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古巴大使館遭遇聲波攻擊,浙大徐文淵團隊協助分析

2021-03-01 古巴商務諮詢

照片來源:路透社 Alexandre Meneghini

聲波之謎

根據外媒報導,至少 24 名美國駐古巴大使館工作人員在 2016 年 12 月到 2017 年 8 月期間聽到過尖銳聲音,並受聲波影響而受傷。

2017 年 8 月,有報導稱美國和加拿大駐古巴的外交官都換上了一些奇怪的疾病。有人猜測他們遭到高頻聲波武器攻擊才患上這種病。然而,聲學專家很快指出了這種攻擊並不太可能。首先,超聲波頻率(20 千赫茲 – 200 千赫茲)不會在空氣中繁殖,也不會導致大使館所報告的耳痛、頭痛、頭暈等症狀。 此外,一些受害者回憶起聽到尖銳的聲音,而人類並不能聽到超聲波。

10 月份,美聯社(AP)發布了一個 6 秒的音頻剪輯,據稱是美國大使館工作人員聽到的聲音錄音,導致此事更加撲朔迷離。人們可以聽到這種以 7kHz 為主的聲音,但這種聲音並不像是武器。

密西根大學的計算機專家 Kevin Fu 看過 YouTube 上該音頻的聲波圖之後,注意到了一些異常的漣漪狀片段。他認為這可能就是問題所在。

Kevin 所在的實驗室專門研究傳感器、起搏器、RFID、自動駕駛汽車等 IoT 設備的安全問題。因為這些經驗,Kevin 知道現代電子產品常常不按常理出牌,並且可以使用精心設計的聲音或無線電幹擾來有意或無意地人為操縱這些設備。因此,他認為聲波圖中的漣漪可能代表某種幹擾。

研究真相

Kevin 曾經與國內浙江大學教授徐文淵合作密切,這次他們一起討論了美聯社發布的這段片段,參與討論的還有徐文淵帶的博士生陳巖(音)。

徐文淵教授的實驗室主要研究嵌入式安全,涉及使用超聲波和無線電波來欺騙語音識別系統和自動駕駛汽車等領域。在 FreeBuf 主辦的 WitAwards 2017 網際網路安全年度評選中,徐文淵團隊還獲得了「年度安全團隊」的美譽。

Kevin 認為這段聲波是分諧波,並在遭到陳巖質疑時做了實驗。而徐文淵和陳巖從音頻中顯示信號精確頻率和幅度的快速傅立葉變換著手調查。然後,陳巖通過一系列的模擬,證明互調失真效應可能產生 AP 給出的這段聲音。 兩個頻率不同的信號結合在一起,產生與原始頻率有差值、總和或倍數關係的合成信號,這個過程中會發生互調失真。

當信號處理設備以非線性方式運行時,會導致這種類型的失真。例如,麥克風電路可以表現出非線性行為,並且通過空氣傳播的波也可以以非線性方式表現。

包含多個頻率的聲波穿過非線性系統時,人們可以在信號頻譜中獲得這些奇怪的波紋。同時,互調失真會產生比原始信號頻率更低的信號。也就是說,通過空氣傳播的無聲超聲波可以產生聽得見的聲音。

他們繼續在實驗室中進行模擬,使用兩個超聲波揚聲器,一個發出 25 kHz 的信號,另一個發出 32 kHz 的信號。將這兩個信號交叉就會產生 7kHz 的高音。7kHz 的頻率相當於兩個超聲波揚聲器之間的頻率差,並且與 AP 公布的音頻頻率相同。為了致敬網絡爆紅的「rickrolling」現象,陳巖還將超聲波版本的 Rick Astley 歌曲「Never Gonna Give Up Up」,兩個信號交叉處可以聽到。

利用超聲載體傳輸歌曲

看不到?點這裡

三位研究員在逆向 AP 發布音頻後,也研究了形成影響美國駐古巴大使館的聲音的超聲波組合。

如果一定要說罪魁禍首是超聲波的話,那麼可能的原因是兩個超聲波信號意外地相互幹擾,產生可聽見的聲音,造成了副作用。

辦公室環境中原本就存在超聲波來源,例如室內佔位傳感器(可參見文章《超聲波傳感器如何毀掉一篇博士論文》)。

也許房間裡還有一臺超聲波幹擾器和一臺超聲波發射器,因為有的工作人員沒有意識到另一臺設備的存在,就把其中一臺設備放在了辦公室。

不過這項調查沒有研究美聯社發布的這段音頻是否真的會讓人產生各種各樣的症狀,包括使大使館工作人員受到的腦損傷。Kevin 表示,已知聲音信號會引起疼痛,但並沒有看到除此之外的的生理影響。

目前,聯邦調查局尚未公布調查結果。不過,一些古巴科學家和醫生認為,由壓力引起的「集體心理障礙」也可能導致使館工作人員出現一些身體症狀。

聲波攻擊研究——針對創造性事件的創造性研究

麻省理工學院一名專門研究無線傳感和通信技術的教授 Fadel Adib 認為,這項研究是一項「對創造性事件進行的創造性研究」。Adib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對結果進行了審查,他認為無線信號確實可以相互作用。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你會聽到你原本不能聽到的信號。在所有的推測中,這項研究結果是最合理的,在技術上也可能實現。

