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性與便攜的最佳平衡——Direct Action Small Messenger Bag信使包

2021-02-11 戰甲網

近期有幸拿到了戰甲送測的Direct Action小號信使包。

在"戰術"二字已淪為情懷的年代,信使包已經成為了一個被炒爛的概念。那麼,號稱歐洲高端戰術品牌DA出品的信使包到底如何?讓我們進入本篇測評。


按照慣例,先上正面圖。本包主體尺寸為33x24x10釐米,重量為835g。採用了DA家標誌性的雷射切割技術,相比外織帶,重量上減少了百分之五十,同時兼容各種MOLLE或者PALS副包。而實際使用發現,雖然輕量化與隱蔽性都有提升,但是穿織帶實在太痛苦…為了加強強度,DA的雷射切割面使用了雙層複合面料,整體手感很硬,而雷射切割的兩格縫隙小於標準織帶,每次掛副包都需要用鉗子夾住硬穿。不過儘管如此,雷射切割的美觀度還是要遠遠高於標準織帶——在這個幹什麼都要看顏值的年代,這一點還是頗為好評的。

Direct Action Logo特寫。變色龍代表著母公司Helikon,而其腳下的三叉戟代表著與海豹隊員的合作研發。不談其他的,商標的刺繡很精細,逼格確實挺高。

Cordura織嘜特寫。本包採用的500D的面料,是輕量化與可靠性最平衡的面料。加上DA自家的防水塗層,此包的環境應對能力也有增強。不過不知道是不是技術還需要改進的原因,這款包非常吸毛,非常吸毛,非常吸毛(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千萬不要穿著毛衣背。

雷射切割槽特寫。值得一提的是,表面的大塊Velcro魔術貼上同樣進行了雷射切割,大幅度提升了正面的實用性。


側面特寫。可以清楚地看到,側面的格數是5X3,適應大部分副包的尺寸。


背面特寫。可以看到背面有一個外部的副倉,以及一個通過魔術貼收納的簡易提手。至於那兩個小D扣的用途,讓我先賣個關子。


底部特寫。官方數據稱此處使用了防滑的橡膠面料,實際手感顆粒感很強,防滑確實很有效。這是很出彩的一個地方,多數信使包都忽略了底部的防滑,而DA卻沒有放過任何可以改進的細節。

緩衝墊採用了魔術貼粘合方式固定。內部也有防滑材料,避免緩衝墊在肩帶上滑動。這一點DA的設計很細心。


頂部特寫。作為本包的主要賣點之一,頂部的快開拉鏈在實際生活中確實很方便——拉開此層拉鏈,無需解開兩個固定扣具,就可以快速拿取主倉的物品。無論是對於勤務人員還是普通使用者來說,這確實是個很優秀的設計,下文中有詳細闡述。不過有一個小瑕疵,就是如果打開之後還要把東西塞回去,就有機率會塞到主倉與翻蓋的之間…


本包使用了Duraflex的WooJin歐洲扣具,與ITW/UTX齊名。

拉鏈頭也是個可以體現DA用心設計的地方。在拉鏈頭的基礎上,還用兩個熱塑管包裹住了內部的傘繩。這個設計不僅增加了拉鏈頭的壽命,而且增加了使用者在穿著手套時使用的便捷性。

解開固定扣,掀開翻蓋。可以看到,正面也是大面積的雷射切割,可以根據使用者需要進行擴展。


翻蓋固定方式多樣,既可以通過插扣進行固定,又可以通過魔術貼固定。插扣都配備了彈性收納圈,便於固定連接織帶。

翻蓋內側特寫。此處是一個大透明袋,方便用戶攜帶地圖或者隨時需要查看的文件。此處放一個iPad也是可以的,就是觸控不太靈敏。

大小對比。手機為iPhone6。

與魔術貼毛面對應的魔術貼勾面固定。DA很貼心地預置了一條可拆卸的毛面,方便不使用魔術貼固定的用戶。而如果需要使用魔術貼固定,只需要撕掉可拆卸毛面。這一點,DA還是充分考慮了不同用戶的使用習慣。


標籤特寫。弱弱插一句,如果沒有印產品圖,逼格應該會高很多….

