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勢識別技術可以帶來無限的應用空間

2021-02-25 未來科技365

無上限觀點:有些技術現在看起來可能還很早期,但是這種技術或許可以成為打開未來大門的鑰匙,無論是VR應用,還是VR技術都有著無限的想像空間,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通過更多的摸索與嘗試讓這些技術充滿「生命力」。

提到手勢識別,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鋼鐵俠》裡的那位霸道總裁。他在實驗室裡打造鐵甲戰衣時,手在半空中任意轉動,抓、拿、撥動,而那件充滿黑科技的盔甲在空中隨著手的不斷動作應運而生,對這樣的場景除了COOL還能怎麼形容。

當然這種場景目前還只能在電影特效裡看到,但是這種技術其實已經離人們的生活不遠了,虛擬實境讓手勢識別技術有了一個更好的依託平臺,從而能夠更好地落地,更好地應用在用戶有需求的產品上,uSens凌感首席研究員毛文濤說:「未來幾年,手勢識別技術將在VR領域裡有非常多的應用,人們會更加容易接受並使用。」

圖:uSens凌感首席研究員毛文濤

手勢識別技術發展的三個階段

手勢識別技術並不是一項全新的技術,國外一些科技公司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這種技術可以說是人機互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特別是近幾年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手勢識別技術也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初期,手勢識別基於二維彩色圖像的識別技術,所謂二維彩色圖像是指通過普通攝像頭拍出場景後,得到二維的靜態圖像,然後再通過計算機圖形算法進行圖像中內容的識別,這是手勢識別最早期的形態,曾經有一些APP應用軟體就是應用了這種技術。

從二維到三維的變化就在於可以通過深度圖像識別出手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說在二維的基礎上增加了「Z」坐標,有了這個「深度」坐標,就可以實時判斷手所在的任何一個位置了,並且有了最初級的動態識別,就可以識別手的一些簡單動作,還可以通過手勢來控制計算機播放、暫停等簡單功能。

現階段所研究的手勢識別技術是在三維的基礎上,識別出更多手勢動作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含義,像uSens凌感就正在研發這方面的技術,毛文濤表示,「人從手部到手腕的自由度包含26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判斷過程,這其中包括了握、抓、放、划動、點擊等動作,需要海量的數據以及計算機算法才能完成。」

無外設手勢識別更符合VR領域應用

毛文濤稱,「uSens凌感研發的三維手勢識別技術是通過VR頭盔上的兩個攝像頭以及三個紅外發射器完成所有的手勢動作追蹤。」這種手勢識別技術的核心原理可以理解為,通過計算機圖形算法把紅外發射器所採集到的手形特徵區分出來,再經過VR頭盔裡的左右透鏡看到自己手的立體圖像,並且還可以得到手指方向、運作等相關信息,而這一切都完成後,用戶所看到的就是手的所有動作以及動作之後的反饋。

除了uSens凌感,還有像XBOX、Leap motion、英特爾都有自己研發的手勢識別產品,但其工作原理與uSens凌感的不同。早期的Leap motion是通過一款外設產品利用多角成像原理對用戶的手勢進行識別,只能應用在電腦上,雖然產品技術相對比較完善但實用價值過低,對用戶來說,就像通過手的划動控制電視換臺一樣,在用戶需求上講,無法真正解決痛點問題,最終也就無法在市場中推廣。

XBOX、英特爾的方式則是通過結構光、深度攝像機來採集識別手勢動作,這種方式雖然可以識別各種手勢並可以進行操控但功耗過大且實用性不強,所以在市場中也很少能夠看到所應用的產品。

不同類型的手勢識別技術所依託的市場環境也有著明顯的區別,依靠外設技術的廠商就無法應用到VR領域中,這也就是uSens凌感選擇紅外射線+雙目攝像頭解決方案的原因。VR頭盔可以讓用戶完全沉浸在VR內容中,這種無外設識別技術更符合人在自然中的動作形態與心理體驗。

更加值得期待的手勢識別

雖然在上個世紀就已經開始研究手勢識別技術,並且積累了足夠多的理論基礎,但將這種技術應用到非行業性產品上還是近兩三年才開始的,所以,產品技術的應用還不夠成熟,依舊還有一些關鍵性難點需要突破。

但可以肯定的是手勢識別技術在VR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不僅僅只是一些輕遊戲、輕應用中的簡單操作,更多深度的操作隨著技術的完善以及相關硬體的成熟都是可以實現的。能夠想像到的是現在的VR以及未來的AR其實都是可以通過手勢識別的方式,給用戶創造更佳的體驗。

或許有用戶會認為手勢識別還過於早期,體驗上還難以滿足需求,但毛文濤認為,「手勢識別技術雖然看上去簡單,其實內在十分複雜,這項技術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才夠讓用戶體驗到最佳的效果,uSens凌感是一家願意通過技術沉澱得到優秀產品的公司,手勢識別能夠讓用戶有太多的想像空間,這個時間的投入是值得的,相信也是值得用戶期待的。」

