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INF違約,部署GLCM:初步信息匯總

2021-03-02 來源與方法

目前,對俄羅斯新部署的陸射巡航彈的認識:

 

根據《紐約時報》2017年2月14日報導,俄羅斯已經部署了兩個營的中程陸射巡航彈,這種武器系統違背了俄羅斯在《中導條約》中的義務。其中,一個營仍然在卡普斯亭亞爾飛彈試驗基地,另一個營已經於2016年12月轉移到俄國境內另一處的實戰部署陣地。該型飛彈代號SSC-8,每個營有四臺機動巡航飛彈發射車,每臺發射車攜帶6枚陸射巡航飛彈。這種發射車跟伊斯坎德爾-K巡航飛彈發射車在外觀上很相似。

俄羅斯違約飛彈不是「伊斯坎德爾-K」巡航飛彈(代號R-500,使用伊斯坎德爾飛彈發射車)

俄羅斯違約飛彈不是「伊斯坎德爾-M」短程彈道飛彈(SS-26,射程300千米)

俄羅斯違約飛彈不是RS-26陸基機動洲際彈道飛彈(RS-26為兩級固體彈道飛彈,根據紐約時報2014年1月29日的報導,該飛彈在中距離射程上進行過試飛,西方情報官員的普遍判定是該型號是用於填補《中導條約》產生的空缺,但是有小部分RS-26飛行試驗達到了洲際射程,所以該飛彈被定義為洲際型號。這構成了「繞開條約規定circumvention」,而不是「違反條約規定violation」。)

俄羅斯違約飛彈不是空射巡航彈(空射常規巡航彈Kh-101、空射核巡航彈Kh-102)、也不是海射巡航彈(SS-N-30A「口徑」,用於攻擊敘利亞目標,射程2000-2500千米),是一型專用的陸射巡航彈

俄羅斯違約飛彈不是在試飛試驗中出現了技術失誤、而是新開發的中遠程的陸射巡航彈。

 

該型飛彈射程應該在2500千米左右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FAS的HansKristensen引用匿名情報官員的消息:)俄羅斯違約陸射巡航彈的試飛射程達到了SS-N-30A「口徑」海射巡航彈的2000-2500千米左右

俄羅斯已有的SS-N-21海射巡航彈(部署時間1986年;還有空射巡航彈AS-15,部署時間1984年)的射程都達到2800千米以上。

Bill Gertz引用匿名美國情報官員的消息,俄羅斯違約陸射巡航彈在2015年9月2日進行了一次試射,射程小於500千米,該型飛彈代號是SSC-X-8。(在《中導條約》籤署的八十年代中後期,蘇聯試驗的陸射巡航彈代號是SSC-X-4。SSC-X-4射程2500千米,僅生產了80枚用於飛行試驗,沒有部署就被按照《中導條約》銷毀。)

 

俄羅斯一旦試射該型號飛彈,則該型飛彈的存在本身構成了違約。實際部署該型號飛彈是進一步的違約行為。即使不部署這種飛彈,也需要在《中導條約》的核查框架下,將該型號的發射車、已生產的飛彈完全銷毀。這將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而且為了避免俄羅斯偷藏、隱蔽生產該型號飛彈,就需要執行《中導條約》中一些比較有侵入性的核查條款,而這些機制在1991年5月《中導條約》完成銷毀工作以後,就已經逐步被棄置了。2001年5月31日,《中導條約》的所有現場視察機制與實地核查活動完全中止,僅剩下通報制度、使用兩國自有的「國家技術工具」(NTM,即單邊情報收集能力)這兩種核查手段。

這將導致在《中導條約》框架內解決該問題的成本極高,因為該條約已經沒有現成的核查機制可以消除對方的疑慮。如果不打算重建複雜的核查機制,整個《中導條約》崩潰的可能性很大。

 

 

 

 

 

從歷史信息來看,已經有多份關於俄羅斯該型號違約飛彈系統的報導,而它的試驗計劃開始於2008年

 