Kevin 對於研究結果也很謹慎:幕後黑手可能並不是為了使用聲波做武器發動攻擊,而是在做工程技術,只不過技術比較爛(才造成這種後果)。

更多詳情可參考PDF 原文。

*參考來源:spectrum,AngelaY 編譯整理,轉載請註明來自 FreeBuf.COM。

來源:FreeBuf.COM 黑客與極客 _搜狐科技_搜狐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註明"原創"的文字內容,轉載必須註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站中的所有未標註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有任何行為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即改正。

Disclaimer: All copyrights of the articles and the original images are reserved by the authors, if we violated your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us, we will correct it immediately.

只要您對古巴感興趣,請在公眾號中搜索"古巴商務諮詢"或"CUBABC",也可以長按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添加我們。

平臺信息匯總網址: http: //cubac.weebly.com/

相關焦點

  • 美大使館遭遇聲波攻擊,浙大WitAwards獲獎團隊協助調查
    照片來源:路透社 Alexandre Meneghini聲波之謎根據外媒報導,至少 24 名美國駐古巴大使館工作人員在 2016
  • 美國先提「聲波攻擊」又說「微波攻擊」,接下來是氪星石?
    圖為位於哈瓦那的美國駐古巴大使館。(路透社)美國在2016年底曾以其外交官在古巴遭受「神秘攻擊」為由,撤回多名外交工作人員並對駐美古巴外交官下達了驅逐令。儘管美國媒體最開始在報導中稱這些外交官遭遇了「聲波攻擊」,但在一直未找到證據之後,最近又有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所謂「微波攻擊」理論。
  • 「聲波攻擊」謎團給美俄添亂 美媒熱炒俄羅斯是幕後黑手
    這不,正當雙方在敘利亞劍拔弩張之際,美國媒體又爆出一條刺激性消息。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11日稱,在美情報機構針對美國駐古巴和中國使領館人員早前遭受神秘「聲波襲擊」的調查中,俄羅斯成為主要懷疑對象。雖然美國國務院強調目前尚無定論,並呼籲對當前消息持「懷疑態度」,但美國輿論似乎巴不得認定俄羅斯就是「幕後操縱者」,有媒體迫不及待地刊發社論呼籲對俄追加嚴厲制裁。
  • 中國對美國外交官發動了「邪惡的聲波攻擊」?戲精!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駐廣州總領館近日發布了一則「健康警報」,聲稱其一名僱員因受到難以察覺的「異常聲音和壓力影響」,導致「輕度創傷性腦損傷」。「警報」表示,不知道導致該症狀的具體原因,也沒有在中國發現其他類似情況。詭異的是,總領館居然就此提醒美國公民,若在華期間發現任何聽覺或感知異常,要立即轉移,及時就醫。不知道在華美籍人士讀此「警報」後有何感受?
  • 美國「找茬」意在古巴大選?
    美國聲稱,駐古巴使館遭到了神秘的「聲波武器」襲擊。自2016年11月起,美國駐古巴使館就不斷報告有外交官或家屬「不適」:一些人宣稱聽到了奇怪、無法解釋的聲音,包括摩擦聲和高頻率的鈴聲。在更詳細的描述中,他們認為自己可能「進入或者走出了強大的聲波」,這些聲波只存在於某些房間或房間的某些位置。
  • 美國大使在中國遭到「聲波攻擊」?Science發文剖析,結果亮了……
    聲稱被「聲波攻擊」的零號病人,是2016年年底美國派駐古巴的一位情報特工。當時他向使館的醫生反應如下症狀:耳道內疼痛、頭暈、耳鳴、感覺認知功能難以完美運行。幾十個人因為被聲波攻擊而飛回美國,感覺很多的樣子,然而在使館工作人員的總量中,他們竟然是少數……一位沒有症狀的外交官描述,2017年3月,當時駐哈瓦那的美國大使 Jeffrey DeLaurentis 開了一個安全會議,把大約30名使館工作人員集中到使館內部的一個特殊設施裡。
  • 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周邊遭連串火箭彈襲擊
    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周邊遭連串火箭彈襲擊時間: 2021-02-23 07:10:16來源: 僑報網綜合
  • 【提醒】中國駐西班牙、芬蘭大使館提醒在西、在芬中國公民注意安全!
    中國駐巴塞隆納總領館已派員赴醫院探望傷者。中國駐西班牙使領館提醒在西中國公民近期謹慎出行,如遇恐襲等緊急情況,果斷採取措施保障安全。一、遭遇恐怖襲擊時,請儘量保持鎮靜,快速判斷自身位置和逃生方向,拋棄妨礙行動的物品,第一時間遠離事發場所。如周圍大規模人群恐慌並急速奔跑,不要盲目跟隨,此時極易被擠倒或因踩踏造成傷害。可就近選擇商鋪、賓館、報亭等掩體躲避。
