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臺灣研發「神盾」之路:一直被美國耍來耍去

2021-02-14 鳳凰網軍事頻道

近日,對岸的「神盾艦」有了新進展。臺媒發布的由網友拍攝的照片顯示,用於武器試驗的臺海軍「高雄」號登陸艦艦體中部靠前位置增設了一個大型的用於安裝雷達的塔型建築,艦首部分疑似增設了垂髮射系統,艦橋上也增設了較小型的多面塔形建築。對於「神盾艦」來說,最核心的裝備之一當屬其相控陣雷達,今天我們就聊聊臺灣幾種盾的相控陣雷達。

當年展出的天弓-1系統的長白雷達和照射雷達。

看空天認為,臺軍為神盾艦研製大型相控陣雷達並無技術上的瓶頸(前提是能從美國得到它想要的核心電子器件),關鍵是能達到什麼水平。畢竟,臺灣方面很早就研製了基於長白相控陣雷達的「天弓」系列防空飛彈。研製長白的時候,臺灣軍工科技,或者說軍工整合能力在亞洲可以說數一數二。「天弓一」是亞洲第一款裝備大型相控陣雷達的中遠程防空飛彈。那時候,海峽這頭,我們還在折騰「紅二」,使用了「假相控陣」技術(和E-3預警機雷達有點相似的一維相掃)的「紅二」終極改進型甚至比天弓一服役還晚些,至於「紅酒」,那更是十年後的事了。

「長白」雷達號稱源自美軍「宙斯盾」系統使用的SPY-1雷達,另外一種說法是來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ADAR-HP雷達項目。無論源自哪種雷達,當時都以為臺灣方面了不得,一下子把神盾給搬過來了,但實則並非如此。美國人向臺灣傳授長白雷達的技術,其實是有想法的。暫且不說給臺灣的技術是猴版的技術(功率、抗幹擾、頻率帶寬全降),單就頻段的選擇,就給臺灣挖了大坑。當然,彎彎是不會承認這一點的。

放眼世界,當時的陸基防空系統的火控、照射、制導雷達基本沒有一部使用S波段的。美國的「愛國者」防空系統的MPQ-53雷達使用的是C波段(中心波長5釐米),毛子的S-300P系列的照射制導雷達使用的是X波段(中心波長3釐米)。這一點長白是開創了先河的,但這並不是因為臺中科院聰明。

很多地基和空基的搜索雷達、目標指示雷達都用S波段,但陸基防空系統的火控雷達很少用S波段。因為精度不容易達到要求。用過火控雷達需要滿足幾個條件,首先是數據更新率要快,很多機械掃描雷達一分鐘轉個10圈左右,這樣是不能滿足要求的。其次是測速要準。第三是測角要準。陸基S波段雷達就卡在測角這個問題上了。

高的角度精度要求雷達波束要非常窄,俗稱針狀波束或者筆型波束,通常都在2度以內。而雷達波束寬度和波長有關,其他條件相同。波長越長,波束越寬。這樣就給S波段用於火控和制導帶來問題。當然,這個問題並非無法解決。畢竟艦載神盾大多用的是S波段。最直接的解決辦法就是增大天線孔徑,也就是天線面積。所以SPY-1的邊長將近4米。當然,SPY-1把天線面積做那麼大,也有增大輻射功率的考慮。

這麼大的天線對於數千噸上萬噸的艦艇不是大問題,但是搬到地面就是大問題。因為陸基防空系統要講究機動性,那麼大的天線,整輛車的機動性就太感人了。臺灣方面最早為「天弓」飛彈設計的制導雷達也是機動式的四面陣天線,顯然遭遇技術瓶頸,最終被拋棄。

後來呈現在公眾面前的「長白」雷達採用半掛拖車方案,相控陣天線陣面整體斜向上安裝於在長12米、寬3米、高4米的拖車車廂側壁上,天線陣面為4.5米X3.0米。但最終部署的是固定在加固的工事內的。