根據紐約時報2014年7月28日的報導,俄羅斯在2008年開始試驗這種陸射巡航彈,而美國方面在2011年確認這種型號是違反了《中導條約》規定的。

美國負責軍控與國際安全事務的副國務卿Gottemoeller在2015年12月1日眾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的聽證會上稱:「我們在2008年並沒有關於俄羅斯違約的信息,相關的證據是在2011年出現的。」

據報導,克裡在就任國務卿之前,於2012年11月27日接受過關於俄羅斯《中導條約》違約的情報簡報,並且認為這種違約行為將會破壞未來的美俄核軍控談判。

2013年5月,美國負責軍控與國際安全事務的副國務卿Gottemoeller正式向俄羅斯官員提出這個違約問題。

2014年1月17日,Gottemoeller正式在北約的軍控、裁軍與防擴散委員會上,向北約28個成員國匯報俄羅斯《中導條約》違約問題。

美國國務院在2014年7月關於各國裁軍軍控條約履約情況的通報中,正式公開指出俄羅斯違反了《中導條約》。

2015年9月10日,美國負責軍控、核查和履約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首席幫辦Anita Friedt稱:「俄國違約飛彈系統,是一種先進的陸射巡航彈,俄羅斯試飛該系統的射程已經可以讓它威脅到歐洲大陸絕大多數國家,還有我們在東北亞的盟友。」

《紐約時報》2016年10月19日引述美國匿名官員消息稱:俄羅斯生產的INF違約陸射巡航彈,已經多於試射所需的數量,很有可能是在準備實戰部署該型號巡航飛彈。

《中導條約》的「特別核查委員會」會議,應美國要求,在2016年11月15-16日於維也納召開。本次會議似乎並沒有解決美俄關於違約的爭論。【上一次「特別核查委員會」會議召開是在2003年十月,其後俄方要求召開會議討論美國反導攔截試驗所用靶彈的違約問題,被美國拒絕。】

 

目前看來,這種新型陸射巡航彈已經完成了長達8年的試驗周期,正式投入實戰部署。

 

根據多份公開材料,我們也可以跟蹤俄羅斯官方對中程飛彈武器研發的動機表述:

俄羅斯似乎認為美國之外的國家正在部署中程飛彈,而自己已經因為《中導條約》陷入了不利的境地,所以需要違約。這些「美國之外的國家」都是俄羅斯的鄰國,並不是歐洲國家/北約國家,而是中國

 

2007年10月25日,美國和俄羅斯共同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聲明,重申兩國對《中導條約》的支持,同時呼籲其他國家也銷毀該條約禁止的飛彈系統。

2007年10月12日,英國《衛報》報導稱,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美俄「防長+外長/2+2」會晤前夕,接見美國務卿賴斯和防長蓋茨時說:「我們需要讓其他的國家也跟美俄一樣,遵守條約義務…...如果沒辦法實現這一點……再讓我們俄國繼續執行條約的框架就很困難了,因為其他國家確實在研發這類型武器系統,其中就有我們的一些鄰國。」《衛報》稱這是普京在表述「擴大《中導條約》籤約國範圍,否則俄方退約」的信息。

根據紐約時報2014年1月29日的報導,在小布希政府時期,當時的俄羅斯防長伊萬諾夫就提議美俄雙方同時推出《中導條約》。伊萬諾夫的理由是:美蘇冷戰已經結束,而俄羅斯仍然面對周邊國家的威脅(如中國,和潛在的巴基斯坦威脅)。小布希政府並不願意退約,因為北約盟國將《中導條約》視為軍備控制的基石之一,而退約後俄羅斯將能增加其針對美國亞洲盟友的飛彈力量。自歐巴馬政府上臺後,俄羅斯方面都在堅持自己繼續遵守《中導條約》的意願,

