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白
595 水上飛機發展背景
在上個世紀20年代,世界各國剛剛從一戰結束的硝煙中緩衝過來,在一戰中德國使用大量的潛艇橫行一時,讓當時的協約國非常被動,也蒙受不少損失,於是戰後美國海軍開始尋求新一代的遠程水上飛行器,用來執行巡邏反潛戰術,在此背景之下,一款曾經在二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水上飛機開始進入到人們的視野,它就是本期武器大講堂的主角-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
▲講堂595期視頻
二戰大顯身手的PBY
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中的PBY是相關字母的縮寫,其中P代表的是Patrol,B代表的是Bomber,Y則表示其設計公司聯合公司(Consolidated AircraftCorporation)。
在進行軍事競標的時候,聯合公司已經在1928年2月完成原型機的設計,並在1929年1月10日完成功成第一架原型機XPY-1的首飛,不過當時在計劃正式與海軍合作的時候,當時的格倫·馬丁公司以更低的成本贏得了海軍的合同,所以當年的這架原型機就直接被改成商用飛機用於民間運營,民間的版本叫做海軍準將。
在民間獲得成功的海軍準將在進行改進之後,又再一次被美國海軍看上,並撥款改進出符合海軍使用的XP2Y原型,早期的XP2Y原型選擇三引擎的設計。
三引擎的版本弊端大家都知道,所以不久之後就換裝成兩臺大功率發動機並將布局改為半埋式,與機翼融為一體,這個版本被稱為 XP2Y-2 原型機。
當然這個版本在美國海軍已經進行服役,不過跟當時的P3M水上飛機一樣問題也不少,最終在1933年6月1日,開始全新的改版,這個版本叫做XP3Y,該版本在競標中獲得認可,並在1936年5月21日正式交付海軍開始軍方試飛,正式開始了服役生涯,美國海軍給其正式定型為PBY水上飛機。
服役的PBY系列水上飛機根據戰爭的發展,有許多改進的版本,大體的設計上基本上都差不多,以服役比較晚的型號PBY-5為例,整機長度為19.46 m、翼展31.70 m、高6.15 m、空重9.485噸。
機身結構設計上,PBY系列水上飛機擁有一個線條優美修長的船型機身,乾淨的空氣動力外形,機腹為有斷階的尖舭滑行艇型。
在機頭部分是駕駛艙,內部設有正副駕駛員,駕駛艙視野很好,配備有方向盤進行駕駛操作。
在駕駛艙的前部還有一個艙,裡面是投彈手/機鼻機槍手操作空間。
在翹起的機鼻下方是一個玻璃纖維製作的百葉窗,這個百葉窗的作用是為了保護機鼻的投彈瞄準窗口使用的,具有防水的功能。
上部分是一個透明半圓形的玻璃風擋,能提供不錯的前向視角,也可以在這個位置加裝圓形炮塔,並在炮塔內部並列配備兩挺7.62毫米口徑的M1919白朗寧機槍,作為前置的防衛武器使用,機鼻的炮塔由投彈手兼任機槍手操控。
機身內部被分割成5個水密艙結構,每個隔層之間都設計有水密門,機身往後中部是機翼安裝位置和腰部機槍手艙,機翼前下方駕駛艙的後部是一個艙室,裡面是領航員、無線電員的位置。
在早期的型號中腰部機槍手艙門是一個滑動的艙門,打開艙門之後就可以進行火力輸出,腰部的火力為兩挺12.7mm白朗寧M2重機槍。在PBY-5版本的設計上,將腰部的滑動式艙門改成新型氣泡式觀察窗,同樣也是可以打開進行火力輸出,氣泡式的防彈玻璃結構能帶來更好的觀察視野,同時也方便在水面上降落之後進出飛機內部,在二戰中PBY系列水上飛機執行了很多海面救援任務,當時被救的人員大都是從這個氣泡式觀察窗進入飛機的。
在機身的主要部位都安裝有裝甲防護,腰部機槍手的機槍前部和尾部炮手機槍前部會有一個10毫米左右的防彈護盾、機鼻的投彈手處沒有設計防護裝甲、駕駛艙後部設計有10毫米左右的裝甲防護、中部機翼下方機艙周邊覆蓋6毫米左右的防護裝甲,這基本上就是所有的裝甲防護。