  • 古巴公費留學,約嗎?
    現在事情出現了轉機——美古復交,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變成了美國人民的新朋友。2015年7月20日凌晨4點,美國國務院正門大廳中的克羅埃西亞國旗與賽普勒斯國旗之間,新增了一面古巴國旗。當天,兩國在對方國家重開大使館。古巴駐美國使館開館儀式結束後,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會見了首次訪問美國的古巴外長羅德裡格斯,美國與古巴正式恢復外交關係。
  • 聲波武器知多少
    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該國國民警衛隊一度啟用聲波炮——LRAD定向聲波驅散器,來驅散大規模集結的人群。    聲波炮屬於聲波武器的一種。聲波武器是指利用各種聲波和聲音對目標造成幹擾或殺傷的武器。    世界各國對聲波武器的研究和使用由來已久。
  • 聲波武器:未來戰爭的「軟殺傷」武器
    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該國國民警衛隊一度啟用聲波炮——LRAD定向聲波驅散器,來驅散大規模集結的人群。聲波炮屬於聲波武器的一種。聲波武器是指利用各種聲波和聲音對目標造成幹擾或殺傷的武器。1957年,法國科學家弗拉基米爾·加夫雷奧發現,空調馬達發出的聲波頻率小於20赫茲時,易和人體器官的振動頻率產生共振,從而對人體造成影響甚至傷害。由此,他的團隊製造出一個能發出次聲波的「哨子」。當他們把「哨子」直徑增至1.3米時,發出的次聲波甚至撼動了大樓的圍牆。世界各軍事強國認識到聲波武器的威力後,競相加強該領域的相關研究。
  • 美國如今終於明白,當年轟炸大使館,為啥我國不反擊了
    但是等到了晚清時期,卻因為統治者錯誤的治國措施,而導致我國的發展逐漸落後於西方各國,並且還遭遇了列強的入侵。等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的綜合國力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而我國的迅速發展也引起了不少國家的不滿,其中就包括綜合實力較為出色的美國。當時,美國為了穩固自己的在國際上的地位,曾多次向其他國家發起戰爭。
  • 情報分析案例之古巴飛彈危機
    美國海軍的一架偵察機在執行例行偵察任務時,開機拍下了蘇聯貨船「鄂木斯克」號駛向哈瓦那港口的照片。美國的情報分析人員照例對照片進行分析。從照片上可以看到,「鄂木斯克」號甲板上載有兩噸半和五噸的運輸卡車,貨艙上面蓋著帆布,看不到甲板下面載有何物。「鄂木斯克」號高高地浮在水面上,這說明不是帆布下面的貨艙有一半空著,就是運輸的貨物體積很大,佔用了空間。
  • 伊朗暴亂之際,美國大使館遭到火箭彈襲擊
    此次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遇襲時間非常敏感,就在前幾日伊朗全國範圍內爆發大規模暴力示威活動,抗議德黑蘭政府將石油價格提高50%,目前已造成多人死亡,上千名暴力示威者被逮捕。伊朗方面認為,美國是推動示威遊行的幕後黑手,而且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還在伊朗暴亂發生後在媒體上發文稱「美國與你們同在」,公開支持暴亂分子,引起德黑蘭方面強烈憤怒,這種情況下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突然遭遇襲擊,因此有人認為這事和德黑蘭有關。
  • 浙大團隊成功研製國內首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
    央視新聞報導部分截圖長1.5米、寬0.7米、高2米,重量約300千克,如果你初次見到浙大團隊研製的這臺海洋高光譜解析度雷射雷達系統
  • 人類曾如此接近核大戰,古巴飛彈危機始末
    1962年5月的第一個周六,赫魯雪夫在莫斯科召見了一位神秘人物阿列克謝夫,他來自古巴,是蘇聯駐古巴大使館的參贊。赫魯雪夫要向他交待一件關於古巴的絕密事項,而蘇聯駐古巴大使庫德裡亞採夫卻沒有得到召見,根本原因是因為,雖然是參贊,但阿列克謝夫的真實身份是克格勃在美洲情報組織的負責人。
  • 美國民警衛隊出動鎮壓抗議的聲波武器 據說早年嚴禁對中國出口
    ,隨著遊行示威等抗議活動的越發擴大,美國明尼蘇達州165年以來,第一次出動了所有13000名國民警衛隊並且還專門出動了一種「巨型」武器——聲波炮,LRAD 500X遠距離定向聲波驅散器,定向能聲波驅散系統可以發射集束大功率強噪聲,使人員產生強烈不適感,進而達到群體驅散效果。
  • 維基精選:【古巴飛彈危機】
    10月26日周五:蘇聯不顧封鎖,在古巴繼續布署飛彈。執行委員會討論軍事步驟,並準備繼續美蘇對話。但軍方強硬派十分懷疑蘇軍企圖,要求空襲以示警告,假如必要的話入侵。當日較晚時分蘇聯大使館向甘迺迪轉交了赫魯雪夫可能是較早發出的第一封信(此信被CIA鑑定為赫魯雪夫親筆書寫),表示假如美國保證不入侵古巴的話蘇聯可以撤離飛彈。甘迺迪決定暫不入侵古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