根據美國前防長羅伯特·蓋茨的回憶錄《Duty: Memoirs of A Secretary at War》,伊萬諾夫的共同退約建議時間是2007年。

俄羅斯總統普京於2013年6月19日,在「關於實施2011-2020年國家軍備採購規劃的工作」會議上,稱:「其他國家也在積極改進他們的進攻性武器系統,包括中程飛彈。我們的鄰國幾乎都在開發這種武器系統。我要提醒各位,蘇聯在當時銷毀了中程飛彈,同美國籤署了一個條約,俄羅斯聯邦還是在繼續遵守這個條約。確實,現在已經挺難理解為什麼蘇聯當時會同意籤署這份條約,畢竟對美國來說這些中程飛彈武器系統是沒什麼意義的,美國沒地方使用這種類型的武器。對蘇聯來說,對今天的俄羅斯來說,情況就不同了。特別是我們的一些鄰國在開發這種類型的進攻性武器系統,所以當初籤條約的決策,至少也是很有爭議的。但是畢竟已經籤署了,我們現在就要按照今天的形勢,繼續推進工作。」

2016年10月27日,在俄羅斯索契召開的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Valdai Discussion Club)記者招待會上,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俄羅斯幾乎所有的接壤鄰國都擁有《中導條約》禁止的武器系統……而美國接壤的鄰國裡沒有一個製造這類型武器的……所以對我們俄國來說,該條約是一項特殊的挑戰,但是我們仍然認為應該遵守該條約。」

 

 

所以,應該關注俄羅斯違約武器系統在亞太地區部署的可能性。

 

 

 

 

 

 

 

 

美國的(3種)軍事應對手段:

 

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在2015年2月4日參議院對防長一職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被參議員問道:「根據俄羅斯違反《中導條約》這一行為,你對核武器在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中的地位,有什麼認識?「卡特的回答是:」俄羅斯依賴核武器以抵消美國和北約的常規軍事優勢。這種戰略與俄羅斯違反《中導條約》的行為是一致的。「

 

卡特稱:「我們在國防部應該考慮的應對措施包括:針對陸射巡航彈的積極防禦手段;針對陸射巡航彈的打擊摧毀手段,這可以防止襲擊發生;還有針鋒相對的打擊手段,以增強美國及其盟友的軍力。美國的應對措施必須讓俄羅斯明確一點:如果不重新回到合規履約的軌道,我們會讓俄羅斯比今天更不安全。「

 

2015年4月15日,美國負責戰略、規劃與能力建設的助理國防部長Robert Scher在眾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解釋說:「我們一邊試著勸服俄羅斯回歸履約軌道,一邊研究應該採取什麼行動,以確保俄羅斯違約不會給它帶來任何軍事優勢……我們主要研究的應對手段是三種軍事領域裡的。一是積極防禦手段,也就是我們如何部署,可以保護歐洲,歐洲就是俄國違約飛彈武器能打擊的地方。另一個是研究我們如何去直接打擊這些陸射巡航彈,這些部署在俄國境內的陸射巡航彈。接著是第三種應對手段:不僅僅是去打擊俄國違約武器系統,還要研究我們應該打擊俄國境內什麼其他的目標。」

 

與歐巴馬時期的「三種應對手段」不同,新任國防部長馬蒂斯並沒有給出其應對手段的基本概念框架,表述顯得更模糊了:

 

「問:根據你的意見,俄羅斯違反其《中導條約》義務,對美國國家安全會造成什麼後果?

馬蒂斯答:俄羅斯違反《中導條約》,增加了我們和盟國的風險,對美軍和美國利益造成了威脅。如果俄羅斯可以隨意違約,會破壞所有軍控條約——已有的和未來的——的基石。

問:根據你的意見,美國應該如何正確應對,使得(a)俄羅斯回歸履約的軌道,(b)美國國家安全得到保證,如果俄羅斯繼續違約的話?