其防護能力並不是很強,曾經美國一位富豪從軍方購買兩架,並駕駛到當時的蒂朗海峽降落度假,最後被當地的武裝分子襲擊,機體被擊毀,燃油洩漏,然後被遺棄在當地直到現在。
主機翼為平直懸臂式上單翼,與機背通過一個大尺寸的支柱進行連接,並在左右兩側有兩條細支柱與機身連接,這種設計可以避免主翼佔據機內空間,並大大的提高機翼的高度,為引擎的安裝提供遠離水面的空間。
在主翼和機身連接的大型支撐內部,是隨機機械師的位置,機械師位置很高,支柱兩側都開有觀察窗,搭配相關儀表能有很好的視野觀察飛機運行的情況,在機械師這個倉位的下方,是一個起居艙,機艙內設有床位、廚房和食物儲存設施,為長時間作戰航行提供後勤保障。
主翼的兩側有各有一個浮筒,這個浮筒可以在降落水面的時候提供浮力保持機身平衡,在起飛之後,可以向外側翻折,並貼合在翼尖部位與機翼融為一體成為翼尖的一部分,這樣能很好的降低空氣阻力。
尾翼為懸臂式平尾配合大型的方向舵結構,在主翼和尾翼等重要的部位,都設計了除冰裝置,這個裝置主要通過導入發動機廢氣來起到除冰的效果,當時蘇聯曾經購買一批PBY系列水上飛機,在北冰洋嚴寒的地帶使用非常有效。
引擎為兩具半埋入主機翼的普惠R-1830-92 Twin Wasp活塞發動機,單臺能輸出1200 hp的馬力,驅動漢密爾頓標準公司(HamiltonStandard)的變距3葉恆速螺旋槳進行動力輸出。
燃油則是通過兩個發動機艙間中央翼段內的6624升自封閉油箱提供燃油,可以實現314 km/h的最高速度、一般巡航速度為201 km/h、爬升率為5.1 m/s、實用升限4000 m、續航裡程4030 km。
通過船型機體結構,可以在水面上實現起降,在後續為了能在地面實現起降,額外安裝了一套可收放的前三點式起落架,機身中段的起落架可向上折起收藏在機身左右兩側,前方的起落架可向上收起,機動能力基本上屬於比較中規中矩的水平,飛行速度並不是很快,但是具備良好的水上滑行和起降能力,在當時海面巡邏反潛、戰爭救護等任務中是無可替代的。
在武器配置上,除了前面介紹的機鼻兩具7.62mm白朗寧M1919機槍和機腹兩具12.7mm白朗寧M2重機槍之外,在機尾腹部還有一具7.62mm白朗寧M1919機槍,其中機鼻機槍備彈2100發、機腹機槍備彈956發、機尾機槍備彈500發,在機翼下方還可以加裝武器掛架,武器掛架可以攜帶1.8噸的炸彈、深水炸彈、魚雷和反潛火箭彈。
PBY水上飛機服役之後,在二戰之初成為盟軍非常重要的作戰飛機,大量服役於美國、英國、蘇聯和加拿大等國家,英國皇家空軍在使用這款飛機之後,對它的性能非常滿意,於是在1939年9月採購了一批PBY-5版本,並將它命名為卡特琳娜,後來美國也把這個名字當做默認的代號。在1941年5月的一場海戰中,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被擊傷逃跑之後,英國就是通過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搜索發現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並最終讓英國海軍成功鎖定俾斯麥號戰艦的方位,促成了對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毀滅打擊。
而在太平洋戰爭的中途島戰役當中,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及時搜索發現來犯的日本聯合艦隊,並讓美軍及時預警,同時參與海上救人的活動,可以說是一款非常用途非常廣泛的水上飛機,自研發出來之後一共量產了超過3000架,是有史以來裝備量最大、應用最廣泛的水上飛機,在二戰和戰後大量影響世界水上飛機的發展,堪稱是二戰作戰性能最豐富的水上飛機。
-關注武器大講堂獲取節目索引-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合作聯繫QQ:3257147515