這樣就導致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不能全向攻擊。只有一個陣面,由不能旋轉改變酵素,理論上搜索覆蓋角度120度,而火控覆蓋角度理論上可以達到90度。巡航飛彈啥的進行下航路規劃就能從側面和背面命中。第二個問題機動性太差就等著挨炸了。臺軍修建了加固的工事也只是尋求下心理安慰了。

最終部署的固定陣地的長白雷達,很容易被炸。

不過,據說臺灣「中科院」按照「愛國者」的抗反輻射誘餌研製了長白雷達的誘餌天線。專門誘導反輻射飛彈。後來又研製了機動誘餌車,其發射波形和雷達配合,在雷達與誘餌之間形成一個信號中心,虛擬出一個「雷達」來,使測角精確度低、解析度不足的被動導引頭控制反輻射飛彈命中兩輛誘餌車與雷達之間的空地。這樣, 誘餌車就不會被反輻射飛彈消耗光。不過,固定部署的長白陣地根本用不著反輻射飛彈打,電視或紅外製導的KD-63彈一發入魂了。

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其他國家極少用S波段做陸基的火控雷達。當然,也有用它做搜索雷達的,比如說毛子的S-300防空系統的旅團級別指揮車配置的「大鳥」相控陣搜索雷達就是S波段。不過俄國人做成了雙面反射陣,天線可摺疊可旋轉,儘管仍然比較重,但仍然可以伴隨機動。

當然,後來美國人吧宙斯盾搬到陸上,搞了所謂的岸基宙斯盾系統,原封不動的使用了宙斯盾的SPY-1雷達也是S波段的。同樣,美國的岸基宙斯盾系統也是固定式的,相當於把艦上那一套給複製了一下,這也是基於降低成本的要求。