馬蒂斯答:俄羅斯俄羅斯違反《中導條約》,不會給俄國帶來顯著的軍事優勢。回歸履約的軌道,是對俄羅斯最有利的選擇。如果俄羅斯選擇做一名敵人,我們必須跟盟國一起,有效應對。」

 

 

北約作為一個核軍事聯盟,也在考慮使用「核武器策劃工作組(NPG,Nuclear Planning Group)」這個傳統的核政策制訂機制,應對俄羅斯違約部署陸射巡航彈的軍事威脅。這些應對手段很有可能包括核應對手段

 

 

「我們的耐心是有限的」

「阿拉巴馬州參議員Mo Brook問:在什麼節點,美國會採取更加具有進攻性的手段,應對俄羅斯違約行為呢?

Robert Scher回答:目前我們還在進行跨部門協調,以確定一個時間表,特別是跟盟國進一步協商的時間表。我們現在正在與盟國進行越來越詳細的協商,分享關於俄羅斯的信息。這個過程會最終影響我們的決策。當然,我們確實想在嘗試著說服俄國,回歸履約軌道是符合他們利益的。」

 

 

 

 

 

美國「不違約/不退約」:

 

 

 

2007年10月25日,美國和俄羅斯共同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聲明,重申兩國對《中導條約》的支持,同時呼籲其他國家也銷毀該條約禁止的飛彈系統。

 

2015年9月10日,美國負責軍控、核查和履約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首席幫辦Anita Friedt稱:「我們認為,《中導條約》繼續發揮效力,籤約各方——包括俄羅斯——繼續遵守條約規定,是對美國有利的。《中導條約》對美國的安全、美國盟友的安全、俄羅斯的安全都是有助益的。」

 

 

美國負責軍控與國際安全事務的副國務卿Gottemoeller在2015年12月1日眾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的聽證會上稱:「2015年,我們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與美國的盟友和夥伴進行諮商,尋求協調一致地應對俄羅斯違約行為。我們的盟友明確表示,他們希望保護《中導條約》,他們希望美國繼續遵守《中導條約》,他們希望能把俄羅斯帶回合規履約的軌道」

 

如果譴責俄羅斯違約,則俄羅斯退出《中導條約》的嘗試就會帶上更大的政治成本。這比「履約良好的情況下,兩國協商一致退約」要更難執行。

 

而俄羅斯面對美國的譴責,堅稱自己是在遵守《中導條約》的,並且沒有退約的意圖。這就增強了俄羅斯退約的政治成本。

 

 

 

 

 

 

 

 

俄羅斯對美國的《中導條約》違約指控:

 

 

2013年5月,美國負責軍控與國際安全事務的副國務卿Gottemoeller正式向俄羅斯官員提出這個陸射巡航彈的違約問題。

 

一個月後,俄羅斯官員提出了關於美國的《中導條約》違約問題:美國在羅馬尼亞和波蘭部署的陸射版宙斯盾反導攔截彈,是用MK41垂直發射系統發射的,而同一種系統也可用來發射巡航飛彈。所以,俄羅斯官員稱美國實質上也在部署陸射巡航彈,違反了《中導條約》。

 

2015年6月26日,負責政策的副國防部長首席幫辦Brian McKeon在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發表演講,稱俄羅斯的指控是錯誤的:「陸基宙斯盾系統僅僅有能力發射反導攔截彈,例如SM-3,這些不在《中導條約》約束範圍內。雖然宙斯盾戰艦上的垂直發射系統可以發射巡航飛彈,陸基宙斯盾系統沒有這個能力……陸基宙斯盾系統雖然看起來像軍艦上的垂髮系統,但是它缺乏發射巡航飛彈必要的軟體、缺乏必要的火控硬體、缺乏必要的支持設備。」他還稱,陸基宙斯盾系統從來沒有在試射中發射過戰斧巡航飛彈,所以沒有構成違約。

 

 

具體說來,俄羅斯的指控有三項:

美國反導試驗的靶彈是違約武器系統

美國的武裝無人機是違約武器系統(無人機=陸射巡航彈)

(無人機是從機場起飛的,如果成功定義「機場」為「陸射巡航彈發射器」,則必須要銷毀美俄所有的機場,即使是沒有起飛過無人機的機場)

美國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所用的垂直發射器,可用來發射戰斧巡航飛彈,所以一旦部署上陸,就構成違約

(這一條指控的關鍵在於: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所用的垂直發射器,與宙斯盾戰艦上的垂直發射系統,是否有可核查的區別?)

