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反駁、民眾抗議!歐洲小夥伴對美國的指手畫腳「不買帳」

2021-02-15 國際在線

官方反駁

川普在訪歐期間數度遭到受訪國領導人或明或暗的反駁。在英國,川普訪問的一大目的是彰顯美英「特殊關係」,美方官員在訪前吹風時就說川普此次訪英是彰顯美英「特殊關係」的良機。然而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與川普共同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雖然英美之間的「特殊關係」歷史悠久,但雙方在諸如氣候變化、伊朗核問題等方面的觀點存在不同。

6月4日,在英國倫敦,美國總統川普(左)與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離開唐寧街10號首相府。(新華社發,阿爾貝託·佩扎利攝)

此外特雷莎·梅在與川普見面時向他贈送了一份1941年《大西洋憲章》的複印稿。此舉被解讀為提醒川普英美在建立二戰後多邊主義的國際秩序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愛爾蘭,川普用本國的邊界問題與對方「套近乎」,稱英國「脫歐」對愛爾蘭是好事。他說:「我認為一切都能妥善解決,對你們而言也一樣,有牆,有邊界。我的意思是,我們在美國有邊界問題,你們這兒也有。」

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隨即反駁說:「我們想要避免的一件事,就是我們(愛爾蘭和英國北愛爾蘭)之間出現牆或者邊界。」

北愛爾蘭地區曾因是否應脫離英國與愛爾蘭實現統一的問題而經歷長期流血衝突。愛爾蘭國內普遍擔憂,英國「脫歐」後,愛爾蘭與英國北愛爾蘭地區間出現實體邊界將會埋下衝突重燃的隱患。

蓬佩奧訪歐期間也同樣被「懟」。在與德國外長馬斯的聯合記者會上,蓬佩奧威脅說美國將減少與使用華為技術和設備的國家分享情報。馬斯回應說,德國已有很高的安全標準,只要符合這個標準,德國就不會排除參與競標的公司。

關於伊核問題,蓬佩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希望德國做得更多」。但馬斯在與蓬佩奧會談時表示,只要伊朗還在遵守伊核問題全面協議,這一協議就使地區更安全。

在荷蘭,蓬佩奧要求盟友「不要做任何危及我們共同安全利益或限制我們分享敏感信息能力的事」。然而荷蘭外交大臣布洛克表示,雖然荷蘭想與盟國政策保持一致,但每個國家都必須做出自己的安全決定。

蓬佩奧還為美國加徵關稅打貿易戰的行為辯護,稱這是為了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布洛克卻表示關稅具有破壞性。他說:「最終貿易關稅對美國人、對荷蘭的工人和以貿易為生的企業家都是不利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與歐盟一起努力將關稅降到最低。」

輿論「差評」

川普和蓬佩奧在歐洲不僅遭遇受訪國官方的反駁,這些國家的媒體、民間人士和反對黨也表達了對美方立場的質疑和不滿。一些專家甚至認為,本國與美國的友好關係已「不存在」。

川普訪英期間,倫敦發生大規模抗議活動,主要反對黨工黨領袖科爾賓等政治人物也參加了集會。抗議者還在美國駐英使館對面拉起多個20米長的標語反對川普訪英。

6月3日,在英國倫敦,人們聚集在白金漢宮外抗議美國總統川普訪英。(新華社發,阿爾貝託·佩扎利攝)

倫敦大學學院政治學者布萊恩·克拉斯說,川普正在對美國最重要的盟友們造成巨大破壞。他希望通過國事訪問為自己塑造一個良好的形象,但是普通英國人以及絕大多數英國政治人物對他沒有好印象。

在英國樸次茅斯參加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活動期間,川普和德國總理默克爾進行了短暫會晤。現場視頻顯示,默克爾一臉「尬笑」,雙方連見面時應該有的握手拍照環節都省了。

德國《南德意志報》對此評價說:「短暫且冷淡……這次會晤再次說明,雙方之間可能再也沒有友誼了。」

川普到訪愛爾蘭期間,一些當地民眾在香農機場和美國駐愛爾蘭使館外就氣候變化和美國將香農機場作為美軍基地等問題舉行抗議。

愛爾蘭綠黨領導人埃蒙·瑞安5日在當地電視臺說:「我認為川普應對全球合作的政策和做法讓人無法接受,影響了我們每個人。」

在法國北部,川普和法國總統馬克龍6日參加紀念諾曼第登陸75周年活動後舉行簡短會談,但會談後雙方未發表公開講話。

6月6日,在法國科勒維爾,法國總統馬克龍(前左)和美國總統川普(前右)出席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活動。(新華社發,馬奧·文攝)