相關焦點

  • 臺灣「神盾艦」現身 船體曾參加二戰與韓戰
    「高雄」號原為美國海軍二戰中使用的LST-735坦克登陸艦,參加了二戰和韓戰,1957年由美軍移交臺灣,命名為「中熙」號,舷號改為LST-219。後來該艦又被臺海軍改為兩棲指揮艦,並更名為「高雄」號,這是第一艘以臺灣省城市命名的軍艦。
  • 臺海軍計劃自造6到8艘神盾艦 欲與美伯克級媲美
    據臺灣自由電子報、聯合新聞網19日報導,臺灣海軍20日將公布未來12項建軍計劃,其中列為新一代主戰艦的計劃,正是建造臺灣版神盾軍艦
  • 臺灣的雷人大建計劃:自造2艘航母、20艘神盾艦
    代號「弘運計劃」的臺灣造兩棲突擊母艦及自製潛艇的計劃也將同時啟動。臺海軍規劃的6000噸級臺灣產神盾艦,將重啟20年前未實現的ACS先進戰系小神盾案。20多年來,臺中山科學研究院(以下稱「中科院」)在相控陣雷達與作戰系統的發展,已可充分滿足ACS先進戰鬥系統的作戰需求,只要等中科院相控陣雷達戰鬥系統整合的「迅聯計劃」測試成功,臺產小神盾驅逐艦的造艦計劃即可啟動。
  • 冷眼 | BBC稱臺灣「戰戰兢兢」研發飛彈40年:成「插滿飛彈的小島」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7月26日報導,20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認為美國提供的各型飛彈不但數量不足,性能也受到很多的限制,而且美國也不會提供臺灣較為新型的飛彈,因此指示軍方成立研發飛彈的特別單位。90年代又面臨了解放軍在大陸部署針對臺灣的地對地飛彈,而向美國採購「愛國者」防空飛彈價格昂貴、數量不足,當時臺灣發展防空飛彈已經大約10年,技術也日漸成熟,臺灣就進一步陸續研發「天弓」二型、三型飛彈。臺灣軍方後來也發展「天劍」和「天弓」艦載版、陸基版,取代美國「響尾蛇」系列的「海槲樹」、「陸槲樹」飛彈,而臺灣新一代造艦計劃則是決定全面採用臺灣自製的各型飛彈。
  • 臺灣造艦計劃:兩年內造200艘艦艇,包含潛艇神盾艦!
    軍事老班長長安二維碼關注老班長,帶您看全球最新軍事動態,回顧歷史經典...
  • 臺海記憶 揭秘李登輝的「臺獨」之路
    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臺獨」之路的呢?1978年,蔣經國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深得蔣經國信任的李登輝在55歲的年齡被提拔為位置顯赫的臺北市市長。在臺北市長任上,李登輝表現得頗為小心謹慎,他認真發展市政建設,經常參加文藝活動等等。這一切,都給蔣經國留下了一種「低調」「可靠」「務實」的印象。
  • 揭秘李登輝的「臺獨」之路
    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臺獨」之路的呢?1978年,蔣經國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深得蔣經國信任的李登輝在55歲的年齡被提拔為位置顯赫的臺北市市長。在臺北市長任上,李登輝表現得頗為小心謹慎,他認真發展市政建設,經常參加文藝活動等等。這一切,都給蔣經國留下了一種「低調」「可靠」「務實」的印象。
  • 「中華神盾艦」首次繞臺:臺軍為何集體噤聲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報導,臺灣軍方人士承認,解放軍不久前派出包括「中華神盾艦」在內的兩艘軍艦繞臺,在臺灣周邊海域逗留時間逾一周。但與以往臺灣軍方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的做法不同,對於「一個月來解放軍第二次派軍艦近距離繞臺」,臺灣「國防部」在相當長時間裡都沒有對外透露消息,引得島內紛紛猜測。
  • 同是神盾艦,為何僅中美選「大盾」?從一開始就不只是為保護航母
    自從國產052C型驅逐艦服役以來,我們的「中華神盾」艦建造工作就一發不可收拾。到了今天,人民海軍已經擁有052C、052D和055三款大型神盾艦,其中055型更是具備世界頂級水平的萬噸大驅,我們的神盾艦總量僅次於美國海軍,位列全球第二,這種跨越性發展尤為值得自豪。
  • 【圖文】中國臺北小神盾模型起死回生,與未來大陸航母編隊帶刀護衛天壤之別
    ,期間臺灣展示了各型巡防艦和飛彈艇及船塢登陸艦&補給艦的模型,並展示了其AESA有源主動相控陣雷達的不同種類和探測範圍,今天筆者就其神盾艦作一評論介紹。應該說,海峽對岸搞神盾艦的計劃比較早,早在上個世紀的80-90年代,海峽對岸就因應美國的宙斯盾艦計劃及日本的金剛級宙斯盾艦的發展和服役而推出了自己的神盾艦計劃!應該說海峽那邊早在上世紀末期就採用美國的宙斯盾技術搞出了所謂宙斯盾陸基版的「長白」雷達,而海峽對岸一直想讓「長白」雷達再次衍生為神盾艦的相控陣雷達,讓上陸的「長白」雷達再次下海,而當時所基於的平臺,就是成功級護衛艦。