 

 

 

 

相關焦點

  • 最高院:守約方支出的律師費屬於違約方違約造成的損失,應由違約方承擔
    」的規定,因合同一方存在違約,合同另一方為此聘請律師提供專業法律服務而支出的合理費用,屬於違約方違約給守約方造成的損失,應由其承擔。三、本案的違約損失主要為一審判決第一項中載明的借款利息損失,實現債權的費用不應由漢能公司負擔。西航港公司答辯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判決合法、合理,應維持原判。雙方在《廠房資金合作協議》中明確約定,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標準承擔違約責任。在約定的還款期限屆滿後,西航港公司為實現債權而支付的律師費就是漢能公司違約產生的損失,且有委託代理合同、支付憑證和發票為證,該費用已實際支出。
  • 【國度信息】【北方極地的大國】【俄是啟示錄和以西結書中的歌革】
    寫這篇信息的時候,想起以色列的一位年長的猶太人和我說過 他清晰記得 蘇聯剛解體後 他開車路過 以色列的一片沙漠,一小片沙漠變得很綠 ,他特別喜樂。但是他那時不明白沙漠出現綠洲的屬靈意思,蘇聯解體後接著就是一百多萬 的俄裔 猶太人 回歸以色列!哈利路亞!這是萬王之王 做成的!3.
  • A股上市公司第一起違約肉償事件誕生,方案爆出後早盤直線漲停,復盤其危機前的徵兆
    ,正式違約了。雛鷹農牧的問題早在6月就已經發酵了,債券違約本來也是遲早的事。不過,違約的這筆債券可是2018年2月6日發行的,那在此之前有哪些徵兆能發現雛鷹農牧的潛在債務危機呢?雛鷹農牧放在現在來看,肯定大部分人都會說一家這麼爛的企業,違約是必然的,可是馬後炮的事咱就不說了,要知道在2018年2月6日的時候,公司最新的財務信息還只是公布的2017年第3季度的財務報告,2017年報都還未公告,此時的風險信息並沒有年報公布後那麼明顯:
  • 銷售與運作計劃S&OP九步流程2:初步預測思路與採用的預測方法
    這是專欄的第7篇文章,S&OP九步流程第2步:初步預測。(專欄明細目錄見上圖)S&OP的九步流程是:數據準備與處理→初步預測→預測調整與正式預測→供應計劃→S&OP預備會議→預備會議結果溝通→正式會議(高層會議決議)→S&OP輸出→S&OP執行與跟蹤。
  • 衝突世界:俄向處於歐盟的飛地部署飛彈,還故意露給美國看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科納申科夫評論向加裡寧格勒州調運「伊斯坎德爾-M」飛彈的信息時表示,,大肆宣揚的作者們首先要明白,「伊斯坎德爾」戰略行動飛彈系統是可移動的。飛彈部隊在戰備計劃框架下全年都在完善其行軍準備工作,在俄領土上通過海陸空各種方式進行大規模調度。科納申科夫透露,「加裡寧格勒州也不例外,飛彈部隊多次在俄武裝力量軍備框架下調運飛彈系統,未來也是如此。
  •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附件七仲裁庭對烏俄「沿海國權利案」俄方初步反對作出裁決
    (本案仲裁庭對於「執法活動」的概念的具體分析,詳見下文)因為本案關於俄羅斯「初步反對主張」的裁決涉及諸多敏感的國際法問題,特別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的爭議問題,因此下文對於該裁決的主要內容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 美威脅將俄踢出SWIFT?或將打開潘多拉魔盒
    前段時間,歐美爆出,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地區部署了大量軍事力量。自然,熟悉的套路就出來了,歐美先說俄羅斯要「入侵」烏克蘭;然後,就以這個理由威脅要斷了歐洲最需要的北溪2能源管道項目;再後來,拜登和普京開會,直接威脅。
  • 敘利亞軍情大合集:美英俄紛紛調整部署 大戰一觸即發