法國國際關係評論員於利斯·戈塞對法國媒體表示:「這是一場充滿分歧的會面,無論在川普還是馬克龍看來,法美同盟已不復存在。」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6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說,「美國是法國昔日的盟友,但不一定是未來的盟友」,「美國已經不是法國今天的盟友」。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國內民眾抗議 西方國家制裁 一場白俄羅斯大選引發的動蕩
    一場選舉引發的動蕩 盧卡申科第六次獲選當日 民眾抗議大選結果 當地時間9日晚間,白俄羅斯總統大選結束後首都明斯克的街頭抗議當即爆發。抗議者與軍警的大規模衝突接踵而至發生騷亂並持續至清晨。 △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爆發街頭抗議,民眾抗議大選結果,稱大選舞弊(圖片來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據官方數據,抗議活動中有超過6700人被逮捕。據白俄羅斯內務部消息,數百人受傷,包括120名警察。
  • 西方對香港指手畫腳 耿爽怒斥:赤裸裸的雙標虛偽醜陋!
    會上記者四次就香港發生暴力衝擊立法會事件提問,其中提到美國、英國、歐盟各方及其領導人和官員對此事的表態和評論。對此,耿爽回應稱,關於發生在香港的暴力衝擊立法會的事件,我想你們應該已經注意到特區政府已經做出了回應,國務院港澳辦的發言人也發表了談話,我想我們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了。
  • 中國軍機降落永暑礁,被美國抗議的感覺真好!
    >「美國抗議中國軍機降落在中國南海島嶼上」,CNN列出的新聞標題頗有幾分唬人,實力與美軍相差甚遠的中國軍隊什麼時候能讓美軍「抗議」了?      中國上周日派軍機赴南沙永暑礁運送3名重病工人的事,居然遭到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戴維斯的質疑,稱既然是人道主義行為,「不清楚中方為何使用軍機而不是民用飛機」。
  • 印尼抗議民眾燒美國國旗、馬來西亞要出兵耶路撒冷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巴以衝突加劇,多國穆斯林團體也發起抗議。
  • 衝繩民眾抗議駐日美軍 日本警察:閉嘴支那人!
    期間,執勤的日本警察與抗議民眾發生言語衝突。抗議民眾拍攝的視頻顯示,有部分日本警員甚至破口大罵「支那人」和「土人」。據衝繩當地媒體《琉球新報》10月20日報導,衝繩縣警方承認確有其事。18日上午,日本警察與衝繩抗議民眾對峙(衝繩時報 圖)當天發生的辱罵事件有兩起。第一起發生在美軍北部訓練場N1出入口前。
  • 英國民眾街頭抗議民主失效 英美媒體為何集體失聲?(組圖)
    倫敦街頭抗議,英美媒體在哪兒?作為「佔領民主」的親歷者,大衛·格拉貝爾27日在《衛報》撰文批評了西方媒體這種令人熟悉的「雙重標準」。文章稱,從衝突性上看,發生在英國的事件無疑極具價值,可是BBC等主流媒體卻選擇性失聲。就在他們的鏡頭全部對往香港的同時,抗議現場只能遺憾地看到來自伊朗、俄羅斯和卡達等國的記者。
  • 12月25日,衝繩民眾抗議美日;樸槿惠無家可歸;拜登後悔為時已晚
    ,向白宮交出了投名狀,原本以為這樣就能跟上美國的腳步,但飛機燃油箱事故、美軍地基疫情爆發等接連不斷的醜聞,再一次點燃了日本民眾的怒火。而衝繩人對於美軍基地和日本政府的抗議也越來越公開化。如今,衝繩人終於忍不住了。據《琉球新報》25日報導,很多當地的知名人士都參加了在衝繩縣政府舉行的記者會,對日美聯合作戰計劃進行抗議。包括衝繩大學教授櫻井國俊、美國籍國際政治學者道格拉斯-拉米斯等在內的專家,一致要求日本政府撤回計劃。而為了施壓,他們還將組建一個抗議團體防止西南諸島變成戰場,甚至還打算呼籲自民黨和公明黨支持抗議活動。