幾句閒話:

這是一個純粹體驗的階段,這也是一個值得體驗的產品。

從技術到應用是需要時間積累與沉澱的。

uSens凌感的首款消費級移動頭盔Impression Pi印象湃將於2016年第一、二季度陸續發售。

●無上限是關注VR/AR領域的重度垂直媒體。
●企業合作請發郵件:tianyuan@neverul.com
●該文章為無上限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無上限觀點聚合網並加返鏈。
●無上限最早提出「簡閱讀」概念,「簡閱讀」給普通讀者閱讀的內容。

相關焦點

  • 手勢識別,可以玩起來了
    安富利手勢識別平臺又進化了,在樹莓派上,安富利實現了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融合的手勢識別方案。攝像頭負責識別靜態手勢,攝像頭讀取的圖像,經過openCV和機器學習分類器後,完成手勢識別,最後輸出1,2,3,4 等結果。後期藉助於TensorFlow架構將Hand Tracking GPU整合進融合平臺。
  • 《手勢識別和非接觸式傳感市場-2017版》
    市場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手勢控制功能在汽車領域的快速應用,各產業的數位化趨勢,政府項目支持,以及為降低衛生顧慮而出現的非接觸式衛浴解決方案。本報告基於技術、產業及地區剖析了手勢識別市場和非接觸式傳感市場。研究識別並分析了包括驅動因素、阻礙因素、市場機遇及特定產業面臨的挑戰等市場動態。本報告還介紹了手勢識別和非接觸式傳感市場的主要廠商。
  • AI技術專題之八:​基於ToF傳感器的3D手勢識別
    該演示目前能夠識別8種手勢,包括:向左滑動、向右滑動、向上滑動、向下滑動、單擊、雙擊、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我們採用意法半導體的最新飛行時間(ToF)8X8多區域測距傳感器VL53L5CX作為輸入,然後在STM32上運行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算法,最後在PC GUI上顯示識別結果。
  • 太赫茲雷達技術空間應用與研究進展
    2 太赫茲雷達應用分析[6]      由於太赫茲雷達具有很高的空間分辨力和很寬 的帶寬,非常有利於目標成像和獲取目標特徵結構 細節,從而可對目標進行更精確的外形識別。由於 太赫茲雷達對低徑向速度的目標可以得到更大的多 普勒頻移,所以可用於對慢速運動或蠕動目標的發 現和識別能力。
  • 體感遊戲 | 手勢識別玩飛機大戰遊戲(二) Python+OpenCV實現簡易手勢識別功能
    後面將分四篇文章來介紹實現手勢識別控制飛機大戰遊戲的功能,它們分別是:    今天是第二部分:Python+OpenCV
  • 圖像識別技術的應用及發展趨勢
    當信息由文字記載時,我們可以通過關鍵詞搜索輕易找到所需內容並進行任意編輯,而當信息是由圖片記載時,我們卻無法對圖片中的內容進行檢索,從而影響了我們從圖片中找到關鍵內容的效率。圖片給我們帶來了快捷的信息記錄和分享方式,卻降低了我們的信息檢索效率。在這個環境下,計算機的圖像識別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圖像識別是計算機對圖像進行處理、分析和理解,以識別各種不同模式的目標和對像的技術。
  • VR遊戲《度假模擬器》更新實驗性手勢識別功能
    11月18日消息,VR遊戲《度假模擬器》更新實驗性手勢識別功能,支持Quest和Quest 2客戶端。該作開發公司Owlchemy Labs的CEO Devin Reimer在Twitter上用一段視頻在遊戲中用手勢控制的玩法,你可以自由活動五指,握拳、大拇指、比耶等手勢均可識別。
  • Google 解釋 Pixel 4 手勢雷達背後的技術原理
    Soli 動作感應系統是 Pixel 4 系列的一大賣點,理論上它可以快速地識別用戶手勢然後執行相應的操作。
  • VR手勢交互讓你用手指觸控未來G-Tech Day第十八期
    什麼是「手勢識別」?人機互動:是指人與計算機之間使用某種對話語言,以一定的交互方式,為完成確定任務的人與計算機之間的信息交換過程。人機互動功能主要靠可輸入輸出的外部設備和相應的軟體來完成。可供人機互動使用的設備主要有鍵盤顯示、滑鼠、各種模式識別設備等。
  • 佳文選讀|基於多通道調頻連續波毫米波雷達的微動手勢識別
    原理與方法本文所提基於多通道FMCW毫米波雷達的微動手勢識別方法,主要包括雷達最優參數設計、手勢特徵提取、手勢數據集構建和卷積神經網絡(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結構設計4個部分。
  • 大聯大世平集團推出基於Intel技術的雙目VSLAM空間定位解決方案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最早應用在軍事(核潛艇的海底定位)上,主要傳感器是軍用雷達。該技術發展至今已歷經幾十年,目前以雷射雷達作為主要傳感器的SLAM技術更加穩定和可靠,依然是當下主流的技術方案。
