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在歐亞大陸上的絲綢之路,跨越著不同的地貌和地區。戈壁、草原、山脈,不同的地域,必然孕育著不同的物產;而不同的種族之間,也必然存在著物資上的稀缺和富餘。
絲綢、馬匹、茶葉、西瓜、小麥,直到今天的石油以及工業品,都在這裡交換著、流轉著,滿足並豐富著東西方人們的需求。
今天,歐亞大陸重新開啟了在這條古道上的商貿旅程,人類商業文明的理念,也將重新行走在這條道路上。所有嶄新的一切,人們把它稱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新絲路貿易。
△央視財經《絲綢之路經濟帶》紀錄片
公元前47年,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面積已經橫跨歐亞非大陸,凱撒大帝在剛剛興建起來的大劇場,第一次向歐洲展示了絲綢的溫順與華貴。
凱撒身上特殊的長袍,柔軟貼身,流光溢彩。
羅馬最有智慧的學者告訴大家,皇帝新衣的原料叫絲綢,絲是長在一種特殊植物上的東西,這種植物來自一個遙遠的東方國家,它的名字叫賽利斯。
羅馬作家普林尼在《博物志》中記載,為了獲得中國的絲綢,花去整個羅馬每年國庫的1/4。
復旦大學教授 葛劍雄:「羅馬的絲綢曾經是財富、地位、身份這樣一種象徵。」
從長安出發,沿著絲綢之路北線向西3000多公裡,就能找到這片興都庫什山脈與卡拉庫姆沙漠交界的區域,這塊面積達到上千平方公裡的土地,在中國歷代帝王的心裡,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這裡,就是誕生全世界血統最為純正的汗血寶馬的所在地。
今天,純種汗血馬在全世界範圍內僅存不到5000匹,而土庫曼斯坦就擁有3500匹之多。
公元前200年以後,中原王朝與西域各國開始了各種大規模絲綢與馬匹的貿易,從漢朝到宋王朝的1000多年間,馬匹的買賣都集中在邊境的集市上進行,貿易實行的是物物交易的規則,遵循的價格標準,則是一匹馬交換若干匹絲綢。
西方羨慕著東方的絲綢,東方渴望著西方的駿馬,彼此之間物資互為補缺的強大動力,讓絲綢之路最終成為人類社會密切交往最宏大的一個舞臺。國與國之間的大規模貿易,隨著絲綢之路商貿交往的不斷深入,人類歷史也迎來了化幹戈為玉帛的貿易時代。
從中國的西安出發,西行1400公裡,在絲綢之路的古道上,一個盛產西瓜的小城,是今天研究貿易帶來物種遷移必須要關注的地點,它就是甘肅酒泉市的瓜州。
西瓜,這個在中國各地廣泛種植的水果,並不是原產自中國,它的故鄉是瓜州以西5000公裡之外的埃及。在現有的記載中,唐代初年,西瓜傳入中國新疆地區,直到1200年前的五代十國時期,更廣大的區域的居民才第一次嘗到了西瓜的滋味。
貿易攜帶著物資,在東來西往的商道上滾滾流動。在數千年間,貿易的力量不斷衝刷著歐亞大陸的各個角落。
1980年,新疆考古隊在樓蘭遺址上發現了一個墓地。墓中有一具中年女性乾屍,臉面瘦削清秀,鼻梁尖高,眼窩深凹,睫毛很長,皮膚呈現古銅色,頭髮是淡褐色,這是典型的高加索民族特徵,這位樓蘭美女是一個白種人。
最為珍貴的發掘,是墓葬中的隨葬品。在死者頭部的一個小提簍裡,考古人員發現了幾十粒早已碳化的小麥麥種。
經考古鑑定,這具乾屍距今已經有3800多年,由此可以推斷3800多年前,有一支白種人的部落攜帶小麥種子進入了現在的中國新疆地區。這個考古證據的出現,證明了歐亞大陸上,小麥這個物種進入中國的路徑。
或許一個物種的遷徙,最開始時,僅僅只是起源於一次為了物質交換的商業貿易,但誰也無法預料,簡單的貿易活動所能帶來的,或許就是滄海桑田般的巨變。
沿著向東的方向,貿易的力量讓歐洲的小麥,最終播撒到了更廣闊的東方,今天,它已經成為中國人最重要的一個糧食作物。
△央視財經《絲綢之路經濟帶》記錄片
茶葉,這個在今天歐亞大陸上最司空見慣的普通商品,最早進入歐洲的時間,是在17世紀初。
英國人獲得茶葉的第一次記載,是在1664年。東印度公司的一位董事,用了4英鎊5先令,購買了2磅2盎司的茶葉,送給了英國國王。這幾乎是歐洲上流社會第一次接觸到東方的神秘樹葉。一個源起於東方的古老傳統,在輾轉了10000多公裡的商貿之路後,用了100多年的貿易往來,東方的茶葉就正式融入了歐洲的每一個角落,絲綢之路的貿易再次向世界展示著自己獨特的力量。
18世紀之後的英國,東方茶葉開始成為這個國家進口商品中的主角,喝茶,成為了歐洲社會裡一道不可省略的時尚,一個牢不可破的民俗。而隨著絲路貿易的不斷深入,東方茶葉也成為了更多地區不能缺少的物資。
△央視財經《絲綢之路經濟帶》記錄片
2014年,哈薩克斯坦境內探測到了儲量驚人的石油,近300億桶的儲量,哈薩克斯坦一躍成為全球最重要產油國。這片在絲綢之路上經歷了繁榮、落寞的土地,現在用地層深處的石油,展開著和世界新的貿易交流。
哈薩克斯坦總統 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目前哈薩克斯坦的25%石油資源是由中國公司開採的。許多中國企業已經在哈薩克斯坦運營,包括建築、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您看一下,通過哈薩克斯坦鋪設了大型的輸氣管道。從中亞的土庫曼斯坦到哈薩克斯坦再到中國。我們建成了每年可向中國輸送2000萬噸原油的輸油管道。」
2013年9月7日,古老的商道開始有了一個富有時代感的名字,以歐亞大陸總體福祉為目的的絲路振興計劃,逐漸開始被世界接受。新的貿易方式,新的價值理念,新的經濟目標,一個包含著幾十億人夢想的經濟帶,開始在古老商道上沸騰。
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絲綢之路經濟帶總人口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各國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合作潛力巨大。各方應該就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問題進行探討並作出適當安排,消除貿易壁壘,降低貿易和投資成本,提高區域經濟循環速度和質量,實現互利共贏。」
數千年間流轉在絲綢之路上的古老貿易行為,今天已經開始在中國方案的倡導下,以更高速、更融合、更公平的方式,惠及著絲綢之路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大型紀錄片《絲綢之路經濟帶》重磅歸來,每一幀都震撼人心!
敬請鎖定今晚23:34播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第二集《絲路·貿易》!
【視頻】威武霸氣!鏡頭帶你近距離看首艘國產航母→
習近平和母親
來源:央視財經《絲綢之路經濟帶》
本文編輯:耿涵
覺得不錯,歡迎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