  • 「中華神盾艦」悄悄繞臺之後……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4日報導,臺灣軍方人士承認,解放軍不久前派出包括「中華神盾艦」在內的兩艘軍艦繞臺,在臺灣周邊海域逗留時間逾一周。但與以往臺灣軍方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的做法不同,對於「一個月來解放軍第二次派軍艦近距離繞臺」,臺灣「國防部」在相當長時間裡都沒有對外透露消息,引得島內紛紛猜測。
  • 臺灣研發核武器終於此人
    ,臺灣發展核武關鍵與最高決策者,是當時的蔣中正總統;而美國早在1966年開始幹預臺灣核武研發,一直到一九七六年九月都在試圖阻止臺灣擁有獨立的核武研發能力,但一直到張憲義事件後,才真正握有臺灣研發核武實據,強制關閉了實驗室。
  • 臺灣要造「小神盾」 吹捧其是反殺的決戰武器 可笑自不量力
    但慣於表演「段子」的臺輿論節目,已迫不及待地將根本還未現世的「震海艦」吹捧為「臺版小神盾」,並打上「不讓對手囂張」的字幕。然而,縱使臺軍成功自造多艘「震海艦」,就能匹敵與其噸位相若的054A型飛彈護衛艦、甚至其他火力更猛烈的解放軍艦艇嗎?坦白說,單純比較個別武器毫無意義,因為即便臺軍在極少數項目略處上風,也根本逆轉不了大陸的壓倒性優勢。
  • 臺軍早知道自己造的不是「神盾」,就是不說……
    今天早上的時候,臺灣「立法院」照理進行了「立法委員」對臺灣官員的質詢工作,差不多到中午的時候,臺灣媒體就報出了新聞,稱臺軍「放棄」讓巡防艦成為「
  • WW「神盾測試艦」悄然上線,相控陣垂髮一應俱全
    WW「自由時報」消息,近日發現在WW南部海域活動的WW海軍「高雄」號坦克登陸艦( ROCS Kao Hsiung,以「兩棲指揮艦」名義編列LCC-1)成為了測試艦,艦上疑似正在進行「神盾系統」,也就是相控陣雷達和垂直發射系統相結合的武器系統測試。
  • 臺灣終於承認被美國騙了.....
    而裡奇艾倫在電子郵件中補充說明,兩岸關係的未來由兩岸雙方人民決定,至於邀請函上的內容,應由臺灣當局說明。《大公報》表示,「臺灣又被美國耍了」!美國政府今年「大陣仗」支持臺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又是呼應民進黨當局「警示電郵」事件,又是聯合其他七國盟友「挺臺」,看似來勢洶洶、志在必得,然而,到了關鍵時刻,美國竟然退縮了:它拒絕在下周的世衛大會提案支持臺灣出席WHA。這下明白了:原來所謂「八國挺臺」是「玩假的」,臺灣又被美國耍了。借用高雄市長韓國瑜的話來說就是「可憐吶」。
  • 「中華神盾」艦載雷達總體設計師——他是常熟的驕傲!
    雷達是戰場上發現目標的千裡眼,本世紀初,我國為加強海上力量,開始研製新一代驅逐艦工作,即「中華神盾」。立項之初,國內艦載雷達技術力量太薄弱,研製難度極大,一直沒有突破性的進展。邢文革臨危受命,擔任「中華神盾」雷達負責人。沒有時間享受解決問題的快樂,有的只是面對挫折的決心,無數個通宵達旦,為的就是攻克難關。
  • 回顧MS成長之路《機動戰士敢達OL》國服首發機體強勢登場
    《機動戰士敢達》裡,聯邦與吉翁間一直在曠日持久的戰爭中進行軍備競賽,製造出的MS一代遠強於一代。
  • (附音頻)本周軍情觀察室內容精選:美國核態勢報告警示中俄+殲20練夜航夜戰+美日研製陸基神盾再失敗+臺軍東部外島部署防空飛彈
    《核態勢評估報告》,提出美國要擴大核武力量,研發新式的低強度小型核武,提升對俄羅斯威懾。美國國防情報局估計,俄羅斯目前擁有2千枚非戰略的核武器,除了短程彈道飛彈之外,還包括可被中程轟炸機攜帶的核彈,報告還指俄羅斯正在發展新型的核彈頭魚雷。美國國防部還指出美國或北約必須研發全新的低強度小型核武,阻嚇俄羅斯政府領導層。未來美國會研發由潛艇發射的核彈頭巡航飛彈。
  • 侃軍情|臺灣再次宣布要造神,哦不,神盾艦,除了船殼他們還會造什麼?
    ▲海弓三型艦空飛彈試射而可以增強神盾艦多目標接戰能力的垂髮系統,「中科院」更是從零開始接觸,技術攻關難度極大,不得不在2014年向美國求購2套MK41垂髮系統,但迄今尚未交付。臺灣防務部門曾寄希望於使用自製垂髮系統,發射用於艦隊防空的海弓三型艦空飛彈和由天劍二型空空飛彈改進而來的海劍二型飛彈,但海劍二型飛彈最新測試,依然使用奇葩的固定式箱式發射裝置,顯示垂髮研製十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