  • Hololens2;影創一體XR2;Nreal一體機;Rokid G 2,Pico Neo 2, Quest手勢追蹤;AR小結
    在安防、工業領域,應國家數位化、智慧化傳統產業升級相關政策,如「雪亮工程」、「光明工程」的落地,推動了傳統企業在新技術上的應用,並且為新技術預留了足夠的試錯空間和磨合期。為了鼓勵更多開發者探索這項功能,Oculus近期在官網發布《手勢追蹤設計指南》文檔,通過一些經過驗證的手勢追蹤開發技巧為開發者帶來一些靈感。Oculus在文檔中寫道:儘管手勢是一種有潛力的新型輸入方式,但由於計算機視覺與定位技術的局限,手勢的實際應用也受到限制,因此希望通過一些有用的技巧來幫助開發者適應手勢的局限性。
  • 玩戰地5我不用手柄,這款智能「無限手套」無線連接、沉浸感更強
    每個無限手套一共包含 5 個線狀傳感器,每隻手指一個。傳感器的網絡可以與電子遊俠軟體(Game Software)連接,以產生手部運動的精確 3D 位置。然後,用戶的不同手勢被映射為常規控制器上的特定輸入。目前為止,該團隊共計完成了 11 種輸入和命令的映射,這使得玩家可以使用「無限手套」玩戰地 5 之類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 【教程】增強現實技術在虛擬校園可視化中的應用
    圖1.1 技術路線流程圖二、開發環境介紹1.UnityUnity是一款成熟的增強現實應用平臺,安裝簡單,支持Vuforia插件,學習資料豐富,適合初學者和從業者使用。同時,Vuforia直接以插件的形式完美支持了Unity,在導入Vuforia的資料庫時直接在網上下載並拖拽進unity的資源欄就可以成功導入,十分簡捷方便。在Unity的官網上可以找到基於Vuforia開發的AR應用的小例子,便於初學者學習。Vuforia免費功能強大,是當前AR應用開發的熱門工具包。Vuforia引擎能夠檢測和跟蹤的圖像。
  • 淺析XR技術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中的應用
    理論上,XR技術可以在LED屏幕等成像介質上呈現出一個完整的虛擬三維空間,但在實際節目製作時,受限於場地條件、施工難度、預算成本等多種因素,我們在節目錄製現場搭建的始終是一個有限的屏體空間。因此,為了豐富三維虛擬空間的整體視覺效果,我們應用了XR+AR的全新製作模式,通過現場架設的Pixotope AR伺服器,在XR場景基礎上,添加了前景的AR元素,並以AR延展的方式來彌補屏體外的物理空間,從而形成了背景為XR+AR環境,中景為現場主持人畫面,前景為AR元素的全方位立體化的電視端畫面呈現,打造了一個完全沉浸式的無限延展的三維立體空間。
  • PinPongBoard 結合手勢傳感器控制大疆無人機
    接下來我們就直接在這個軟體立馬直接進行庫的安裝點擊庫管理就可以看到硬體控制裡面的第一個,我們需要的庫,然後直接點擊安裝即可,有需要的同學可以把👆的源改為豆瓣…額我覺得豆瓣快點       官方介紹如下 :AJ7620U2手勢識別傳感器是一款以IIC通信的3D手勢識別交互式傳感器。
  • 圖像識別的預處理技術
    ,圖像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識別算法的設計與效果精度,那麼除了能在算法上的優化外,預處理技術在整個項目中佔有很重要的因素,然而人們往往忽略這一點。一幅原始照片的灰度值是空間變量(位置的連續值)的連續函數。在M×N點陣上對照片灰度採樣並加以量化(歸為2b個灰度等級之一),可以得到計算機能夠處理的數字圖像。為了使數字圖像能重建原來的圖像,對M、N和b值的大小就有一定的要求。在接收裝置的空間和灰度分辨能力範圍內,M、N 和b的數值越大,重建圖像的質量就越好。
  • Jellyfish迷你飛行器評測:499元也能手勢識別
    這個盒子也很有意思,不但可以收納「完全體」(裝好保護罩)的飛行器,還集成了充電器。盒子可以通過數據線連接USB,同時為2塊電池充電。 視覺跟隨效果尚可,轉身也沒跟錯或者跟丟。這個功能在體感功能激活後也可以通過舉起雙手來觸發。
  • AR地圖可視化應用
    AR地圖是以視頻空間化為基礎,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融合虛擬和現實,進行實時地理信息可視化和智能地理分析的地圖。AR地圖是AR和GIS結合的產物,在室內場館、地下管線、旅遊景區、安防指揮、空間規劃等多個領域都有應用。
  • 【技術】善解人意的「機器眼睛」:飛行時間(TOF)傳感器
    TOF是能夠識別場景及物體並創建3D視圖的一項智能感測技術。TOF傳感器通過測量光束到達物體和返回所用的時間來確定物體距離,所生成和捕獲的數據非常準確,可提供行人檢測,基於面部特徵的用戶身份驗證,以及使用SLAM(同時定位和映射)算法的環境映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