    川普向俄發出「叫板」推特時,俄在塔爾圖斯港的11艘艦船已離開,尚不清楚是出海進行戰鬥展開還是撤離戰區。同時俄戰機不僅仍在伊德利卜省南部打擊反對派武裝,而且俄的資深議員還專門前往大馬士革訪問,給阿薩德站臺。
  • 俄部署重火力「槍炮卡車」對付武裝分子
    參考消息網3月17日報導 俄媒稱,俄軍新的「槍炮卡車」將成為對付武裝分子皮卡車的利器。
  • 2019CPA「經濟法」大題匯總(附PDF下載),免費領取!
    我給大家總結了歷年《經濟法大題匯總》,包括歷年大題知識點分布、大題考點匯總、2019大題預測和歷年真題匯總。因篇幅關係,只能展示一小部分。當然我們也提供了PDF下載,在公眾號後臺回復【經濟法】即可免費領取《經濟法填空題》、《經濟法大題匯總》2份資料。
  • 「最美俄女特工」安娜·查普曼的「諜變」
    2010年12月15日,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搭載來自俄、美、意三國的三名太空人,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中心升空。安娜查普曼以資方代表的身份亮相發射儀式,引發現場一陣騷動。  「作為總裁顧問,查普曼將致力於發展本行的信息技術。」FundserviceBank在  聲明中表示,查普曼是一位「真正關心俄羅斯命運、具有創造力且多才多藝的員工」。
  • 政務信息系統加快整合共享 國家發展改革委初步實現12個大系統目標
    記者從相關會議上獲悉,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完成全委政務信息系統自查清理,共梳理確認出94個系統,保留5個,整合60個,清理29個,並初步實現「一個委門戶網站,委機關內網網上辦公平臺、發展改革系統縱向網門戶兩個辦公大平臺,七大業務系統,宏觀決策資料庫和社會大資料庫」共計12個大系統(大平臺、大數據)的目標。
  • 時代周刊雙語精讀 | 川普與其競選團隊正因同俄門身陷囹圄
    自新任美國總統川普上臺以來,川普與其競選團隊不斷被指控「通俄」 ,儘管俄羅斯方面對此堅決否認,但該事件仍然在美國社會不斷發酵。本文的背景是在通俄門持續發酵之際,前美國中情局局長約翰·布倫南就川普與俄羅斯聯合操縱美國大選出席作證。 Republican Congressman Trey Gowdy was just trying to help.
  • 俄在敘新設基地捍衛反恐戰果
    俄國防部近日證實 ,俄軍將在敘利亞東北部城市卡米什利設置一座基地並部署武裝直升機 ,為在敘北部邊境巡邏的俄軍憲兵提供安全保障 。俄方表示,未來根據形勢需要,將會在該地部署預警和防空系統。在各方圍繞敘戰後利益分配和中東格局重塑展開博弈之際,俄在關鍵地域設置軍事基地,既有助於捍衛反恐成果,維護自身利益,又有助於提升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 俄媒列出可能遭俄「閃電」打擊的美五大目標
    報導指出,如果部署在海洋中的俄羅斯潛艇攜帶40枚「鋯石」飛彈,那麼俄總統在國情諮文中指出的美國「決策中心」將處於俄這款飛彈的打擊範圍之內,並可被這些飛彈摧毀。普京在日前發表國情諮文時表示,俄正在研發的「鋯石」海基高超音速巡航飛彈速度為9馬赫,射程超過1000公裡。
  • 大量獨佔作品公開:PlayStation Experience 2014發布信息匯總
    為了迎接PlayStation創立二十周年之際,索尼電腦娛樂選擇在今年於北京時間今天凌晨2點在美國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將PlayStation Experience營造為一個全新的玩家盛宴,並公開了一系列即將於2015年發售的PlayStation新作信息。以下為電遊者帶來的信息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