  • 美國槍枝銷量激增80%,2/3是首次買槍,槍店老闆:民眾認清了事實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3日報導,美國近期暴亂不止,民眾紛紛開始購槍自保。槍枝大廠Smith & Wesson Brands的股票異軍突起,4天之內已經飆升了42%。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去年同期相比,5月美國供應商售出了170萬支槍,較2019年5月增加了80%,其中手槍增長了94%。
  • 兩伊聯手,要跟美國算筆帳!中東局勢大變,土耳其成了最大變數
    原標題:兩伊聯手,要跟美國算筆帳!
  • 那些指手畫腳的人都是生命之光
    我要是教你懟,好像也有點指手畫腳之嫌;我要是說不知道,肯定會挫傷你對我的信賴感;我要是不理你,又好像顯得我格局不夠大,對粉絲的問題不予理睬是不對的。於是我不得不專門寫一篇3000字的文章來回應你(像我這樣真誠的KOL現在不多了)。愛指手畫腳的人,其實都是生命之光。
  • 弗洛伊德抗議是否在走向一場全球起義?
    這不僅暴露了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而且還對「美國例外論」提供了另一種反駁:「美國例外論」是一種普遍持有的觀點,即美國從根本上不同於其他國家,而且優於其他國家。然而目前在美國發生的事件,幾乎完美地反映了世界各地常見的大規模起義的核心動力,這些起義是由威權或殖民政權的暴力和壓迫政策引發的。在我的有生之年,我個人經歷了許多這樣的起義,在巴以地區、在幾個不同的阿拉伯國家,也在美國。
  • 屈辱一幕:衝繩民眾抗議美軍,竟被日本警察大罵「閉嘴支那人」
    【文/觀察者網 郭光昊】本周二(10月18日),部分衝繩居民在衝繩縣高村附近抗議駐日美軍建設直升機停機坪。期間,執勤的日本警察與抗議民眾發生言語衝突。抗議民眾拍攝的視頻顯示,有部分日本警察甚至破口大罵「支那人」和「土人」。據衝繩當地媒體《琉球新報》10月20日報導,衝繩縣警方承認確有其事。當天發生的辱罵事件有兩起。第一起發生在美軍北部訓練場N1出入口前。
  • 視界 | 美國「獅子大開口」嚇傻臺軍 大陸網友:快回歸!
    臺媒稱,臺防務部門擬向美國採購某艦載無人機,美方報價每架竟然超出預期一倍,讓臺海軍頓時傻眼……點擊下方視頻,看臺軍此次想買美國裝備有多糟心
  • 俄痛批美應對抗議雙重標準:國外煽風點火 國內武力鎮壓
    俄媒稱,俄官方批評美國政府數十年來對他國內部衝突煽風點火,按美國劇本引爆革命、推翻合法政府。
  • 美國種族歧視的根源何在?黑白分裂勢在必然,抗議風暴無功而終
    種族歧視和民族融入背後的真相最近,美國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執法過度致死事件,導致美國乃至歐洲國家強烈的抗議民族歧視的浪潮
  • 俄痛批美應對抗議搞「雙標」:國外煽風點火 國內武力鎮壓
    俄媒稱,俄官方批評美國政府數十年來對他國內部衝突煽風點火,按美國劇本引爆革命、推翻合法政府。
  • 10萬民眾抗議,敲鍋打盆「驅鬼闢邪」!翁山蘇姬下落曝光
    2日下午,內比都、仰光、曼德勒、實皆等地多所醫院的醫護人員相繼發布聲明,從3日起拒絕正常工作,以和平的方式進行示威抗議,開啟「公民不服從運動」。《緬甸時報》評論說,這是民眾表達對軍方扣押國家領導人,並實施為期一年國家「緊急狀態」的不滿。在緬甸的傳統文化中,人們以敲打鍋盆、鐵桶製造出的噪音驅鬼避邪,民眾以這種方式向緬甸軍方表示抗議。
  • 俄羅斯38座城市爆發抗議,美提前公布時間路線,俄:美拿出解釋
    針對這次發生在俄羅斯的抗議活動,美國開始指手畫腳。美國駐俄大使館在其官網發文指出,密切關注相關信息,支持俄民眾和平示威的權利以及表達意見的自由。對於美大使館的表現,俄外交部公開表示反對美國幹涉內政,要求立刻停止對俄羅斯的陰謀活動。
  • 一戰中如此重要的霰彈槍,官方為何不公布它的照片?
    新浪官方微博:@輕兵器愛好者每天一篇戰術&槍械知識乾貨7*24小時,不間斷的戰術大圖請一戰中如此重要的霰彈槍,官方為何不公布它的照片?霰彈槍在人類火器發展史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同時它也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武器。在近距離,霰彈擁有非常強大的火力和殺傷力,但距離越遠,霰彈的殺傷力也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