時間數百億美元的投資徹底實現海軍的更新換代。
  • 軍情前哨站|臺軍「國艦國造」花錢如流水 為何進度如烏龜?
    「震海計劃」所涉及的艦艇為臺灣所稱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被島內稱作「小神盾」,方案要求為:七級風力下可執行任務、十級風力下安全航行,在100節橫風、三艙破損情況下仍維持一定穩度、具裝載與執行多功能任務模組能力、自動化船用科技、降低操作人力需求、具低雷達截面積、低紅外線、低噪音。
  • WW「神盾測試艦」悄然上線,相控陣垂髮一應俱全
    WW「自由時報」消息,近日發現在WW南部海域活動的WW海軍「高雄」號坦克登陸艦( ROCS Kao Hsiung,以「兩棲指揮艦」名義編列LCC-1)成為了測試艦,艦上疑似正在進行「神盾系統」,也就是相控陣雷達和垂直發射系統相結合的武器系統測試。
  • 國艦國造新進展,二戰登陸艦改裝成「神盾測試艦」
    神盾系統」,也就是相控陣雷達和垂直發射系統相結合的武器系統測試。但由於WW海軍一直沒有正規武器測試艦,正規驅逐艦和護衛艦不捨得也不太適合拿來用於拆拆裝裝的測試工作,「高雄」號於是被選中。而「天弓3」中遠程防空飛彈的上艦則相對滯後,其陸基版本在2018年底才開始批量入役,海基版本直到2016年末才進行首次陸上測試。
  • 回顧臺灣研發「神盾」之路:一直被美國耍來耍去
    臺媒發布的由網友拍攝的照片顯示,用於武器試驗的臺海軍「高雄」號登陸艦艦體中部靠前位置增設了一個大型的用於安裝雷達的塔型建築,艦首部分疑似增設了垂髮射系統,艦橋上也增設了較小型的多面塔形建築。對於「神盾艦」來說,最核心的裝備之一當屬其相控陣雷達,今天我們就聊聊臺灣幾種盾的相控陣雷達。當年展出的天弓-1系統的長白雷達和照射雷達。
  • 臺灣「自主國防」的今生
    但是其核心——有源相控陣雷達,臺灣雖然曾經展示島內自製的TR模塊湊的天線,但是從公開的性能來看,似乎也就是俄羅斯水平——那就是比沒有強點的樣子。而臺灣本島又只有在美國幫助下開發一款GD-53火控雷達的經驗,要想完成自己的有源相控陣,那需要的經費和時間的投入——絕對不是「中科院」現在這幅德行之下能夠支持的。
  • 臺灣「神盾艦」現身 船體曾參加二戰與韓戰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該艦前甲板上出現了巨大的白色多面體結構,其前方還有新安裝的箱狀部件,據推測是相控陣雷達與垂直發射裝置,另外艦橋頂部也新增了小型的塔狀結構物據《中時電子報》報導,目前「相控陣+垂直發射系統」是世界主流先進驅逐艦的標準配置,大陸目前已有052C、052D、055型三款「神盾艦」,而臺灣在這一方面就明顯落後了
  • 大陸強硬一拳令蔡英文服氣: 多國打臉臺灣
    向「蔡總統」立軍令狀,「第一任期」內首飛高教機「國機國造」是新政府政策,漢翔公司董事長廖榮鑫接受本報專訪表示,高教機一案將依循「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三項指示,包括滿足空軍需求、技術與經驗世代傳承以及儘速完成原型機試飛;廖榮鑫也立下軍令狀,有信心在小英第一任期內完成兩架「藍鵲」原型機起飛。
  • 蔡英文的野望:臺灣海軍「大建」計劃公布
    這12項艦艇建造案,包括所謂的「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多功能人員運輸艦」、「高效能艦艇後續量產案」、「潛艦國造案」、「兩棲直升機船塢運輸艦」、「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新型救難艦」、「快速布雷艇」、「新型海洋測量艦」、「新一代主戰艦」、「新式港勤拖船」和「陸戰隊特戰裝備」。
  • 自不量力的國君 ▏《左傳》中的成語故事
    君子知道這件事後,認為息國快要滅亡了,評價息國自不量力,還去討伐別人,失敗理所當然。成語出處鄭、息有違言中,息侯伐鄭。鄭伯與戰於竟」,息師大敗而還。君子是以知息之將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親親,不徵辭甲,不察有罪,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