內部包體。拉鏈附近使用了PU材料,增加防水性。

主倉特寫。本包內部為全魔術貼毛面,在增加對於包內物品保護性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此包的擴展性:舉個例,內層貼上一個魔術貼勾面的手槍固定,加上翻蓋的快取功能,就成了一個很好的CCW包;不僅如此,用戶還可以自行添加各種魔術貼收納,配合快取功能,將作為一個EDC包來使用。這是全包最大的亮點,也無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設計。

主倉固定特寫。內層的面料手感類似於巴塔L9的魔術貼毛面。主倉兩個夾層內部有擁有一定厚度,能夠提供較好的防護。

大小對比。可以豎直放下iPad mini,加上固定的調節範圍廣,iPad家族與surface(11寸以下)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iPad Pro就有點懸了。

另一側的隔層。也是全魔術毛面,只不過這一層沒有緩衝材料,適合放置一些普通文件或者是設備。


大小對比。很明顯,無法豎直放下iPad Mini。


背部的兩個D扣是用來固定包自帶的腰部固定帶的,在使用者進行大幅度運動時減少包具的晃動。實際使用有效果,但美觀度與便捷性都打了折扣,並不是很適合日常使用。


簡易提手特寫。通過魔術貼固定,在不需要時可以貼在包上。與大信使包的提手不同,簡易提手更適合小型包具。

外部副倉特寫。內有魔術貼,可以通過魔術貼固定的副包放置一些小工具或者說雜誌。

總結: Direct Action的此款信使包採用了很新穎的雷射切割技術,目前是第一款使用此技術的信使包,整體更美觀,重量更輕。設計上非常細心,多處細節提升了此包的實用性與擴展性,尤其是內部的魔術貼毛面的設計使此包成為了一款很優秀的CCW和EDC包。待改進的地方就是不耐髒,有時不小心會把東西塞到主倉與翻蓋的空隙之間。不過除此之外,這確實是一款非常優秀的便攜的戰術挎包。DA的歐洲高端戰術品牌的名號也確實是值得肯定的。 最後老規矩,放圖毒一下:

2016年咱的第一篇測評,開個好頭。祝大家在新年裡順順利利。感謝各位爺賞臉觀看,感謝螃蟹大的支持,我們下次再見。


相關焦點

  • 你能說得出口的軍包除了 Helmet bag,還有什麼?
    記得當時他和我說過,其實現在很多奢侈大牌、戶外品牌的背包款式上都是參考了以前的軍包設計。那問題來了,軍褸、軍褲的款式型號大家知道不少,軍包又認識哪些呢?Umm 保守估計,除了那些軍裝老司機外,我們大概能說得出口的就只有 Helmet bag 了吧?
  • Direct Action強襲者GHOST 3D背包體驗
    主包與副包之間通過彈力繩與鎖扣相連接,中間形成了一個類似肚兜的空間,可以在中間放一些體積較大且隨時準備使用的東西,同時兩側的鬆緊彈力帶還有防止物品側漏的功能。斷開鎖扣連接拆掉中間的彈力繩即可將副包拆下獨立使用。副包體積不大,且在頂部還提供有一個小拉手,完全可以把它作為一個手包或者挎包去使用。在到達目的地後,就可以將沉重的主包扔在營地或酒店,在副包裡帶上隨身必備的一些小裝備即可。
  • 通用背包的新高山——Direct Action強襲者龍蛋試玩
    然而通常意義上的的軍包,或者說戰術包具,在日常使用中總會有點水土不服。像ILBE之類傻大硬粗的軍版自不必說,即使MSM、TT、LBT之類常見的商版,設計時也沒有對城市輕度使用作太多考慮,畢竟它們主要面向有硬核需求的軍警和北美大老粗。這些軍包在日常環境下的水土不服,主要表現在分隔的不便以及背負的不適。
  • 或許平凡是唯一答案,Direct Action Ghost MK2戰術背包.
    一、品牌介紹看過筆者之前《不是每個單肩包我都推薦給你,Helikon URBAN COURIER巡查包。》Ghost是典型的子母包設計,前面板的子包可單獨取下,可作為EDC單肩包使用。母包作為主包,負責主要的收納任務。(一)子包
  • 使用拋繩包的考慮
    由陳斌編輯翻譯關於使用拋繩包的另一種考慮,雖然它是水域救援人員最有價值的工具之一,但它們也可能是一種危險和欺騙性的武器。雖然急流救援專業人員對繩索的類型、是否在繩索末端有一個環以及如何進行「拋投」進行了大量討論;坦率地說,救援人員對自己、隊友和受害者的責任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在扔繩子之前,救援人員需要思考並制定計劃。
  • 伏地魔的信使
  • 自帶鬍鬚造型器 還送便攜包哦!
    電源為100-240V全球自適應電壓,國內正常使用,附送便攜包。
  • 伏地魔的信使!
    「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比利時一位悼念恐怖襲擊遇難者市民看著大街上荷槍實彈的比利時大兵如此慨嘆。 是啊,什麼時候是個頭呢?在我看來,這才是剛剛開頭呢。這些恐怖襲擊,不過是伏地魔的信使罷了,伏地魔,正在來的路上。 事實上,在911事件以後,西方世界和伊斯蘭世界之間的衝突和矛盾就已經顯露無疑。衝突是不可避免的,矛盾是無法調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